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委简介  投稿方式评委介绍获奖介绍新闻
  • 关于我们

  • 投稿方式

  • 评委介绍

  • 获奖介绍
















丁宁 | Ding Ning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2000年调至北京前,曾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1993年至1994年,获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资助,他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开展博士后研究。1998年,他在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系做访问学者。丁宁曾获众多重要的学术资助和荣誉,包括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A1奖学金、德国ZKM奖学金、盖蒂研究所奖学金、欧洲美国艺术泰拉基金会杰出客座学者和讲师、美国哈佛大学伊·塔提别墅研究基金。他的著作包括《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西方美术史》、《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视远惟
明:感悟最美的艺术》等,此外他也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
肯·尼尔 | Ken Neil
肯·尼尔,现任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其自1906年至2019年间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担任高级教学职务。曾在爱丁堡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以及艺术史和艺术哲学,并于2003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在当代艺术和理论方面著述颇丰,目前任学术期刊《视觉艺术实践》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其研究和写作涉及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创意教育问题以及日常视觉文化三个领域。
莉斯贝思· 雷波洛·贡萨尔维斯 | Lisbeth Rebollo Gonçalves
莉斯贝思· 雷波洛·贡萨尔维斯现任巴黎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主席、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曾担任巴西艺术评论家协会主席(2000-2006、2010-2016)、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副主席(2006-2007、2010-2011)、圣保罗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1994-1998、2006-2010)。她是《ARtNexus》杂志的编辑顾问及通讯编辑,也是该杂志的长期撰稿人。她的完整简历可在巴西国家研究委员会(CNOq)查询:http://lattes.cnpg.br/2753819507135011
理查德·戴尔 | Richard Dyer
理查德·戴尔,国际学术期刊《Third Text》主编,也是《Ambit》文学杂志特约撰稿人。理查德·戴尔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艺术评论家、评论家、诗人、小说家和实践派艺术家,其评论文章发表于《Third Text》、《Contemporary》、《Frieze》、《Flash Art》、《艺术评论》、《艺术新闻》(驻伦敦记者)、《独立报》、《卫报》、《标准晚报》、《Time Out》、《Citizen K》(驻伦敦记者)以及许多其他出版物和画册。他的近期出版物包括:关于英国艺术家沃尔夫·冯·伦基维茨(Wolfe von Lenkiewicz)的专著(Anomie出版公司,2016);《马格纳·菲吕霍尔门: Alpha Beta》(Magne Furuholmen:Alpha Beta,Forlaget出版社,奥斯陆,2013);《身份》一书中的“多元实践中的艺术家身份构造”章节,(Identities/Identiteetit,'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rtistic Identity through Diverse Practice’,皇家学院出版社,2012);《本·特恩布尔:真理、正义和美国之路》(Ben Turnbull: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The Peter Scott 画廊, 兰卡斯特大学,2012); 《人类的起源:沃尔夫·冯·伦基维茨》(The Descent of Man: Wolfe von Lenkiewicz,All Visual Arts,2009);《克莱门特·佩吉:荧幕记忆:在克莱门特·佩吉的水彩画中描绘失去的时间》(Clement Page: Screen Memories: Picturing Lost Time in the Watercolours of Clement Page,Kuckei + Kuckei出版社, 柏林, 2009);《需求的艺术:定制的颜色与材料:塞巴斯蒂安·德·加尼,抽象作品画册,2008-2009》(Art on Demand: Custom Colours and Materials: Sébastien de Ganay, Abstract Works Catalogue, 2008–2009,onestar出版社,2009);德国摄影师Matthias Schaller作品画册《对立面:固态的水,液态的石》(Controfacciata: Solid Water, Liquid Stone,本·布朗画廊,伦敦,2008);《基思·考垂文:解构现代主义的乌托邦》(Keith Coventry: Deconstructing the Modernist Utopia,Haunch of Venison出版社,苏黎世,2008);重要专著《在马克·弗朗西斯作品中实现(不)可见》(Making the (In)visible in the Work of Mark Francis,Lund Humphries出版社,2008);《绘画:关键的动词》(Painting: The Essential Verb,杰伍德基金会,当代画家奖,2008)。

此前的出版物包括《过渡性转换:打破托尼·贝文作品中的整合体》(Transitive Transduction: Breaking the Integument in the Work of Tony Bevan,本·布朗画廊,2006);《丹·海斯:科罗拉多印象》(Dan Hays: Impressions of Colorado,南安普顿市艺术画廊,2006);《丝娜·席迪拉:Saphir 》(Zineb Sedira:Saphir,Photographer's画廊,2006);以及第一本关于英国女性主义行为、影像艺术家蒂娜·基恩(Tina Keane)的专著《电子暗影:蒂娜·基恩的艺术》(Electronic Shadows: The Art of Tina Keane,Black Dog,2004)。他曾对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and George)、尼古拉斯-塞罗塔(Nicholas Serota)、尤安-乌格洛(Euan Uglow)、格雷戈里-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萨拉-卢卡斯(Sara Lucas)、安德烈-塞拉诺(Andres Serrano)、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an)、银卡-肖尼巴雷(Yinka Shonibare)、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拉基布-肖(Raqib Shaw)和乔治娜-斯塔尔(Georgina Starr,)等当代顶尖艺术家开展专访。2012年7月,他为苏黎世大学举行的第45届AICA大会发表了 "打破制作、观察和写作之间的界限 "(Breeching the Integument between Making, Looking and Writing)开幕主题演讲。
姚嘉善 | Pauline J. Yao
姚嘉善,现任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视觉艺术主策展人。她曾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担任策展人,并在北京以独立策展人和作家身份工作了六年。在此期间,她参与了“箭厂”艺术空间的创建。自2012年加入M+以来,姚嘉善负责监督和收购来自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作品,在建立视觉艺术收藏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她是2009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她是《艺术论坛》国际版定期撰稿人,也是M+在线出版物《PODIUM》的联合编辑。她撰写的关于亚洲当代艺术的文章刊登于众多画册、在线出版物和杂志合订本中。2019年,她策划了展览“境遇——五个人”,展览在M+展亭举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左手“:朱新建绝笔之作亮相北京高更画廊
中国油画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应策略,古典人体油画里的迷人少女欣赏
冯相成抽象艺术作品未来潜力
《西域欢歌》雷中峋水墨画新疆
大写至道——庄毓聪大写意花鸟画展暨青州庄毓聪艺术馆开馆仪式
他的人物油画笔法精湛,光影十足,真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