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MRI影像学回顾

黄旭   马韧石  谷贵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由瑞典Brattström教授于1964年首先提出【3】,国内外学者在历经20年的研究后,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成熟,学者们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此外,国内尚有部分医生对该疾病的理解常与膝关节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本文旨在对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进行单独的讨论,并对相关国外文献进行回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谷贵山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Femoral Trochlear Dysplasia, FTD),为滑车沟前部的几何外形和深度存在的解剖学异常【3】。在FTD膝关节中,髌骨与股骨滑车近端不能稳定衔接,在伸直位或屈曲早期发生半脱位【12】,出现髌骨不稳定、膝部疼痛【27】等症状,此外,髌股关节运动轨迹也可出现异常,从而引起髌股关节骨关节炎【3】。

 

一、髌股关节解剖及关节紊乱

 

(一)髌股关节解剖

 

FTD作为一种独立病因,在膝关节疼痛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6.5%【27】,而在髌骨脱位患者中的发病率更是达到了85%【66】。无论是股骨滑车本身,还是其引起的髌骨不稳定、膝部疼痛、髌骨运动轨迹异常等症状,都隶属于髌股关节紊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髌股关节的解剖进行系统回顾。

髌股关节的解剖受到以下四个因素所影响【52】:关节的几何形态,下肢力线,支持韧带,及关节周围肌肉。

1、关节的几何形态(Joint Geometry):

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受到滑车沟的几何形态影响,包括其深度和坡度。滑车沟的几何形态及外形比较复杂,其长轴的截面是不等的。滑车沟外侧面最高点位于股骨外髁的前面,并向远端及后方逐渐下降,在伸膝和屈膝早期,这种结构很好地限制了髌骨的移动。相反,在伸膝状态下,Q角最大,而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的张力最低。这两个因素抵消了滑车骨性结构的限制,对提高伸膝和轻度屈膝时的髌骨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在屈膝时向后方提供了强大的推力,使髌骨处于髌骨滑车沟内,这可以使屈膝时髌骨的稳定性有所增加。滑车与髌骨的接触面随着膝关节的屈伸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完全伸膝状态下,髌骨与股骨滑车沟完全分离。当膝关节开始屈曲时,此接触面首先位于髌骨的远外侧关节面。随着进一步的屈膝,髌骨继续向滑车远端滑动,而接触面则向髌骨近端移动。在深度屈膝状态下(120°),髌骨内侧关节面与股骨内髁外侧缘发生接触【53】。

2、下肢力线(Limb Alignment

股骨和胫骨的扭转运动在髌骨不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对Q角需要有更深入地认识。Q角在完全伸膝时角度最大,因为此时胫骨处于极度外旋状态(即所谓拧紧机制),而胫骨结节也随之向外侧移位【58】。因为Q角在完全伸膝状态时最大,所以此时发生髌骨脱位的风险最高。在此种状态下,髌骨与滑车间沟处于脱离状态,而且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向后方的推力是最弱的。因为髌骨存在移动性,所以Q角不易测量的。在完全伸膝时,股四头肌腱将髌骨拉向近外侧端。如果髌骨不稳,它则会向外侧发生半脱位,而使我们错误地得到了较小的Q角数值。因此,在测量Q角时,我们需要用手将髌骨推纳入滑车沟内。此外,我们需要注意下肢旋转的问题,因为胫骨外旋可以使Q角明显变大。

3、支持韧带(Retinacula

髂胫束的远端附着于Gerdy氏结节,但也有一部分分支附着于髌韧带和股四头肌腱。现已得到证实,髂胫束的紧张收缩可使髌骨向外侧方移位。髌附着点外侧由三层组织构成。浅层与髂胫束融合。中间层为外侧髌股韧带,或髂胫髌骨韧带。此束由髂胫束深层延伸而来,附着于髌骨中外侧面。深层韧带与关节囊融合【59】。内侧髌股韧带是限制髌骨外侧脱位的软组织。在膝关节屈曲0°到30°范围内,该韧带从外侧提供了50%-60%的限制力量【60】。内侧髌股韧带从内侧髌骨近端起始,横向走行至股骨内髁附近。.该韧带的浅层纤维穿过股骨内髁和收肌结节间的鞍状区域,止于收肌结节前方1.9cm、下方3.8mm处【61】。内侧髌股韧带对于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尸体试验表明,切断内侧结构能使髌骨向外侧移动10mm的力量减少50%【11】。

4、肌肉(Muscles

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均起源于股骨粗线,并沿着股骨干纵向走形,二者在走行至髌骨附近时,皆与股骨解剖轴呈不同的角度后附着于髌骨。这些肌肉能向内侧或外侧牵拉髌骨。股内侧肌向股骨解剖轴内侧成角约47°±5°,股外侧肌向外侧成角约35°±4°【62】。力量的失衡可以导致髌骨不稳。当功能受限时,股内侧肌是股四头肌中第一个出现肌力减弱的,但却是最后一个得到恢复的【63】。研究表明,如果在冠状面上将各块肌力的矢量进行叠加,那么其合力矢量与股骨解剖轴是平行的。如果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与其生理截面积呈正比,那么股内侧肌在全部股四头肌的肌力中占据了10%【62】。如果股内侧肌完全放松,那么在膝关节0°到90°的屈曲过程中,髌骨外侧稳定性明显下降。Goh发现,在屈膝20°情况时,如果股内侧肌放松,则髌骨外侧稳定性下降30%;此外,股内侧肌松弛可以引起髌骨向外侧脱位4mm,同时引起外侧关节面负荷的增加【64】。

 

(二)髌股关节紊乱

综上所述,髌股关节稳定性由主动、被动和静态等稳定结构,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所维持。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受到解剖因素或肢体创伤的影响,从而导致髌股关节功能紊乱。Schoettle对髌股关节紊乱分成以下五种类型【5】:1、FTD相关的髌骨不稳定,伴有髌骨全脱位或半脱位;2、FTD不相关的髌骨不稳定,伴有髌骨全脱位或半脱位;3、FTD相关的髌股疼痛综合症,无髌骨脱位;4、髌股疼痛综合症不伴有解剖结构异常;5、单独的髌股关节炎。Schoettle认为造成这种紊乱的其中一个解剖因素为外移的胫骨结节,或者在FTD患者中出现的滑车沟内移【6】【7】。

 

二、FTD放射线平片及CT的诊断

 

无论在正常的髌股关节解剖结构或髌股关节紊乱的发病机制中,股骨滑车的解剖形态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全面了解股骨滑车的正常及异常解剖形态。Dejour和Galland利用膝关节侧位X线片对股骨滑车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如图1所示【3】【47】【48】。

图1  股骨滑车正常及异常的形态【65】    a: 正常股骨滑车,无发育不良:A型:滑车沟线与股骨髁前缘线无交叉,B型:滑车沟线仅与内髁前缘线相交叉;b:滑车发育不良,滑车沟线与内、外髁前缘线皆相交:I:交叉征对称,位于滑车近端,II:交叉征不对称,先与内髁相交,然后与外髁相交,III:交叉征位于内、外髁下端;c:中间态股骨滑车:A1:滑车沟在股骨髁前缘附近延续为股骨干,但无交叉征,A2:滑车沟与内髁前缘交叉,但不与外髁相交。

 

临床医生通常利用图1所示的膝关节纯侧位片(股骨内外髁后缘重叠,或二者间距小于2mm)对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进行诊断。其主要征象有交叉征和滑车沟的突起【1】【2】。交叉征指滑车沟底与股骨外髁的轮廓线相交叉,图1b【3】。滑车沟的突起,指沿股骨干向其远端做延长线(代表滑车沟底平面),平行于该线做股骨髁的切线,两条直线的线间距即代表突起的大小,如图7;此数值>3mm,即可诊断为FTD【3】【4】。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早在上世纪就被人们所初识,但学者们在认识之初并未形成正规化的诊断概念与治疗方案。1915年,滑车发育不良就被视为髌骨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当时Albee等建议利用上外侧滑车成形术进行手术治疗【8】。1964年,Brattström首先应用屈膝30°横断面X线片研究股骨髁间沟外形,发现在复发髌骨脱位的患者中,其股骨外髁较小,并首先将这种形态上的病理变化定义为股骨滑车发育不良【9】。Maldague和Malghem首先利用膝关节纯侧位片对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矢状位图像进行研究,提出了滑车上极结构异常的概念【10】并建议利用屈膝30°X线轴位片来评估膑股关节不稳定【14】。上世纪90年代,H.Dejour对FT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于矢状位将FTD划分为三种类型(图1b),于横截面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24】(图2),规范了该病的影像学诊断【4】。

图2  FTD横截面分型【20】   a,相对较浅的滑车沟;b,扁平或凸出的滑车;c,滑车关节面不对称:外侧面凸出,内侧面发育不全;d,滑车关节面不对称,垂直的关节面与峭壁征

 

    在此之后,普通纯侧位X线片(伸直位)和横断面CT(屈膝30°)成为了最常用的两种诊断工具,其诊断的主要征象有:1、滑车沟角(sulcus angle),其正常范围为141°—143°,如图3,【9,23】;2、股骨滑车内、外关节面比例,如图6(medial-lateral facet ratio of feomoral trochlea),当此比值小于1:1.75时可对FTD作出诊断【22】;3、髌股关节对合角(Congruence angle),若此角度大于16°,表明存在髌股关节紊乱,如图3【23】;4、滑车前侧突起(ventral trochlear prominence)大于等于3mm时,可诊断为FTD,如图4【4】;5、滑车沟深度(trochlear depth)小于等于4mm,诊断为FTD【4】。

图3  滑车沟角【23】  滑车沟角,在横断位下,内、外髁最高点分别与滑车沟最低点连线形成的交角,即∠BAC;髌股关节对合角,过滑车沟顶点与髌骨关节脊最高点做连线AD,AD与滑车沟角的角平分线AO所成的夹角,即∠OAD。

 

       图4  滑车前侧突起【4】

 

普通X线片和CT检查虽然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也发现了这些方法的一定弊端。Koeter发现利用纯侧位片评估FTD其敏感性较低,因为伸直位下肢体5°的旋转就能导致滑车间沟测量方面10mm的误差,或者产生假阳性交叉征【15】。髌骨脱位后,软组织皆呈现出一定损伤,如内侧髌股韧带撕裂和软骨剥脱,这些损伤在X线侧位片下均观察不到。尽管如此,Malghem所描述的屈曲30°的普通平片仍被广大骨科医生所接受,用以观察不稳定关节中的髌股关节形态。这样可以导致错误的诊断,而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可能因此被忽略,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方案【16】。

为了对该病做出更为精确的诊断,许多学者开始将MRI技术应用到FTD的诊断之中。与传统放射影像诊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RI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观察关节面软骨,因此能真实地反应关节几何形态的情况,提供更多的髌股关节的功能信息。首先,普通平片无法正确评估滑车病变,而髌股关节的MRI能提供更为精确的测量条件,因为它能矫正几何外观,不产生滑车下方结构的重叠影;其次,利用MRI能研究股骨远端、近端胫骨和髌骨的形态特点,这些可能与髌骨不稳定和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膝关节轴位或侧位片在评估FTD方面有一定限制,因为较小的FTD可能仅在滑车近端出现,这在普通平片上是很难分辨的【17】;但MRI能清晰、完整地显示滑车近端的非线性结构【18】,而且对髌骨异常的运动轨迹能做出清晰的评定【49】 【50】。因此,我们建议利用MRI诊断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因为它能对复杂髌股的解剖结构进行精确评估,并观察相关的软骨病理变化。【16】。

在此,我们对MRI诊断FTD的指标进行总结,同时明确相关诊断方法,以期待为临床正确诊断FTD做出一定贡献。

利用MRI诊断FTD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纯股骨滑车相关的形态学研究,另一部分为髌骨形态学的病变。

 

三、FTD中股骨滑车形态的MRI诊断

 

1、滑车沟深度((trochlear depth),图5【4】。

2、内、外滑车面比例(medial-lateral facet ratio),图6【25】。

3、滑车前侧突起(ventral trochlear prominence),图7【25】。

4、乳头样前侧突起(nipplelike anterior prominence),图7【25】。

5、滑车沟角(sulcus angle),图8【16】。

6、外侧滑车边坡角(lateral trochlear slope angle),或外侧滑车倾斜角(LTI,lateral trochlear inclination),图8【16】。

7、骨性TTTG(bony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图9【5】。软骨-腱性TTTG(Cartilaginous-tendon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图10【5】。

 

    图5  滑车沟深度测量方法【4】   在矢状位下,沿股骨皮质后缘做延长线,后做该线的垂线,过垂点,在垂线远端做一直线与其呈15°角,分别交滑车沟底与滑车软骨于点B、A,线段AB的长度即为股骨滑车沟深度。

 

 

图6  膝关节横截面MRI测量模式图【25】    f/g,即为内、外滑车面比例

 

图7  正常膝关节(A)与FTD膝关节(B)矢状位MRI测量模式图【25】   X值:股骨前缘远端延长线与过股骨滑车软骨最前点的平行线的线间距,反映滑车前侧突起的大小。Y值:反映乳头样前侧突起的大小。乳头样前侧突起为FTD的特异性表现。

 

    图8  边坡角和滑车沟角的测量方法【16】   边坡角,以双侧后髁切线为参照线,其与外侧关节面切线的夹角,即∠2;滑车沟角,内外侧关节面切线在滑车沟最低点所形成的夹角,即∠1(A为外侧滑车,B为内侧滑车)

 

                  a                                                 b

图9  MRI下骨性TTTG【5】  a:做双侧后髁切线,过滑车沟最低点做该线的垂线;b:后过胫骨结节最前点做后髁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间的距离即为骨性TTTG。

 

                  a                                       b

                  c

    图10  MRI下软骨-腱性TTTG【5】   a: 做双侧后髁软骨切线,过滑车软骨最低点做该线的垂线;b:连接双侧髌腱胫骨结节止点,做该线的中垂线,其顶点为髌腱止点中心;c:过该中心做后髁切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的线间距即为软骨-腱性TTTG的距离。

 

图11  CT下骨性TTTG【5】(方法同MRI)

 

图12  CT下软骨-腱性TTTG【5】(方法同MRI)

 

Pfirrmann教授通过39例临床患者观察,建立了诊断FTD的3个定量标准与1个定性标准,即滑车沟深度≤3mm,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内、外滑车面比例≤2:5,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滑车前侧突起≥6.9mm,其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3%;乳头样前侧突起,在FTD膝关节中若出现此种形态学改变具有诊断意义。同时,他认为在股胫关节上方3cm处进行相关测量,能得到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从而提高FTD的临床诊断【25】。

Salzmann对a、b、c三型FTD进行了普通放射线平片和MRI影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a、b、c型FTD患者中,应用MRI测得的滑车沟角均不小于155.8°,而在普通X线片中测得的滑车沟角均不大于145.7°,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在b型FTD患者中,MRI下外侧滑车边坡角为9.9°,而X线片中所测得的角度为16.3°,二者存在显差异;虽然内、外滑车面比例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但在MRI上显示,此比例值随着发育不良的程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16】。Shih通过在新鲜冰冻的正常膝关节中发现,骨性滑车和软骨滑车的滑车沟角存在显著差异【19】;van Huyssteen在FTD膝盖中发现,利用MRI观察软骨和骨性时,滑车沟角存在显著差异【33】。Carillon等通过MRI发现FTD患者的外侧滑车倾斜角通常小于11°【18】。

TTTG直接反应的是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之间的关系,但其间接反应的是,在屈膝过程中,髌骨在髌韧带的牵拉下在股骨滑车内的滑动轨迹。测量TTTG的传统方法一般基于横断位CT,以滑车沟和胫骨结节的骨性结构为标记进行测量,如图11、12。然而,滑车软骨表面结构在髌骨异常滑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因此Schoettle等在CT和MRI上,分别测量了“骨性”和“软骨-肌腱”性的TTTG距离【5】。CT和MRI的软骨-腱性TTTG存在显著性差异,CT的数值为15.3mm±4.6mm,MRI为13.5mm±4.1mm。与骨性TTTG相比,软骨-腱性TTTG的测量利用髌腱中点代替胫骨结节最前点看起来更为合理,因为髌腱中点是髌股关节屈曲或伸直时力的作用点,是髌骨向近端牵拉时的方向,比较符合生理特点,因此也可将软骨-腱性TTTG定义为功能性TTTG【5】。而对于功能性TTTG,很显然利用MRI进行测量更为合理。

 

    四、FTD中髌骨形态的MRI诊断

现有针对髌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髌骨不稳定或髌骨脱位的病例之中,很少有学者单独对FTD患者的髌骨形态进行研究,尤其是MRI相关研究。如果想全面了解髌骨在FTD中的病变情况,我们要先对髌骨的外形有所了解,Wiberg利用轴位X线片对髌骨形态进行了分型,如图13【31】。在FTD患者中,b型与c型髌骨相对常见【20】。Staubli证实了髌骨的软骨和骨性的对合角存在差异【29】。Servien等认为,在出现髌骨脱位的患者中,经常会合并有髌骨内侧缘发育不良、Wiberg C型髌骨,或者短的髌骨尖【30】。Pirrmann等发现在FTD患者中,髌骨内侧软骨面变小,Wiberg指数增加。

现有测量髌骨的方法都是利用普通放射线平片,此种方法只能观察到关节的骨性标志,不能观察到软骨的情况。Bosshard和Van Huyssteen的研究表明,髌股关节的软骨和骨性解剖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对称【32】【33】。因此,X线片所测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应髌股关节对合情况,因为它们通常是由软骨标志所决定的【34】。对于观察软骨情况,MRI具有其独特优势。在当今FTD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髌骨的MRI相关研究。所以,我们将在下文中讨论利用MRI观察FTD中髌骨的一些指标。

    1、横径(transverse diameter),图14【20】。

2、软骨Wiberg指数(subchondral Wiberg-index),图14【20】。

3、软骨下骨Wiberg指数(cartilaginous Wiberg-index),图14【20】。

4、髌骨内侧关节面长度(length of medial patellar facet), 图15【20】。

5、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测量髌骨高的指标主要有髌骨滑车指数(PTI,Patellotrochlear index)图16;IS比值(Insall—Salvati Ratio),图17;BP比值(Blackburne—Peel Ratio),图18;CD比值(Caton-Dexchamps Ratio),图19【35】【36】【37】【38】。

6、髌骨鼻,图20【46】。

7、髌骨形态比,图20【46】。

a: 内、外侧面均凹陷,大小相等               b:内侧面(扁平,轻度突起)比外侧面小

c: 内侧面(突起)明显比外侧面小

图13  Wiberg髌骨分型【31】

 

图14  MRI下髌骨测量指标【20】    横径:髌骨最内侧点(m)至最外侧点(l)的长度,即BL长度;软骨Wiberg指数:LBC/BL,过髌骨脊软骨最高点做BL的垂线,垂足为点(bc),LBC为点(l)到点(bc)的长度;软骨下骨Wiberg指数:LBS/BL,过髌骨脊软骨下骨最高点做BL的垂线,垂足为点(bs),LBS为点(l)至点(bs)的长度。

 

图15  MRI下髌骨测量指标【20】  髌骨内侧关节面长度:MF,髌软骨脊至髌软骨内缘的长度。∠α,软骨下骨Wiberg角;∠β,软骨Wiberg角

 

    图16  髌骨高度:髌骨滑车指数法【35】 髌骨滑车指数测量方法:BL(p)髌骨基线(髌软骨最高点2至最低点3的连线);BL(T):滑车基线(过滑车关节面最高点1,与BL(p)平行);BL(T):BL(p)的百分比值即为髌骨滑车指数。

 

图17  髌骨高度:IS法【39】  IS=LT/LP,即髌腱长度/髌骨长度 

 

 

 

 

图18  髌骨高度:BP法【36】 BP=A/B,即胫骨平台线至髌骨关节面下极的距离/髌骨关节面长度

 

图19  髌骨高度:CD法【40】   CD=AT/AP,即胫骨前缘至髌骨远端关节面的距离/髌软骨下骨长度。

 

    图20  髌骨鼻及形态比测量模式图【46】  MR= CPF/CPD,CPF为髌软骨下骨长度,CPD为髌骨矢状位最长距离。PN,过髌骨下极做CPD垂线,过CPF髌骨远端交点做CPD垂线,两线线间距为PN长度。

 

Fucentese对正常人和FTD患者的髌骨形态进行了对比研究【20】。发现以下指标在FTD患者中存在显著性变化:横径较小(病例组均值为38.27mm,对照组均值为42mm);髌骨内侧关节面长度减小(病例组为18.73mm,对照组为22.82mm);软骨Wiberg指数增大(病例组为0.60,对照组为0.54);软骨下骨的Wiberg指数增大(病例组为0.63,对照组为0.57)。他们发现,虽然在FTD患者中,髌骨的滑动轨迹可能存在异常,髌股接触面和压应力会因FTD发生改变,但是软骨和软骨下骨的Wiberg角皆与对照组相同,图15。这表明在FTD患者中,髌骨形态可能并非由内侧髌股关节压应力减少造成的,而是其牵拉力较少造成的。这种现象可能与髌股关节内侧限制结构发育不良和髌骨外侧倾斜度增加有关【20】。

在髌骨位置方面,髌骨滑车指数如果小于12.5%,则为高位髌骨;如果大于50%,则为下位髌骨【35】。IS正常值为0.8-1.2,如果大于1.2时为高位髌骨,小于0.8为低位髌骨。BP值正常值为0.54-1.06,如果小于0.54考虑髌骨下位。CD正常值:0.8-1.2,如果小于0.6诊断为髌骨下位。Barnett在MRI下对PTI, IS,BP,CD进行了对比研究【35】,发现IS比例将胫骨结节作为远端的骨性标记,评估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41】【36】【42】。BP比值用到了胫骨平台线,但其倾斜度变化较大,容易导致测量的不精确【43】【44】【42】。CD比值用到了胫骨前缘,其变异性较大【42】,确定起来有一定困难【43】。相比之下,PTI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考虑到髌骨滑车的重叠影,而这是测量髌骨高度的关键。PTI同样考虑到了滑车长度和外形的差别,而且并不受到髌骨骨性结构多样性或胫骨结节解剖多样性的影响。此外,手术后髌腱起止点的变化也与PTI无关。因此,PTI是更具功能性的测量,能比其他测量指标更好地反映功能性髌骨高度【35】。

高位髌骨的意义:高位髌骨已被证实与复发脱位有关【54,55】。高位髌骨引起骨性不稳定,因为在高位髌骨患者中,其髌骨在滑车内的屈曲程度比正常人大。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屈曲为20°。而且,与髌骨高度正常的膝关节相比,高位髌骨减少了髌骨与滑车的接触面积,而这些减少的面积可以导致快速行走时髌股关节的应力显著增高。

    Escala对髌骨不稳定患者的髌骨进行了MRI影响对比研究【46】,发现PN和MR存在显著性差别(PN:SG为7.8mm,CG为11.9mm;MR:SG为1.22,CG为1.35),二者在诊断客观髌骨不稳定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分别为84.5% and 86.9%。

本文主要对FTD相关的国外文献,尤其是MRI相关的影像学文章,进行了简单回顾,列举了在临床医疗中,常用的一些诊断指标。纵观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研究过程,学者们由最初的FTD与髌骨不稳定的综合研究,发展到将FTD作为一种独立病因进行单独研究,这种改变使临床医生对FTD的诊断率大为提高。尤其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已从X线片的骨性研究转变至MRI下的软骨、肌腱的研究。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X线片在诊断、与筛查方面中的重要作用。将传统影像学平片与MRI结合将能全面提高FTD的诊断率,从而为准确治疗FTD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慧书:膝关节不同体位MR扫描评价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髌股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髌股关节不稳相关解剖结构的MRI分析
图解---我该如何查看膝关节软骨损伤
髌股关节病影像学探讨
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髌骨不稳的诊断及治疗,这是我看过最详细的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