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而不强?苏州上市公司10大根源分析
userphoto

2023.10.25 江苏

关注
作者:曾乔 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

为什么要研究苏州上市公司?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领取《和君苏州A股上市公司发展研究报告2023》
一是苏州本地的上市公司多,样本大,作为一个地级城市,研究价值巨大;
二是科创板北交所推出后,苏州几乎都是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城市,背后逻辑是否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值得研究;
三是我们团队从去年起常驻苏州,对苏州的上市公司有本地化的观察,有近距离的接触,希望能以半个本地人的视角,为苏州输出具有和君视角的判断。

苏州上市公司群体数量多、活力强,然而花开生两面,根据苏州上市公司在2023年的公开数据,我们总结了10个相对明显的问题,供交流讨论

在研究苏州上市公司前,我们需要明确三个前提:

研究一家上市公司个体同样需要有体系化的思维模型

和君咨询原创性地提出了18个分析维度(详见报告),此分析框架适用于所有省域或次一级区域(如地级市)上市公司发展总体状况描述和效应评估。

我们认为,各市在评估和掌握本市上市公司发展总体状况和效应的时候,如果不从这18个维度出发,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认知偏差和失察,进而导致措施的失策和行动上的贻误。

研究一家上市公司个体同样需要有体系化的思维模型

和君咨询明确地给出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16个维度(详见报告)

上市公司怎样利用资本市场,或者说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从哪些方面展开?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不细想貌似知道、一细想发现真不知道,报告中给出了来自和君的答案。

跳出庐山,才能识庐山

研究苏州本身,需要将一市与全国、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

把一个城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堆在一起,是看不出名堂的。我们需要把苏州与全国的总量和均值做比较、以其他城市作参照,才能观察出本市上市公司的地位、强弱、快慢、效应、竞争力等发展状况。

除了与全国的总量及均值做比较,我们还择取了一个“1 6”市视角,将苏州市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杭州市进行比较。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是地级城市中经济最强城市,是苏州市值得学习与参考的标杆城市;广州市、重庆市的GDP与苏州相近,而杭州市与苏州市地理位置毗邻,故与这三个城市的直接对比,具备一定比较意义。

共识以上三个前提后,我们闲话少叙,直接进入正文。

 1 

苏州与其他头部城市的差距之大

苏州上市公司多,但多为最近三年增加(最近三年上市的企业占44%),与深圳等头部城市相比,差距尚大。
截至2022年,苏州市共203家A股上市公司。
细看苏州上市公司数量的结构,不难看出:科创板推出后,苏州迅速抓住了机会,三年多的时间内,新增上市公司数量高达91家,占苏州上市公司总数量的44.83%。
苏州上市公司占A股数量(5,164家)的比例为3.93%,高于2022年度苏州市GDP占全国GDP的比例1.98%,高于苏州整体经济贡献;但相比之下,苏州上市公司的数量又只是上海市的47.99%、深圳市的49.63%。

所以苏州上市公司看似数量多,但数量又并不足够多。深圳3.2万亿元GDP、近1800万人口,苏州2.4万亿元GDP、1200万人口(且超过一半不在城区,但苏州的占地面积是深圳的4倍),两地GDP相差8,000亿元左右,但深圳上市公司超过400家,其中差距不言而喻。

 2 
苏州已经在出现上市公司外流的问题
苏州上市公司虽然在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但我们发现:苏州有一些上市公司,正在被其他地方的企业收购或外迁。例如,音飞存储被景德镇陶文旅集团(景德镇市国资委实控)收购,金智科技被齐鲁交通集团(山东省国资委实控)收购,赛摩智能被洛阳国宏集团(洛阳市国资委实控)收购,常铝股份被齐鲁财金收购,国瑞科技从苏州迁往杭州等。
这个现象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看,苏州上市公司基数大,不缺少上市公司,其中自然有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但在苏州上市公司数量不“够”多的前提下,存量上市公司还存在“外流”现象,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一个区域的经济增持如果要持续,必然要培育一批本地的上市公司,而本地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又会进一步提升当地经济增长的后劲与新动能。目前苏州上市公司总量为203家,远少于深圳,略少于杭州,也就是说苏州新增上市公司仍有潜力可挖,但在当前关键时刻,苏州已经出现上市公司外流的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3 

苏州上市公司的总数量不少

但苏州总市值很小

在“1 6”市上市公司的市值总额排行榜里,苏州市排名第六,与杭州市、广州市相差悬殊。苏州市上市公司的市值总额,是北京市的7.28%、深圳市的18.10%、上海市的20.92%。

从数量上看,苏州是上海的50%左右,但市值总量仅为上海的20%左右。
再对比其他城市,苏州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杭州相当,总市值仅为杭州的53.93%;苏州上市公司远多于广州市,总市值仅为广州的75.20%;苏州上市公司数量是重庆市的近3倍,但市值总额还不到重庆市的2倍。
如果再看平均市值,苏州市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仅为81.10亿元,杭州市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138.12亿元,广州市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148.92亿元,而深圳市上市公司平均市值高达222.38亿元。
 4 
苏州不仅缺少头部霸主企业

更缺少百亿市值的“腰部中坚力量”

苏州一直在说自己缺乏千亿市值企业,但我们的研究结论是,苏州没有千亿企业,主要是因为200-300亿市值的企业数量不足,大市值公司少的重要原因是腰部市值企业弱。在1,000亿元以上、500-1,000亿元、300-500亿元、100-300亿元四个市值区间中,苏州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水平,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数量占比水平。

相比之下,杭州市的最大市值公司为海康威视(市值3,534.88亿元300亿以上市值公司数量占比9.95%;广州市最大市值公司为保利发展市值1,665.09亿元,300亿以上市值公司数量占比10.88%。

事实上,比培育新增上市公司更重要的资本工作,应该是培育100-300亿元市值的“潜力蓝筹”上市公司,这是苏州市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必要条件。

 5 
苏州市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小
但民企上市公司的市值更小

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是指苏州地方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苏州国企上市公司,是指在苏州的国资属性的上市公司,但控股股东不一定是苏州的。
苏州203家A股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是81.10亿元,在“1 6”市中排名第7。其中,苏州民营上市公司市值均值是77.98亿元,而苏州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均值是164.66亿元,苏州民企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不及国有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的一半。

这个数据的出现还有一个背景:2022年有三家百亿元新股上市,分别为纳芯微(288.08亿元)、瑞泰新材(156.93亿元)、东微半导(135.61亿元)。这三家新增上市公司显著拉高了苏州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水平。

 6 
苏州国企上市公司更显弱势

显著落后于“1 6”市的整体水平

从区域国有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的维度看,苏州国企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为77.38亿元,与北京(1,039.07亿元)、重庆(241.25亿元)等城市有较大差距,在“1 6城市中排名第七。

苏州国企在全市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占比不高,为7.52%,在1 6城市中排名第七位。苏州的国有上市公司的数量与体量与杭州、广州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杭州、广州均是省会城市,省属国有企业资源充沛,苏州难以与之比较;另一方面则是苏州对本市国有上市平台的打造,任重道远。

 7 
苏州市上市公司市值小
但是苏州市的股东财富水平名列前茅

按2023年4月30日收盘价市值计算,苏州市上市公司股东百富榜如下,其中迈为股份的周剑、固德威的黄敏、迈为股份的王正根居前三,持股市值分别为106.18亿元、99.05亿元、81.99亿元。
股东百富榜平均持有市值22.30亿元,最后三名是八方股份俞振华、科森科技徐金根、电科院胡德霖,百富榜里的排名最后十人都持股市值近10亿元。

相比之下,安徽省、湖南省的A股上市公司股东百富榜门槛是2亿元,杭州市不足6亿元。这足以说明,苏州市总体经济水平与财富程度,远高于周边。

 8 
苏州上市公司市值小的背后
是资产规模小、是杠杆率低

第一,苏州市上市公司之所以市值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资产规模小。虽然毛利率表现不错,但明显存在着资本杠杆率低的问题。苏州市上市公司相对谨慎、稳健、不会轻易放杠杆。
第二,苏州市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小的背后,其实是战略问题。为什么很多苏州市本地的上市公司,上市后依然处于小市值与低速发展状态?市值规模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除了谨慎的原因外,有些上市公司本身处于专精特新细分领域,所处行业存量规模不大。虽然所处行业有一定技术门槛,但因为行业本身的规模限制无法吸收更大的资本投入,因此体现为资本保守、成长缓慢。
 9 
苏州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

苏州上市公司上市后获得的资本市场支持少,对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问题,认识不足。

2022年,全国上市公司股票融资(IPO 定增)共计1.25万亿元,苏州市上市公司融资占比2.72%(苏州市上市公司2022年IPO融资 再融资,共计341.53亿元,同比2021年下降39.82%);高于苏州的全国GDP贡献占比(1.98%),但低于苏州市上市公司数量占比(3.93%)。苏州市的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远小于深圳市和广州市,与杭州市基本持平。

2022年,苏州市上市公司有43家进行了回购,有7家进行了共计20次增持,数量占比3.45%;有42家公司进行了240次减持,数量占比20.69%。对比“1 6”市,苏州市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度偏低。

在市值逆周期的回购问题上,苏州上市公司显得比较保守和被动,比较安于现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增减持与回购统称为上市公司的“股权吞吐”行动,这意味着一家上市公司主动管理自己的股权。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不能一味增持,否则流动性减弱,无法发挥公开市场的流通功能;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也不能一味减持,一旦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达到某个阈值,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出现松动,甚至出现大股东的负面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推断:无论是宏观上的苏州市经济发展,还是微观上的企业经营,资金“燃料”不足致使经济动能不足的问题,都值得引起苏州市重视。
苏州市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己在A股中的地位。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我与各个地方政府接触的过程中,苏州各个区的企服中心,招商等政府工作人员,对IPO的认识几乎是全国最高水平,在上市培育工作中几乎成为全国的标杆城市,这促成了整个苏州这两年的上市公司数量的跃迁。
但企业上市后应该做什么?如何服务已经上市的公司?如何与当地经济深度结合?

目前看,苏州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答案。

 10 

苏州上市公司的转化率存在问题

苏州上市公司调研接待很多,但研究报告少,投资机构持股少。说明转化率、认可度存在问题。
2022年,苏州市上市公司获得分析师发表研究报告的平均数量明显提升,相比全国平均数量有明显提升,但相比“1 6”市处于末位,仅接近全国平均数量水平。
苏州市上市公司平均机构接待量在“1 6”市中排名第2,但平均机构股东数在“1 6”市中排第6名。
苏州市上市公司机构持股比例是23.21%,全部A股上市公司平均机构持股比例是29.42%。苏州市上市公司平均机构持股比例在“1 6”市中排第7名。
这说明A股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对苏州市上市公司关注度很大、来访调研次数很多,但却没有形成最终的买入。
这背后隐藏的逻辑是:虽然苏州市上市公司机构接待平均数很高,但一方面机构接待数主要集中在前50家上市公司,有近四成的上市公司无机构接待;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从机构接待到机构持股的转化效果并不理想,表明除行业本身受资本市场关注度高以外,苏州市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

苏州上市公司多,但其中大多数上市公司离资本市场还很“远”。
苏州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上市,但在经营状态上,在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交流上,还远远没有把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出来,大部分苏州上市公司还没有真正进入“上市后”的经营状态,小市值公司众多。有高原、没高峰。
背后有三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苏州很多上市公司起步于大链主的供应商,工业品牌性不强,导致细分领域受限,资本空间有限;
二是苏州上市公司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对规则不熟悉、不擅长资本市场,这也导致他们的经营策略较为保守;
三是苏州企业家抓机会能力强、更加务实,反而会容易小富即安。
苏州市坐拥极其丰富的科创资源,民营企业极强。尤其是最近三年,苏州市利用科创板的机会快速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苏州市快速出现了一大批新增上市公司群体,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构建了苏州市强大的上市公司集群基础,苏州在IPO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堪称国内一流。
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如何培育更多数量的上市公司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对苏州来说,既要做好如何进一步培育更多上市企业,对超一线城市实现追赶;又要对已经上市的存量上市公司,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个问题都至关重要。
如何培育200亿市值以上的潜力蓝筹企业,是苏州培育出千亿以上市值的头部霸主的重大课题。

上市后,如何在企业战略、组织成长、产业布局、业务结构优化、重大资本行动上继续升华,苏州仍有大量功课要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性一刻!苏州A股上市公司达100家!市值排名前十的是...
创业板开板5年五成公司上市后股价番翻 3股暴涨800%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掀起增持热潮 年内445家公司增持481亿元
2022年90家上市公司立案调查,哪个领域是违规“重灾区”?
关注大股东解禁伴随的公司资本运作
2020年资本对调味品有多关注?8家企业市值大涨约3700亿元,大股东减持超21亿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