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评分8.8,鲁迅的爱情小说《伤逝》,揭露细思极恐的爱情真相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柳青

这紧要的几步,如何选择,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基调。

上什么学校,与什么人结婚,选择什么工作……这些选择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每一个选择看似独立存在,却但是推动了下一个选择的到来。

鲁迅先生笔下有很多关于选择的故事,有的选择用鲜血来唤醒麻木的灵魂,有的选择用回忆来慰藉生活的苦难,有的选择放弃理想泯灭众人,还有的选择自由放弃家庭,每一个选择自有理由,但就是这些或出于爱、或出于自私、或出于梦想的理由……构成了人生的走向和结局。

在鲁迅先生的众多故事中,有一个故事,因为一次选择,成就了一次爱情,也因为一次选择,断送了一个生命,它就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与爱情有关的小说《伤逝》。

《伤逝》讲述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在五四运动时期,那时候,自由平等的理念播种于年青人的心中,女性也不甘于禁锢在家,等待一份家人安排的婚姻,她们也希望像易卜生小说《玩偶之家》的娜拉一样,走出家门,对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家庭说“不”。

《伤逝》的女主角子君就是一位想要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子,她也如同娜拉一样走出了自己那个家,那个代表传统、禁锢的家。

娜拉出走时,我们不知道她将走向何处,她将遇见什么人,经历什么事,她的未来并不明了。

子君恰似娜拉,她遇见了涓生,经历了一场爱情,她续写了娜拉的故事。

一、为自由选择了爱情,是缘是劫,全看你有没有生活这捆柴

《伤逝》中子君追求“自由”的思潮埋下了她出走的种子,与涓生的爱情给予这颗种子破土而出的力量。

所以,子君确认了与涓生的恋情后,她说出:“我是我自己的。”这是她爱的宣言,也是她对“自由”的宣言。

虽然爱情给了子君出走的力量和勇气,但是这场爱情是缘还是劫,却不由她自己决定。

子君走出家门时,骄傲的她,除了一对金耳环和一枚戒指,身无长物,而且这一点点贴身的积蓄全部给了恋人涓生用作租房,她有着不畏未来的勇气。

两人的生活之初,充满了甜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好的爱情开始蒙尘,藏在爱情这袭华美长袍下的虱子蠢蠢欲动。柴米油盐,洗衣做饭,这些人间烟火,让爱情不再是蒙着清纱的远山,而变成俗世间不得不面对的压力。

子君为涓生洗手作羹,涓生为日常生计做些枯燥的抄写员工作。子君的辛劳涓生看得见,他也看到子君由鲜活、有追求的女子,变成为一日三餐烦恼的女人,她已与涓生记忆中那个向他缓缓走来,带着树叶清香的女子不是同一个人。

鲁迅曾说:

“人必须活着,爱情才能有所附丽。”

当两个人都为生活而苦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能够对话的心灵,爱情也退出了他们的生活,剩下的是被现实击碎的一地狼藉。

勇敢的子君变得懦弱,骄傲的子君变得常有怨色,不畏将来的子君变得害怕未来,因为她已经从涓生的态度中看到了“厌恶”。

即使知道,她也只能默默承受,“爱情”给了她力量,爱情也摧毁了她的信念,因为出走后的她只能依附涓生而活,她最终亦被涓生抛弃,被迫回到了曾经离开的家庭。

子君回家了,最后用死亡为人生划上了句号。

子君的人生因为一个选择,走向了一条不同的轨道,她为自由选择了爱情,但生活又粉碎了爱情。

爱情是她撬起人生的支点,但是爱情却是两个人的事,她有权选择开始,却没办法阻止它的消逝。爱情逝去,她只能用“死亡”作为她选择的代价。

当然,无论是子君还是娜拉,她们都是为生命抗争的女性,她们对人生有着烈焰般的热情,但是燃烧的火焰,需要以“生活”为柴。也唯有那些掌控生活这捆柴的人,才能真正做选择的主人。

那些无法掌控生活的人,也无法掌握爱情,亦无法掌控人生。

二、为理想抛弃爱人,失去节操的人,终将被理想抛弃

涓生身为男子,在那个年代更有话语权,而且他有知识,有理想,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比恋人子君有着更多的选择权。

涓生与子君在一起是情之所至,从涓生的回忆中,我们也能体会他爱恋子君的心,他为这段爱情也有所付出,比如顶着失去工作的可能与子君在一起。

但是外在比子君强大的涓生,却不能掩饰内心的懦弱。当面对质疑和鄙视的眼光时,他显得瑟缩,他的内心并没有直面未来的勇气,当生活露出它狰狞的一面时,他显示了渣男的一面,他的确爱子君,但是他的爱情太脆弱,它抵不过生活的现实,也抵挡不住每一个当下的苦恼和窘迫。

懦弱的涓生只能用埋怨、逃避来应对生活的风雨,将内心的愤怒和无力对准爱人,并最终抛弃了子君。

关于怯弱者,鲁迅先生曾说到: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抽刃向更弱者,是涓生应对生活困境的选择,他将生活的困境归因于子君,并抛弃了子君。他说出不爱子君的那一刹那,生活似乎变得更轻松了,他不用为爱情承担责任,他不用看到子君憔悴的脸庞,他可以自由的为理想奋斗,但是也是在他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失去了一个男人的节操。

那个进步青年涓生也因为这个选择在我们心中“死去”了。如果与子君同居,是两个年轻人对旧社会的抗争,尚且有着英勇的一面,而抛弃子君的那一刻他已经丢掉了人的“品质”,他也被众人唾弃。

所以,当他潦倒落魄,拜访一位熟知的伯父寻求帮助时,这位和善的伯父并没有见他,不见他不是因为他贫穷,而是因为他的薄情寡义。伯父只是告诉了他一个事实:他抛弃的子君死了。

为何而死,大家心知肚明。那个认为没有子君,未来可以展翅飞向理想之地的涓生,没有如愿的实现理想,他仍然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他又回到了与子君相遇、相爱的会馆,独自咀嚼与子君在一起的时光,悔恨自己的抉择,同时也为自己才华不得施展伤怀。

涓生的懦弱注定他为了“自保”牺牲子君。虽然他懂得爱情,但是他的爱并不专一,他可以爱子君也可以爱别人,所以在爱情和现实之间,他毫不犹豫的用理想的遮羞布抛弃了子君,他失去了人的节操,被他视为遮羞布的理想也抛弃了他。

三、只有梦,没有物质,爱情终成悲剧;只有理想,没有生存能力,终究叩不开理想之门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发生在一个新旧思想碰撞的年代,子君抛弃的不仅仅是她的家庭,也是她的家庭代表的封建思想。

当《玩偶之家》在中国上演时,女性的作为一个人的意识开始觉醒。

《玩偶之家》中的一句台词:我首先是一个人,说出了众多被物化女性的心声。那个时代,丁玲、冰心、卢隐等女性作家创作一个个走出封建家庭桎梏,勇敢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在她们的故事中,女性获得了自由与平等。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鲁迅先生对于娜拉出走的结局进行了更客观的推测。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所以《伤逝》中,子君既没有获得自由,也没有收获爱情,她成了时代的牺牲品。而子君明知涓生已不爱自己,却只能在曾经编织的梦中活着,直到涓生惊醒了她的梦,她回归了与之决裂家族,但是此时的家也没有了她的容身之地。

子君回归家族后,她遭遇了什么,文中没有只言片语的交代,但是在那样一个注重女子“名声”的年代,子君的回归,于家族而言,必将带来流言蜚语和无形的压力。此时子君也唯有一死来平息这场风波。

子君是勇敢追求梦想,追求爱情的女子,但是她与涓生的爱情却没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她的勇敢成了莽撞。

鲁迅先生给许广平的信中也提到了他的爱情观: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只有梦,没有钱,子君的爱情终究是一场悲剧。只有理想,没有生存能力的涓生,终究推不开理想之门。

《伤逝》中,子君和涓生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是读者却能从中有所体悟。选择本是中性的,但没有植根于现实的选择,却是一场编造的梦境,而梦终究会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伤逝》,叹往事难再(四)
“我清醒读遍了她的身体和灵魂”:鲁迅在《伤逝》里写出了男女同居后,男人越来越冷淡的真相。(女人必须要看)
鲁迅《伤逝》:爱情的花,需要稳定支撑、不断更新时代的保护
​鲁迅《伤逝》:全职太太的原罪,并非全然在于经济不独立
鲁迅《伤逝》:人必先沉稳,而后爱人
鲁迅《伤逝》撕开残酷真相:钱,决定了婚姻爱情里的大多数矛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