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生只做一件事:从《昆虫记》看法布尔精神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杰作。该书卷轶浩繁,达10卷之多。凝结在这套作品中的,既有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成果,也有非常生动的文章写法,体现出作者活泼而伟大的人文精神。

一、法布尔和他的荒石园

1. 农民之子迷恋大自然,成为教师后用20年课余时间观察动植物

法布尔是农民的儿子,1823年12月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家贫的窘境让他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迷恋,尤其喜欢自然界中的各种昆虫。小孩子一时喜欢昆虫是可以理解的,但法布尔对大自然和昆虫的痴迷终其一生,这就非常人所能及。

头条搜索法布尔:他是昆虫学家和文学家,可见其作品风格

少年法布尔跟随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影响到他的学业,但这没有挡住他热爱学习的渴望,他会抓紧一切时间去自学各种知识。15岁这一年,法布尔荣获阿维尼翁市立师范学校奖学金,成为一名师范生。毕业后开始了长达20年的教师生涯。在从教的过程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废寝忘食地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也许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做一个专为昆虫写史的学者。

1853年,30岁的法布尔凭自学取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次年,他凭借两篇优秀论文,荣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在《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的《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论文,受到业内的普遍赞扬。这让法布尔成为学术焦点人物,因为他的论文,不仅纠正了以往学者的认知错误,还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引起科学界的高度注意。

1875年,法布尔举家迁到乡间小镇,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是,还是对科学理想的坚持——作为一名称职的昆虫学家,他的生命舞台不在城市,而在乡间小镇、在田间地头,他需要和这些了不起的虫子们一块生活才行!最终,经过多年努力,他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加工、整理,完成了《昆虫记》的第一卷,这本书在1879年首次出版发行。

2.荒石园——法布尔心中的研究圣地!荒石园满足了法布尔对科研的全部渴望

《昆虫记》第2卷第1篇文章叫《荒石园》,这是我们领略法布尔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关键一文。我甚至认为:在精选的文本中,如果没有入选这篇文章,便是一个不合格的版本。因为没有这一篇文章,不足以体现法布尔科学和人文两种精神。

头条搜索荒石园:仿佛来到了法尔布的世界。荒石园是全世界昆虫学家的精神圣地

1879年,57岁的法布尔在塞里昂乡间购得一块荒地,取名荒石园,从此定居在此,专心致力于对昆虫的研究。《昆虫记》的后9卷,都是基于在这里的观察所得而写成的。为了这样一块研究场地,法布尔已经等待了太久。他说:

一块地,是的,这就是我的愿望,我的梦想,我一直苦苦追求的梦想,但将来能否实现却没有明确把握。

在这块地尘埃落定的时刻,他心情异常兴奋,他终于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了切实的一步,他说:

我以不折不挠的勇气跟穷困潦倒的生活斗争了四十年,朝思暮想的实验室终于得到了。这是我孜孜不倦、顽强奋斗的结果……愿望是实现了,只是迟了些啊,我的美丽的昆虫啊!我很害怕有了桃子的时候,我的牙齿却啃不动了。

这块“圣地”的到来是迟了点,所以法布尔更加珍爱它,让它从一块荒芜的土地变成了百花盛开的宝地,成了他研究昆虫的实验室。在上面的文字中,我们能看见法布尔跳动的心灵,他对昆虫世界的全部渴望——一种伟大的精神跳动在《昆虫记》的字里行间。

二、专注科研、敢于挑战、用事实说话

1.科研征路上选择独行:探究昆虫世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将科学和人文融合在一起

开辟了昆虫学研究新路径的法布尔。他细致观察活泼热烈的昆虫世界

在法布尔的笔下,我们很容易看到他的孤绝之举。在他清苦的教师生涯当中,便对昆虫有着长期不懈的研究,他的家庭收入少的可怜,在《捕食吉丁的节腹泥峰》一文中,作者披露了自己生活的艰苦:全家人的糊口之资是1600法郎,比一个大户人家的马夫的工钱还要少。加上他选择独立的科研道路,按照当时的规定:只能是科学领域的一个非正式会员。

他在《荒石园》中的这几句话,我觉得读者应充分留意,去体会作者的心:

❶我在跟不幸的命运做斗争中,独立无援,被人遗弃。

❷还有人指责我使用的语言不庄重,干脆直说吧,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他们害怕读起来不令人疲倦的作品,认为它就是没有说出真理。照他们的这种说法,只有晦涩难懂,才是思想深刻。

❸我的作品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

上面的话已经表达了法布尔和当时科学界的一些做法上的迥异,他的研究方法是针对热烈的生命的,而不是针对死亡标本的。热爱昆虫的法布尔不能忍受常规的研究方法,他选择了对活生生的昆虫进行细致的观察、反复观察,这样的做法显然和他的同道们不能融合,法布尔说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时进行研究;你们让昆虫变得既可怖又可怜,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才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迥然不同的研究路径,为法布尔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研究路线,这是科研中的一条新生路线,在于大自然中的昆虫融洽相处的过程中,以自己绝妙的观察和持久的耐心,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去体验和记录昆虫的行为,从而探究出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看到他们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更看到了昆虫世界的社会属性。

2.敢于打破权威,才能发现新知、创造新知

“科学讲究创新,绝不崇古。”科学家是以独到的视角去探究新知的人,而不是停留在既往知识上去膜拜的人。很显然,法布尔不满足于既往的昆虫学研究,而坚持走向一条新路,敢于以巨大的勇气去发现心知、创造新知。法布尔说:“我必须有一种坚强的信念,才会大胆地希望在大师们一无所见的地方,发现某些新的东西。”其实,在法布尔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正宗的科研精神,他不肯盲目轻信任何权威的话语,而是有自己科学观察来取得真正的知识——关于昆虫学方面的新知。

荒石园里的昆虫实验室。照片来自《昆虫记》全译本,花城出版社

比如下面两个观点,就体现出法布尔超过常人的认知,他是基于对昆虫的认真观察而得出的。

寄生虫过着一种艰难的生活,比劳动还艰辛?

人们普遍认为,寄生虫的生活是舒适的,它们依赖别人而存续和发展,如果昆虫界有类似人类的道德标准,那么寄生虫的生活肯定是不道德的。所以在我们普通人的观念中,寄生虫的生活是舒适而可耻的,它们在利用其它昆虫的生存资源,以存续和发展它自己。然而,绝不信赖各种所谓权威的法布尔,坚持以自己的观察得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结论:

寄生虫过着一种艰难的生活,比劳动本身还艰辛!

比如,暗蜂是高墙石峰的寄生虫,当石峰筑巢完毕之后,寄生虫就会突然出现,长时间地在蜂巢的外部进行挖掘,其目的就在于:把自己的卵置入到高墙石峰异常坚固的蜂巢当中,以求得它们下一代的存续发展。这个寄生过程是无比艰辛的,打破了人们对“寄生”的表面理解。

研究昆虫的本能,但不满足于用“本能”解释一切,而是探究本能的根源。

照片出自《昆虫记》全译本。花城出版社

《昆虫记》一书的原名叫做《昆虫学回忆录》,副标题是《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研究》。自1923年周作人第一次翻译该书,将之命名为《昆虫记》之后,中国历来的版本都叫做《昆虫记》。不过,法布尔对当时流行的以自然选择、遗传、生存竞争为依据,认为本能是一种既得的习惯,它在对某种有利于动物的偶然行为激发下表现出来。法布尔对此表示怀疑,他经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昆虫的本能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便也怎样。

法布尔曾两次目睹了毛刺沙泥蜂做“外科手术”的过程——它需要捕捉到活的猎物给自己的后代,所捕捉的猎物必须是活的而且不能动弹,就必须以精确的“刺术”完成这件事儿。那么,对毛刺沙泥蜂而言,这种技术是它的本能吗?是的,这种技术是它的本能,就像人天生就会吮吸母乳一样,是用不着学习的。他说:在业已指明的道路上,昆虫的本能无所不知的;超出这条道路,本能便什么也不会了。根据是在正常条件下还是在偶然的条件下,昆虫的表现或者充满接触的本领,或者是不合逻辑蠢得惊人,两者都它的天赋。

三、法布尔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一生只做一件事

法布尔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儿,便是研究昆虫!这是他从少年时便立下的人生志向,在多年艰苦的生活中,他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做教师后他的家庭生活也异常清苦,但这些都没能改变他研究昆虫的志向和热望。这种精神不但是研究科研的人所需要的,更是每一个希望创造价值的人所需要的。

人的一生很有限,应该坚持去做一件事

在法布尔的后半生,为了研究昆虫,他更是选择了隐居生活,继续观察着昆虫,做着科学实验,并整理自己一生的观察所得,以每三年一本书的速度为我们贡献了10卷本的《昆虫记》——仅该书的写作便花去了他30年之久。

2.不迷信和盲从权威,敢于挑战才能有新创造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不迷信以往的学术成果,坚信以自己的方式、以探究事实的精神搞科研,为昆虫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他对当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有不少的质疑,对“优胜劣汰”的见解尤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便是科学精神的表征,不盲从和迷信他人,坚持以科学实践来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从这种精神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信仰,更看到了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文 陆九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名著导读
名著《昆虫记》,诗意文字与科学真谛完美结合中,读出的人生哲思
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初中语文重点名著《昆虫记》导读
人文情怀与文学境界
法布尔《昆虫记》:在昆虫的世界里,用诗意的目光发现生命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