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景式山水画”巨擘:荆浩《匡庐图》

一座百丈危峰雄踞画面正中,云顶四面峻厚,整体秀拔欲动,奇巍又稳定:周围群峰攒聚,如众笏朝圣。飞瀑一线,奔腾而下,层叠流落,楼阁、桥梁、村舍、山林,曲曲掩映,或隐或现,构成丰富无穷的景观。

当代作家冯骥才笔下的这段优美的文字所描绘的,正是五代画家荆浩《匡庐图》中呈现的画面。

荆浩是水墨山水画演变的关键人物,他将唐代吴道子的线描与项容的泼墨技法相结合,拓展笔墨描写山水的能力。其画风后来由关仝、李成和范宽继承,演变成永恒不朽的“全景式山水”。

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人,五代后梁著名画家。

荆浩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他擅画山水,师从张操。与五代其他三位重要的山水画家关仝、董源、巨然并称“荆关董巨”,开创了以描绘崇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

匡庐图

庐山还是太行山?

“匡庐”指的是江西庐山,相传曾有匡氏兄弟数人结庐于此,故称“匡庐'。实际上,关于《匡庐图》所表现的景致是否真的是庐山这-问题仍存在争议。

据称,这幅画最初的名字并不叫做《匡庐图》。清代人根据元人柯九思留下的题画诗,认为画面中表现的可能是庐山,乾隆年间收入《石渠宝笈续编》时,正式更名为《匡庐图》。

有学者认为,画面中表现的很可能并非庐山,而是荆浩时常隐居的太行山。

然而,无论画中的山究竟为哪一处, 都不能妨碍我们欣赏这幅作品本身。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匡庐图》尺幅巨大,采用了立轴式的构图。这样的形式,有别于可以一点一点展开的横幅手卷,更加适合表现山水的全貌。

可以想见,当这幅一人高的山水画悬挂起来时,那一览无余的磅礴气势,会带给观者怎样的震撼。

画面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部的高山巍巍耸立,山岩的轮廓线看似笔直平行,实际上线条排布时疏密有致,皴擦点染皆依照山体的结构施加。

画面中段以广袤的水域隔开,与左上方体积庞大的远景主山相对。中景也开始出现人烟的痕迹,一座宅院掩映于层林之中。

在这一部分,山岩的形态更加多变,诸峰相互掩映,一条山路蜿蜒而出,瀑布“泻出于两峰之间”,令观者不禁对山中景致心生向往。

画面下部表现的是山脚下的景致,地势豁然开朗,湍急的瀑布汇入平静悠远的江河。

水中一船夫撑着一叶扁舟,悠然自得地引领观画者走入他眼前的佳境。河畔有俨然屋舍,路边有悠然行人,一派恬淡气息。

宋代郭熙提出了山水“高远、平远、深远”的“三远法”,《匡庐图》 的画面安排,正合于“高远”与“平远”之境。

度象取真,气质俱盛

荆浩除了具有杰出的创作实力之外,更是善于将经验总结为的绘画理论。

荆浩著有《笔法记》,论山水画的构思、构图和笔墨技法,为第一部山水画论著作。在书中,他提出“气、韵、思、景、笔、墨”为绘景“六要”。

他还讨论了“真”与'似”的关系,强调要“度物象而取其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他认为绘画的目标是兼具山水的形态与“气”。

《匡庐图》也的确.与他对“真”的追求相吻合。在山水意境的营造上,他能够巧妙地构图,使得真实景象达到“气质俱盛”的效果。

比如,荆浩对于水口的安排十分巧妙,流水使得山景有灵。画中瀑布起始于画面左上角,时而飞流直下,时而隐没于山峰之后,时而蜿蜒转折,最终汇入画面右下角。

水流将画面的“势”也从左上引向右下,既具有写实性,又因为画家巧妙的安排使得构图的意境更上层楼。

荆浩提倡作画要忠实于自然对象,“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在《匡庐图》中真实感很强,可以看到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同时又能感受到虚怀若谷的隐士情思。

相较于南朝谢赫的“六法”,荆浩同样强调'气韵”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而“随类赋彩”则被“墨”所取代,或许这表明,在荆浩看来,水墨的颜色更加符合自然本性。

荆浩强调笔墨并重,《匡庐图》 运用的笔法和墨法已然十分成熟,笔力精道。

他曾言:“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集唐人山水画法之大成,博采众长,将晋唐以来的山水画,推向-个水墨两得、皴染兼备的新境界。

画中山石轮廓,多为中锋用笔,皴染所用之法,则被后人称为“斧劈皴”、“ 解索皴”、“钉头皴”等。

明代张瑞图称道:'荆关铁笔雄而豪”, 意指荆浩、关仝笔力如铁,画出的山水雄劲豪迈,一派北国气度。

隋唐时期的早期山水画,多以勾填为主,皴染技法上并不成熟,时至五代,荆浩的皴法,为后世的水墨山水画发展,极大地拓宽了格局。

关仝、董源、李成、范宽、郭熙等画家都曾师法荆浩。他的皴法和全景式构图,对于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山水画具有重大影响。

《匡庐图》为绢本画,如今看来绢色赭黄,艳古香,而其原貌似乎并非如此。

清代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有:“荆浩庐山图'条目,记述了他从“故家”买到此画,“绢素如银板,对之令人色飞。上有宋高宗题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下用内府之宝。又有元人韩屿、柯九思二诗。”

孙承泽赞叹:“是日,松风谡谡满我茅亭,暑气已避三舍矣。”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新得之画的喜爱,《匡庐图》 蕴含的泠然气势,也可从中窥见一斑!

关于《匡庐图》

现收藏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传为五代画家荆浩,他以擅长表现北方山水而著称;是一幅全景式的山水画;“匡庐”为后定之名;荆浩既有创作实力又善于进行理论性的总结,著有《笔法记》;荆浩的画风对于五代、北宋诸家有很大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画:潘玮萱为您解析名画五代荆浩《匡庐图》作品
荆浩《匡庐图》-五代中国传世水墨山水名画匡庐图赏析
中国山水画欣赏《匡庐图》
【中国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北方山水画派代表荆浩
中国·林州 文物鉴赏——荆浩《匡庐图》轴
范美俊读名画(六):荆浩《匡庐图》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