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研究生的三重境界

研究生(包含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是我国的最高学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某一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洞悉学科前沿并具有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平心而论,研究生阶段是一项很特殊的学术训练,也是一个五味杂陈的人生经历,因为你今后可能再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去花上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来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了。读研不易且有成本,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它读好。

读研也要有方法,并区分为不同的境界。根据我的观察,读研大致可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可称为“证书型”

大家来读研,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一个学历证书和一个学位证书,有了这两证,一方面证明自己有了字面上的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具备了找工作的硬件和底气。

欲得两证,最主要的是要搞定学位论文。做学位论文,首先要选好题目。一个理想的论文选题,应该是综合考虑自己学科背景、兴趣点、学科前沿动态和导师研究方向之后生成的结果。好的选题不是问出来,而是读出来的。如果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欲据此为方向并进而确定具体选题的话,你可以尝试做以下工作:追踪对此研究的国内外专家都有谁,检索并研读他们的文献,进而通过文献综述找到问题域和研究域。完成这些,答案基本就揭晓了。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彷徨甚至焦虑,但其实这就是一种训练,同时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它能培养你的问题意识,提高你对专业的洞察力以及对学科前沿态势的感知和把握能力。题目定了,就要搭建一个基本框架,进而去追踪文献,然后阅读、消化、提炼、转化,丰富你的素材,在框架上填充内容,不断修改和润色,直至丰满。而对于课程学分,只要你保持高出勤率,能够完成课程论文或其他不算高的要求,完成学分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按部就班,对标对表,在目前毕业和学位授予的考核体系下,拿到两证,并不算一件太难的事情。

你不需要忙别人之所闲,不需要知道学科的大牛都有谁,不需要对学科前沿进行动态了解,甚至不需要阅读和学位论文无关的文献,就可以享受到两证揣到兜里的踏实、学位授予仪式上的高光时刻以及毕业季师生聚会话别的共情。但是,随着你的转身离去,你和学术也就基本完成了切割,你之前的学术生涯也将被尘封在“养眼”的证书里。

第二重境界可表述为“学术型”

技能的掌握依赖于操作,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光一现;而科学的训练则建基于系统研究和学术思考的基础上。学术是对思考的“抑制不住的渴望”,是对思考的理论自觉。

读研,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既往知识地平线上实现思维跃迁的过程,与此相伴的还有两个证书的获得。但在我看来,过程要远比证书更有意义,更值得去体验和全力以赴,因为真正彰显你学术能力的,不是金灿灿的证书,而是历经汗水、痛苦、彷徨、焦虑、艰辛而达致的完善人格、理性心境和深邃洞见。

IT达人李开复在给女儿的信中说,教育的真谛就是把老师所教的都忘了之后剩下的那点东西。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也是如此,当你忘了专业知识,当你把写就的文章放在一边,你自己还剩下点什么呢?

中国学生从小深受教科书的宰制,教科书是一个严谨的汇编式知识体系但却不是一个富有个性、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在以知识教育为主的中小学,尚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到了大学,其刻板、僵化以及滞后性等弊端就越发凸显,并在很大程度上梗阻了思维的深入。许多研究生写文章还是围绕概念、特征、意义、历史发展、问题、原因、对策等来组织框架,就是仍未摆脱这种教科书演绎方式的典型表现。

研究生的训练,要“钻进去”,把碎片化的知识串起来和体系化,并赋予其不同的语境和张力,进而又要“跳出来”,挣脱知识体系框架的约束,去营构一种思维和思想体系的分析框架。学术训练的表征或痕迹,就主要体现在这种分析、解构和建构的思维能力上。

你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有一个问题摆到你面前,而你无法查阅文献,更无法提前制作PPT时,你该如何破题,从那个视角分析,提出什么假设或观点,怎样构建你的框架,给出什么样的逻辑安排,又采取何种方法,来给出你的答案呢?这个时候,你的学术积累,你的学术视野,你的学术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你的逻辑铺设和建构能力,你的话语表达体系等这些长期训练的学术自觉,就会自然地产生作用,它将会成为你的信心之锚和力量之源。

这种类型的研读方式,需要你保有对学术的无上敬畏和砥砺追求,需要你形成“志于斯”和“乐于斯”的学术自觉,需要你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需要你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需要你时刻追踪学科的动态前沿,需要你对学科的大咖如数家珍,需要你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热心于钻研。

第三重境界可归纳为“态度型”

学术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装在心里,而是要当成“黄金法则”用起来。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物有万象,人有千面。人和社会,一体两面。面对人与社会中的世俗生活、物质欲望、权力诱惑、情感纠葛、利益纷争、道德拷问、彷徨焦虑、链式困境等,我们该如何去除迷思和从进亦忧退亦忧的悖论中脱困?

道路千万条,态度第一条。读研,不仅是要学会用人生触探学术,也要学会用学术去感知人生,使学术成为对人生在场根本处境觉解下的第一态度。作为法学学科的研究生,如果你不能建立起对法的敬畏,不能看到一个应然的世界,不把公平视为生命,不把遵守规则养成深入骨髓的习惯,不敢拒斥不守规则的行为,那正义只能是上帝的耳语,你永远无法读懂法律精神的奥义;作为经济学学科的研究生,如果你只满足于提出假设和用面板数据及公式来进行回归检验,只痴迷于构建冷冰冰的精致模型,只寄情于全栈式“黑箱理论”的诡辩,那你可能永远也推导不出发展不平衡的背后真因,永远也寻觅不到贫穷的本质,更不会有经世济民的使命担当和以人为本的学术情怀;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如果你只“学马言马”而不“信马用马”,只停留于“原理加实例”和“散漫的整体性”而不追求学理、系统和厚重,只“治学”而不“修身”,那你可能很难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化人”,“言之谆谆”但却“听之藐藐”。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真正的学术大家,无不是以真实的生活积累而造就自己的学术人生,也无不是以真实的学术态度而丰富真切的生命体验。如果说人生的学术是明媚之花,那么学术的人生就是丰盛之果。你按照学术来真正思考就是答应要按照学术去真正生存,超越单向度,超拔于世俗,渴慕于彼岸,并生浩然之气。学术与人生齐飞,理性共涵养一色。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研究生心中有一千个读法。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不忘初心,听从本心;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最后,用著名哲学家孙正聿教授的“四真”共勉:

一是“真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这是学术态度;

二是“真实”,有一种“滴水穿石的积累”,实为学术根基;

三是“真切”,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洞见”,此乃学术建树;

四是“真理”,有一种“剥茧抽丝的论证”,可谓学术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图表看懂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
导师对硕士学位论文学术评语
关于学位
硕士学位 研究生学历 哪个重要
中国的学历分级
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样式(范文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