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你放过我吧,我好累”,遥控器式教育正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文 | 果妈

听朋友讲了一件很痛心的事:

9岁的男孩轩轩,一直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也是别人拿来做比较的对象,一直是妈妈的骄傲。

事发当天,轩轩回家后像往常一样做作业,除了学校的作业外,他还要完成不少课外班的练习。

晚上10点钟左右他跟妈妈说“妈妈,我太累,让我先休息会吧”,妈妈很果断地拒绝了,还安慰孩子说:"赶紧,这几道奥数题做完就可以睡了,很快的。"

话音刚落,孩子直接一头栽倒在书桌上昏迷过去,妈妈以为孩子故意的,还用手拍了拍儿子,结果发现孩子没反应,吓得妈妈手足无措,大声哭喊。

孩子爸赶紧抱起孩子送医院。

在抢救期间,男孩醒来一次,只说了一句话:"我太累了,想睡觉"。之后陷入昏迷,再也没有醒来。

医生判为男孩多器官衰竭死亡,表示这种情况属于过劳猝死。

当医生跟父母转述孩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时,妈妈痛哭锤头,不停说是自己害了孩子,如果可以,用自己的命换孩子都行。

痛彻心扉地失去,总是能让人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曾经的错误与错过。

遗憾地是,世上没有后悔药。

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为之付出生命。这点不假。

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呢?

无止境的"我是为你好",更像囚笼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以前小时候上学累多了,各种补习班,各种特长班,几乎没有周末。这种高强度的连轴运转,真的很容易累垮一个孩子。

孩子也很容易因为疲惫而产生抵触心理。

《少年说》中,有一个叫周子皓的孩子,在"天台"上说出了积压已久的心声:

"妈妈,我能不能求你个事,我有12个补习班,我真的好累,我可不可以不要上这么多?"

"我为什么休息的时候要上这么多的补习班?写字班,奥数班,还有一些我自己名字都记不住……"

然而,台下的妈妈,很平静地跟孩子解释道:

"因为妈妈给你报的兴趣班,都是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有更多的快乐,崽崽。"

妈妈所谓地想让孩子有更多的快乐,这个理由,听着怎么那么不可信?

事实上,孩子在谈到这12个培训班时,也没有丝毫的快乐,只有望不到尽头的压力和无穷无尽的累。

父母这种"为你好",是真的为孩子好吗?

之前,看过一部剧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中小伟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妈妈。

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但遗憾地是,小伟成绩不好,为了能顺利参加毕业旅行,他伪造了一份成绩单。

被母亲发现后,两人大吵了一架。盛怒之下,妈妈没有和他商量,直接取消了他的毕业旅行。

然后,奇怪的事情一件件发生。

接下来三天,每次小伟每天早上醒来,时间显示的都是"6月17号,周三"。

原来,小伟的妈妈拥有一个可以操控人生的遥控器。

只要小伟不改正自己的错误,妈妈就会按下重播键,直到她满意为止。

补习的内容学不会,就10遍20遍重来,小伟遇到喜欢的女孩,妈妈不满意,直接把时间调到两人认识之前,让女孩忘记他。

被逼疯的小伟选择自杀来结束这种令人窒息的控制,但是他每次自杀,都会被妈妈"重播"救回。

渐渐地,小伟放弃了抵抗,变成了妈妈理想中的乖乖男。

故事的结尾,小伟趁妈妈去旅游的时间,从保险箱里偷出了遥控器,正当他得意的时候,正好被忘带护照的妈妈撞见了。

"小伟,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这是我的人生!"

"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么?"

最后这段对话,让人毛骨悚然。终其一生,小伟都要生活在母亲无止境的控制之中。而母亲的理由此刻是那么的单薄:我是为你好。

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人生的附属品?

因为自己的焦虑,因为自己对现状的不满,把所有宝都压在孩子身上。企图,用遥控的方式,控制着孩子的一生,让孩子成为自己心中完美的作品。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中途有无限可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现实把父母逼得焦虑,"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就宛如紧箍咒,每每念想一次,焦虑就更深一分,逼迫就更上一层。

果妈想起印象特别深地一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我们的孩子可能起步比别人晚,可能学得不如别人快,但谁又说孩子就一直会落后于人呢?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孩子是要走到终点的。孩子如果学的慢一点,没有关系,总是能学会的。

跑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贵在持之以恒,跑慢一点,没有关系;假使你一开始就疯狂加速,到中途很可能就没了体力,能不能跑完都是一回事了。

于孩子而言,揠苗助长,远不如耐心深耕。

邓超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甚至需要我们能开出XYZ的脑洞。"

为孩子好,需掌握这三大法宝

著名的脑科学家洪兰,她就认为没有所谓地"输在起跑线上"。

她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提出,从大脑的发展角度来看,大脑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脑会为了适应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神经元的连接。

人生有很多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要想孩子学的好,父母需掌握这三大法宝。

法宝一:游戏

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是学习的伙伴。

教育学博士陈美玲,在分享自己如何教出3个斯坦福大学儿子时,她提到其中一个很重要方法就是,让孩子学习和游戏相结合。

比如,有天下过雨后,她陪几个孩子出去玩时,会在孩子们玩水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下雨呢",然后引导孩子去寻找答案。

所以说,游戏也可是学习的良好途径,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沉浸在成绩里的书呆子。

脑科学家洪兰也表示,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且会玩的孩子其学业成绩也会比较好,EQ高。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

法宝二:运动

人在运动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是促使神经连接的关键。

有研究人员还做过实验:

一直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大15%,其重量多了9%。

在对老鼠的研究中,一直保持运动的两岁的老鼠——相当于人类90岁,它的大脑和6个月的老鼠一样年轻。

所以,小孩子在运动后去做功课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运动后,大脑会分泌大脑的营养素BNDF——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长出新的分支。

法宝三:广泛地阅读

阅读可以改变大脑。

洪兰教授研究得出结论: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而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港式,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

阅读可以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

所以说,"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

但,阅读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加阅读能力的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又有哪些焦虑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更多好文:

6年跟拍3个孩子,巨大反差,暴露了中国家庭最大的心酸

老师开班会问学生都穿多少钱的鞋子,儿子一开口,全班鸦雀无声

6岁女孩顶嘴被父亲活活打死:教育最大死敌,是父母的情绪和脾气


我是两孩妈妈 - 果妈,一直从事教育行业,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及干货文,解决爸妈育儿烦恼,让爸妈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我不是你的玩物,囚禁我18年,为什么不认错?”
你的孩子是潜力股,你要比任何人都相信这句话
想孩子更聪明,不是让孩子多读书,而是家长多和孩子做这件事
别让你的焦虑害了孩子!
洪兰教授演讲:30多年,我见过无数的家长在无脑育儿
除了勤奋,好学生还有这3大拿分法宝!第一个在家就可以做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