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长


曾传华

我是教师,“成长”这个词,可能算是口头禅之一。我理解,学校教育,就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研究“成长”,也就是研究怎样教育更有效,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怎样才能实现学生更好地成长,困扰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也激励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永远是一门前沿科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理论之多,方法之巨,涉及之广,影响之重,恐怕任何一门科学、艺术,都难望其项背。事实如此,并非因为我是教师,就挟教自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每一位科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成功,虽然主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但追根溯源,怎么也绕不开“学校教育”及成长的话题。说学校是科学家、艺术家的摇篮,一点也没夸张。如果把成功人士,比作一条小溪,那么,学校就是小溪的源头。就是在这儿,他们人生的梦想生根,理想发芽,信念拔节,毅力抽薹,人性挂蕾,为未来的成功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成长是个大概念,身体的长高,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提升,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发育,观念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等等,都属于成长。让这些在学生身上“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的使命、职责,是教育特殊的作用、意义、价值。

说特殊,是除了学校教育能够给予、满足学生的成长,没有其它任何机构可以取代、替代。老话说“男服学堂女服嫁”,尽管多少渗透着一点性别歧视,染上了一定的封建色彩,但就学校教育的认知,是很有道理的。在人的成长问题上,学校教育具有特殊作用,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也积极地参与其中,甚至左右学生成长的方向。换句话说,学生的成长,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各方面力量参与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人的一生看,从生到死,都处于不断成长之中。有人提出“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的提法不科学,有局限,应该是“学到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更符合个体成长的实际。学校教育,仅是一个人的阶段性的成长。现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个人来说,所受的教育,短则十四五年,即从踏入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长则二十七八年,即博士后毕业。博士后,也有人认为是职业。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对个体的成长之所以特别珍贵,是因为这一阶段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人性开枝散叶,性格也开始定型。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初中阶段,成为关键。有成就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这一阶段成长最合理、最茁壮、最蓬勃的。

学校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学生成长腾飞的双翼。遗憾的是,以考试分数为导向、为命门的应试教育,常常使人文教育的翅膀发育迟缓、萎缩、乏力,这种“偏食”行为,矮化、病化了成长。教育专家、学者,虽苦口婆心、声色俱厉劝阻、呵斥、痛骂、呐喊,甚至像杜鹃“啼血”那样,却难以唤醒人们对应试教育取得一个个高分醉酒似的喝彩、鼓掌,就像鲁迅当年痛心疾首地描绘日俄战争中中国人围观被砍头的中国人,喝彩、鼓掌那样。中国国民爱走极端,是出了名的,是一种民族性的东西。老祖宗其实早就看出了这个问题,提出“中庸之道”,即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可惜,在近代,“中庸之道”被曲解,成了一个贬义词,为大家所唾弃。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固然是体制上的默许,甚至是怂恿,更有广泛的文化、社会基础,——读书“升学”思想的泛滥,这是力量巨大的民意。更可怕的是,许多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像吸食了鸦片一样,沉迷其中,如醉如痴,似癫似狂。这就是初中教育的真实生态。

私立学校的兴起、壮大,让办学多元化,让受教育者有更多的选择权,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多数私立学校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当然也不排除真正有教育情怀的企业家。盈利的对象是学生及其家长,越能吸引学生,学生越多,利润就越丰厚。考试成绩优异、中考上线人数多,这当然是最有说服力也是成本最低又能一本万利的办法。私立学校由于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管理优势、生源优势,再加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教师靠业绩吃饭,考试成绩自然不是一般的好。学生成绩好,升重点率高,优质生源就趋之若鹜,利润就更丰厚。这就像在沙丁鱼中放进了几条鲶鱼,公立学校的老师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拼成绩。管理部门和社会,也只看这东西,皆大欢喜。即使某个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或者是教师,认识到学生成长的重要,认识到文化成绩只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有实施素质教育的念头,也不敢以身犯险,没事找事。否则,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用沾着夏的血的馒头为儿子治病的那一幕,难保不会变成现实。

作为教师,我很庆幸我没有在这个年代读初中,没有被无辜地变成读书的木偶,应试的机器,我的初中时代虽然不完美但却让我快乐,我得到了应有的成长。当然,正因为做了现在这个年代的初中教师,我又很自责,很无奈,明知应试教育违背了成长规律、违背了教育规律,是一条死胡同,又身不由己不得不咬着牙一直走下去。

要从这条死胡同中走出来,按素质教育指引的方向走,让教育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回归到培养人上来,不是不可能,但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真正改变观念,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与必要,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帮扶者、推动者、改变者和合作者,自身的成长程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质量、水平。一个老式的农民,即便想把田种好,也玩不转机械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同样道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思想,信息革命、自动化,这些不可逆的因素深度介入基础教育,极大地冲击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课堂教育,解构传统的课堂教育,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真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走到时代前列的,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时代、引领时代。“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话说得有些绝对,忽视了学生个体在成长中的能动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寿镜吾、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影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老师被称作教书匠,这是人们对教师一个极大的误解。真正优秀的老师,既是一个匠人,又是一个学者、思想者,更是一个灵魂的塑造者。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然一度成为一些人忽悠老师、戏谑老师的幌子,但就这句话本身而言,是对教师本质性认识的深刻表述,是神圣的。应试教育把教室当作坊,把学生当作写满各种考试成绩的产品,鼓励老师成为熟练技术的匠人,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对自身职业本质性的遗忘,接受了现实对教师的实用化、庸俗化命名。因此,教师自身的成长,角色的重新定位很重要,很关键。

老师的成长,当然离不开学习,政治学习其实很重要。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可谓高瞻远瞩,有的放矢,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深思的。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九个坚持”就是对解决这个三问题作出的正面回答。为了拿到那份工资、奖金而工作,不往高处想,不往远处想,不往深处想,“撑到门槛看地下”,当然也没有什么错误,但仅仅如此,必然急功近利,忽视自身成长,甘心做工匠。工匠,要求的是熟练操作、操作稳妥、操作程序化,学不学习并不重要。这样,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变得狭隘,也就缺少一份真正的教育情怀,辜负了期望。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下,我们将不合格的教育产品、次品,扔给社会,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就真能心安理得、没有一点责任吗?那位高喊“美国的空气是多么香甜清新,有种奇异的奢华”,大谈“之前在中国历史课上学到的人生、自由、对幸福的追求,对于我而言毫无意义……”的中国留美学生杨舒平,虽然可能是个例,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道理她不懂?成长教育的缺失,当年为她考试成绩优异而拍掌称快的中国老师,该不该负一点责?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不是对应试教育的间接的一种否定呢?

要学习,我们就得对职业成长、自身成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需要。的确,应试教育,只需要我们死死的抱着课本、参考书、练习册,考的就教,考的就练,把课本变薄,反复的练,刻苦的练,时间加汗水,就能旱涝保丰收,笑呵呵地拿工资、奖金。操作简单,几十年如一日,闭着眼睛也不会出乱子,还需要学习、思考吗?真这样,不考虑学生的成长,不关注自己的成长,即便所教的功课学生人人考满分,也是失职、渎职。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严重扭曲的学生,在初中就变成了废人的学生,往往就出自这种老师的班上。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必要与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有一句话说:“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听起来很温馨。这话强调的是一个“陪”字,表明孩子是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陪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老去。父母老了,孩子愿意像父母陪伴自己一样陪伴父母。感激是真实的,老了也陪伴父母,能哄父母开心,觉得付出是值得的。这话似乎还有潜台词:你不陪我长大,我也不陪你变老。威胁意味很浓。这是开玩笑。按我说,这话应该改一改,改成“你陪我成长,我们共同成长。”做父母,我是过来人。只有做过了父母,才真正明白在孩子的成长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有哪些失误、遗憾。当明白这一点时,孩子已经长大了,即使想弥补,也无能为力。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为人母,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监护孩子上也就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有些急躁,觉得“不管黑猫白猫,只要逮着老鼠的就是好猫”,看见谁的孩子优秀,就盲目地照办这位优秀孩子家长的教育方法。因为脱离实际,造成水土不服,或适得其反的,屡见不鲜。其实,监护孩子就像养花,也是一门学问。花的脾性,花土,摆放的位置,施肥、浇水、锄草、灭虫、杀毒,剪枝,翻盆,冷热,没一样不需要仔细考量、慎重对待。没有知识、技术、经验,能行吗?知识、技术、经验,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但培育孩子成长,又和养花不同。花养不好,换一盆,或来年再养。孩子耽误了,成长不好,或许影响的就是孩子一生。孩子的成长,父母又岂能不好好地“陪”,又怎能使监护缺位或低效?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父母成长越快、越好,给孩子施加的影响就越有益,越有效,孩子的成长也就越健康,越美丽。

教育的本质是使孩子得到应有的成长,良好的成长,成长为大写的人,老师、家长和孩子同步成长,社会为成长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我们的基础教育就会华丽地转身,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忽然想起鲁迅在《故乡》中的一句话: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世上的路,世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善待差异
教育的无奈
湖北一教师双手左右开弓扇学生耳光,教育惩戒,何以至此
虹野:老师和家长们做的是大多是“假教育”
为什么神圣的老师会被妖魔化?
张志勇:追求和谐幸福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