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八线小镇姑娘怎样逆袭金话筒?

      刚开始每周更新一篇的写作之旅,两篇小稿子悄悄在朋友之间“传阅”了一下,马上收到很多反馈。除了“感动”、“开眼界”之外,还有敏锐的小伙伴,发来一句问话,“北北,感觉读你的文字,很有对话感,没觉出特别的文采,但就像小溪水轻轻流淌一样,心里很温润、舒服,很耐读,请问有什么技巧吗?”

      我不得不佩服这位伙伴的洞察力,她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我从来没有把写文章当作文字创作,逐字逐句的写出来。我从来都是把文字当作倾诉和对话的载体,只不过换了一个场景,和你说话。

      这个表达习惯,来自于我多年的职业习惯,过去的十六年,我是一个以声音陪伴大众的电台主播。

参加传媒高峰论坛

      和很多播音员主持人不同,我并不是科班出身。零经验跨界入行,从没拜过名师,一路野蛮生长,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逆袭,赢取了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和鲁健、张泉灵一起站在领奖台上

      在讲述这个历程之前,我必须得先说说自己的来路,又是怎样的机缘站在这里,故事的时间轴有点长,但我会讲述的很精练,请大家给我一点耐心。

      01

      先说说我的起点吧,和现在身上的这些标签相比,我的来路确实不够光鲜。       

      我是一个来自十八线小镇的普通姑娘。二十岁之前都没做过飞机。我的家乡在中国最北部的边境省份黑龙江,徐克导演的电影林海雪原座山雕老巢那个地方。我的家乡和俄罗斯中间隔着一条黑龙江,和朝鲜中间隔着鸭绿江。我的祖先是满族正黄旗范而佳氏,看出来这三者有什么共同点了吗?     

      全都是战斗民族。

        “十八线小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当前的社会消费水准下,那里的基层公务员月薪,还不到三千元。一些基层体力劳动者的月收入,还不到两千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收入更低的农民。

      我的父母都是司法部门的基层公务员,在那个十八线小镇,他们的职业还算体面。后来我也顺理成章的考取省内一所普通大学,读了法学院。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将成为一个操着和赵本山一样东北口音的法律工作者,这画风是不是有点难以想象呢?

      结果不出意外的,意外还是来了。 改变我命运的,是毕业那年的校招。

      我服务的那家央级电台在毕业季搞了个大动静,征集了哈尔滨的三所高校的500多位应届大学生参加海选,招聘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考试共分五轮,海选朗读,初试新闻,复试即兴演讲,三试现场模拟主持,最后一关是严格体检。

      每一轮都在大量淘汰选手,我承认,正是这个淘汰机制激起了我的求胜心。我想测试一下自己到底能够“活”几轮。

      海选和初试我的优势并不明显,就是达标吧,但也被留下了,这个心态估计跟《非诚勿扰》女嘉宾留灯是一样的,想着基本条件还可以那就再观察几轮吧。

      到即兴演讲阶段,就是大批量淘汰了。那些只是声音漂亮的人,到了即兴演讲环节都出现了失误,脱离了稿件就不会说话了,之前没什么特点的我,反倒凭借松弛的状态和真实的表达突出出来。随着考察的内容对思维深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的价值才开始显现。

      最后一轮筛选有2个女生入围,其中一个女生是做过校电台的,有经验,形象非常好,身高一米七,梳着时髦短发,穿着紧身裤搭配过膝长靴,披着长度到脚踝的大衣,超级拉风。这身装束即使搁到现在都是特别有范儿的白富美,更何况是十几年前的大学校园,而我那时候是个标准的土肥圆。

      招聘老师后来说,是我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让他觉着在那个年纪的女孩当中比较可贵。但是我并不是他的第一选项,而是作为一个替补,被一路保留到最后,他想再看看我还能有什么样的潜力展示给他。

      这中间有一个细节,考试前一晚招聘老师给入围选手打电话通知考试时间地点,他打给我的时候,我就说:“老师,谢谢你,我觉得你这个机会就是专门留给我的,如果站在你的角度,我一定会选那个女孩儿,因为她无论是形象还是经验上都特别符合拿来就能用的标准,而不会选我这种一天主持经验都没有的人。”

      招聘老师当时非常欣慰,他觉得一个女孩在面对决定人生际遇的高压之下,还能够觉察到别人的情绪,而且能够很冷静、清醒的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非常可贵。

      这一次电话沟通对我加分非常大,而我当时说这些话完全是无心的,我只是想如果我被淘汰了,我要用这最后一次的沟通机会,表达我对他的感谢。

      最后一轮考试是完全开放式的模拟主持,当时我注意到现场发言有点松散无序,是因为缺少一个流程组织者,于是我就主动承担了这个工作。开头和收尾都注意到整个场合的气氛活跃,既有自己的表现,也给对手很大的尊重与空间。原以为这是场必败的战斗,意外的,最终我以“更具备合作心态、更懂成全对手”的特质,留到了最后。

        02

      进了电台之后,挑战才真正开始。因为跨专业、跨地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积累,我像是一个高攀豪门的小媳妇,绝对的职场小透明,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没人看到你的付出,别人甚至觉得你进入这个圈子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你得不到任何官方的肯定,你的声音是被淹没的,或者被选择性过滤的。

      那时候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在没有能见度之前,不要奢谈公平。

      第一年春节新人都是要留守值班的,我记得在那个冰冷的小宿舍里,离家万里之遥,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厨房、也没有电视,我一个人过年,我的年夜饭就是吃一顿食堂,没有北方人过年最具仪式感的饺子。

      到了晚上,邻居家的电视放着春晚,鞭炮声从门缝里飘进来,热闹和孤独交织反 衬。真的很想家啊……那一刻,我怕自己会哭出来,倔强的没给家里打电话。

      我狠狠的对自己说:北北,记住这个感受,记住如果不能用收获来给成长背书,这个苦,就没有任何意义。

      广电圈是很是浮华与势利的,虽然我的父母在家乡也是单位领导,但那种十八线小镇的基层公务员,跟人家从爷爷辈就住别墅、有专车、有司机、有秘书的高级首长的差距,不仅仅是职务和级别,而是几辈子奋斗都无法弥合的阶层差距。

      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逻辑出现了,只要是单位能施加影响力的比赛,我通常都被内部和谐掉了。反而是更大舞台的竞争,我还能偶有斩获。

      这个反差让我明白,只有收起锋芒,厚积薄发,找到不受这个游戏规则制约的土壤,去突破、去绽放,用其他领域的成功,来反推自己在这个平台的发言权。

      03

      可能是我的血液里自带战斗种族基因吧,我选择用勇敢去面对一切问题。

      那时候电台工作量很大,经常有主播生病或者出差,我都开心的去做替补,节假日、台风天全年无休、全能替补。我觉得对于小白来说,本来就一无所有,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最适合小步快跑、轻装上阵。

      凡是需要花力气和费脑子的,这些别人排斥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为什么?力气和脑子,是可再生资源,睡一觉就恢复战斗力了,而时间和机会是稀缺资源,错过不再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第二年,我以一个新人的身份,第一次参加全国新闻评奖就拿到了一等奖,这刷新了电台历史上最年轻的一等奖获得者纪录。那时候大台长才知道有我这样一个员工的存在。一战成名之后,我不敢懈怠,年年在专业大赛中斩获重奖。

      就这样,几年折腾下来我成了电台里为数不多的能采访、能写稿、能编辑、能主持的复合型人才了,尤其在单位差旅费紧张或者采访名额紧缺的时候,就看出我的作用了,派我一个人可以干四个人的活儿,我也因此得到更多机会。

      随国家对台事务最高级别官员出访台湾和中日韩国际大台抢新闻、奔赴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采访等等这些高挑战性的工作就交给了我。

在汶川大地震灾区采访

      直到从业第十年,我迎来了参评“金话筒”奖的机会。这个评选面向全国工作三年以上的播音员主持人,包括网络主播都可以参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年从三万专业人才中挑选出十个获奖名额。

      04

      当我拿到参选要求的时候,还挺意外的。它不是要你罗列资历和荣誉,全部参选资料就是3分钟音频自我介绍,一千字以内的个人小传,30分钟以内的代表作,五张获奖证书。也就是说,无论你过往在这个行当有多少积淀、多少荣誉,你只能精选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五张证书。

      我先是研究了一下历届获奖者的构成,发现了一个惯例,央视、央广、国际台还有承办评奖的省市台这四家媒体每年几乎都有一个获奖名额。这意味着要想获奖,我必须和其他参选者竞争余下的六个席位。

      然后我又挖掘了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突出采编播全能,突出代表作的独特视角和高度。而且为了在有限的内容里向评委传递更多信息量,这几个参选资料一定不能雷同和重合,要从不同侧面体现我和其他人的差异化竞争,要引起评委的关注。

      评委一般都是业界专家和媒体高层,他们对内管理和对外营销的痛点是什么?是不是对复合型人才以及精品内容的渴求?是不是对职业理想和操守的坚持?那我就把自己往那个方向去打造。

      评选历经九个月,又是好几轮的筛选,最后我凭借代表作选题视角独特和个人价值的稀缺性,赢得了奖项,幸运的成为了当年十位获奖者之一。

      得到获奖通知的那一刻,我正在出差途中,放下电话,痛快的哭了一场。

      终于不需要再为自己十八线小镇的家乡被轻视、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被低微,真正的成为了一个行内公认的专业人士了。

      看到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更深刻的理解了那句话:你看到的那些毫不费力,背后全都是非常努力。

      我有一个朋友,他年近50才开始跑马拉松,每天都在坚持训练,现在的成绩超过很多小鲜肉,一直屏霸我朋友圈微信运动第一名。他说长跑的人都信奉一句话:你走过的路,不会欺骗你。

      踏踏实实的从脚下开始,命运会回报你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向者也能逆袭,20分钟让你学会演讲!
我异地恋6年,38岁结婚,40岁生小孩,聪明女人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那个逆袭金话筒的十八线小姑娘,出了一本关于演讲的书
金话筒微电台 / 最美童声第四期明星 十号张峻
小镇姑娘
小镇姑娘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