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中医​朱丹溪“六郁”学说、发挥阴升阳降理论

“六郁”学说

除了“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学说外,朱丹溪创立“六郁”之说,如《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即气郁、湿郁、热郁、痰郁、血郁、食郁六郁,六郁中以气郁、痰郁、血郁三者为要,又以气郁为先。朱丹溪在继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将病因重点由外感逐渐转为内伤,开创郁证病机研

究的新阶段。其弟子戴思恭撰订朱丹溪先生《金匮钩玄·六郁》曰:“郁结,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

1.气郁为先

朱丹溪认为,“人生诸病,多生于郁”“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弯壤判”“五脏六腑所以相养相生者,亦以气也,盛则盈,衰出虚,而则平,逆则病”。人常因所愿不遂,或突受刺激,或贫窘所迫,或暴怒所伤,或悲哀太过,或思虑过度,造成气机疏泄不及,形成气郁。气郁日久,化热化火,火不外发,则内遏为火郁;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郁,而为血郁;气郁湿阻,停于内成湿郁;气不布津,聚而为痰而成痰郁;气郁不达,脾土壅滞,饮食不运成食郁。总之,气郁一成,则变化丛生,气郁可致津血运行不畅,故气郁可致诸郁。同时,诸郁一旦形成,又可阻碍脏腑气机,加重气郁。

2.郁皆在中焦

《丹溪心法·六郁》曰:“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中焦即脾胃,胃为水谷之海,法天地而生万物,脾主运化,因此,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居中,心肺在上,肝肾在下,中气之病,常先于其余四脏,一有不平,中气不和而行郁,再加上饮食不节,积于脾胃,因此郁证形成,中焦致郁者多。

3.创制六郁汤

朱丹溪认为,六郁之病,首为气郁,治当以顺气为先,郁久则兼以清火,故制越鞠丸统治诸郁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主用香附、苍术、川芎等药治之。朱震亨根据六郁之因,创制治郁名方一六郁汤。其用药特点:气郁者,香附、苍术、川芎;湿郁者,苍术、川芎、白芷;痰郁者,海浮石、香附、南星、瓜蒌;热郁者,青黛、香附、苍术、川芎、栀子;血郁者,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食郁者,苍术、香附、针砂、山楂、神曲。诸方之用,还应根据四时而加用相宜的药物,即春加川芎,夏加苦参,

秋冬加吴茱萸。

发挥阴升阳降理论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间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人的生老都是变化的产物。《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变化的根本就是阴阳的运动,即升降运动,包括阳升阴降和阴升阳降。“阳”一般指向上、明亮、温暖等,其代表为火;“阴”一般指向下、晦暗、寒凉等,其代表为水。因为阳向上阴向下的特性,医学上常常重视阳气上升和阴气的下降,即阳升阴降,《素问·阴阳应相大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丹溪作为哲学大家和医学大家,不仅注意到阳升阴降,还注意到自然界和人体存在着阴升阳降,《局方发挥》:“阳往则阴来,阴往则阳来,一升一降,无有穷已”。《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可见阴阳的升降是阴和阳的相互升降。

丹溪认为人体存在着阴升阳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者脏腑之间的阴升阳降:①心与肾,在脏腑方面心五行属火,为阳,肾五行属水为阴,在生理上心阳需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当上济心阳,使心阳不亢,谓之“水火既济”,若心阳不能下降于肾,或肾阴不能上济心阳,人常常出现失眠、心悸、心烦、腰膝酸软等表现,谓之“心肾不交”;②肺与肝,肺位置居上,为阳脏,肝居下焦,为阴脏,肺生理功能主降,肝生理功能主升,若肝升太过,肺降不及,则出现咳逆上气,谓之“肝火犯肺”,或肺降太过,则出现胸胁胀满不适,头晕等症;③脾与胃,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脾主升胃主降,二者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消化功能,脾气升则能疏布水谷精微,胃气降则下传糟粕。二者为气血方面的阴升阳降,气为阳血为阴,丹溪认为气宜降血宜升,阳气降则可温暖下位,阴血升则可荣润清窍,故丹溪《局方发挥》言:“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入。”

阴阳是两个互根的概念,“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倘若凡阳皆上而为天,凡阴皆下而为地,中间为何?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讲究运动和平和,若要做到运动和平衡有阳升阴降就必须有阴升阳降,若只有阳升和阴降,阳终有升尽之日,阴终有降完之时,世间万物岂不静止乎?阴阳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有升就一定伴有阴升,有阴降就一定伴有阳降,这样才能永不停息的运动,世界才会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丹溪的“六郁”学说
越鞠丸——经方解读(十九)
灵活辨证治脾胃的范本——越鞠丸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及其相关问题的几点体会
五药解六郁丨越鞠丸方义、方证、主治分析
【学会方剂】越鞠丸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