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洋水师舰船简介

定 远、镇 远

    铁甲舰(steel battleships) 其中“定远”舰于1880年12月2日由驻德公使李凤苞按照德国海军部标准与德国坦特伯雷度(该地二战后划归波兰,现名什切青Szczecin)的伏尔铿(Vulcan)造船厂 签订订造合同, 次年的5月23日仍由李凤苞与伏尔铿船厂签订了“镇远”舰的订造合同。2艘军舰为同级,主要由伏尔铿船厂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Rudolph Haack)设计,母型为德国的“萨克森”(Sachsen)级铁甲舰,炮台布置参考了英国的“英弗莱息白”(Inflexible)号铁甲舰。“定远”舰于1881年12月18日下水,次年11月28日“镇远”舰下水;1885年2舰 与后期订造的“济远”号巡洋舰一起驶抵大沽口,“镇远”于10月28日,“定远”于10月29日分别换挂中国龙旗,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

    “定远”、“镇远”属同级舰,在西方又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军舰。铁甲舰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类似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舰,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动力为2座复合平卧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马力,航速14.5节(“镇远”为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1具,由3台发电机(“镇远”为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装甲总重为1461吨、 铁甲堡长度43.5迷,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主炮露炮台装甲厚304mm,炮罩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煤柜载煤量700吨、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 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管带为总兵衔。

主要武器:

主炮为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分左右2座双联装露炮台,水压动力,每门炮 管重31.5吨,2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后膛副炮2门(露炮台式,首尾各一门,每门炮 管重4.77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舢板炮4门、37mm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8门、57mm、47mm哈乞开斯 机关炮各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两舷各一具、舰尾一具,备有21枚鱼雷)。 (上述武备为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情况,初期37mm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只装备有6门,没有57mm机关炮)

此外两舰各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分名为“定一”“定二”、“镇一”“镇二”,伏尔铿工厂编号为121、122、127、128,排水量15.7吨,艇长19.74米,宽2.59米,吃水1.07米,动力系统包括1台蒸汽机和1台锅炉,功率200马力,航速15节(航试时测得实际航速为15.5节),装备1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2具14吋鱼雷发射管(艇艏左右各一),威海卫保卫战后期,1895年2月7日,“定一”、“定二”、“镇一”随同北洋海军鱼雷艇队突围,其中“定一”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被日艇拖出后,在阴山附近海面被风浪击沉;“定二”、“镇一”逃至烟台附近搁浅,自毁。“镇二”鱼雷艇则早于1895年的1月5日,轮机修复后进行第二次试机时,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与“威远”舰发生碰撞,沉没。

舰史: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 并派刘步蟾、魏瀚、陈兆翱、郑清廉等驻厂监造,该级舰设计时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北洋大臣李鸿章亲自为二舰命名,“定”、“镇”二舰和“济远”舰为同批建造,本应于1884交付中国,但当时正值中法开战,德国遂以此为理由拒绝交舰,直到1885年中法议和后方将交付中国,三舰悬挂德国商船旗由德国水兵驾驶护送于1885年10月在天津大沽口交付中国,“镇远”于10月28日,“定远”于10月29日分别换挂中国龙旗,其中“定远”舰成为北洋水师旗舰。1886年8月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在停泊日本长崎补给、维护时(为铁甲舰例行 刮洗船底,以防锈蚀,当时因中国尚无可以容纳 大型铁甲舰的船坞,所以只得前往日本),“定”、“镇”二舰的坚甲巨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恐慌。13日、15日中国上岸休假的水兵与日本人发生争斗,造成多人死伤,后在中国的外交、军事压力和西方列强的调停下,以互赔损失告终,史称“崎案”。自此之后日本便下定决心以“定”、“镇”二舰为假想敌,制造了所谓的三景舰。




两舰均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被“镇远”舰主炮命中,引发大火而丧失战斗力,被迫退出战场。但由于北洋水师是突然遇敌,准备不足,“定远”、“镇远”弹药匮乏,在海战中未能充分发挥战斗力。二舰又参加了其后的威海卫保卫战,1894年11月14日“镇远”舰在进港时因不慎触礁受伤,又由于旅顺船坞被日军攻占而无处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战,管带林泰曾于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杀。“定远”舰于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军“第九号”鱼雷艇偷袭受伤,9日“定远”被日军由占领的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次日“定远”舰被自爆,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舰队仍名“镇远”,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曾参加日俄战争及明治33年在神户举行的海上观舰式大校阅,1898年被定为二等战列舰,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除籍做为武器靶舰,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遗铁锚、铁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战胜利后受尽屈辱的“镇远”舰遗物于1947年由招商局“飞星”和“隆顺”轮船分两批接回祖国。
军官: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北洋水师右翼总兵,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英国实习其间担任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副舰长,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在黄海大战中指挥舰队英勇杀敌,在威海卫即将失守、“定远”舰被重创失去战斗力时,毅然决定把自己监造并一直指挥的“定远”舰自爆,当日夜间一代海军名将追随自己的爱舰为国成仁。

“定远”舰副管驾李鼎新,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留英学生,民国时任海军总长。

“定远”舰副管驾戴乐尓(Taylor,旧译泰莱),英国人,从海关借调。

“定远”舰帮带大副江仁辉,船生出身。

“定远”舰驾驶大副朱声岗,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楚有”舰管带。

“定远”舰鱼雷大副徐振鹏,广东香山人,留美幼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定远”舰枪炮大副宋文翙,广东香山人,留美幼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甲”舰帮带大副,清末重建海军后历任“江元”、“镜清”舰管带。

“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留英学生。

“定远”舰炮务二副高承锡,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定远”舰枪炮三副孙景仁,福建闽县人,船生出身。

“定远”舰船械三副蒋拯,福建侯官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民国时先后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海军马江临时警备戒严司令、海军部军衡司司长、练习舰队司令、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授咸威将军。

“定远”舰总管轮陈兆锵,福建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先后任海军部舰政局局长、江南造船所所长、福州船政局局长、福州海军学校校长、福州海军飞潜学校校长。

“定远”舰总管轮迈斯脱,德国人,任职期间1885-1889。

“定远”舰总管轮阿壁成(Albrecht.J),德国人,黄海海战中受伤,被清廷授予三等第一宝星勋章,赏戴双眼花翎。

“定远”舰帮办总管轮尼格路士(Nicholls),英国人,黄海海战中忠于职守,负重伤身亡,经李鸿章奏请,给予其家眷三年薪俸以示抚恤。

“定远”舰大管轮陈楠,机匠出身。

“定远”舰二管轮林敬先。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北洋水师左翼总兵,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黄海大战结束后退入威海卫军港时,“镇远”舰不慎触礁,丧失了战斗力,管带林泰曾自觉愧对国家,于当日夜含恨自杀。

“镇远”舰继任管带杨用霖,原“镇远”舰帮带,船生出身,继任后威海卫旋即失守,杨用霖不愿向日军投降,1895年2月12日北洋水师又失去一杰出将领。

“镇远”舰帮带大副何品璋,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总司令处军需长、军衡长、参谋长。

“镇远”舰帮带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美国人,安那波利斯海军学校毕业,黄海海战中作战负伤,被清廷授予三等第一宝星勋章,赏戴花翎。

“镇远”舰鱼雷大副汤金城,船生出身。

“镇远”舰鱼雷二副池兆瑸,福建闽县人,船生出身。

“镇远”舰枪炮大副曹嘉祥,广东顺德人,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部次长。

“镇远”舰炮务哈卜门(Heckman),德国人,黄海海战中作战受伤,授水师参将。

“镇远”舰炮务二副陈成捷。

“镇远”舰炮务二副沈叔龄,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镇远”舰总管轮陆麟清,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镇远”舰大管轮王齐辰,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第一舰队轮机长、海军总轮机长等职。

“镇远”舰二管轮刘冠南,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民国时任海军总轮机长、江南造船所所长等职。

“镇远”舰二管轮林维藩,福建闽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快船(巡洋舰)

济 远

防护巡洋舰、穹甲巡洋舰(穹面钢甲快船) 1883年2月17日由驻德公使李凤苞与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签订合同订造,造价共计686,204.3131959两银。军舰由伏尔铿船厂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Rudolph Haack)设计,母型参考了德国的装甲蚊子船Wespe号,是德国造船史上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1883年12月1日下水,1885年7月3日与先期定造的铁甲舰“定远”、“镇远”一起回国,同年11月2日在天津大沽换挂龙旗,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

“济远”舰订购时计划为“定远”级的第3艘舰,后应经费短缺而缩水改为订造穹甲巡洋舰。“济远”回国时原有三根桅杆(2根木质为加装风帆而临时增设、1根铁质,长18米),并备有风帆索具,后撤除只留1根铁桅杆(桅杆残件现保存在威海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吨(回国时数据为2300吨),正常载煤230吨,最大载煤300吨,动力为2座复合式蒸汽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2800马力,航速16.5节(一说是15节)。装甲甲板(穹甲)由25.4mm钢质和50.8mm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主炮露炮台装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装甲厚38.1mm,编制180-202人,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舰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

双联装210mm克虏伯前主炮1座(炮座为露炮台式,每门炮重13.5吨,35倍口径,现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克虏伯150mm后主炮1门(现存旅顺万忠墓纪念馆)、47mm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2门(保存在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37mm哈乞开斯单管炮9门、金陵机器局造铜炮4门、15吋鱼雷发射管4具、舰载鱼雷艇2艘(“中甲”、“中乙”)。

军官:

首任管带方伯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衔补用参将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由于在黄海大战中擅自脱离战斗,被 清政府判处军前正法,1894年9月24日在旅顺军港被斩首。

帮带大副沈寿昌,上海人,留美幼童,甲午丰岛海战中英勇阵亡。

驾驶二副何广成。

鱼雷大副邝炳光,广东新宁人,留美幼童。

鱼雷大副穆晋书,天津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鱼雷二副杨建洛,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驾驶二副黄祖莲,安徽怀远人,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丰岛海战中英勇阵亡。

枪炮二副柯建章,福建闽侯人,甲午丰岛海战中英勇阵亡。

总管轮梁祖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总管轮哈富门(Hoffmann),德国人。

大管轮黄胜,机匠出身。

大管轮郑朝宗,机匠出身。

学生黄承勋,湖北京山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丰岛海战中英勇阵亡。

“济远”舰继任管带林国祥,原“广乙”舰管带。

水兵王国成,山东文登人。

炮手汤玛斯(Thomas),英国人,甲午战前从海关舰队借调。

炮手华尔浦尔(Walpole),英国人,甲午战前从海关舰队借调。
经 远、来 远

装甲巡洋舰(steel armoured cruisers) 1885年9月18日由驻德公使许景澄与德国伏尔铿(Vulkan)造船厂签订合同定造,造价共计1739761两银。二舰为同级姊妹舰, 原本将是“济远”级军舰的后续舰,后经许景澄力争,始改为订造装甲巡洋舰。2舰由伏尔铿公司总工程师鲁道夫·哈克(Rudolph Haack)设计,其中“经远”于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于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9月12日2舰 到达英国与“致远”、“靖远”、“左一”等回合后一起回国,12月10日到达厦门加入北洋水师。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始。

舰船资料:

“经远”、“来远”属同级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 卧式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38吨),双轴推进,功率4400马力、航速16节(另有5000马力、航速15节的记载。“来远”为15.3/4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寸,装甲甲板厚3寸(倾斜处)/1.5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装甲厚6寸,全舰编制202-270人, 按《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级舰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

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35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35倍口径)、75mm克虏伯舢板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4吋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武备为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情况)

军官:   

“经远”管带林永升北洋海军左翼右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黄海海战中阵亡。

“经远”帮带大副陈荣,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经远”帮带大副陈策,船生出身。

“经远”驾驶二副陈京莹,福建闽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黄海海战中阵亡。

“经远”鱼雷大副李联芬。

“经远”枪炮二副韩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枪炮三副张步瀛。

“经远”枪炮三副李在汉。

“经远”总管轮孙姜。

“经远”大管轮卢文金。

“经远”二管轮陈应虞,机匠出身。

“经远”二管轮刘昭亮,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经远”三管轮高来,机匠出身。

“经远”三管轮王举贤,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枪炮教习陈恩照。

“经远”枪炮教习江友仁。

“来远”管带邱宝仁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来远”帮带大副林文彬,福建闽侯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来远”驾驶二副谢葆璋,福建闽侯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来远”鱼雷大副张哲荣,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来远”鱼雷大副徐希颜,江苏吴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来远”枪炮二副唐春桂。

“来远”船械三副蔡灏元,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丙”驾驶二副。

“来远”船械三副邱文勋。

“来远”舢板三副戴锡侯。

“来远”总管轮任廷山,机匠出身。

“来远”大管轮许德和,机匠出身。

“来远”大管轮陈景祺,福建长乐人,学徒出身。

“来远”大管轮梅萼,机匠出身。

“来远”二管轮陈国珍,机匠出身。

“来远”二管轮詹成泰,甲午战前调任“广丙”大管轮。

“来远”二管轮陈天福,机匠出身。

“来远”三管轮杨春燕,机匠出身。
致 远、靖 远

防护巡洋舰 、穹甲巡洋舰(穹甲快船、steel protected cruisers) 驻英公使曾纪泽经手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Sir William White)设计,造价共计1697453两银。 最初根据李鸿章的计划,该级舰是“济远”级的同型后续舰,后经曾纪泽坚持更改为英式穹甲巡洋舰设计。“致远”于1886年9月29日下水,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远”于1886年12月14日下水,1887年7月9日建成,同年11月二舰与在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左一”一起在总教习琅威理(Lang William M)率领下抵达天津大沽。

舰船资料:
“致远”、“靖远”属同级舰,2舰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 卧式3胀往复蒸汽机,4座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5500马力,(航试时测得6892马力,采用强压通风时可以达到7500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3吋(倾斜处)/2吋(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3吋,火炮炮盾厚2吋,全舰编制204-260人, 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该级舰管带为副将衔。

主要武器:
克虏伯210mm主炮3门(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35倍口径 ,克虏伯炮管、阿姆斯特朗炮架,每门炮备弹50发,射速1发/2.5分钟),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两门(每门炮 管重4.065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8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哈乞开斯机关炮6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其中1门现存日本长崎“三笠”纪念舰公园),18吋鱼雷发射管4具(军舰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侧水线附近各1具)。

军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字正卿,北洋水师中军中营副将(以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黄海大战“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同沉,壮烈殉国。

“致远”帮带大副陈金揆,江苏宝山人 (今属上海),留美幼童、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驾驶二副周展阶。

“致远”鱼雷大副薛振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鱼雷二副黄乃谟,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鱼雷三副杨澄海,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枪炮二副费乃谟。

“致远”船械三副谭英杰,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致远”船械三副郑纶,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江利”舰管带,民国时历任海军军衡长、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南京雷电枪炮学校校长等职。

“致远”总管轮刘应霖,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致远”舰管轮余锡尔 (Purvis),英国人。

“致远”大管轮郑文恒,福建长乐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致远”大管轮曾洪基,机匠出身。

“致远”枪炮教习沈维雍。

“靖远”舰管带叶祖珪,北洋水师中军右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补用参将升署),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参加了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甲午战败后,被清廷任命为水师统领,和“康济”舰管带萨镇冰一起担当起重整海军的重任,于1905年5月在总理南北洋海军任内去世。

“靖远”帮带大副刘冠雄,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驾驶二副祁凤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鱼雷大副陈成金,留德学生。

“靖远”枪炮二副洪桐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靖远”船械三副温朝仪,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甲午战前调任“广乙”舰帮带大副。

“靖远”船械三副郑祖彝,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清末重建海军时任舰队一等参谋官,民国时曾任烟台海军学校校长。

“靖远”总管轮林登亮,机匠出身。

“靖远”大管轮张玉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靖远”大管轮任正申,机匠出身。

“靖远”枪炮教习汤文经,福建闽县人,黄海海战中阵亡。
平 远 (龙威)

近海防御铁甲舰 福州(FooChow)船政所造第29艘舰船,是福州船政局在参考法国设计师白劳易(Louis-émile Bertin)设计的“柯袭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飞礼则唐”(Phlegeton)等3艘近海防御军舰基础上,设计制造出的中国第一艘全钢甲军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6年12月7日开工,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命名为“龙威”,同年10月4日开赴上海,与北洋舰队会合。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对该舰检查后甚为满意,于1890年5月28日调归北洋海军,更名为“平远”。

舰船资料:
长59.99米、宽12.19米、舰艏吃水4.19米、舰艉吃水4.4米、主匡面积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150吨、满载排水量2640吨,动力为2座福建船政自造的3胀往复卧式蒸汽机、4座圆形高式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2400马力、航速10.5节、煤舱容量350吨、装甲甲板厚2寸、水线带装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装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编制202人,管带为都司衔。

主要武器:
克虏伯260mm前主炮1门(35倍口径)、克虏伯150mm副炮2门、57mm哈乞开斯炮2门、47mm单管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装备情况)

军官: 

管带

林承谟,1888年6月暂管

杨永年,1888年10月任

林高辉,1890年前任

李和,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司,马尾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1892年4月任。

副管驾 黄鸣球(1888年10月任,1892年调“超勇”二副)、杨永年。

总管轮 陈祥甸。

副管轮 戴梅萼(1891年11月15日调职)、张光绅(1891年11月15日任)

枪炮大副 陈杜衡(1889年任,1891年8月28日调)

驾驶三副 徐希颜(1891年11月15日任,1892年调)

水勇:吴宝春,威海保卫战中1895年2月9日阵亡。
扬 威、超 勇

撞击巡洋舰( 碰快船) 李鸿章通过中国海关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订造,由乔治·伦道尓(George Rendel)设计,船体部分转包给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造价共计65万两银,在中国定购后日本也跟风向智利转购了一艘同级舰“筑紫”(Tsukushi)。“超勇”舰于1880年10月14日下水,“扬威”于1881年1月29日下水,两舰于1881年11月18日驶抵大沽口加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

“扬威”、“超勇”为同级舰,舰长64米、宽9.75米、吃水4.57米、 正常排水量1380吨(另有1350吨的记载)、满载排水量1542吨、动力为2座霍索恩(Howthorn)公司生产的卧式往复蒸汽机,6座圆式燃煤锅炉(日本“筑紫”为4座),双轴推进,功率2600马力、航速16节、续航能力5000海里/8节,煤舱正常载煤250吨,最大载煤量300吨。舰身为木质外包钢板、甲板装甲0.27吋,炮塔装甲1吋,司令塔装甲0.5吋,舰艏水线下11英尺处装有撞角,全舰编制137-140人, 按照《北洋海军章程》规定,管带为参将衔。

主要武器:
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门(26倍口径)、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门 (22倍口径)、阿姆斯特朗9磅舢板炮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4门、4管诺典费尔德炮2门、舰载杆雷艇1艘。

军官:   

“扬威”舰 首任管带邓世昌,继任管带林履中。

“扬威”舰帮带大副 刘冠雄(1883年任,1895年11月调)、陈金揆(1885年11月任,1887年8月调)、林叔宜(1891年任,1892年调)、郑文超,福建长乐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1892年任)。

“扬威”舰总管轮陈学书,机匠出身。

“超勇”舰 首任管带林泰曾(1881年8月任,1885年10月调),继任管带黄建勋(1887年4月代,1889年2月20日署)。

“超勇”舰帮带大副 杨用霖(1885年调),翁守瑜,福建闽县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1892年任)。

“超勇”舰船械大副郑文超

“超勇”舰枪炮大副 刘冠雄(1894年之前任)

“超勇”舰二副周琳,船生出身。

“超勇”舰总管轮黎星桥,光绪六年参军,机匠出身。

“超勇”舰大管轮邱庆鸿,机匠出身。

“超勇”舰二管轮刘冠南(1885年调)、叶羲恭,机匠出身。
广 甲

铁胁木壳巡洋舰(铁胁穹式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建造的第28艘舰船,造价22万两银,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1885年11月24日开工,1887年8月6日下水,1887年12月4日竣工。

舰船资料:
铁胁木壳 ,舰长67.36米、宽10.06米、舰艏吃水3.77米、舰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积37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6吨、采用福建船政自行生产的3胀往复卧式蒸汽机1座,2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1600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4.2节、舱面有2支钢桅、1支木桅,可使用风帆动力。全舰编制180人,管带为都司衔。

主要武器:
  150mm克虏伯主炮3门、105mm克虏伯炮4门、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黄海大东沟海战时的状态)

舰史:福建船政代广东省造,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因三舰在会操中表现出色加上当时朝鲜局势渐趋紧张,“广丙”管带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广甲”舰返回广东解送岁贡荔枝后,亦留北洋,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该舰与“济远”舰逃离战场,9月17日夜半在大连湾口的三山岛触礁搁浅,应无法抢救而被迫弃船自毁。

军官:   

“广甲”舰管带吴敬荣  安徽人,黄海海战中指挥“广甲”舰尾随“济远”逃离战场,后该舰在大连湾外三山岛搁浅。被革职查办。

二管轮 黎元洪
广 乙、广 丙

巡洋舰(钢胁钢壳鱼雷快船) 二舰皆福建(FooChow)船政制造,每艘造价20万两银,由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监造,“广乙”为福建船政局所造第30艘舰、“广丙”为第32艘舰。分别于1888年1月2日、1887年7月28日开工,1889年8月28日、1891年4月11日下水,1890年11月30日、1891年12月18日竣工。

舰船资料:二舰为同级舰,长71.63米、宽8.23米、吃水3.96米、主匡面积78.89平方米、风帆面积51.55平方米、排水量1000吨、动力为1座圆式燃煤锅炉、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机,功率2400马力、航速16.5节、编制110人,管带为守备衔。

主要武器:克虏伯120mm炮3门(甲午战争前更换为江南制造局造120mm速射炮,“广丙”舰舰尾装备的为150mm克虏伯架退炮)、57mm哈乞开斯速射炮4门、37mm5管哈乞开斯机关炮4门、18寸鱼雷发射管4具。(甲午战争时的装备情况)

舰史:  “广乙”、“广丙”同属广东水师,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演习时“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中靶亦在七成以上”。会操结束后,朝鲜局势渐趋紧张,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广乙”、“广丙”二舰因留北洋,后均调入北洋水师。“广乙”舰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海战中被优势敌人围攻遭重创,自焚于十八岛。“广丙”舰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于1895年2月17日和被困威海卫的其他军舰向日军投降,“广丙”舰后被编入日本舰队,1895年12月21日在澎湖遇风暴沉没。

军官: 

“广乙”舰

管带 林承谟(1890年11月任,1891年4月26日调“广丙”管带);林国祥(1891年4月26日任)指挥“广乙”舰参加了丰岛海战,海战中被日舰“浪速”击伤,被迫在十八岛搁浅毁舰。后接替被斩首的方伯谦担任“济远”舰管带。

帮带大副:温朝仪(1892年9月任)

二副:冯荣学(1892年9月任)

水勇:袁怀张、曲福友。

“广丙”舰

管带 林承谟(1891年4月26日任,1892年秋调);程璧光(1892年秋任)威海卫失守时受命代表北洋海军向日军接洽投降,民国时策动海军南下护法,被任命为南方护法政府海军总长,后被刺身亡。

帮带大副 黄祖莲(1892年9月任),威海保卫战中阵亡。

二副 蔡灏元(1892年12月9日任)

大管轮 詹成泰(1892年12月9日任)
蚊子船、炮舰

镇 东、镇 西、镇 南
镇 北、镇 中、镇 边

蚊子船(水炮台,英人称“Alpha Beta炮舰”) 由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工厂订购,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尓(George Rendel)设计,米切尔(Mitchell)船厂建造,“镇东、西、南、北”为同级,原为南洋水师定购,1879年11月30日各艇驶抵大沽口交货时,被李鸿章留用于北洋水师,而将北洋早年购买的4艘旧蚊子船拨给南洋。“镇中”、“镇边”为另一级,原为北洋代山东 省定购,1881年8月22日驶抵大沽口时亦被编入北洋水师。

舰船资料:木质船身,外包钢板,“镇东”级舰长38.1米、宽8.84米、吃水2.9米、排水量430吨、 装备2座燃煤锅炉,2座蒸汽机,双轴推进,主机功率450马力、航速10节、管带为都司衔。“镇中”级舰长38.1米、宽8.84米、吃水3米, 排水量440吨,装备2台蒸汽机、2座燃煤锅炉,功率455马力,航速10节。

主要武器:阿姆斯特朗11吋前膛炮1门、12磅阿姆斯特朗后膛炮2门、11mm10管格林机关炮2门、4管神机炮2门。

舰史:该舰原为阿姆斯特朗厂为英国海军设计,主要用于近海防御,充当水炮台使用。对于西方舰船众多,各型舰只分工明确的大海军国家而言,该船在配合陆地炮台防守,进行近海防御具有一定价值。而全无海军基础的中国想以其作为海军主力舰,则完全不适用。但有论者借这种炮船不能出远海作战为由,而批评这种船质量低劣,则纯属对近代海军知识不了解的外行局外之谈。

李鸿章因为蚊子船炮大、价廉而一再购买,其他各省也跟风大量购进。北洋海军成军后为节省经费,只留2艘镇字炮舰在海上执勤,其余各舰人员均并入“定、镇”铁甲舰。此型舰在甲午海战中未起任何作用,威海卫保卫战后全被日军掳去,李鸿章因购买此型舰而倍受朝野抨击。镇字军舰被日军掳去后,于1898年三月二十一日改为二等炮舰级。 1903年八月二十一日六舰一同除籍成为杂役船。 其中“镇东”舰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1907年转售;“镇南”舰1908年五月十五日报废,于1913年转售;“镇西”舰於1908年五月二十三日专隶文部省;“镇北”舰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 1909年转售。“镇中”与“镇边”两舰由于船龄较新,在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被日军派赴大沽口巡逻;两舰皆于1906年六月八日报废,“镇中”舰于1909年转售,“镇边”舰则于同年七月十六日改隶司法省。

军官:

“镇东”

管带 邱宝仁(1879年11月任);蒋超英(1882年任);陈镇培 (1895年前任)

帮带大副 林葆怿(1888年任)

副管轮 陈景祺(1880年任)

“镇西”

管带 林泰曾(1880年初任,12月赴英接收“超勇”、“扬威”);方伯谦(1881年7月任,1882年2月11日调“镇北”管带);吴梦良(1882年2月11日任);黄建勋(1882年2月11日代,1887年4月调“超勇”管带);潘兆培 (1894年代)

二副 杨用霖(1879年11月19日任,1880年调赴英国接舰);郑文超(1882年任,1884年调)   

“镇南”

管带 邓世昌(1880年夏任,1880年12月调“扬威”管带);柯国华(1880年9月任);刘冠雄(1882年任,1883年调“扬威”帮带大副);李和(1889年2月20日任,1892年调“平远”管带);蓝建枢(1895年之前任),福建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洋员 [英]章斯敦(1880年8月聘,9月调);哥嘉(1880年9月聘)

船械大副 刘冠雄(1879年任,1880年12月调任“扬威”二副)

“镇北”

管带 刘步蟾(1879年任,1880年调赴德国监造铁甲舰);邓世昌(1880年初任);吴梦良(1880年12月任,1882年2月11日调);方伯谦(1882年2月11日任,1884年调“威远”管带);吕文经 (1894年任)

大管轮 陈楠(1894年之前任)

副管轮 陈国昌(1880年任,1885年调)

“镇中”

管带 林永升(1881年8月任,1882年调“康济”管带);黄裳吉(治)(1882年任,1884年调天津水师学堂教习);蓝建枢(1892年4月26日任,1894年调“镇南”管带);林文彬 (1894年任)

“镇边”

管带 叶祖圭(1881年8月任,1887年调赴英国接舰);黄鸣球(1892年任)

二副 翁守瑜(1885年任,1887年调)

镇 海

炮舰  福建船政造第6艘舰,船政代总监工法员安乐陶监造,1871年3月29日开工,1871年11月28日下水,1872年7月竣工,造价10.9万两银。

舰船资料:木胁木壳兵船,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舰长47.88米、宽8米、吃水3.51米、主匡面积22.78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排水量578吨、采用1台平卧往复式蒸汽机、方式锅炉2座、单轴推进、功率480马力,航速10节,编制67人。

主要武器:160mm普鲁士造后膛钢炮2门,4.7寸瓦瓦苏炮4门,神机炮(加特林机关炮)4门。

舰史:建成后拨给北洋使用,充炮舰,驻扎在天津海口,甲午战争后调往广东,后一直服役到民国时代。

军官:

管带 雷秉刚(1871年12月任);刘文辉(1878年前任);张炳福(1880年前任)

管驾 [法]嗲嘿(1871年12月聘);陆伦华(1873年前任);黄伦苏(1875年任)

帮驾 黄廷琛(1871年12月聘)

管轮 [美]白勒哥(1871年12月聘))
泰 安
炮舰  福建船政造第19艘舰,船政学生吴德章、汪乔年、罗臻禄、游学诗设计监造,属于福建船政的“伏波”级军舰。1876年7月10日开工,1876年12月2日下水,1877年5月3日完工,造价16.2万两银。

舰船资料:木胁木壳兵轮,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舰长60.96米、宽9.98米、吃水3.51米、主匡面积34.55平方米、风帆面积1333.2平方米、排水量1258吨、采用1台立式2汽缸蒸汽机、2座方形锅炉、功率600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0节,编制98人。

主要武器:4英寸瓦瓦苏后膛炮6门。

舰史:该舰建成后即拨给北洋使用,甲午后“泰安”舰一直留在北洋,民国时代成为浙江省水警船,曾被孙传芳等军阀征用与北伐军作战,1927年3月21日在南通被广东海军俘虏;抗战时期为防止日军登陆于1937年在镇海甬江口自沉阻塞航道。

军官:
鱼雷艇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4艇为同级,均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艇体钢制,排水量15.7吨,艇长19.74米,宽2.59米,吃水1.07米,采用1座汽车式锅炉、1座蒸汽机,单轴推进,功率200匹马力,航速15节,


主要武器为2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艇上共配备2枚黑头鱼雷




左 一、左 二、左 三
右 一、右 二、右 三

鱼雷艇  “左一”艇由英国亚罗(Yarrow)公司制造,1887年建成,造价185998两银,1887年8月由“致远”、“靖远”二舰拖带一起回国,“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艇由德国伏尔锵(Vulkan)厂提供材料,在中国组装,于1887年建成。

舰船资料: “左一”艇为大型鱼雷艇,可出远海作战,长39.01米、宽3.81米、吃水1.91米、排水量90吨、动力为1座 立式3胀往复蒸汽机,1座汽车式燃煤锅炉,煤舱标准载量12吨,最大载煤20吨,单轴推进,功率1000马力、航速23.8节、编制29人。“左二、三”、“右一、二、三”长33.71米、宽3.51米、吃水1.07米、排水量74吨、“左二”、“左三”主机功率338马力,航速13.8节;“右一”、“右二”、“右三”主机功率442马力,航速15.5节、编制28人,管带为守备衔。

主要武器: “左一”装备2门37mm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3具14寸鱼雷发射管,其余各艇装备37mm5管哈乞开斯2门、14吋鱼雷发射管2具。

军官:   

“左一”

管带 蔡廷干(1889年2月20日署,1890年调“福龙”管带);王平,又名王登云,天津人(1890年任)。

大副吴怀仁,天津水师学堂毕业,海战中阵亡。

“左二”

管带 李仕元,留德学生(1890年任)。

大管轮 郭文荣 1890年任,甲午战争中阵亡。

管轮李绰椿,海战中阵亡。

驾驶大副 倪居卿,天津水师学堂毕业,1890年任,甲午战争中阵亡。

“左三”

管带 郑得春(1890年任)

大副 蔡廷干(1888年代,1889年调“左一”管带)

管轮 霍家桢,海战中阵亡。

“右一”

管带 徐永泰,留德学生(1890年任)。

“右二”

管带 刘芳圃,留德学生(1890年任)。

“右三”

管带 曹保赏(1890年任)

教习黎照德,洋员。

教习戴法胜,洋员。
福 龙

鱼雷艇 中法战争后福建船政舰队在德国订购的出海大艇,即现代驱逐舰的始祖,由当时世界著名的德国希肖船厂(Schichau,Elbing)建造,德国档案编号S10,造价5万7千两银,1886年建成,同年9月24日由德国水手驾驶,抵达福州马尾交付中国。

舰船资料:长42.75米、宽5米、吃水2.3米、排水量120吨、动力为1台3胀往复式蒸汽机,1座汽车式燃煤锅炉,单轴推进,航试时测得功率1597马力、航速24.2节,编制20人。

主要武器:37mm格林炮2门、14吋鱼雷发射管3具(艇艏左右各1具,艇艉甲板1具)。


舰史:该艇原属福建 船政舰队,后调入北洋海军,参加了黄海大战,海战中该艇在40米处对日舰“西京丸”连发3枚鱼雷都未命中,于1895年2月7日尾随“左一”艇从威海卫 突围,突围失败后被日军俘虏。后于2月27日被编入日本舰队,仍称“福龙”,本艇曾参加明治33年的神户海上观舰式大及1905年的日俄战争,为第五艇队指挥艇,于1908年4月1日除籍。

军官:

管带 陈应濂(1886年10月任);蔡廷干 留美幼童,大沽水雷学堂毕业 ,1890年任。
中甲、中乙

鱼雷艇  二艇为同级,建造年代、工厂不详,疑为“济远”舰载艇。

舰船资料:航速15节。

主要武器:37mm机关炮1门。

舰史:2艇在威海卫保卫战中随同“左一”一起逃离刘公岛,“中甲”在烟台附近搁浅,后自毁;“中乙”艇在威海西海岸搁浅,由日舰“鸟海”拖出后在阴山附近海面遇风浪沉没。

军官:
乾一、乾二

杆雷艇  1880年中国在订购铁甲舰的同时,由驻德公使李凤苞向德国伏尔铿厂(Vulcan)订造,建成后艇体分解运至中国,于1882年在大沽船坞组装完毕,当时监督为洋员葛兰德、安得森。

舰船资料:艇长26.82米、宽3.05米、吃水1.02米,排水量28吨,动力为1台往复蒸汽机,1座汽车式锅炉,功率650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8.2节,编制16人。

主要武器:1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4个杆雷,1门37mm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

舰史:《蹈海惊雷——北洋海军装备的鱼雷艇》

军官:
练船(练习舰)

康 济

炮船/练船 福建船政所造的第22艘舰船,造价 21.1万两银,由船政学生吴德章等设计监造,1878年7月12日开工,1879年7月20日下水,1880年1月9日竣工。

舰船资料:铁胁双重木壳,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长64米、宽8.99米、吃水3.81米、主匡面积34.55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采用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机、4座圆式锅炉、功率750马力、航速11节、排水量1258吨、编制124人,管带为游击衔。

主要武器:火炮11门,后为进行鱼雷教学,增设鱼雷发射管1具。

舰史:该舰原属福建船政舰队,后经过改造成商船,拨给轮船招商局使用,投放在上海至香港航线上。北洋海防建设开始后,调给北洋水师用作练船,威海卫沦陷后被日军解除武装交还中国,1895年2月17日,该舰载着为国捐躯的丁汝昌等北洋将领的棺柩及残存的北洋官兵默默地驶离威海卫。该舰后更名“复济”,参加了英国租借威海卫仪式,1910年退役。

军官:   

管带 林永升(1882年任);马复恒(1887年8月署,1889年2月20日调“海镜”管带);萨镇冰(1889年2月20日任);程璧光(受伊东佑亨推荐,1895年任)

帮带大副 陈荣(1882年任,1887年调赴英国接舰);程璧光(1887年代);郑汝成(1889年任);翁祖年(1892年调);徐希颜(1892年任)

三副 黄鸣球(1888年6月任,1889年调“超勇”二副)

“康济”舰教习丕三德,德国人。

“康济”鱼雷教习辛格立,英国人,1888-1889年在华。
威 远

炮船(铁胁木壳兵船)/练习舰  福建船政所造第20艘舰船,法员舒斐监造,是中国第一艘铁胁木壳船,因中国没有制造这种军舰的经验,“不得不取式于外洋”,而在法国订造了全套铁胁。该舰于1876年9月2日开工,1877年5月15日下水,1877年9月14日竣工,造价195000两银。

舰船资料: 铁胁木壳,采用铁钉连接捻缝工艺制造。舰长64米、宽8.99米、吃水3.81米、排水量1258吨、采用康邦卧式2汽缸蒸汽机(英国谟士莱公司生产,这是福建船政军舰使用新式康邦蒸气机之始)、4座圆式锅炉、功率750马力、航速11节,备有风帆索具,顺风航速16节、编制110人,管带为游击衔。

主要武器: 190mm阿姆斯特朗前膛钢炮1门,120mm阿姆斯特朗后膛炮6门。


舰史:“威远”舰原属福建船政舰队,1881年调入北洋水师,于1895年2月6日晨在威海卫港內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第23号”鱼雷艇偷袭击沉。《异路同归——北洋海军装备的军辅船》

军官:   

管带 吕翰(1877年5月任,1882年调);陆华伦(1882年任,1883年2月调);方伯谦(1884年任,1885年调任“济远”管带);萨镇冰(1886年任,1887年3月调任“康济”管带);周凤震(1887年3月任,1887年冬调);林颖启(1889年2月20日任)

“帮带大副 周安(1891年10月因病出缺);马(火员)钰,广东南海人,1891年11月15日任,清末重建海军后任“楚泰”舰管带,民国时任海军部视察。

管驾兼教习 [美]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85年7月聘

操练大副 林履中(1881年任,1882年调赴德国接收铁甲舰);陈兆艺(1891年8月26日因病出缺);陈杜衡,直隶青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留英学生,1891年8月26日署,1895年1月任。民国时任海军部军学司帮理司务科科长、大沽艺术学校校长等职。

枪炮大副  容尚谦,留美幼童,1894年前任

驾驶二副 陈荣(1881年任,1885年调“康济”大副);陈恩焘(1883年任,1885年3月留学英国);马(火员)钰(1885年任,1891年11月15日升帮带)

枪炮二副 沈寿昌(1881年任,1886年升“济远”大副)

驾驶三副冯家咏,天津水师学堂毕业,威海保卫战中阵亡。

大管轮 林守鉴(1887年之前任);黄应元(1894年1月1日开缺);陈国昌,福建闽县人,学徒出身 ,1894年1月1日任,1895年2月阵亡。

帆缆教习嘉格蒙,洋员,后任天津水师学堂帆缆教习。

炮首 高大德

练勇 龙振帮
敏 捷

风帆练习舰(夹板练船)原为商船,于1888年11月从英商处购买,在大沽船坞改造成练习舰。

舰船资料:舰身木质,长46.33米、宽8.41米、型深6.4米、吃水3.35米、排水量700吨、编制60人。

主要武器:

舰史:编入北洋水师后用于训练,1894年11月21日在旅顺被日军掳去。

军官: 

管带戴伯康,福州船政学堂毕业,1889年2月20日署

帮带大副 吴敬荣(1889年充任,1892年4月调广东水师);陈镇培(1893年5月3日任)

教习 司夸那,英国人。
辅助舰艇

海 镜

炮船/运输船  福建船政所造第13艘舰, 船政代总监工法员安乐陶监造,属于“济安”级,1873年2月28日开工,1873年11月8日下水,1874年1月竣工,造价167000两银。

舰船资料:木胁木壳,长63.39米、宽9.75米、吃水4.23米、舱深16.5尺、排水量1391吨、动力采用1台普通立式蒸汽机,功率600马力,航速9节、编制180人。

主要武器:160mm炮1门、120mm炮2门。

舰史:原隶属福建船政水师,后改作商轮拨交轮船招商局使用。北洋建设近代化海防开始,又被拨入北洋使用,曾参加了平定朝鲜甲申事变的行动,甲午战争中在旅顺被日军俘虏,三国还辽时归还中国。退役后交由轮船招商局使用。

军官:

管带 柯国栋(1873年12月任);林高辉(1876年12月代,1879年2月革职);林文和(1884年前任);马复恒(1889年2月20日任)

帮驾 林高辉(1873年12月任,1876年12月升);柯建章(1876年12月任)
湄 云

木质炮舰/练习舰  福建船政所造第2艘舰船,属于船政五年计划中的80马力军舰,为“湄云”级的首舰,同级还有姊妹舰“福星”。由船政总监工法籍洋员达士博监造,1869年2月8日开工,1869年12月6日下水,1870年1月10日由沈葆祯、日意格等督率试航,造价10万两银(一说为10万6千两银)。


“湄云”舰

舰船资料:木胁木壳兵船,主尺度为:舰长51.8米、宽7.48米、吃水3.39米,动力采用1台卧式2汽缸往复蒸汽机(购自法国)、方形锅炉2座,功率虚数80马力,实数320马力、单轴单桨、航速9节。

主要武器: 法制170mm前膛炮1门,100mm英国造火炮4门。

舰史:该舰造成后于1871年4、5月间调赴浙江听用,往来宁波、温州间巡防。因轮船官兵与浙江绿营水师官兵发生冲突,被退回船政。1872年调往奉天巡缉,驻扎牛庄营口,每年冬季返回船政过冬,春季再北上营口。甲午战争中,1895年3月6日在营口被日军掳去,6月5日编入日本海军军籍,很快又于7月7日除籍。三国干涉还辽后在旅顺被中国收回,因为舰内机器已大量被日军拆除,该舰遂废弃。

军官:

管带 吴世忠(1870年3月任,1872年调);杨益宝(1873年任,1874年2月调);屠宗年(1874年2月任);吴世泰(1880年前任)

大副 贝锦希(1874年2月前任);高腾云(1884年前任);林文和(1884年前任)

正管轮 陈良贵(1874年2月前任)
利 运

运输船 :原为轮船招商局商船,后被北洋购得,改为运船。购价87431两银。

舰船资料: 船身铁质, 排水量1080吨、轮机功率110马力、编制57人。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利运”管带摩顿,英国人,获三等第二宝星勋章。 
操  江

炮舰/运输舰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造第2艘舰,徐寿等设计监造,1869年2月开工,1869年7月完工,为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暗轮船,造价8.33万两银。

舰船资料:舰体木壳木胁,制造工艺为铁钉钉连捻缝。军舰备有风帆索具,舰长47.75米、宽8.61米、吃水3.25米、排水量640吨、载货量640吨、动力采用1台立式往复蒸汽机、1座燃煤锅炉、功率400马力、单轴推动、航速9节、编制91人。
    主要武器:160mm炮4门。

舰史:该舰原属南洋水师,后借调北洋用于运输。该舰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其时该舰作为饷银舰,在“济远”、“广乙”推出战斗后,被日舰“秋津洲”俘虏,管带王永发和舰上官兵被押往日本关押,备受摧残。“操江”舰后被编入日本舰队,后长时间充任神户港检疫船,在日本一直被使用至1965年后拆解。

军官:

管带 吴梦良(1880年前任);马复恒(1885年前任);王永发,1887年8月任,在 甲午丰岛海战中被日军俘虏,关押于佐世保日军监狱,甲午战争结束后被遣返,回国后被革去职务。

大副 孙茂盛

二副 徐起凤

大管轮 石德行
犀 照

布雷船:原属开平矿务局,1889年8月6日购得,用于旅顺基地布设水雷,购价银3千4百两。 

舰船资料:船长57英尺,宽10英尺2英寸, 吃水6英尺,主机功率60匹马力, 航速9节。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飞霆、飞凫
小轮船:驻防北洋的绥巩军使用的小轮船,主要用于递信、拖带等用途,大沽船坞1883年建造。“飞凫”轮于1888年前后被裁撤除役。

舰船资料: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利顺、遇顺、快顺

拖船:均为旅顺基地所属的拖轮,北洋经营旅顺基地时,用“导海”轮船疏浚港池,挖出的淤泥必须由小轮船拖带往远海倾泻,原只有“利顺”轮船担负此任,因“不敷往返拖驶”,因此由大沽船坞照式续造“遇顺”轮,造价34160两银。“快顺”于1888年10月开工,1889年1月下水。

舰船资料:“遇顺”轮,船身钢板,舱面用柚木板,船长120尺,宽20尺, 吃水8.5尺,采用3汽缸康邦蒸汽机,主机功率350匹马力, 航速12节。

主要武器: 战时另配火炮。

舰史:

军官:

“遇顺”管带,洋员马庚
捷  顺

布雷船:为大连湾水雷营布雷、练习而由大沽船坞建造,1891年6月建成,造价8980余两银。

舰船资料:船长75尺,宽16尺, 主机功率160匹马力。编制15人,月支薪粮银162两。

主要武器:

舰史:

管带:
导 海 


挖泥船:清末建设旅顺基地时,为开挖港池而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造,购价及运费共计14万两银。

舰船资料:铁质,船长63米,宽12米,吃水1.4米,排水量2400吨,主机功率400马力,挖泥深度10米

舰史:

军官:


导 河


挖泥船:清末为疏浚北方河道在英国订造,船价6400英镑。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七将船体拆散运至大沽船坞装配,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日装配完成,命名“导河”。


舰船资料:船长10丈余。

舰史:

军官:

管带 宋春陶

守雷、下雷、巡雷、杆雷

小轮船:为大沽水雷营制造的小艇,用于布雷、训练。

舰船资料:各种参数不详。“守雷”、“下雷”每年薪粮公费各4932两;“巡雷”907两;“杆雷”2029两。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水底机船

潜艇:天津机器局制造,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潜艇。由陈姓设计师设计、监造,1880年3月开工,同年9月下水,后该艇下落不明。

舰船资料:艇体钢质,采用铆接工艺制造。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螺桥船

舟桥船:天津机器局制造,共2艘,1881年完工。

舰船资料:钢质,采用铆接工艺制造。船长23.33米,主机功率130匹马力。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50吨运煤船
运输船:旅顺船坞制造,共4艘。由琅威理设计、汉纳根监造,1884年完工。

舰船资料:木质明轮,长21.16米,宽3.45米,型深2.25米,吃水1米,排水量130吨。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20吨水船

运输船:旅顺船坞制造,共2艘。由琅威理设计、汉纳根监造,1883年开工,1884年完工。

舰船资料:木质明轮,长18米,宽3.2米,型深1.8米,吃水0.8米,排水量70吨。

主要武器: 

舰史:     

军官:
“铁龙”“飞龙”“快马” “海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帖连载73)大清海军的落日辉煌——北洋海军舰船资料练船(练习舰)
甲午回眸:甲午海战中大清主要军舰
邓世昌与北洋水师“致远”舰
北洋海军建立过程、军旗纹章、关 ?? 洋务运动海军北洋水师甲午战争清朝
福州 马尾船政纪念馆(续)
巡海奇葩——福建船政“开济”级巡洋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