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论谁都该正视“暗示”这件事 ——《脑内心机》│ 书海遨游 No.19001

书海遨游 No.19001

无论谁都该正视“暗示”这件事

——《脑内心机》

推荐程度:****

(展现了近几十年对于暗示的研究和发展,值得一读)

原书阅读:350分钟

本文字数:2,254

本文阅读:7分钟

相比100年前库艾的那本《暗示与自我暗示》,这本更加现代化一些,通过安慰剂、催眠和虚假记忆三个视角,结合更落地的案例和更客观的历史再次深度的思考了暗示这件事。

“暗示与期望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概念,是打开你的内在药柜的关键。”非常赞同这句话的理念,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暗示与期望对我们自身的影响,甚至更大的是你都无法觉察的影响。

“从顺势疗法到萨满教,从针灸到异于常理的时尚减肥餐,我们似乎天生就有能力运用不合乎现代逻辑的方法来舒缓疼痛、减轻体重,甚至改善生活。”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安慰剂效应还是反安慰剂效应都是“人类自我欺骗的神奇能力,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感会造成惊人的影响。”

其实“救命靠的是信念;所谓信念就是想象力的产物。”所以很大的一部分都是来自于自我内在的想象,或者说暗示。

进而从安慰剂切入到对于暗示的理解和认识。

虽然作者自己没有什么具体的研究,但通过整理世界最新研究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许我们要重新的看待安慰剂这件事了。并不是纯粹想象出来的概念,更不是自欺欺人,而确实是“属于真实的神经化学现象”。

从脑内啡(endorphin)到2012年发现的COMT基因,可以说把安慰剂效应实体化了。能够实实在在的找到安慰剂之所以起效应的内在源头。也就是借由帕金森氏症切入到多巴胺的重要性,发现了容易被安慰剂效应影响者,或者说是暗示感受性强的人实实在在的身体特征。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论证知道,传统认为暗示感受性强的人是意志薄弱、或者比较天真的。“但其实他们可能才是幸运儿,既能接受正统医学的治疗,又可以选择五花八门的安慰剂疗法来取用自己的信念和期望,让心智治好自己的病,而且可能一劳永逸。”

安慰剂效应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是基督科学教会学校出来的,却有意无意的在澄清一些关于宗教和信仰的认识。很多宗教和信仰的“神迹”也很有可能就是安慰剂效应的结果。

看到这突然感觉原来有时候怪力乱神的东西也蛮可爱的,可以帮助我们利用自己暗示感受性的特长,当然这前提是你要清楚的知道这只是安慰剂。

回到全书的内容,从安慰剂到反安慰剂,从催眠到虚假记忆,作者几乎把暗示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到了。甚至总结出,“安慰剂是建立在未来的暗示,催眠是直指当下的暗示,那么会影响过去的暗示就是虚假记忆。”

看了作者这么多方面的旁征博引,深深体会到他引用的意识概念,“来自外界的资讯会有外而内传入脑中。另外也有一波资讯从大脑皮层发出,包含了你的评价、你的信念、你的期望。意识就是这两波资讯的相遇,它是一种碰撞。”

无论是是如何看待这些东西,不理解也好,不相信也罢,这都是人性,都在那。就像虚假记忆,“我们每个人都会创造虚假记忆,就像我们会被其他类型的暗示影响一样。生而为人,这似乎就是我们的天性。”

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非常精彩的,也戳破了许多大众幻想的泡泡。当然作者收集这些研究数据和试验还真是不容易,甚至作者还要亲身体会巫师“诅咒”的威力,来求证“诅咒真正的力量,在于给灾祸安上一个原因,让我有一个对象可以责怪。”

传统催眠

当然作者也抛出了一些绝对的观点,就比如“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包含了安慰剂与期望在内。”还对中医进行了批判,甚至断言“任何宣称可以透过清体排毒增进健康的饮食或运动形态,都只是在操纵你的暗示感受性。邪恶的自由基和毒素都是故事,你信就信,不信就不信。”

我理解这应该是强调你无法脱离安慰剂的存在。更通过麦斯麦的“传奇”生平来揭示要用好安慰剂,必须有两种经典的条件:说故事的能力和“医疗剧场”的效果。

进而通过对于安慰剂历史的简单描述不难发现,“安慰剂效应是一种可测量的实质大脑活动,不该受到轻视不说,更是现代制药的基石。”

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关于最科学的领域“医药”的吐槽,“如今药物上市的成本极其昂贵,安慰剂控制试验即为主因之一。”“然而许多制药公司仍把安慰剂反应视为需要克服的干扰,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重要现象加以研究、利用。”“一旦药物核准上市,安慰剂效应就摇身一变,成为药厂最好的朋友。”

看到这突然发现,如果从安慰剂角度来思考,比起治病救人来说,也许制药公司更看重的是赚钱。

当然从COMT酵素理论并不能绝对的甄别易感性,但至少这是一个从生物学角度相对科学的方法。只是这个方法最先应用在于帮医药公司赚钱了,去筛选排除掉met/met型易感人群,以便于新药更容易上市。

虚假记忆

不过有一点论述的思路我有点不敢苟同。那就是因为针灸乃至中医有很多特性与“活性安慰剂”一致,就把针灸乃至中医认定为一种活性安慰剂,这本身逻辑就不够严谨。

而作者的另一个角度却启发了我不少,“西医是一条直线,永远都在精进,永远都在往前走;但中医是一个圆,围绕一个固定的点。它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会变的只有你对它的解读。”

就我的专业来看,当看到催眠部分非常欣喜的看到,原来还有一个催眠治疗师拿过诺贝尔奖,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强的暗示。

更看到我们在治疗里面经常提及的话题,“要预测治疗师会找到什么,最准的就是看治疗师预期要找到什么。”只是很可惜还有很多朋友还看不到自己的预期。

其实总结一下,当然单凭这本书或者相关的说法并不能证明暗示就那么的关键,但相信任何人也不能证明其中没有暗示的成分在。

至于那些对于暗示易感性嗤之以鼻的朋友们,也许还在自信的觉得逻辑非常清晰,自由意志非常强大。我只想说,参照行销安慰剂的部分。“高度追求酬赏、感觉不特别敏锐、很喜欢思考的人,似乎最容易受到行销暗示影响。”也就是暗示覆盖所有的人,只是暗示的方式不同而已,因为你只是一个人。

2019-1-2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是安慰剂效应吗?
针灸医学中的优化原理
拔火罐被运动员认可了,那“针灸”靠谱么?有科学依据么?
为什么有的人信中医,又为什么有的人不信中医?
中医治病到底有没有效果?
“取消中医”论者的“双盲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