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珪(唐初四大名相之一)
userphoto

2017.10.26 广西

关注

王珪(571~639年)字叔玠,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氏,系出太原王氏的高门。北魏时,王珪先祖曾任护乌丸校尉(乌丸即乌桓,东胡别种,汉末被曹操所破,遗裔遂居嫩江之北;护乌太校尉乃监护乌丸的长官),因号「乌丸王氏」。王珪曾祖王神念,在梁武帝时率子王僧辩投奔南朝,遂迁居南方。武帝末,侯景兵变(548-552年),僧辩起兵勤王,遂成为最具权力的宰相,主宰梁朝政局。由于权势太盛,遂为陈霸先所推翻(555年),并于两年後建立陈朝。王僧辩父子被害前,他的长子王顗奉命督师於荆州以御西魏,兵败撤入北齐,用为乐陵(治今山东乐陵县西南)郡守。王顗即王珪的父亲。

王珪幼孤,家计贫穷。个性雅澹,少嗜欲,而且志量沉深,能安於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其叔父王頍素有通儒之称,善於评鉴人物,认为「我家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王珪二十三岁,应诏进入秘书内省校定群书,任为太常治礼郎的小官职。十二年後,文帝驾崩,隋炀帝即位,皇弟汉王杨谅挟太原劲兵反对炀帝,王頍当时为杨谅的谘议参军,是他的主谋,协助杨谅起兵。杨谅失败,王頍被诛,王珪应当连坐,乃亡命于南山(王珪这时住在陕西郿县,南山即终南山),时年三十四岁。王珪在南山隐居十馀年,其间只和房玄龄、杜如晦等少数朋友相善。房玄龄少他八岁,杜如晦少他十四岁。某天,王母李氏建议王珪说:「你将来必定显贵,但不知你的朋友究竟是那一类人,不妨带他们来家里坐坐。」玄龄等来到,李氏窥见他们,大为吃惊,赶紧张罗酒食,竟日尽欢。事後李氏向王珪说;「房、杜两位客人都是公辅之子,你日後的显贵不必怀疑!」

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自太原攻入关中,拥立杨侑为帝,自为大丞相。李渊的重要幕僚、丞相府司录李纲推荐王珪,称赞他贞谅有器识,李渊遂任他为世子府(李建成时为世子)谘议参军,成为建成的重要顾问。不久,李渊称帝,建成被册为太子,王珪累升为太子中允(东宫左春坊的重要机要官员,相当於朝廷的门下侍郎)。这时,他的挚友房玄龄和杜如晦,却全力辅助秦王李世民,各为其主。其後太子与秦王冲突日烈,至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庆州刺史杨文干兵变,谣传此事与太子有关,东宫和秦王府各有重要幕僚遭到处罚,王珪被流放於巂州(治今四川西昌县)。两年後「玄武门之变」爆发,秦王世民即皇帝位,这时房杜二人以第一功臣出任宰相大臣的要职,而太宗亦素知王珪之才,于是将他从隽州召还京师,提拔为谏议大夫,与魏徵同在门下省为侍臣,这时他已五十六岁,魏徵则为四十七岁。两人尽心竭力,由太宗的仇敌,变成太宗的两员模范谏臣。

王珪在太宗初期,由谏议大夫升迁为黄门侍郎(门下省的副长官)兼太子右庶子,他的最大贡献是协助并促使唐太宗重整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与及建立谏官入阁的制度。这些制度的重建,使到国家大政的决策更慎重合理,避免隋朝的乱政重演。有别于魏徵的抗直激切,王珪的谏臣风范是雅正而不屈。例如他批评太宗收纳卢江王妃为侍妾,就婉转地申诉杀人而取其妻、「知恶而不去」的不当。又如太宗命令名音律家祖孙教宫人声乐,却感不满意而加责备。王珪和温彦博为此上谏,为孝孙作解释,并批评太宗命雅士教女乐为不对。太宗大怒说:「卿等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忠献直,怎麼反而附下罔上,为孝孙开脱呀!」彦博畏惧而谢罪。王珪不但不谢罪,反而正色地说:「臣本是前宫(太子建成)的人,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屑而置之枢近,以忠直责成於臣。如今怀疑臣有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太宗为之默然,翌日遂向房玄龄等表示悔意,认为错怪王、温二人。所以王珪担任谏官之时,太宗就曾因他推诚尽节、多所建议而嘉慰他说:「卿所议论皆击中朕的过失。自古人君莫不希望社稷永安,然而不能达到,其原因主要是人君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罢了。如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又闻过能改,何虑社稷的不安哩!」而且也曾推崇他说:「卿如果常任谏官,朕永无过失!」

王珪为黄门侍郎,长官即为高士廉。他是皇后的舅舅,五个玄武门兵变功臣之一。贞观二年(628年)十二月,王珪有密表要透过高士廉呈奏,士廉将它抑压而不言,遂坐罪眨出都督,侍中遗缺由王珪守任,王珪遂成为宰相,时龄五十八岁。两年後,王珪正拜为侍郎,温彦博、戴胄等同时加入了宰相团,加上原来的房玄龄、李靖、魏徵,组成了最强阵容的宰相团。太宗知道王珪有其叔父之风,精於评鉴人物,就请他评鉴各宰相,并作自我比较。王珪说完诸宰相优点後,遂自谓「激浊扬清,嫉恶好善」方面,亦可与诸相争一日之长,太宗和诸相皆认为确论。事实上正因为王珪的优点在此,所以才能完美的发挥了侍中应有的职权,而成为名相。不过,三年以後,他却因洩漏禁中机密谈话,坐贬出为同州(治今陕可大荔县)刺史,结束了宰相生涯。

贞观八年正月,王珪被贬后十个月,再被召回京师,拜任尚书省的礼部尚书(相当於教育部长)。他奉诏与诸儒正定五礼,於十一年完成工作後,获得太宗的封赏,并於此年兼任魏王师。相州都督‧魏王李泰这时是王室弟于之中,最得太宗宠爱的人,也是授任地方长官而不须赴任的人,早就有人认为太宗对他太过宠溺,恐怕日後会生是非,因而进谏。太宗也了解这问题,所以特请王珪兼任魏王师。王珪是礼道履正的人,既坚持开创公主拜见舅姑的规矩,因而也以师道自居,接受魏王的拜礼。他一方面教魏王忠孝之道,一方面则从建立国家礼制上压抑魏王的气势,因而颇获好评。可惜王珪兼任魏王师的时间不长,实际上尚未满两年(贞观十一年三月至十三年正月)就病逝於任上。他的逝世,无异对日後魏王争权有相当大的影响。

王珪於贞观十三年初春遇疾病倒,且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太宗敕令南平公主就第省视,又派民部尚书唐俭监督医治他的抢救工作,皆无效,仍於正月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太宗刚谒献陵(唐高祖陵)而回,闻讯即素服举哀於别次,诏令魏王率百官亲往临哭,追赠为吏部尚书,谥为「懿」,永宁公的爵位由王珪长子王崇基继袭。

王珪自少孤贫,亲友对他有所赠送皆不推却。及至显贵以後,皆一一还以厚报,即使赠送人已死,亦必回报其妻子和儿女。王珪只有兄弟两人,兄长王珌生平不详,但王珪事寡嫂尽礼,抚养孤侄亦恩义隆厚;宗亲、姻戚若有困匮,王珪也多所周恤。所以王珪的家庭未必丰裕,日常自奉甚俭。依照法令,三品以上的大臣必须建立家庙,以祭祀三代祖先。王珪通显已久,迄未建造家庙,四时祭祀只在寝堂进行,因而曾被法司所弹劾。太宗对对此不加责罚,特令官方为他建造家庙,以愧其心。时论对此则看法不同,认为王珪俭而不合礼,对他颇有眨议。

王珪生有两子,王崇基袭爵为官,王敬直则尚太宗第三女南平公主,因而拜驸马都尉。王珪死後四年,皇太子李承乾谋反,王敬直坐与太子交结,流放岭南。南平公主亦同流放,後改嫁刘玄意。王珪的直系子孙表现多不出色,曾孙之中尤其出了一个王旭,被新唐书列入〈酷吏列传〉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史学考据三大名著之一:廿二史札记 5 【清】赵翼 撰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二百五十七◎储宫部·建立第二
卷一百三十七
 【  全唐文   】 第04部 卷三百三
《王文正笔录》(宋)王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