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体楷书的特点

学习欧体楷书就必须了解。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钩、折这八种基本笔画构成,不同的是各家书体在其点画形态和结构布局上吸取了前人书法的长处,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创造出独特风
格,形成其体势特点。学习欧书须先仔细观察,认识欧体《九成宫醴泉铭》的特点,才能入体。再经过一段时期的临摩,培养手眼一致,才能真正学好,纵观欧书《九成宫醴泉铭》字帖全文,我们感到欧书字形有其独特的特征。

(1)欧字字形又窄又长,如门字框左右两竖画腰部向里收束,称为“内撅法”,使字形变方为窄。由于字写得窄,字影就显得长了。

(2)欧字稳,如昆、暑等字无不写成上窄下宽或上小下大。这样写重心平稳,所以欧字不不管是方形还是长方形,个个都稳如泰山。

(3)欧字结体大都向右扩展,如高,德、养等字。把这些字放在米字格内,则清楚地看出每个字的重心都偏在中心左边,以让出右边。同时这些字的横画比其它字更向右上方斜。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竖中线,则发现这些字左右笔势、比重仍能相等。

欧体楷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点画、用笔和结体三方面。

1、点画特征。

学习书法首先要学好基本点画。掌握某一家书法点四的形态变化,又是学好某一家字体的关键。所以,先按照八种基本点画去熟练熟记,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欧体的特征了。

横画:欧书的横画一般多用方切起笔,但是欧书的方笔不像北魏《始平公造像》有过方的棱角,也不同于颜体圆头起笔。写法的区别是逆锋起笔后,颜体转锋向下落笔,而欧体则是折锋直下(或斜下),截成方头。收笔也不一样,颜体用重顿垂尾的笔法,而欧书顿笔回锋的幅度较小。横画的形状,欧书多作上仰的扁担形,而颜书大多由重到轻,笔画越来越细。

捺画:欧书的撩大多是由细到粗,至捺出点时顿笔,然后逐渐提笔平出,力送锋尖写成方切的三角形捺脚。以平捺为例:颜书起笔处多向下有个曲头,中段向下曲度较大,出捺时捺底是圆弧状,捺尖微向下出锋,而欧书则是笔势平直,介于魏颜之间,特剧是捺脚顿笔处魏书意味更浓。

钩画:殴字的钩画与众家不同,尤为特殊。竖钩丰满含蓄,形态似三角形小钩,它的写法是折笔向左平推出锋,钩尖向左或左下。而颜体则是回锋向上提挑出钩,钩尖朝左上。

撇画:欧书的斜撇、平撇外形,很像北魏《始平公造像》的撇,但欧书的写法仍是圆笔。而颜书的撇实陆上就是“悬针竖”向左斜下,写法与“悬针竖”同。如“仁”字单人旁的撇画,颜书写法是“直线下撇”,即转笔向右下顿笔铺开毫后,顺势向左下方疾速而挺直地撇出,神态象飞鸟啄食似的猛锐;而欧书则是向下略有弯曲撇出而不是直线下撇。

2、用笔特征。

学习欧书除掌握好它的点画特征,还需把握由基本点画变化而来的各种用笔特征,追本求源,究其所由。

(1)欧书的替代笔画。

欧阳询书法继承了汉代隶书和北魏楷书的写法,这一点需要注意。如以横画代点(户、充字的顶点写成横画),以竖画代点(宝盖头的顶点写成短竖),这是汉隶的写法,其目的是为了加重上部份量。又如“戈”字的右上点,“必”字的中间点和三点水的中间点都写成短撇,这无疑也是北魏楷书的写法,目的是为了使点画呼应气势相连。另外,有此被框住中间的短小的横、竖画,欧书往往用一小点来代替,如“甘”字中间的小横,“色”字中间的一短竖。

(2)欧书的特殊笔画。

欧书有许多独特的用笔特征,应细心体会,勤于实践。

政书的竖画,除挺直的中竖,大多是取与字心相背之势,如在左边的竖画中部向右束,在右边的竖画中竖向左收束,左右都有竖的“门”字框及方框字,两竖作楣背弧形,如“)(”。所以欧书字形显得窄长,这与颜书左右竖相向“()'的弧形恰好相反,故颜书字形显得方正。如果竖画在中间,欧字就写得更长,如‘年”字的中竖。

欧书的短中竖,无论向上向下,都要尽势伸展。如“典”上部中间二竖应尽势向上伸展,并且背着字的中心不同程度地带弧状,这样将字形拉成“窄长”。比较难掌握的是“石”字左边的竖的写法,这一画叫曲头竖。宜多加体会和练习。

欧书的竖弯钩,沿用汉隶的写法,犹如轨迹,锋随笔转,形成欧书独特的风格。和颜书比较,除钩法不同,还有欧书的竖、横挺直,颜书则有不同程度的弧度。在转折处,欧书多方折,而颜书则多圆笔或方圆笔。

至于戈钩的写法,欧书用笔瘦劲,所以显得特别长,弯劲如弓,富有弹性。此钩难写就在于既不能过弯,也不能过直,过弯则无力感,过直则失上笔势。出钩方向,颜书向上
向里,而欧书则大多向外(即右上方)。

欧仕点的变化也很大,如连点、多点、散点,大小各小相同,形态各异,显得生动优美。

3、结构特征。

在楷书中,欧体字结构最为严密,最讲究笔法,就连日本的小学书法教材也以欧体字为范本。欧字按照平正、匀称、均衡和稳定等结体规律来处理,所以欧字端止严肃而不板滞,险劲而又稳重。

(1)欧字结体窄长,肥瘦适中。

欧字的体势虽然也有方正甚至短扁,但多数给人一种又窄又长的感觉。本来形体是方的,但是由于欧字将“待”字右部短竖尽势向上伸展,将“意”字上点写得较直,也就显得长,本来是长形的字,如“暑”字等,欧字写得更长了。结体长,就显得瘦。但欧字的瘦,像练武功的人一样,看上法“瘦而有种”,故可以说肥瘦适中。连欧阳询自己也说:“又不可瘦,瘦当形枯。”所以学习欧书要注意欧书神态,切不可一味追求其“瘦”,失上其“神’,结果“瘦而形枯”。

(2)疏密合度,小中见大。

欧书对笔画繁多的字,往往将中间笔画紧密铺匀,将可以向外伸展的笔两尽势向外引伸,形成“内紧外松”的体势,这样看上疏密调和,布白均匀。如“醴”字,欧字将右半部两竖向上伸展;“凤”字将横折弯钩尽势向右下伸伸展;而这些字的中间笔画紧密排匀。对字形小、笔曲少的字,如“土”、“云”’字等,欧体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笔画适当增粗,并使布白匀称,这样字形虽小,却并没有小的感觉。

(3)险势求稳,富于创造。

欧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险劲中求稳重,平直中见险绝。欧书往往打破传统写法,变化多姿,富于创造,如“壁’字,欧书将字底的“土”字移到左半部“口“字下面,而将“辛”宁竖画向下伸展,还有“舜”字的“爪”字头写成横竖,左右各一点,而将中间竖画向上,又将下面左边“夕字的点写成曲头竖向下,使其分别向上向下伸展,再有“极”字,将“极”字的“又”字的捺画写得特别长,把左边的“木”字旁抬到横画上面,并省去“木”的右点,这样看来似乎是点颠倒错乱,却显得更险更稳,犹如比萨斜塔,虽险却千年稳同。

欧书往往将有些字的中心部位笔画,向右边偏移一些,而将下部的笔画向右偏移或伸长,这样来达到左右均衡,重心稳定,所以,欧字越是险劲,越显得稳重,这点一定要仔细观察体会。如果将欧字写的四平八稳就不成其欧书了。

如“爱”、“色”、“冠’、‘城’、‘代”等字无不将捺、竖弯钩、戈钩等笔画尽势向右下角伸展,看来好象很险绝,实则很平稳。正如梁山献在《评书帖》中说:“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小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 欧书凡险笔必力破余地,而又通体严整安顿照应,险劲而稳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英章:从两篇欧书的习作谈点体会
欧阳询《九成宫碑》原碑
【鉴赏】陈益椿欧楷,严谨端正,苍劲有力!
从欧体入门的隐患
欧体笔画33法
欧体字的特点(2)——钩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