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学《论语》18.2微子篇——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原文】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白话】
柳下惠担任士师,多次被罢免。有人说:“您还不离开吗?”柳下惠说:“用直道侍奉人,往哪里去才能不被多次黜免呢?用枉道去侍奉人,何必离开父母之邦呢?”
 
【释词】
柳下惠:即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他是鲁之公族,曾为士师官,食邑于柳下,去世后谥为“惠”,所以称为“柳下惠”。日《论语会笺》:“柳下之世为公族,自公子展始也。同姓之臣,无去国之义。”
士师:典狱官。郑康成:“士,察也,主察狱讼之事。”朱子:“士师,狱官。”竹添光鸿:“阎若璩曰:'“狱官”下当添“之长”二字。’是也。《周礼》秋官司寇之属有'士师’之职。刑官曰士,其长曰师。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县士、讶士。”
黜:罢免。《正义》:“黜,贬下也。三黜仍为此官,故先言为士师,明非改官也。”
去:离开。
直道:正直之道。
事:侍奉。
焉:哪里。钱穆:“举世浊乱,不容正直,以此例彼,将何往而不被黜。”
枉道:不正直之道。枉,曲也。钱穆:“欲求不黜,惟有枉道。苟能枉道,则不必去父母之邦亦可不被谴黜。柳下惠于鲁公室尚在五服之内,与孔子以鲁为父母之国者又不同,故义不当去。”《正义》:“柳下被黜不去,即是降志辱身之事,然不为枉道,故孟子称为圣之和。”
 
【先贤精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守道不违之意也。柳下惠守道而不从时(按:时以佞为贵),可谓“和而介”者矣。
《论语注疏》曰:此一章论柳下惠之行也。时柳下惠为鲁典狱之官,任其直道,群邪丑直,故三被黜退。时世皆邪,己用直道以事于人,则何往而不三黜乎?言苟直道以事人,所至之国俱当复三黜;若舍其直道,而曲以事人,则在鲁亦不见黜,何必去父母所居之国也
李卓吾曰:有见有守。
方外史曰:惟见得真,故守得定
《劝学录》曰:岑鼎之征,鲁君欲以赝,惠必以真,鲁君于是乎黜之。爰居之止,臧孙以为吉,惠以为灾,文仲于是乎黜之。僖公之跻夏父,弗忌以为明顺,惠以为不祥,弗忌于是乎黜之。是之谓三黜也。
刘宗周曰: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然则直道可容乎?故展禽亦然。惠不能枉道以求容,而姑栖迟于父母之邦,犹有忠爱之意焉。
李充曰:举世丧乱,不容正直,以国观国,何往不黜也
孙绰曰:以不枉道而求留也。若道而可枉,虽九生不足以易一死,柳下惠之无此心,明矣。故每仕必直,直必不用,所以三黜也
朱子曰: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辞气雍容如此可谓和矣。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是则所谓“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
东溪刘氏曰:柳下惠以名于世者也,至为士师三黜而不变其道,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使之少贬,岂有是哉
陈祥道曰:三黜而不去者,盖柳下惠以止为事者也。孟子曰“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则柳下惠不以退为事也;又曰“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则柳下惠不以为事也。以其在于进退之间,援而止之而止,岂非所谓以止为事者哉?柳下惠继伯夷者也,伯夷继伊尹者也,继柳下惠者孔子。然后言孔子之去就(按:具体见附录《四书诠义》所论)。
郑汝谐曰:安于士师,于三黜(按:即陈祥道所谓“止”也),夫子未尝非之,孟子何以谓之不恭也?无柳下惠之志柳下惠之事,其弊至于不恭,故君子不由也。
《困学纪闻》曰:和而介,是其同于圣人处;和有不恭意,是其异于圣人处。
钱穆曰:孟子称柳下惠“圣之和”,观此章,辞气雍容,可谓和矣。然其不欲枉道之意,则确然有不可拔者。故孟子称其“不以三公易其介”。惟玩其辞气,终若视一世皆枉道,无可与为直,其倦倦救世之心则淡矣。故孟子又谓“柳下惠不恭”,此所以异于孔子本篇所记古之仁贤隐逸之士,皆当与孔子对看,乃见孔子可去而去,不苟合,然亦不遁世,所以与本篇诸贤异
《四书合讲》曰:此章只重兢兢守道,不重恋恋依君,争直枉不争去就,正见“和而介”处。
唐文治曰:和而不失其介,斯谓之圣,非媚世无气节而可谓之和也。殷周之季,贤人废而不用。上章记微子之去,此章讽柳下惠之去,盖为下文隐遯之士发其端也
 
【附录】
戴溪曰:人皆谓柳下惠和,观直道事人之语,柳下惠不和矣(按:其人虽和,但是不为和而和也,底线是坚守正道,不为枉道之事);不容于人,至于三黜,其亦不可谓介矣。故伯夷非隘,柳下惠亦非不恭,盖不如是不足以为圣贤。伯夷、叔齐、柳下惠三人,一经夫子称道,再经孟子助之,其名遂定,不然扬子云所谓“东国之诎臣,西山之饿夫”也。
《四书诠义》曰:此篇所纪,往古实行及当时隐逸之人,皆当以夫子对看。孔子行二章,见孔子可去而去,不苟合,而非遁世;而楚狂三章,又见孔子惓惓救世之志,不能一日忘,仁至义尽,而必非徇人枉己,此子之无可无不可也。三仁无间,亦是所处之时位当然。若柳下惠,则视一世皆枉道;楚狂、沮溺、丈人辈,又视斯世之人为若浼其趣,皆异于圣人,而各有所偏主矣。太师挚诸人实挹孔子流风,而周公之训,八士之盛,又夫子所有志焉,而未之逮见者也。此章以本章玩之,则惠之和而介可见。以下二章参之,则孔子之时中,而惠之不恭,亦可见矣。孟子每以孔子与伯夷、伊尹、柳下惠并言,而要归愿学孔子,皆此篇之意也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意原》《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点睛》《石鼓论语答问》《论语大义》《论语会笺》《困学纪闻》《四书解义》《四书合讲》《四书诠义》《劝学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论语解读—微子篇第十八(4)
素说《论语》:微子篇(二)
【共读】《论语》微子篇第二
论语·微子篇18-02
柳下惠
坐怀不乱——柳下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