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向东教授:中国重症医学四十年

管向东 教授

2005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北京成立;2008年,国务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重症医学为二级学科;2009年,原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科是唯一在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全覆盖的专科;2016年,“重症医学科”纳入复旦排行榜专科排名序列;2017年,国家财政投入150亿来进行“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其中重症医学是四个重点支持方向之一。目前,重症医学是突发重大灾难事件救治首选专业,更是现代化医院展示窗口。

学科规模不断扩大

据普查数据显示,全国重症医学科数量增加近4000家;全国ICU医师执业人数增加到63 605人,ICU护士执业人数已超过10万人,中国重症医学发展势头迅猛,储备力量充裕。截至2015年,全国ICU已有近66%纳入重症医学科管理,表明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发展健康、迅速。

学科规范化建设是发展的基石

重症医学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统一管理,构建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多学科融合、创新,从而保障诊疗安全,最终达到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充分发挥重症医学专科救治水平的目的。在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20062018年,共制定、更新了14个重症医学临床指南。

科研已初显成效

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我们一些已经完成的或者正在进行的优秀临床研究,已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2018年,中国的重症医学专业相关论文在国外重症及相关杂志期刊发表超过430篇。国家自然基金方面,仅2018年就获得面上92项、青年82项的好成绩。

专科资质培训

2009年开始举办重症专科资质培训(5C),已完成118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3 273人、师资189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中华医学会88个专科分会唯一的“继教精品项目”。

医学年鉴

2010年起,重症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80余个分会中,率先推出学术年鉴,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近一年世界范围内重症医学最前沿的学术动向,紧密围绕重症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焦点、难点问题,具有学术引领性和规范性,并始终保持高水准和高质量。

学术交流与学科融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8年会,举行了“一带一路”学术活动,欢迎来自“一带一路”十六个沿线国家的重症医学学术团体负责人专程参会。2019年我们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协议。重症医生走出国门学习与交流,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问题与挑战

1ICU床位数仍难以满足需求 全国ICU普查结果表明,ICU床位数与医院总床数比例由2011年的1.49%上升到2015年的1.7%,仍然没有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2%~8%)。 2)学科建设的挑战 要逐步完善“预警-预防-器官支持-长期预后”“围重症医学科”大学科体系。在院前重症转运救治、院内重症快速反应小组、重症治疗与生命支持、重症后生命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加强。 3)信息化建设挑战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重症信息化孤岛是我国目前重症医学发展存在的现状。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支持下,建立全国联网的中国重症医学数据库势在必行。 4)人才培养 每年中国重症患者数量达千万例,患者应该面对的是受过重症最专业化训练的ICU医生的救治管理,我国建立统一、规范的重症医学人才培训体系迫在眉睫。重症医学即将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明确学科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坚持融合与创新,重症医学未来一定可以站在现代医学的最前沿。

点击即可观看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合ICU vs. 专科ICU:同床异梦抑或殊途同归?(并非结语的结语) |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呼吸内科医师应对我国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承担重要责任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新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之路
大咖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做一个有温度的黔东南重症人之——初识ICU
2016第十届中国医师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