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风雨哈佛路》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自主意识崛起之幸

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最高价值不是舍己,也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否定个人,而是肯定真正的自我。——佛洛姆《寻找自我》

我一直出于本能地逃避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觉得看了也没用,就算我知道了那些道理,但依然不能代替我的理念过好我的一生。

但唯独《风雨哈佛路》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意外地进入我的视线,且这两个故事深耕在我的脑海中,它们都不是杜撰或虚构,都是真人真事。

《风雨哈佛路》是2003年的一部电影,堪称经典。女主人公是出生在贫民窟的女孩丽丝,酗酒吸毒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她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也是个吸毒狂,被关进收容所后,只留下丽丝一个人。

但她没有被苦难达到,反而选择重新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四年的高中课程,最后拿到了纽约时报奖学金,最终实现了哈佛梦,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她还曾获得“白宫计划榜样奖”、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颁发的“无所畏惧奖”,被评为“美国当代杰出年轻女性”,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接见。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在我国出版,英文版的名字叫《Educated》,出版于2018年,中文版这个诗意的名字是作者塔拉亲定的。该书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作者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比尔·盖茨对她进行访问,并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塔拉生在一个极端的摩恩教徒家庭,父母把家安在爱达荷州的山区,父亲拒绝一切和政府相关的机构和事情,导致兄妹7个竟无一人有出生证明,这也导致塔拉在17岁前从未上过学。后来她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她们的故事各有特色,但共通之处也很多:丽丝和塔拉都可以称作“哈佛女孩”,她们的“哈佛路”都充满了暴风雨,最重要的是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了自己的自主意识并迅速崛起,成就了她们的人生。

所谓自主意识,就是由自我主导的意识,正如塔拉那位教授告诉她的:“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本文试图以两个故事为例,分析人的自主意识崛起之意义,并从故事中抽丝剥茧,找寻自我意识崛起的路径启示。

1.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开启一段蜕变之旅 | 与原生环境切割,这是自我意识崛起的直接意义

原生家庭是相较于你成年后新组建的家庭而言的,它是你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共同生活的场域。

俗话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好”其实是一个相对词,对于对世界一无所知的的我们,听父母的话,模仿父母的行为是我们最初的学习,因而原生家庭对我们今后的性格、价值观、信仰等的形成都密不可分。

在我的家乡,老人们总会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句话讲的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好的原生家庭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原生家庭却可以拖垮甚至毁灭一个人。

不巧的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风雨哈佛路》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主人公之原生家庭都相当之差劲!如前文所述,丽丝的家庭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吸毒者家庭,艾滋、酗酒等令人恐慌的词汇在丽丝的童年随处可见,以至于她的朋友克里斯选择了堕落,那个小女孩绝望地表示,做乞丐也罢,做妓女也行,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塔拉面临的原生家庭,乍看上去毫无问题,母亲温柔贤淑,父亲勤快劳动,兄弟姐妹们团结友爱,可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是惊涛骇浪。

她的父亲是一个极端的教徒,他拒绝和政府发生关联,拒绝让儿女们接受教育,拒绝家人去医院看病,并用自己的思想强行给妻子、儿女“洗脑”,以绝对的权威来捍卫自己的地位和思想,不容任何人挑战;她的母亲本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女孩,在爱上父亲后竟然一步步接受了丈夫的思维,在他的唆使下,成了伤害女儿心灵的“帮凶”。

如果说《风雨哈佛路》的原生家庭是显性的糟糕,那么《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的家庭则是隐形的危险。前者很容易分辨,后者则稍有不慎,就会掉入这诡异的万丈深渊。

因此《风雨哈佛路》中,丽丝的朋友克里斯竭力地冲丽丝喊叫:“我不喜欢上学读书,我不属于这里,你也是。”

丽丝却一脸坚定地回应:“不!我是!”

而塔拉却在父亲废料场打工中浑然不知地度日,父亲让女孩们穿着宽大的男士牛仔裤,不让她露胳膊露腿;父亲让他们给自己干活,以积攒物资抵御战争或末日,她照做;父亲让他们生病了就用母亲的草药治疗,不可以喝抗生素,她照做。

只有在偶然间她潜入哥哥泰勒的房间时,听着哥哥的CD音乐,她忽然感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她说不清楚,但她觉得这种力量区别于她其他的感受。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经过很多事情的发酵,主人公塔拉才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从而开启了逃离原生家庭的逆旅。

可见,丽丝的自我意识崛起直接、畅快,也相对容易;而塔拉自我意识的萌芽缓慢、臃肿,相对艰难。

挣脱原生家庭没有那么简单,它真的是一场逆风飞翔,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告别父母、远离家乡,更重要的是要和过去自己生长的环境进行切割。

它很痛很漫长,但从两个女孩最后的结果来看,一切都值得。

这就是我所要分享的自主意识崛起的直接意义——与原生环境做切割。

2.解开萦绕心头的困惑,开启一段上升之旅 | 弥补精神世界的贫瘠,这是自主意识崛起的潜在意义

《风雨哈佛路》书本的第二章标题是“困惑之中”,讲了丽丝小时候在学校的一些遭遇,通过对小事的叙述,丽丝生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变成可感可知的。

丽丝的困惑在于她每天目睹父母吸毒,看着他们毒瘾发作痛苦不已,知道他们将仅有的钱买了毒品,甚至她知道父母做的事情不对,可她就是没有办法坚决地拒绝他们或训斥他们,因为那是年幼的她唯一的依靠。

每次母亲叫她“小南瓜”时,她都会心软。

文中写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排斥我,只有母亲才知道我值得拥抱。所以我让她抱着我,让她不停地问我,这样我就能听到她的声音。在她怀里,我感到安全和温暖。我将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颤抖着哭泣着。”

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面临的困惑则更多,比如在和哥哥泰勒在一起时,“我和我的那些哥哥们一样吵闹,但和泰勒在一起时,我变了。也许是音乐的魅力,也许是他的魅力。不知为何,他让我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自己。

再比如塔拉在帮助父亲干活时受了伤,父亲渐渐走远,没有一句关心,她说:“我颤抖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哭。我还活着,我会没事的。天使们已尽了他们的本分。可我为什么无法停止颤抖呢?

这本书的前半程,塔拉在叙述事件时经常会穿插自己的心里感受,多以上述自问的形式,一个个问句和自己试图去自圆其说的回答,可以看出塔拉的成长也充满了说不清道不尽的困惑。

丽丝和塔拉的困惑正是自主意识与环境在她们心中开始对立,她们无法把握扑朔迷离的战局,因为她们的精神世界非常贫瘠。

她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在书海中遨游,没有精神上的引路人,所以当她们对生命、生活感到困惑时,她们只能在心中结起一个又一个结,心结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以解开。

可当她们开始受教育时,她们的精神贫瘠被治愈,塔拉在心理学课上知道了双向情感障碍,知道了狂躁症,为父亲的行为找到了科学上的依据;在牙齿疼痛不已的情况下去做了根管治疗,在头疼时吃了抗生素,这些都没像父母亲说的那样得到上帝的怪罪。

一个个理论、一个个实战、一场场经历充实了丽丝和塔拉的精神世界,让她从小到大萦绕心头的一层层迷雾逐渐散去,整个人的生命质地在提升,人生视野和格局在提升,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上升之旅。

她们终于找到一种说法,可以为亲情和真理辩护,就像塔拉在访谈中所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她们的很多困惑迎刃而解。

这就是自主意识崛起的潜在意义——弥补精神直接的贫瘠。

3.驱赶桎梏的心魔,开启一段重生之途 | 重塑真实可控的自我,这是自主意识崛起的核心意义

丽丝说:“有时候我觉得世界外有一层外壳,我们所有人都生在这层外壳之下,你能从外壳里看到外面,但是你却出不去。”

这句话曾经一度像心魔一样成了丽丝心灵的桎梏,当她因为脏乱的穿着和满是虱子的头发被同学嘲笑,因为无可救药的成绩被学校赶出去时,她只能去垃圾场捡垃圾。

流落街头的日子她似乎像是认命了,她认为逃不出自己的“壳”。可当母亲去世,父亲被关进收容所,她顿觉“再也不能这样活。”

她说:“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

她想办法努力突破,最终赢得了一个新的自我。

而塔拉呢?她的人生本来会按照父母的设定,在帮助父亲干活中成长,给母亲助产事业和精油事业打下手,赚钱囤积无数的桃子罐头和果酱,一辈子不能唱歌跳舞,一辈子不会去学校上学,一辈子不会穿低领装或超短裙,嫁人生孩子,再让自己的孩子踏上这样的一生。

塔拉在自主意识萌芽后,向这一切宣战,她说:“我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讲述中,他们的声音铿锵有力,专制而绝对。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的声音也可以与他们一样有力。”

塔拉先是逼迫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一样打扮一样喝咖啡一样交友,再达成初步一致后又在学术理论和实践中将过去一一摆在面前,反复咀嚼,就像把自己打碎,再含着眼泪忍着剧痛将自己重塑。

可这个过程非常值得,因为她收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个自己是真实的,而不再是别人灌输思想下的那个自己;这个自己是可控的,对自己的言行、头脑、未来都有着充分的掌控能力,而不是那个任人暴打、欺骗却束手无策的自己。

她说:“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就像《茶花女》的故事,她只是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伦敦人,直到她相信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已经无关紧要了。”

自主意识崛起的核心意义正在于此——重构一个真实可控的自我。

写在后面:丽丝和塔拉的自主意识崛起路径之启示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问,既然自主意识崛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觉得,在丽丝和塔拉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 第一步:善于抓住并利用机会,辅助自主意识唤醒

看过《风雨哈佛路》的人都知道,丽丝的爸爸在吸毒前其实是一个高材生,在她很小的时候也会教她写字读书,这给了她受教育最初的启蒙;而塔拉的教育启蒙源于自己的母亲和哥哥泰勒,母亲会在家里教她认字和算术,而哥哥泰勒鼓励她自学参加大学的考试。

丽丝后来面临家破人亡的境地,只身前往校长的办公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赢得了重返学校的机会,塔拉也在自己的努力下进入大学。

克拉克说:“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入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让人致富。”

当机会垂青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并利用它,以此辅助我们的自我意识发挥真正的作用。

  • 第二步:勇于割裂并打碎过往,助力自主意识质变

  • 自主意识唤醒后,需要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丽丝和塔拉在这个过程中,都经历过怕别人知道自己过往的阶段,这其实是最初的一种不自信。等她们勇敢地承认并直面过往时,她们都对自我进行了打碎的过程,而恰恰是这个过程,帮助她们与过往和解,实现了自主意识的质变。

    塔拉说:“我想我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过去的生活了。那并不完全是事实,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的确如此:未来真的会更好!”

    从逃避到面对,从打碎到接受,身上的自卑感和羞耻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满满的形象,这是自主意识质变的关键一步。

    • 第三步:勤于思考并探索提升,完成自主意识崛起

    不可否认,丽丝和塔拉都拥有异于常人的自学能力和超强的执行力,面对学业压力时,她们熬夜啃书、硬着头皮写论文,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但努力绝不是自主意识崛起的重要因素,充其量只是一个条件罢了。决定崛起与否的是思考和探索精神,这是很多人缺乏的。

    塔拉在学校里之所以赢得各位教授的喜爱,是因为她会对教授的每句话结合自身进行思考,她会去翻阅书籍、实地调研,她写的论文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源于自己实实在在的思维探索。

    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她将学校里所学与自己从小的经历结合,于是才有了这本震惊全世界的巨著。这是自主意识崛起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

    塔拉最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让这张脸、这个女人与众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她眼睛后面的东西,是她咬在齿间的东西——是希望、信仰和信念——让人生不再一成不变。”

    丽丝感慨道:“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你看,只有你可以决定自己是谁!

    当你的自主意识崛起,当你为了自己而活,所有困难都将是你成长的垫脚石。


    我是一粒纽扣,A面编织格局、装点生命,B面解开困惑,缝合人生。爱阅读、爱写作、爱摄影、爱生命。愿用一生追求生命的质感,期待与你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风雨哈佛路》:生命的意义,只能由我们自己定义
最贫穷的哈佛女孩告诉我们:成熟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影评】永恒的此在 倔强的坚强——评《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赢回来
真实就是力量——《风雨哈佛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