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瑞克森的声音时刻伴随着我 ——《深度看见:艾瑞克森催眠法》│ 书海遨游No.23003

书海遨游 No.23003

推荐指数:☆

  艾瑞克森的声音时刻伴随着我  

——《深度看见:艾瑞克森催眠法

原书阅读:265分钟

本文字数:1,395

本文阅读:5分钟

(注:本读后感仅为介绍和评论该书,供自己学习和研究,做些笔记和思路的整理。)


原本以为是催眠圈又出了一本重磅书,结果仔细一看原来是《催眠之声伴随你》的大陆简体版。正好这本也是我入门的书籍,5年前看的,现在重温一下,看看经过5年的浸泡,我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觉察和收获。

有个很有意思的点,我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比较两个版本,从书名就开始。台版是终于英文版的书籍,其实也是借用艾瑞克森经常说的一句话,“我的声音时刻与你同在。”这是一句很赞的暗示语,暗示着所有的暗示都会长期持续的影响下去。而大陆简体版选择的是罗森在评论中经常用到的词,“深度看见”。

不知道是要刻意避讳还是什么原因,要改一个名字,我个人是更喜欢原来的名字,毕竟这是一本打开艾瑞克森催眠世界很重要的一本书,还是有些艾瑞克森的味道更好些,或者说更值得细细品味的感觉。艾瑞克森是把暗示用到了极致,也是在践行着人生无处不催眠。

另外一个角度,从书中把台版的“个案”替换成“患者”也可以看出,这也是对于来访者不同的前提假设。如果眼里看到的是“患”病,那咨询师势必会有些否定来访者的假设前提。当然这也许是基于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同时我们也要记得当年艾瑞克森也是和整个精神分析学界做着对抗,坚持着自己的方式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艾瑞克森的理论中,很关键的一个基础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早已拥有了解决困境的丰富资源。”作为一名艾瑞克森学派倾向的咨询师,也必须知道,“患者本人,才是真正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在目前大陆的环境来看,其实要做到这点还有很多路要走。

在习惯于诊断医学的氛围下,要做到像艾瑞克森那样“对待患者要像个独特的个体”还是有些困难的。也许更重要的是不用去分析来访者“是什么”,而是更多的去帮助来访者一起看到“可以是什么”。这也是艾瑞克森最擅长的,“用不同的观点描述问题,并且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

“艾瑞克森自始至终保持着’赤子般’的好奇,这是一种真正属于科学家的研究态度。”

也是以此时隔5年后再看这些隐喻故事和分析,会有更多更深的视角,也许这就是深度看见。也借用罗森的话来总结,我们做心理咨询师的都应该做到深度看见,“帮助患者不断打开内心,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并制定新的行为标准。”

(具体的案例和理论内容见《催眠之声伴随你》的读后感,点书名即可。)

2023.01.30 


作者史德奈·罗森

Sidney Rosen 



作者:Ricky
一个走在心理学之路上的小沙弥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年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双相患者在选择催眠治疗时,千万别踩了这4个坑!
艾瑞克森-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催眠治疗师
【催眠讲堂24】暗示变换
抑郁症-躯体症状的催眠生理治疗策略和思路
如何催眠那些超理性的人?
自我催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