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时报」什么样的家庭会影响孩子的成就动机

□ 李峥嵘

我们知道,智力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但并不是绝对的,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以前我们谈过的意志力。

还有一个原因,是学习者有成就动机的差异。所谓成就动机,就是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达到较高成就的意愿。也就是说,学习者是否愿意通过努力去实现一个重要的目标。

其实,婴儿就有学习的好奇心和取得成就的愿望,他们学会了站立、行走、拉开一个抽屉、搭好一块积木,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是,有的孩子要比别的孩子学习更刻苦,更努力,不成功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同孩子的动力不同。

是什么家庭原因影响一个孩子的成就动机呢?在心理学家David R.Shaffer和Katherine Kipp所著的《发展心理学》中提到,三个家庭原因会增强或者抑制儿童获得成就的欲望。

首先是依恋关系的质量。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即使智力水平并不比其他人高,但是面对新的挑战时,他们更渴望去运用自己的能力,因此父母要为他们提供安全的港湾,为他们提供爱,为他们的生活负责任。这样,当孩子在冒险、挑战不同的学习目标的时候,不会感到痛苦和焦虑不安。

第二个原因是家庭环境。心理学家发现,来自刺激丰富的家庭的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相当不错,而在刺激匮乏的家庭中,大多数儿童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所谓丰富的刺激,不是你想的那种感官刺激,而是指儿童生活的环境里有没有促进他智力发展的刺激物,比如说有没有更多的阅读物?有没有更多的新鲜的事物?有没有充分、民主地跟孩子交流?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给他提供跟其年龄相适宜的挑战,并且鼓励他们努力成功,更利于培养他们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第三个原因是儿童养育的方式。《成就动机》一书里讲到,有三种不同的父母。一种是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没有太多的约束,美其名曰“佛系”;一种是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多的规则,吹毛求疵,不容置疑;第三种被称为权威型,既有规则又有灵活性,父母态度和蔼、接纳孩子、给子女指导,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同时也给他们发言权。这种父母可以比喻为“脚手架”,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为他们设计高的标准并鼓励他们去寻求挑战,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如果孩子偶尔失败了,也不会严厉地批评和惩罚。

在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忽视型,冷漠疏离,完全在孩子的生活中消失了。对于过于宽松放任的父母,孩子并不领情,他们会认为父母不建立规则是他们不在乎自己,所以大撒把的孩子反而会惹是生非,在学业上对自己没有更多的要求。研究者甚至发现,忽视和放任型的父母培养的孩子撒谎的情况更常见。

管得很严的家庭中,有些孩子看起来很乖,但是他们并不快乐。一旦不再被严厉控制,孩子要么走向放纵,要么失去方向。

如何成为权威型父母?有三种基本品德:第一是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子女的成就;第二是给孩子设立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导,对进程进行监督并确保其完成任务。第三是给孩子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帮助年幼的孩子尽可能独立完成任务,给年长的孩子发言权,让他们自己来决定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达到目标。

制定规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执行规则。制订前,要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为什么要遵守,如何遵守,违反了怎么办?父母要抓大放小,一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支持孩子自己做决定。这种家庭的孩子更少撒谎,更愿意跟父母交流。

当然,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园丁与木匠》一书认为,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野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木匠遵循一个图纸和标准去雕琢,而园丁父母则为孩子搭建成长生态。“为人父母,本质是爱。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时光。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家庭中难免会引发争执,尤其是进入中学之后。当然,专制的家庭里是不会有争执的,因为都是父母说了算,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会跟父母关系更好,只是隐藏了问题。而争吵会伤害亲子关系吗?心理学研究的发现跟我们平常想象的大不相同。

在《教养大震撼》里引用的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对于争吵,父母和青少年的观点不一样。父母会觉得争吵很崩溃,孩子认为争吵是好事,说明互相很诚实。如果亲子关系不好都懒得吵架,只是假装顺从父母的心意,实际上是我行我素。

父母认为争吵会伤害亲子关系,认为是孩子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不被尊重,甚至在争吵之后会生闷气、耿耿于怀、恼怒不已。

孩子却认为,能够跟父母争执是认识父母的一种方式,能够听到父母的想法,不觉得会带来伤害。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当的冲突比没有冲突或者频繁发生冲突,更能让孩子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在一个有规则、能够民主交流的家庭里面,不攻击人品,就事论事的争吵,是一种交流方式。

吵架的频率和激烈程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结束争吵。孩子要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在他讲道理的时候,父母也做出适当的让步。如果父母从来不让步,或者怒斥,或者不准回嘴,可能更伤感情。

一种父母因为不忍心听孩子抱怨,不想被孩子当成坏人,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就对孩子让步。其实,无原则的让步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并不被爱和关心,因此,真正受到尊重、促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学习动机的家庭应该是严格遵守规则,同时又灵活变通。比如说,你规定晚上9点睡觉,但是特殊情况时,你也可以说:“今天可以晚一点,下不为例。”这样鼓励孩子遵守规则,也可以保住父母的权威。

(作者为教育专业硕士、金牌阅读推广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为孩子牺牲自己值不值
让孩子自己依靠自己
不同的声音培养独立的孩子
解决问题从沟通开始
正能量的家庭,才能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门风不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