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册制下超半数新股“募不足”

自从2019年7月科创板试点注册制,2020年8月创业板全面推行注册制以来,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已实行1-2年。本以为撤掉了23倍市盈率的门槛,发行公司可以“放开肚子大吃一顿”,没曾想新股募资开始从“超募”趋向“少募”。

特别是今年以来,1-5月市场化发行的共计143家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中,竟有81家出现“募不足”,占比高达56.6%。

其中创业板72家新股中,39家“募不足”,占比54%;科创板71家新股中,42家“募不足”,占比59%。

与此同时,新股定价也逐级“走低”。72家创业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26.96倍,约为同期二级市场行业平均市盈率(39.26)的69%;71家科创板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41.83倍,约为二级市场行业平均市盈率(47.91)的87%。

最惨的公司募资不足4成:

如科创板新股昀家科技,原计划募资9.85亿,实际募资2.89亿(未扣除发行费用、下同),仅为计划的29.33%;

同为科创板的睿昂基因,原计划募资8.17亿,实际募资2.56亿,为原计划的31.3%。

创业板新股欢乐家,原计划募资12.9亿,实际募资4.45亿,为原计划的34.4%;

同为创业板的晓鸣股份,原计划募资6.02亿,实际募资2.13亿,为原计划的35.5%;

创业板新股共同药业,原计划募资6.5亿,实际募资2.39亿,为原计划的36.7%;

创业板新股中金辐照,原计划募资5.63亿,实际募资2.23亿,为原计划的39.8%;等等。

当然也有“超募”的,但超募次新股上市后表现下行者居多。

如1月份发行的科创板新股天能股份,发行价41.79元,原计划募资35.95亿,实际募资48.73亿,“超募”35%,市场最低39元,现价43元。

同为1月份发行的科创板新股聚石化学,发行价36.65元,原计划募资4.9亿,实际募资8.55亿,“超募”74.5%,市场最低30.67元,现价32.5元。

4月份发行的创业板新股尤安设计,发行价120.8元,原计划募资15.4亿,实际募资24.2亿,“超募”56.8%,除上市首日高开外,第二天便破发,现价仅92元,已破发24%。

同为4月份上市的创业板次新股深圳瑞捷,发行价98.66元,原计划募资6.21亿,实际募资11亿,“超募”77.8%,也是上市次日即“破发”,目前市价50.68,复权76元……

类似的“超募”破发的次新股还有达瑞电子、同飞股份、蕾奥规划、奥泰生物等等。

最无语的是已经放低身价、“募不足”还破发(或接近破发)。

如2月份发行的科创板新股生益电子,原计划募资39.61亿,实际募资20.66亿,“少募”48%;其发行价12.42,最低跌至12.93,目前才14元。看一下财务数据,上市前两年盈利都在4亿多,今年一季报才6400万,下降40%。

又如3月份上市的科创板新股青云科技(未盈利公司),原计划募资11.88亿,实际募资7.64亿,“少募”36%,发行价63.7元,上市后最低跌至53元(现价79);同样,一季报亏损6150万,比上年亏4150万增亏48%。

注册制下超半数新股“募不足”告诉我们什么?

首先,注册制下每个月上市40-50只新股,其稀缺性已大为降低,发行人的高预期不被市场认可。

即以实际募资仅为原招股计划29.33%的昀冢科技(688260)为例,该公司发行3000万股,原计划募资9.85亿,意味着发行价在33元附近,发行市盈率超过70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50倍。而实际上该公司发行前三年盈利增长不足10%,70倍的市盈率不是想吃“天鹅肉”吗?

公开资料显示,对于如此高的发行预期,询价机构统一选择“用脚投票”。参与网下询价的495家机构,有445家给出报价区间为9.63元-9.69元,最终定为9.63元/股,对应市盈率22.28倍。即便如此,上市后其股价从32元跌至16元,按一季度数据(盈利下降23%),目前动态市盈率仍超70倍。

其次,“炒新”在逐步降温。

次新股板块指数(880529)显示,2020年7月,即创业板全面推开注册制前夕,该指数直线上升达3765点,而到了今年3月跌至2250点,9个月跌去40%,是跌得最多的板块指数之一。目前,该指数在2550点一线,平均市盈率约48倍,已低于创业板(57.6)和科创板(66.7)市盈率。

有论者提及,随着新股大批量上市,能上的好公司已经上得差不多了,笔者深以为然。

加之今年以来,股市基本靠存量资金,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已经罕有真正的行业龙头,不少新股炒一把可以,长期投资价值尚存疑问。

易会满主席日前提及“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日换手2.56%是什么概念?若按一年250个交易日计算,年换手高达6次多,这是好现象吗?

第三,新股“募不足”可能与管理层调控有关。

易会满主席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专门提到:“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当然在发行节奏上,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流动性环境以及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生态。”

是啊,新股发行必须考虑市场承受力。要知道排在后面的IPO队伍至少600-700家,上市辅导的更达2000多家。排排坐、吃果果,每家少吃一点,就可以让更多企业吃上“果果”。这同市场初期新股额度不足,让你发点B股,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首发《金融投资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至1元 高到500元 新股不稀缺 定价差异大
应健中:大盘无趣地盘得人心焦 A股炒作 “独角兽”劲头正酣
疯狂的石头会唱什么歌?发行价破纪录的石头科技再创弃购纪录?
18只创业板新股集体上市!本周,新股申购潮继续
IPO 提速,估值定价问题凸显
聊聊今天上市即破发的IPO新股爱科赛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