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方民俗——姑爷节


姑爷意指结婚女性的夫婿,相传源于大户人家丫鬟仆人对本家已嫁姑娘之夫婿的尊称,后来,发展成为对女婿的俗称。



正月初二俗称“大年初二”,它与“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五”比肩齐名,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活动的重要节点,是出嫁的女儿与夫婿同回娘家的“法定”日子,历史上被称作“子婿日”、“迎婿日”,俗称“回娘家”。传说,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朱元璋做皇帝后为其女儿规定的,后传播于华夏大地,成为国人过年的民俗活动之一。



回娘家又称走娘家,是很具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全国各地都有过年回娘家拜年、探望父母的习俗,大多数地区选择正月初二这一天,少部分地区有正月初三拜父母、正月初四看舅舅的回娘家习俗,这是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民俗亲情文化,体现了华夏民族孝善为先的传统美德。



“姑爷节”为天津地区所独有,是天津人过年回娘家约定俗成的新称呼。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天津人称大年初二为“回娘家”。1990年除夕夜,一场小雪飘落津沽大地,到正月初一夜间演变成一场大雪,正月初二清早,大雪虽已停息,但积雪超过30厘米,公交汽车大部停驶,回娘家的女儿女婿们,或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礼品,或蹬着三轮车,车上坐着冻得发抖的媳妇和怀抱的孩子,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步行,手提礼品,携夫带子,深一脚浅一脚,跋涉在积雪之中,行走于大街小巷,目的只有一个——到娘家去!到父母身边去!



1990年正月初一


记得路边堆起一个雪人的脖子上挂着个牌子,上书“傻姑爷们,今儿个就看你们的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拍照留存。我儿女亲家回忆,这一天,他们怀抱年幼的女儿,在没过脚面的积雪中,步行跋涉近二十公里,回到娘家;我同学回忆说,这天也是她结婚“回四(天津民俗,结婚第四天回娘家)”的日子,雪中步行回娘家,加上走亲戚,到了晚上,红色大衣的下摆已经被污染,显得十分狼狈。当晚出版的《今晚报》,报道了这天雪中回娘家的新闻,描绘了这难得的实景场面,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首次出现了“姑爷节”一词。转年的正月初二,一些黄色大发出租车上,贴出了“姑爷节专车”的牌子。天津的“姑爷节”由此诞生。



在天津,姑爷节这一天,无论驾轻就熟的“老姑爷”、意气风发的“新姑爷”,还是忐忑不安的“准女婿”,既是娘家门前的贵客,也是他们“表现”的最佳时刻,还是他们展示社交能力与厨艺的绝佳机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姑爷们回娘家,都要提着两盒点心、两瓶好酒、一份水果等等各式各样的礼品,回娘家的女人们打扮的花枝招展、光鲜靓丽,一同汇入这回娘家的人潮大军。现如今,姑爷节这天,上午九时左右,路面上的行人车流逐渐增多,到十时左右达到高潮,街头巷尾车辆拥堵、人流如织,孝敬老人的各式礼品也已升级,早已不再局限于烟酒糕点水果。这类似“大迁徙”一般的景象,每年正月初二都会在天津街头上演。



在天津,姑爷节这一天,进得娘家门,拜望寒暄过后,回到娘家的女人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吃父母亲特意留下的除夕夜娘家素饺子,这也是她们最期盼的,属于自己的,可回味一生的味道。岳父母招待女儿女婿的午饭,必是天津特色的“初二面”,天津的初二面,一般由一碟清炒虾仁、一碟炒鸡蛋、一碟糖醋面筋和一碟四色菜码以及一盆儿三鲜卤组成,俗称“四碟捞面”,寓意“和和美美、条条顺顺”。午饭过后,或闲叙家常,或看电视,或打扑克,或搓打麻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晚间,岳父母还要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回门的女儿女婿和外孙们,此时此刻,窗外传来一阵阵喜庆的鞭炮之声,和着这欢乐的气氛,以回娘家为主题的姑爷节达到高潮。




祝福普天下父母亲们健康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
民俗揭秘:正月初二为什么要回娘家?
扩散 | 天津人,今天奏耐这一口!
为什么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在现代社会还有必要恪守这个习俗吗?
“胀死的女婿,饥饿死姑爷”,这句话说的是什么现象?你知道吗?
春节习俗:为什么大年初二要回娘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