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 中风辨析

2007-10-18 10:02:30栏目:中医经典理论
  • 182

  • 0

  • 0

一 八风

《说文》曰:"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 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

《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又曰“风者,百病之长也。”故风为六淫之首。然在《内经》的出现频率为519次。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曰:“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来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抟,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风及以风为首之六淫伤人的规律 充分体现於《九宫八风篇》中,是中医疾病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病学说的重要体现。为疾病的防御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以周易的“数”“理”而论,河洛数理奠定了中医哲学的基本原理。“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其理是为五行之相生,三阴三阳生克之理。作为寿命之本,则应遵循河洛数理。

阴阳、五行的中医基础哲学。是中医基本规律的概括,使之辨证施治成之所为,是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可见,中医学的哲学本体论是以《周易》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因此,“医易相通”,是哲学思维的统一。
物质在相互作用中存在。所谓一个事物是存在的,就是说它能与其它事物相互作用,与其它事物的相互作用是物质表现其存在的唯一方式。风的存在是众生所能体现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动则生风,为普遍所接受。寒、署、湿、燥、火五种自然现象在一定范围内於风存在,风是它们的传媒,也即它们的载体。明.张介宾《类经》27.35九宫八风曰:“乾亥虚风,其冲在巳也......艮寅虚风,其冲在申也。”各个方面表现了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存在。换言之,正气过用,虚弱失调,邪气侵袭,相互作用而发病。
波尔提出互补原理,他说:“从量子尺度看,任何客体最一般的物理性质都必须用成对的互补变量来表示,其中每个变量仅仅以相应地减少另一变量的确定程度为代价才能成为比较确定的。”

《九宫八风图》来源於《洛书》,给於数理的描述,时序性,方位性,互补性。是个震荡的世界,沸腾的○点。完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定理。早波尔互补原理2000年。八风从其虚之乡来,对人冲击而病人。体现了物质在相互作用中存在的原则。 虚,这里则应视为相互作用的对立,刘伯温引黄石公语曰:“背孤击虚,一女可敌十人。”戌亥孤则辰巳虚,子丑孤则午未虚......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曰“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寒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在这里提出了防病养生之道。这里明确指出伤人者也,主杀主寒者。乃大刚风。风从北方(叶蜇宫)来,时在冬至以后小寒、大寒四十六日。《黄帝内经.四时调神大论篇第二》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折。......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至以后,天地闭藏,阴气至盛,寒气通於肾,民善病肾。水寒克火,肾寒过盛,心火(南,离九,上天宫)、命火皆每受其戕。因而易呈阳虚阴寒之象,肾阳不足、命火衰弱及心阳虚寒,怔忡,水肿之病,亟易发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已得。已得即自得,故《淮南子》曰:“所谓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於道为一矣。”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智者当仁,仁者当智,动静互根,乐寿相依。

二 风於非风-中风之我见

中风病(脑卒中)始见於《黄帝内经》,以“偏枯”、“击扑偏枯”命名,中风一词始见於华陀《中藏经》曰“病人中风偏枯......”历代医家对中风从不同角度的认知给於不同的命名,诸如'脑风’、'首风’等等达近五十之多,使後世学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现代中医学巨匠王永炎在其编著的《今日中医内科》中,仍延用了“中风”这个病名。

清.刘默著《证治百问》卷之一中风曰“中之一字,难以实说,难以虚说。......释此中字,当作射中之中字解......防暗中尔。”有可取之处。中,《说文》曰:“内也,从口,

(竖笔)上下通也。”中风当内风,也有其对的一面。清.尤在泾撰《金匮翼》卷一中风统论曰;“中风之病,昔人有真类之分。......人之为病,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即痰火食气从内发者。亦必有肝风之始基。中风之病,其本在肝。”明.张介宾编著《景岳全书》卷之十一非风曰:“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80年代,黄文东主审《实用中医内科学》说:“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而数变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此论亦与命题不恰。张山雷《中风斠铨》说:“五脏之性肝为暴,肝木横逆风自升,五志之极皆生火,火焰升腾则风亦动,推之而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则风以虚而暗煽,津伤液耗,营血不充则风以燥而猖狂。”1986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统一病名为《中风》。提出痰瘀互阻是中风急症的主要病机。痰瘀互阻作用的结果是肝风内动。中风之治则以平肝息风、活血化瘀、醒神开窍等法。纵观2000年医史,中风病与肝关系密切。余以九宫八风诠释中风,有望返朴归真。《人体经络生成流注全息图》,《中国医学》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2卷.彭永礼著。是以《洛书》为框架,容纳了'九宫八风’、'奇门遁甲’、'十四经络’的复合图。中,平声,即为内。《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中风是内风。又为射中之中,仄声。《吕氏春秋.本生》:“招无不中。”风,厥阴风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第五》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曰:“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历代医家都遵循此说,足厥阴肝经风木已成定论。显而易见,厥阴肝经风木暗中了虚邪贼风。直言为《中风》于图表示乾亥虚风,其冲在巳也。巳即巽宫,厥阴肝经风木之所。乾亥,时令立冬,正是主杀主寒者。《今日中医内科.中风.病因学的现代研究》说:“风中脏腑以冬、春季发病较多。风中经络以秋、冬季发病较多。”可见,古人的结论毋庸置疑!物质是以相互作用而存在,巽巳虚风,其冲在亥。肝厥阴风木冲射了督脉。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此解更符合现代中风病理学。以余之《人体经络全息图》解。督脉居乾六宫。临亥。督脉下出会阴部向後,沿脊柱上行,风腑穴处入颅、络脑。所以,中风病的主症是:神识昏蒙,半身不遂,言语赛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斜.

三 中风治则、治法的讨论

《九宫八风篇》:“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这是中风疾病的最早记载。三虚是什么意思,余认为:一 阴年运气不及,月廓空虚,日干旬空。为三虚。二 气虚,血虚,肾虚。为三虚。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有流行病学又有病因病机学,与现代中医中风理论相符。 中风位在脑髓血脉,病性为本虚表实,以气阴俩虚为主。病症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等。治则应以平肝息风,祛瘀通络,醒神开窍等法。方选天麻勾藤饮,镇肝息风汤,羚羊角汤为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风了,半身不遂,看神医叶天士如何治疗?
中风在中医中到底指的是什么?黄帝内经为你解答
九宫八风——《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七篇
说疾解病:风与中风(上)
中风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七月初二【原文】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