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春林:易经的历史回眸,让您5分钟成为专家……

摘自陈春林2013年书稿《皇极梅花·心易》部分章节

我们通常所讲的《周易》由“(易)经”、“(易)传”两部分构成。“(易)经”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是孔子所作“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十翼”。所谓“十翼”,因其包括:《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又称“大象”)、《象下传》(又称“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和《杂卦传》,共十篇(章)。这《易传》的十篇(章)彼此呼应、回环连贯,犹如给深奥的《易经》插上翅膀,令其展翅高飞一样,所以后人美其名曰“十翼”。

——《彖传》主要是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从六爻的整体形象,说明该卦的卦义;

——《象传》是对卦象所蕴涵的道理作进一步的阐释,从而使人们学会如何正确的选择,如何正确的行动;

——《系辞》是总论易理的一篇文章,附在六十四卦之后,具有很深刻的哲学意义;

——《文言》是专门阐发乾、坤这两卦深奥意义的小论文,分别附在乾、坤两卦的卦、爻、彖、象辞之后,是理解《易经》的关键;

——《序卦传》主要是论述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一篇论文;

——《说卦传》主要讲八卦所象征的事物,以及由此无限延伸,对应天文地理、飞走动植;

——《杂卦传》主要解释各卦的大意,将意义相关或相对的两卦放在一起解释,因在顺序上交杂,故称《杂卦传》。

其实,对“周易”二字的理解,古往今来也莫衷一是。

如东汉郑玄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今人也有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的。笔者比较赞同郑玄的观点,认为“周”为“周流六虚,广大悉备”之意,这似乎更符合易经的微言大义。至于把“周”理解为地名或时代划定,似嫌偏颇。原因是,若“周”是地名,为什么《连山易》诞生于夏朝,不以夏之都城命名为“阳城易”或“安邑易”?归蔵易诞生于商朝,为什么不以商都命名为“殷商易”或“朝歌易”?若“周”是时代划定,那么连山易为何不叫《夏易》,《归蔵易》为何不叫《商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写作年代,到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从现存文献资料可见,较为早期的《论语》、《庄子》、《左传》等典籍称《易经》为《易》。所以,笔者推断“周”字应该是后人加在“易”前面的。

至于“易”的解释,更为繁杂。概括起来,有人认为“易”是“蜴”的通假,以蜥蜴的随境变化来比喻易之奥义;有人还认为,易为“简易、变易和不易”之哲学精神提炼;也有人认为,易为日月,描述日月运化、阴阳消长,以窥天地之道……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笔者认为:从哲学研究(方法)上来看,“大道至简”为易之根本;模拟日月运行、体悟阴阳消长、探究天地之道,才是“易”之精髓;“易”上则为日、下则为月,为变化;“经”为规律。所以“易经”是审视日月运行(表)、透析阴阳变化(里)、探究自然规律(道)的一门学问。

易道精微,“广大悉备”,难怪孔子也赞叹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道家称《易经》、《老子》与《庄子》为“三玄”,《易经》为“三玄”之首;儒家奉《易》、《书》、《诗》、《礼》与《春秋》为“五经”,《易经》乃“五经”之首。因此,在中华漫长的文明史中历代诸家尊《易经》为“群经之首”,并奉为“大道之源”。

《易经》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其在中华文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均是在由易而出的哲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因而,研易本应宏观上从它产生的根源及其演绎而出的哲学方法着手。舍此,易学研究只能遁入解卦算命之途,从而步入“医相卜,小道泥”的微观误区。

《汉书·艺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三个人值得一提,他们分别是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子。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易更三圣”:伏羲画卦、文王演卦、孔子赞卦。

据考证,伏羲氏是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左右以畜牧为主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传说人物,也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之一。相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感受最深的是天地的广袤、四季的嬗变、日月的交替等自然现象,于是用八个符号乾卦、坤卦、坎卦、离卦、巽卦、震卦、艮卦、兑卦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始有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曾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系辞》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生两仪。

阴阳的概念,源自先民朴素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这种阴阳理论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应统一、相互转化”的互存关系。

——两仪生四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二分为四,比较常见。如一年四季之春夏秋冬、二分二至、乾卦的“元亨利贞”、邵雍《皇极经世》中的“元会运世”、风水学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都是和“四象”紧密相连或遥相呼应的。

四象对应

四象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其是继“两仪”之后的次级基本元素。与古印度把世界本原力量分为“地、火、风、水”不同,我国古代的四象则是太阴(水)、少阳(木)、少阴(金)和老阳(火),不光如此,还增加了一个介于四象之间的中间态——土。因为,“土生万物”、“万物归土”。

——四象生八卦。

八卦是由阴爻、阳爻两个基本符号组合而成,见下表:

八卦取象歌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意思是,乾是三长横(三阳爻),连接之象,所以叫“乾三连”;坤是六条短横(三阴爻),样子像是三长横断为六截,所以说“坤六断”;震最下一长横(一阳爻),上面两条断的长横(两阴爻),也就是四个短横,样子就像正放的盂(《说文》云:“盂,饮器也。”),所以说“震仰盂”;艮和震相反,最上面的横是长横(一阳爻),下面是四条短横(两阴爻),样子像倒放的碗,故而“艮覆碗”;离上下两条长横(上下各一阳爻),中间是两个小短横(一阴爻),空虚断裂之象,所以“离中虚”;坎和离相反是上下是断的(上下各一阴爻),中间是一长横(一阳爻),饱满充实之象,所以讲“坎中满”;兑是下面两条是长横(两阳爻),最上段是两条短横(一阴爻),如残缺之象,所以说“兑上缺”;巽和兑相反,上面是两条长横(两阳爻),最下面的是两个短横(一阴爻),如同最下面断裂一样,所以说“巽下断”。

【补充】这首《八卦取象歌》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①乾卦在象意上还有“连”的意思,就是“连接”之意;②坤卦有“断裂”的意思;③震卦有“仰”、“上仰”之意,还有“盂”(碗)的象意;④艮卦有“覆盖”的意思;⑤离卦有“中”和“虚”的意思;⑥坎卦有“中”和“满”的意思;⑦兑卦有“上求”和“缺”、“损”的意思;⑧巽卦有“向下”、“断裂”的意思。

——这些象意,看似荒诞不经或无关紧要,殊不知,在皇极梅花的占断中,常常需要用到!

先民用八卦除代表天地风雷等之外,还代表人事、器物等等。用孔子之言来讲解,就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现列表说明一下孔子《说卦》中解释八卦的部分象意。

说明:①离为“丽”,这个“丽”是“附丽”、“依附”的意思(参《康熙字典》),但我们也常常在解卦的时候用作“美丽”。②“雉”为野鸡,在解卦中也常作“飞鸟”。③“豕”,就是猪。

在《说卦》中,孔子还提到:“《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补充:孔子《说卦》中的这段文字,属于解析八卦象意的经典。其中有几处,笔者提出来,解说一二。

【乾卦】①乾为“大赤”,“赤”为红色,因为乾卦也为太阳,太阳是赤红色的。②乾为“驳马”,就是毛色不纯的马,可以引申为,乾卦也主色不纯、驳杂。

【坤卦】①坤为“均”,意思是“平”,坤卦还是平整的意思。②坤为“大舆”,就是车。③坤为“文”,这个“文”是“花纹”的意思,笔者也常用作“文章”。④坤卦“其于地也为黑”,也说明,坤卦还有“黑色”的意思。

【震卦】①震为“旉”,花朵(参 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②震为“大途”,“大途”就是宽阔的道路。③震为“决躁”,就是迅速的意思,同时还可以延伸为性格急躁。④震为“馵足”,就是左脚白色的马。⑤震为“玄黄”,就是杂色,黑黄色。虞翻曰:“天玄地黄”,震天地之杂,故为“玄黄”。⑥震为“作足”,“两足并举曰作,震性动,故为作足”。(沈竹礽《说卦录要》)⑦震为“的颡”,白额的马为“的颡”。这就是震卦为什么也常在解卦中用作白色的原因。⑧震为“反生”,就是破甲而出的庄稼,如麻和豆。⑨震为“蕃鲜”,取其春时草木蕃育而鲜明。可以推衍震为茂盛之意。

【巽卦】①巽为“绳直”,就是笔直之意。②巽为“工”,“工巧”、“巧饰”之意。③巽为“白”,白色。巽为整洁,推衍为“白”,且巽纳甲为辛金,金主白。④巽为“不果”,“不果决”之意。⑤巽为“臭”,同“嗅”,用鼻子闻。也用作“香”的意思。

【坎卦】①坎为“矫輮”,“矫正”之意。曲变直,为“矫”;直变曲为“輮”。②坎为“赤”,取血之颜色。③坎为“亟心”,就是“急心”,马比较劳累。④坎为“多眚”,形容马比较累。“眚”还有眼睛昏花的意思。⑤坎为“通”,水流通畅,也用作“畅通”。

【离卦】①离为“大腹”,大肚子。离中虚,肚子大则中虚。②离为“乾卦”,一则离卦后天在南,乾卦天下在南,先后天同宫;另则离为日,乾为日,取日之炫丽象。

【艮卦】①艮为“果蓏”,“木实为果,草实为蓏,取其出于山谷之中也”。(孔颖达)②艮为“阍寺”,就是“阍人”和“寺人”,古代宫中掌管门禁的官。“阍人主门,寺人主巷”,指守门人。

八卦象意是皇极梅花预测中必备的基础知识,须熟练掌握。更为详细的象意,参见《皇极梅花·心易》之“第六章 八卦万物类象”。

从无极生太极,从太极生两仪,从两仪生四象,从四象生八卦,这个过程,也折射出东方传统哲学的精神。如同《淮南子·精神训》所云“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西汉·刘安 等 撰 《淮南子》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2-01)参照《楚帛书甲篇》,我们可以知道,“二神”当指伏羲、女娲。“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伏羲、女娲就是阴阳两仪的代表。从哲学角度上说,是阴阳两仪;从神话角度上说,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砖石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代表阳;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才育有万物,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

时光流逝,在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的殷商末期,西伯侯姬昌被殷纣囚禁羑里,他将八卦中的各卦相互重叠(包括本身的重叠)演化而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的“西伯拘而演周易”。《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也讲:“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据传,当初伏羲氏画八卦,重之则为六十四卦。八卦是空间的八种组织结构,六十四卦则描摹宇宙万象、林林总总。不管是八卦、六十四卦,当初有象无字,即所谓的“无字天书”,容易让后人茫然难以领悟其义。周文王演卦,配卦辞、爻辞,从此六十四卦也就有了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笔者列表解释六十四卦之义,如下:

《易经》分上、下两部分,上经三十卦,以《乾》、《坤》开篇,终于《坎》、《离》,以谈天道,此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则喻示“天地感而万物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说明:此表格制作参照孔子《序卦》、《说卦》和张善文老师的《周易入门》(张善文 著 《周易入门》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1)。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要》篇也云:“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由此可见,孔子晚年对《易经》的钟爱程度,何其深矣!他反复玩味《易经》中的奥义,并有所阐发。——于是,《十翼》应运而生。

我们回头分析一下。《易经》本为卜筮之书,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占筮,开始对卦象进行分析,作出义理的探究和阐释。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类似的书籍。如《左传》记载,韩宣子聘鲁时,在太史处见到《易象》和《鲁春秋》两书,赞叹道:“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对此,李学勤先生判断说:“《易象》应该是论述卦象的书。” 笔者比较赞同李学勤老师的说法。因为从《易象》中可以看到“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那么显然《易象》不会是一本简单的卜筮之书,应该包含对卦象的义理分析。这也说明对《易经》的讲经释义、探究名理,既有时代需要,也有先行研究。故此,《易传》的产生也是大势所趋。孔子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十翼”,探“名理”,窥“天人之道”。南怀瑾老师在《易经杂说》中讲到,这是“孔子研易的心得报告”,比较中肯。

即便《易传》不一定全是孔子所作,但不可否定,《易传》的撰写是由孔子发端,其门人后学陆续补充而完成,是儒家思想的法脉相承。

《易传》的形成对易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易传》强调义理的倾向,把《周易》从求神问卜的巫术著作改造成了利用筮法和卦爻体系描述、模拟天地变化、阴阳变化规律的哲学著作。作为儒家诸经之首,它虽然保留了巫术著作的卜筮方法、卦爻体系,但是它内部被注入了新的义理精义,从阴阳的理论上说明了筮法和卦爻的形成非神意而是阴阳的变化。

《易传》以它特有的思想(阴阳对应统一)、特殊的思维方式(形象直观思维)、特殊表达方式(卦爻、时位)、特殊的人生哲理(象数和图书之学),很长久地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传承,不仅如此,也对世界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因此,孔子及其门生后学所作的《易传》,作为儒家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参 屈永刚论文:《从传世文献论为儒家经典》)

不过,笔者还要补充一点,孔子并不反对占卜,他自己也曾坦言“吾百占而七十当”(帛书周易《要》),说明他也常占卜,而且准验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他之所以重易道、轻卜筮,是有时代背景的,在孔子所处时代,周易主要是用来占卜的。同样道理,南宋朱熹为什么赞成卜筮?因为,有宋一代的程朱理学为主流文化,义理探究倡行,象数占卜衰微,故此,朱熹不仅赞成卜筮,还在《周易本义》中讲述筮法。——这恰似学术史上“治乱更替,物极必反”的一个注脚。

春哥简介

陈春林,一介草民,世代布衣。生于穷乡,长于僻壤。童稚携壶提浆,随父母勤习农事。放过牛,游逛平芜,荒废时光。读过书,上过大学,一知半解。教过书,唾沫纷飞,一事无成。当过记者,东奔西走,画虎类犬,尽皆失败告终。无奈隐红尘,别纷繁,闲居畎亩,漫步斜阳巷陌。克勤克俭,惟耕惟读。后学易,流连忘返。有小得,乐在其中。情之所至,引吭高歌;兴之所至,满纸涂鸦。欣欣然,不修边幅。陶陶然,荒诞不经。无求闻达市井,但愿逍遥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易传、儒家易学、道家易学、道教易学
《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还周易以本来面目——岭南大讲坛(曹础基)
《易经》——中国的智慧宝典
终于搞明白了《易经》的由来,“时历三古,人更三圣”
什么是《易经》
《易经》与《周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