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中,大寒气节交日是一年的起点,原因在这里

从中国上古时期的历法演变过程,发现有这样一条线索,就是上古时期是采用十天干纪法的太阳历,一年有五季。

后来,出现了十二地支的农历,两种历法互相补充,综合纪年。形成了系统的干支历法体系。

远古时期,人们不仅用五季来把一年分成五个阶段,分别是:风季、暑季、湿季、燥季、寒季,对应五行,对应十天干,对应一年十个月。

在这个时期,人们采用冬至日作为一年的起点和终点。冬至节气交日,就是上古时期,人们的春节了。

这个时期,人们采用的历法就是太阳历,太阳历和二十四节气,时年八节,人们是了解的。

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二十四节气: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这个时期,把一年分成八等分,二十四等分的常识,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已经充分掌握。

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过程来看。

刚开始,人们是二分法看待一年,就是一寒一暑;

接着,人们用四分法来看待一年,在四象产生的时候,人们就发明了五行。其实,五行不是发明的,应该叫做发现。

因为,当时的气候,有明显的十日周期特征,所以有天上有十个太阳的传说。

四分法,结合十天天的纪法体系,让人们很自然的发现了五行系统。

当然,如果当时已经有了河图洛书的原始图,那么发现五行规律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无论是二分法,四分法,还是五季分一年,这个时候,人们还是习惯用冬至日当做过年,年与年之间的交接日。

随着人们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数理体系越来越复杂,人们采用八分法来给一年分段。

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冬至过后,天气还很冷,明显离新的一年耕种都很久。

于是人们发现,其中一个八分点,介于冬至和春分之间的立春点,作为一年的交接点,显得更加合适。

于是,有一部分人,有一些部落,采用立春作为过年日。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十二地支纪法接入到历法体系中来的历史阶段。

人们发现了一种六分法,这就是六气的原型。

人们发现,时间的变化规律,不仅有明显的十周期数,还有明显的十二周期数特征,这就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系统。

而十二地支纪法,必定催生了六分法的产生。

结合之前的二十四节气分段,人们尝试的把一年分成六段,于是有了一年分六节的雏形。如下图: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这个规律,决定了人们是这样把一年分成六节的。

那么,这个时候,大寒交日作为一年的起点的奥秘就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

专业的星象官员,发现大寒节气交日,才是新的一年气象起点,这个现象就想水波的涟漪一样,冬至太早,有时间刻度的意义,立春太晚,人们感觉到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其实天地的气象已经早就渗透过来了。

所以,在五运六气推算气象,人体,天地运气的运行规律,大寒节气交日,才是年与年相接的关键时间点。

盘点一下年交接日的内涵和意义:

冬至:上古年日,太阳年交接点刻度;比喻太阳新的一年发出能量的时间点;上古时期的年日。

立春:人,动植物感受到新年气象的时间点;比喻地球上的生物接受到新年能量的时间点;秦汉时期开始有这个传统。

大寒:五运六气年的交接日;整个地球生态圈,大气层接受到新年能量的时间点;这就意味着,五运六气是可以分析气象的运算系统,非常的宏观,而且对能量场传递的本质,充分了解;唐朝开始,掌握在专业技术官员手里,李冰是代表人物。

正月初一:只是纪法,作为新年之日,是为了农历纪法体系的方便性而已;袁世凯时期才把正月初一当做春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
孟庆云: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70
五运六气理论的六大学术特征(上)
为什么说冬至才是一年的真正起点?!
气象美图: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