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凭啥3年平定突厥?真相:重用番兵番将,没有朝代敢这样干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对位居中原的历代中国王朝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因此最适合与唐朝互相比较的军队,莫过于与匈奴对抗的西汉军队,而汉武帝征伐匈奴与唐太宗征伐突厥,在这方面也成为很好的比较对象。

1、西汉与大唐的对比

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兵力与成果吧!

根据记录,西汉时代匈奴的总兵力为“拉弓的士兵约三十余万”,匈奴的总人口数则是“连汉的一个郡都不到”。

若当时匈奴的人口相当于西汉一个郡的话,以西汉当时有五十四郡来计算,其军队数目自然也会是匈奴军队的五十四倍。

那么,西汉有多少人口呢?

平帝元始二年进行了最早的人口调查,当时的户数为一百二十三万三千户,人口数为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

为了击败匈奴军队,朝廷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整备制度,并做好万全的准备,特别是为了要筹措军费,而在此时制定了盐铁酒专卖、“均输平准”等划时代的经济政策,但是西汉的军队仍旧不能完全压制住匈奴,反而以失败收场。

接着我们来看看唐征服突厥的过程吧。

在唐代的记录中,对于突厥的兵力是这样描述的:

“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有轻中夏之志。”

如果只是单纯比较数字的话,比起三十余万的匈奴兵士,突厥的百余万已超过三倍之多。

相反地,唐太宗时期的人口数大约只有三百万户,只不过是西汉户数的四分之一而已,因此让我产生了“只用这样的人数就想进行战争,可能吗?”的疑问。

然而,以中原王朝的身份,前所未闻地将作为大游牧帝国的突厥消灭的,正是唐朝的军队,因此这无疑是极不可思议的事。我们若想要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就需要先理解大唐帝国的力量。

2、不一样的唐朝“府兵制”

对于唐朝消灭了比匈奴拥有更多军队的强大游牧帝国,我们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评价?

在皇城三清殿前,因挂有二十四功臣图而闻名的凌烟阁中,由当时退位的高祖李渊举行庆祝战争胜利的宴会,在该场合中,聚集了贵臣十余名与诸王、王妃、公主等皇亲,在宴会中当然少不了酒,有酒的话自然就要有歌舞表演,所有人都微醺地边唱歌、边跳舞。

在这场宴会上虽然聊了许多话题,但在流传后世的对话记录中,就属李渊的一段话最有意义。

他的那段话主要是说:

汉高祖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在签了屈辱的和议后,虽然图谋报复,但直到最后仍旧无法实现;然而他(李渊)的儿子──太宗,竟将之前向突厥可汗称臣的屈辱痛快地奉还回去了,这是一种汉朝无法做到、而唐朝做到了。

特别是在唐代,可以看到藉由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来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及唐太宗的例子。

那么,唐朝只有这么少的人口,又是如何进行这么多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呢?

毫无疑问地,我们必须先关注大唐帝国的军队构成。

支撑大唐帝国的兵制为“府兵制”,虽然学界公认“府兵制”是以鲜卑人为核心所形成的胡汉融合制度,但进行远征的唐朝军队主力实际上不是府兵,而是蕃兵,也就是所谓的外族士兵。

著名的历史学者陈寅恪就特别强调了蕃将与蕃兵在对外远征中的角色,只是统帅这种兵力的将帅结构会随着时代而不同;太宗时期任命的蕃将为部落酋长,到了玄宗时期任命的蕃将则变为寒族胡人,换言之,其任命对象逐渐转变为部落民。

简单来说,唐的政策在初期以酋长为主,从慰抚的角度,将之任命为蕃将,而后渐渐地放宽范围,连有能力的部落民都能被任命。

此外,兵源范围也扩散极广,这一点与粟特人的比重逐渐增加有关。若是说起唐代的粟特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以从事商业活动为主的族群;虽然前面说到唐代“府兵制”是以鲜卑人为核心所形成的一种胡汉融合制度。

但事实上,在匈奴、鲜卑等所谓“五胡”之外,也包含了不少粟特人。

就军队的构成面来看,“府兵制”即为五胡十六国之后,主要以胡族所组成的军队在不断扩大范围后,最终形成与汉族合作的形态。

此种“府兵制”因为有粟特人参与,代表着原本的“府兵制”变为更广义的多民族军队。

唐朝的战斗力可以明显区分为:

(一)由蕃将、蕃兵组成的军团;(二)府兵(唐人“胡汉合作”);但外人在军事上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显示在组成比例上而已,在判断府兵无法承受激烈的攻击与战斗后,就形成了主要由蕃将及蕃兵组成的军团。

3、唐朝的番兵番将

要将唐代活跃的异族武将(蕃将)全都列举出来实在是太难了,若我们只就知名人物而论,先排除初唐的阿史那苏尼失父子、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等功臣,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盛唐时期的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翰、史思明、李光弼、李怀光、仆固怀恩等人。

这些异族武官或士兵不只是对内平乱,在唐朝出兵外国或是抵御外寇时,也做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

例如:

贞观四年(六三〇年)投降的阿史那苏尼失,在生擒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时就立了功;其子忠则在薛延陀入侵时带领前军击溃薛延陀、高宗显庆五年(六六〇年)时击败契丹、总章元年(六六八年)时与吐蕃对抗,并获得经营西域的任务,为唐奋斗了整整四十年。

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在贞观九年投降后,在太宗对高句丽的侵略战争中建立极大的功勋,在之后征伐龟兹与突厥时也有很大的功劳。

贞观六年铁勒别部的契苾何力随着母亲带领六千多户向唐投降,在侵略高句丽时随军从征、征伐吐蕃与突厥时也建立功勋,是一位对唐鞠躬尽瘁的武官。

以上所列举的武将主要都是北方出身的武将,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蕃将;另一方面,唐朝为了管理蕃将们,在初期给予诸卫将军的称号,于是他们原本只是名义上的地方官,却渐渐地转变为握有实权的内臣。就这点来说,不只是唐朝的军事实力,在官阶上,蕃将们所占据的比重愈到后期也变得愈大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一般的士兵。

安禄山叛军的核心也是蕃兵,事实上自唐朝前期开始,虽然征调外族士兵已是一般现象,但就连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那样忠心又有才干的蕃将,也是不可能晋升到大将军的;相反地,汉族官僚的“出将入相”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然而,玄宗时期在李林甫的建议下,蕃将也能够专任大将军一职,因此起用了高仙芝、哥舒翰等人,安禄山也是这样出现的。

特别是河朔在安史之乱后被视为叛乱之地,其中好几个藩镇也明显具有胡人习俗或是胡化性格。

在唐朝军队中,又有多少出身自朝鲜半岛的人活跃其中呢?

高慈、高震、高仙芝、泉男生、泉献诚等人具有高句丽血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特别是高句丽人以勇猛而闻名,这之中又以泉献诚的“能射”最为出名。

六四五年,高句丽灭亡前,唐军在安市城一役战败,将之前占领的辽东省、盖牟城等地约七万名的高句丽人移往唐境内,包括高延寿等约三千人也都移住到唐朝境内,并获得戎秩(武人的级别),成为唐朝军队的一员。

当时的俘虏中,作为奖赏送给唐军的武将及士兵就有一万四千人;此外,渊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因弟弟泉男建的政变而下台并流亡至唐,他怀抱谨慎的心思、成为敌军的先锋,最终在消灭高句丽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慈则是一看到高句丽灭亡的征兆便马上逃亡至唐,因而获得荣华富贵。

除此之外,在唐朝中期以前,还有作为高句丽蕃将而活跃的高仙芝、安史之乱时期活跃的王思礼,以及百济名将黑齿常之等;与此同时,唐朝后期山东地区的军阀李正己,以及建立齐国的李纳父子也是朝鲜半岛的子孙。

4、番兵番将参与唐帝国战争情况

蕃将、蕃兵的活跃也显现在对国内叛乱的镇压上。

以地域性来说,唐朝主要动员的平叛部队,大多是与北方游牧民族有密切关系的河北士兵,例如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而动员的朔方军、平定淮蔡的李光颜及其部队、以及为了平定庞勋之乱与黄巢之乱而动员的沙陀部等,全部都是胡兵(蕃兵);此外,五代的义儿军也主要是以深染胡俗的孩子们所组成。

自北朝时期开始,“西北方的胡族成为中原政权重要的兵力供给来源”,已经有非常久的一段时间,正所谓“河北之地,人多壮勇”,北魏时期,冀、定、瀛、相等许多州的营户、屯兵等,主要也都是由充满胡族气息的塞外胡族的后裔们所构成。

再者,南北朝末期以后,粟特人自西域大举向中原迁徙,他们因为各方面的特长而成为主要兵力的供给来源,特别是他们在唐末以“沙陀部”之名登场,最终在五代时期成为重要的政治势力,建立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塘)、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刘崇,即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四个王朝。

若将这段历史再往下,与辽、金、元等外族王朝相连,则我们可以看出,五胡十六国以后,西北方的胡族们便与塞内中原一直有着密切的关连。

在这里,我们稍微来看一下唐在侵略高句丽时,活跃的蕃将及蕃兵吧。

参与这种战争的侵略军并非唐的府兵,而是以东突厥的蕃将、蕃兵所组成,在当时动员的蕃兵中,可看出营州都督张俭带领的契丹与奚的兵力,除了有当时以契丹蕃将身分参与的于句折及奚蕃将苏支等人,北狄、西戎和奚、灵、契丹部众们也都参与了这场战事。

此外,我们若是观察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带领的蕃兵、蕃将们的名字:

江夏王道宗、张士贵、张俭、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弥射、姜德本、曲智盛、吴黑闼等,从他们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胡族气息。

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七〇三至七五七年)与史思明(七〇三至七六一年)也是出身西域,具有说六种蕃语的能力,并以此为专长,在边境担任互市牙郎的工作。

像安禄山一样身为外国人却快速升职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安禄山在三十岁时进入军队,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成为平卢将军,四十岁时一跃成为边境藩镇的平卢军节度使,和平时期成为边境节度使神话的他,在天宝十年、四十九岁时,同时担任三镇节度使以及“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等多项要职。

换句话说,自四十岁到四十九岁之间,安禄山用超凡的速度,从一个地区的节度使升职到兼任三镇的节度使,这样快速上升的背景就算是与杨贵妃或是玄宗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如果不是在唐朝,就绝对不可能发生。

也就是说,在当时不管是不是胡人,只要有能力就能够受到重用,因此才有可能像这样快速上升到足以引起叛乱的地位。

安禄山这样的人物不管再怎么了不起,若不是有唐朝这样的环境,外族出身的他是不可能成为任意摆弄一个地区行政、财政、军事三权的节度使。

如上所述,唐朝一视同仁地对待外国人,并根据其能力来加以重用。

平定高昌时,契苾何力所带领的军队有“数万骑”;而征讨突厥默啜可汗引起的叛乱时,隶属北庭都护府下的好几个藩镇所派出的兵力则有二十五万骑;可以这么说,大唐帝国的兵力几乎都是依赖胡族。

对于唐太宗或武则天,我们往往以“用人无私”来形容,若不是唐代这样的时代背景,是绝对不可能像上述这样任用胡人的。

如此任用胡人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勇猛与能力,我们也因此能够轻易推测主要兵力由异族构成的唐朝军队之所以如此强大的原因。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唐兵力60万,为何每次出征不超10万人?
唐朝作为一个强盛的多民族王朝,为何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就不行了?|唐玄宗|王忠嗣
中国古代军队的部署——中央军、边防军、地方守备确保政权稳定
真实的宋辽战争
读史笔记系列之九:汉代和唐代在军事上哪个更强?我站汉代!
细细列数:中国古代战争的十大奇迹 - 起点阅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