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跳跃技巧举例

解读诗歌大跨度“跳跃”技巧

我们写诗歌,常常谈到诗歌跳跃的问题,以避免诗歌散文化之嫌。这里谈到的“跳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词语与意象被打破或割裂的“跳跃”,而是写作过程思维由此及彼的大幅度的“跳跃”,是诗歌写作跨度最大的“跳跃”。

诗歌写作技巧很多,公共理论资源也很多,百家说法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主旨、角度、象征、结构、并置、转借、转喻、错位等。即便是初学者写诗,就会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自觉应用到这些技巧。有的属于基本的“硬衫”,有的属于“软衫”,而大跨度跳跃和穿插技巧应用属于“软衫”大功夫。

诗评者或写作者仅靠理论概念支撑是永远不够的,单死记一些概念,死背诵一些概念是无法抵达诗歌的“要义”的,那么做,只是“书虫”的僵死做法。况,现在自由体诗歌发展迅猛,多元化的诗论探索已成必然,“一家之言”的框框束缚已成为当代诗写的“瓶颈”。那么,诗歌的技巧如何理解和应用呢?唯一的一条路是创作的实验,通过不懈的大量写作实验,分析思考,自然孰能生巧,你离诗歌写作的“通道”就一步步接近了,你就能轻松地步入诗歌的“轨道”了;加上你的造化,你的诗歌审美意识过程就有了趣味,你的诗歌就有可能出现“闪光点”东西。当然。在你行走过程,你得有定力和辨识,评论家的批评是“一翼”,读者的解读又是“一翼”,这是一把双刃的“剪刀”。任何的批评有认知的层次问题,有通达引领的,也有故弄玄乎的,甚至还有诗论家人品良知的问题。你知道了这些,剩下就是你对诗歌语言的敬畏和“苦心”的创作了。

绕了一圈,话题言归正传。有一位姓崔的写作者,他的见解颇有见地,我容易接受这位写作者的分析:诗歌写作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写作思维模式:一种是循着惯性的、直线型的思维活动向下延伸的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另外一种是在诗歌表现主旨的统领下,跳跃度极大的、非直线型的写作思维模式。这里要解读是指:跳跃度极大的、非直线型的写作思维形态。

试举例1 《卧夏》/ 诗:笔峰

想到你,地球蒸烤的笼子

皮条客、空谈家、证劵所、开发商

与魔兽点燃嗜血的梦寐

横笛、萧笙以及啼鸟的翅膀折断在洪荒

炙热世界陷入四方的盒子

围困了舒芜静谧的小调

你苦苦寻觅出口……

魔兽的世界扭曲了你

你的热情原本是将春天的花瓣藏在秋天的口袋

让冬天也能盛开花朵的温暖

蝉理解你, 火样的胸襟

卧在你的腹部吹奏:嘤- 嘤-

和弦一曲,将满山的绿意吹成枫红

一直陪伴你走到秋凉的岔口

暮色中,荷花、凤凰木和鸟儿

她们举着馨香、锦簇的花团和编织的凤凰枝条

等待你苏醒, 一刹那的惊艳

我佐以大红袍茗茶,加点悠悠的往事

邀你同饮,在荷塘月色下撑开一湖的心语

试举例2 《墨虾的山峦》/ 诗:笔峰

隔着一层云雾山脉,少女的梦挂在笔尖

泼洒一篓的墨虾,虾头朝向天空

将迎接巨大的雾和巨大的风,秋须飘游

大鹰盘旋,长空之上有山泉的小想法

美丽的黑矿,这是美丽江西的云雾腰带

晨露洗涤过的山腰,这是巨大的阴谋

为画魂的诞生埋下了一个伏笔

赣南,有呼啸的鹰鸣。归来;远去

看官,你想想那一首是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哪一首是跳跃较大的非线性写作思维模式?它们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大跨度跳跃、非线性写作思维模式这种写作方式有什么好处?你感觉到它的迷人气息了吗?是否快捷地抵达到主旨的核心?其文本的张力、内蕴等如何?

这两首诗歌举例,并不是典型的,只是作为一个例子。大家看出了什么?哪一首是循着惯性、直线型的写作思维方式?哪一首更倾向于非线型的、大跨度跳跃写作思维方式?比如:第一首《卧夏》,每一小节之间,和每一节小结构之间句式之间,可以看出是呈直线型向下延伸的,语言的呼应和转接痕迹明显,内在的逻辑也是显性的。当然,直线型写作不是不可以,相对大跨度的跳跃和非线型写作而言,相对弱些。直线型写作思维模式,是源于我们对文学样式的习惯性思维,来自其他文体(散文、报告文学、游记等)文学记忆的根深蒂固,这种改变有种顽固的抵抗。所以,面对诗歌艺术创新变化的特征,要求我们去适应,去探索,去完成诗歌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

第二首《墨虾的山峦》,相对靠近大跨度跳跃的写作思维模式。比如第一小节,有两个小结构“隔着一层云雾山脉,少女的梦挂在笔尖<br> 泼洒一篓的墨虾,虾头朝向天空<br> 将迎接巨大的雾和巨大的风,秋须飘游”和“大鹰盘旋,长空之上有山泉的小想法”之间它也是小跳跃的,跳跃部分的语言跳离前面部分的语言。而第二小节“美丽的黑矿,这是美丽江西的云雾腰带”形成一个独立的构件,它与第一小节更是大跨度的跳跃,呈大跨度跳跃式递进,跳跃的特点是呈点状结构。第三小节有两个小构件“晨露洗涤过的山腰,这是巨大的阴谋<br> 为画魂的诞生埋下了一个伏笔<br> ”和“赣南,有呼啸的鹰鸣。归来;远去<br> ”。显然,它与第二小节语言也是跳开的,但它与文本的第一小节做了呼应处理。整个文本的内在逻辑是隐性特征。

从两首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跨度的跳跃写法,诗歌容易形成张力,内蕴更加丰富,语言更加有变化,气息更加迷人,快捷地抵达诗歌的主旨和核心。故而,写作者掌握这个技巧是多么的重要。

   本文来至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诗歌写作中的跳跃与穿插
诗家争鸣32期 | 翟文熙:诗歌写作中的跳跃技巧
不是数学题目难,是你的思维不够跳跃
诗歌的写作技巧
第一批精读会会员已经报到,第二批在路上
漫步人生路钢琴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