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建臣:水上漂来的北京城

        编者按:2018年11月18日,由新华书店总店和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联合创办的新华尚领阅读空间在石景山八角街正式启用。这是一个4000平米空间、24小时无人社区的现代化文化综合服务体,是京西的一个重量级文化服务空间。启用当天,“名家开讲”首场开放式讲座,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建臣老师演讲“水上漂来的北京城”。中国作协书记、副主席白庚胜等领导和学者莅临现场,并对讲座予以高度评价。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荣幸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应邀做首场讲座。主办方希望我的讲座内容跟我们石景山地区相关。我琢磨了一下,便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

  “水上漂来的北京城”,是对北京城历史发展历程的一个通俗描述。

  那么,北京城是从哪个水上漂来的呢?主要是两大水系:元代之前的二千年,是永定河水滋养了北京城。而永定河从北向南贯穿着我们石景山。元代之后的一千年,大运河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北京城的其他水系不重要,只是想表明,这两条水系更重要,发挥了特殊作用。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镇。这主要取决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态。

  从宏观上看,它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处在中原地区与北方、东北地区的分界线上,咽喉要地。用王勃《滕王阁序》的话说,叫做“控蛮荆而引瓯越”。在这里建设一个桥头堡,就仿佛安插一枚棋子,可以防御、牵制或者制约北方。因为历史上中原政权的主要威胁多半来自北方。所以长城也是从甘肃嘉峪关一路向东修到北京,然后继续向东,一直修到辽宁丹东的虎山,都是防范北方。

  从局部上看,北京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西山很重要。中国近代地质调查和地质学的建立,都是100年前从考察西山开始的。而我们石景山,又是西山的一个侵蚀残丘,也可以说成是西山余脉,不仅风光秀丽文化丰厚,有“燕都第一仙山”之美称,而且处于永定河从山区进入城区的拐点、咽喉,像个水龙头。所以历史上一直是北京水利工程的枢纽。

  北京城的北部是军都山,向东与燕山相连,属燕山山脉。所以北京的形貌是西北高,东南低,一个半圆形的大山弯,三面环山,进可攻退可守。这种天然屏障和险要地势,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远古时代,北京山林茂密,雨水丰沛,造就了这片冲积小平原。地面上有永定河、拒马河、白河、黑河、汤河、潮河、潮白河、温榆河等诸多河流,从西面、从北面流过来,进入北京小平原,然后向东南方向流去。同时北京还有不少潜水,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有很多自流泉和温泉。

  一方面雨水充沛,一方面北部的山脉又可以阻挡北方的寒流,为北京小平原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局部环境,所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宜居之地。

  在流经北京的各河流水系中,最大的、最古老的是永定河。千百年来一直被看作是北京的母亲河。

  永定河源头主要有两个:一个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的管涔山。管涔山是中国北方一座古老的名山,属吕梁山脉,古称晋山之祖。主峰海拔2787米,典型的第四纪冰川期地貌,有万年冰洞。管涔山天池的水流下来,一支向南流去,形成了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另一支向北,进入朔州之后称为桑干河,并于河北省怀来县与洋河交汇。

  永定河的另一个源头,是内蒙古兴和县的西洋河。西洋河一路向东进入河北省,在怀安县与东洋河、南洋河汇合,成为洋河,流向东南100公里,至怀来县注入桑干河。两河汇合后形成的河流始称永定河。

  从怀来南下100公里,永定河进入北京门头沟,再向南,从我们石景山的西侧流过,然后经丰台、房山、大兴汇入天津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若以山西宁武管涔山作为起点,那么永定河全长约800公里。因上游流经黄土高原,途经多个产沙区,所以河水泥沙含量较大,不但浑浊,而且经常决口、泛滥、改道,所以素有小黄河之称,古人称之为无定河。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曾对河道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疏浚、整修、加固,治理效果不错,所以人们把无定河改名为永定河。

  几千年来永定河多次改道。其中北京段故道至少有3条,都跟我们石景山关系密切:

  第一条可以称为北道。具体流向是:在我们石景山的西侧,从北向南流过来,到衙门口转而向东,经八宝山转向东北奔清河,然后向东与温榆河相汇。

  第二条可以称为中道。具体流向:也是在我们石景山的西侧,从北向南流过来,到衙门口转而向东,经田村奔紫竹院,在德胜门附近流入城内的湖池水道,最后通过龙潭湖流出城外。这两条故道都像金色的玉带,将石景山拥揽怀间。

  第三条可以称为南道。具体流向:也是在我们石景山的西侧,从北向南流过来,然后奔卢沟桥,经看丹桥、南苑到马驹桥,流向天津海河。

  在元代之前的两千多年间,北京城的中心始终在永定河流域附近。

  殷商时期,在北京地区存在着一些小国,其中蓟国相对大一些,都城中心在莲花池一带。我们石景山地区当时即属蓟国。有一种说法,叫做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是古人把永定河水引到莲花池这里,还是永定河本来就曾流经这里,还是永定河的一个支流曾流向这里,有不同说法。总之是蓟国选择了这里。进入周朝,蓟仍被封为诸侯国,位置没变。但于公元前7世纪被燕国吞并,前后共存在了千余年。

  周武王坐天下后,封召公奭于燕(匽),建立燕国,位置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附近。300年后燕吞并了蓟,并迁都于蓟。于是我们石景山又隶属于燕国。需要说明的是,北京有大、小两个燕山。小燕山位于房山一带;大燕山在北京的北部,属于燕山山脉。从时间顺序上讲,小燕山早已存在,并且在周之前,这里就有以燕为号的小国。周朝分封的燕国出现之后,逐渐强大并向北发展,才使得大燕山出现。纵观燕国800年历史,曾有两次被迫迁到临易,即今天的雄安新区。其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

  1000多年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军阀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割让给了契丹,也就是辽国。辽政权是游牧民族的体制,建有5个首都。公元938年,辽太宗把“南京”设在了这里。具体位置也是在北京城的西南部。天宁寺桥边上至今还矗立一座辽塔。至1125年辽灭亡,共187年。

  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哈尔滨郊外的阿城建立了金国。金灭辽后,于1153年也迁都到这里。具体位置也是在北京城的西南部。至1214年被迫迁都开封,共61年。

  所以,在这两千多年里,北京的重心始终在西南部,靠永定河水的哺育和滋养而存在和发展。许多文化遗迹也留在了这里,如有1700年历史的潭柘寺、1400年的戒台寺、1000多年的龙泉寺。还有我们石景山的灵光寺,1200余年,内藏释迦牟尼佛舍利。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决定了我国几大水系多是东西走向,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大的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为了解决不同水系之间的连通,都是南北走向。

  我国历史上共修过大大小小的运河近万条。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我们这里只选其中几段做个简单介绍。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在扬州开挖运河。一路向北开凿约200公里,直抵淮安,连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周朝时期,在扬州附近曾有一个小诸侯国叫邗,后来被吴国吞并。但是这一带都以邗来命名,这一段运河便叫邗沟。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了另一段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它西起荥阳,向东到开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这段运河叫鸿沟。黄河自古以来就桀骜不驯。史料记载的大决口、大泛滥有1600余次,大改道有26次。所以鸿沟维护起来很困难。

  隋炀帝继位后,在5年时间里3次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南修到杭州,向北修到北京通州。运河全长2700多公里,跨越地球10个纬度线,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

  元代建都北京之后,为了解决从杭州到北京绕道洛阳的问题,利用11年时间,完成了京杭大运河。运河改成直线后,全长约1800公里。

  元代,北京才真正成为全国政权的首都。忽必烈1260年在开平即大汗位,1264年建立元朝,成为皇帝,1267年进京。

  元朝灭金时,金殿毁于战火,成为废墟。如何建设新都?忽必烈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两个重要人物:刘秉忠和郭守敬,一个搞城市规划,一个搞城市水网布局。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放弃原北京城的中心,放弃对永定河的依赖,另起炉灶。确定了以什刹海的东岸为大都的中轴线,在二环路以内的范围打造新城。所以,现在北京的基本格局,是元朝确立的。

  关于城市水网,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一规划的。主要目标有二:1、要解决京城用水问题;二、要与运河连通起来。

  具体做法是,从京北昌平白浮泉引水进京。在泉水进京途中,汇集了沿途的泉水和支流,注入颐和园昆明湖。从昆明湖经高梁河流至西直门水关,再到积水潭→沙滩,经皇城东墙外北河沿、南河沿、正义路至两广路,转向东南,经东便门入通惠河,继续向东40里到通州,进入北运河。全长82公里。

  这样,漕船哪怕从杭州起航,也可直达北京城内积水潭,忽必烈的家门口。

  元代之前的北京城,留下的痕迹不多。刚才提到的寺庙,实际上翻修或重盖了无数次。这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建筑以木结构居多。很难历千年而不朽;二是土石结构的设计问题,不如欧洲有些建筑质量高;三是北京过去大多是县郡州所在地,顶多是地方割据政权,不可能有太高档次的建设;四是中国历史的特点,新政权对旧政权不仅要在精神上摧毁,还要在物质上摧毁,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的定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时候建材运输很困难,使得难有大工程。

  隋炀帝虽把运河修到了通州,对发展北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一是北京属于边陲,不宜大搞基本建设;二是运河修到这里,已经到了尽头,是个死胡同,流通性有限;三是这边经常发生战争,破坏性很大。

  而到了元代,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里是全国政权的首都,可以充分发挥举国体制来建设首都。所以全国的建材、以及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绫罗绸缎、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物品,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首都。

  明代时,朱棣对北京城又进行了一番修建,都城的气派进一步彰显。

  满清入关40年后,天下已彻底平定,康熙便开始大兴土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园。天下奇石异木,皆通过水运到达京城。此后清朝的基本建设始终在搞,一直到末年,行将就木,慈禧还在修颐和园。

  应该说,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在这里留下了特有的文化痕迹。只是时间越久远越模糊,越靠近越清晰。

  先秦的幽燕文化,造就了北京人粗犷豪爽,任侠尚武,慷慨悲壮的特点。如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种壮举也就北方人做得出来。它构成了北京文化的源头。

  在汉晋之后的千余年中,北京文化呈现了多元混杂、民族融合的特点。匈奴、五胡乃至后来的辽金,都对北京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与中原文化、特别是与江南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隋炀帝到忽必烈的600年间,中原以南正处于唐宋的文化高峰,而北京地区,要么是边疆战火,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要么由少数民族政权管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文化交流受到很大阻碍。

  北京文化的真正兴盛是从元朝开始。因为它从此刻起,走向了中华民族历史舞台的中心。

  蒙元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兼收并蓄。所以除了农耕与游牧的杂交,北京还汇入了藏传佛教、伊斯兰、基督教等许多“舶来品”。

  蒙古人当年西征的时候,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了西藏问题:西藏归顺蒙古人,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蒙古人不仅因此解决了西藏问题,而且借道西藏打下了大西南,统一了中国。所以蒙元对藏传佛教很尊重。北京白塔寺就是忽必烈下令修建的藏传佛教建筑,1279年竣工。

  蒙元西征时还打到了中亚、西亚、埃及,甚至波兰和俄罗斯,打通了东西方之间的通道。战争结束后,随着经贸规模的日益扩大,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文化都纷纷进入北京城。如马可波罗17岁就随父辈来到中国,后来还被忽必烈派到扬州当了三年公务员。忽必烈也在京城为基督教修了教堂。

  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首都,对全国的文化精英和优秀文化成果都必然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汇集力。

  比如道教。原来北方的道教,是全真派驻掌白云观。忽必烈进京后,又把南方的正一派引入京城,使京城成为全国真正的道教中心。

  再比如忽必烈下令,从全国各地、特别是从南方征调大批文化人进京任职。书法家赵孟頫就是其中一个。赵孟頫不仅书画一流,诗文一流,行政能力也很强。尽管是赵匡胤的后裔,但政治上没有受影响。32岁进京,在朝廷工作37年,历仕五朝。

  除了吸纳全国的优秀人才和文化成果,京城自身的文化创造也有巨大的开创。元代戏曲的兴盛,便是中华文化一座新的艺术高峰。它是一种集文学创作、作曲、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共同称为国宝。而且戏曲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井市文化的发展。传播方式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妇孺文盲皆可接受,使文化传播范围大大拓展。一批大艺术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不但崛起于京城,而且还经常与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有所交流,切磋技艺。

  蒙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商业发达,不像农耕文明那么保守,重农抑商。所以,蒙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或流通,都得益于运河所提供的便利。

  明清时期,虽然政治上越来越保守,文化上越来越禁锢,但在发挥运河的流通作用方面,还是比较充分。比如乾隆从40岁到80岁曾六下江南,大多驻跸扬州。地方上除了亭台楼阁锦衣玉食,还多用具有南方特色的戏曲来侍奉他老人家,生生把乾隆培养成了戏迷票友。1790年乾隆八旬寿辰时,走不动了。有关方面便精心组织了“三庆班”徽戏歌舞团,由艺人高朗亭率领,一路沿着运河北上,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陆续进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剧坛。徽班进京途中,也把该剧种传播到了整个运河领域。

  今天,海陆空交通运输已经十分发达,从航运角度看,运河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运河的精神价值依然存在。它启示我们,要建设好一个城市,就必须注重它的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以及开拓进取精神。要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塑造出今天的北京所独有的内涵、品格、信念和思想。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一去的石景山
朱熹大赞北京格局完美
永定河曾10次改道、7次淹北京城,地势更低洼的金中都,是如何防洪的?
走近北京石景山,探寻京西古商道
北京石景山莲石湖
先有莲花池 后有北京城(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