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12/30【脾胃】这种肩颈痛其实是脾胃病!传奇名医的“杂合以治”法,助您固护脾胃

脾胃

有一种表现为“肩颈疼的脾胃病”,不仅症状多样容易混淆、病机还特别复杂!那么,这种表现为“肩颈疼的脾胃病”都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呢?中医史上一代传奇名医徐灵胎,在他的《洄溪医案》上首次提出的“杂合以治”,在生活中又该如何运用?

中医胃病分好多种类,哪种胃病既难治,又容易出现“久病入络”的现象呢?

本期专家称有一种表现为“肩颈疼的脾胃病”,不仅症状多样容易混淆,病机还特别复杂!

 

那么,这种表现为“肩颈疼的脾胃病”都有哪些临床症状表现呢?

小测试

专家教您一招自测是否患有“肩颈疼的脾胃病”

转身回头,测试是否困难。

②手腕和手臂呈90度弯曲,将手腕放下,测试能否做到。

③把脉:脉象呈滑脉,舌苔润、腻。

如果前两步完成度不高,再加上符合第三条,那么说明有可能出现了“肩颈疼的脾胃病”。

久病入络

据述,患病者多感胃出血、胃胀、肩颈疼不容易饿,甚至吃的少也感到胃胀。

 

它其实就是痰湿造成的!气滞由湿引起,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当脾胃运化不佳,宗筋得不到脾胃的营养,就会出现宗筋失养,活动度受到影响。

临床多表现为:①胃部不适,胃胀胃痛,不爱喝水;②大便粘滞;③肩颈疼痛往往是酸痛

生活中,我们能见到有一类人——穿的多,还觉得冷!您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专家称,这类患者脾胃有湿气,最易久病入络了,也容易出现这种表现为“肩颈疼的脾胃病”!

通常水液会通过肌表皮部渗透到体外,但当穿了很多衣服,不但不暖和反而感觉出汗,其实出的是冷汗脾胃有湿,越出汗越冷,甚至会造成胃部、神经衰弱等疾病。

那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呢?

中医史上一代传奇名医徐灵胎,在他的《洄溪医案》上首次提出“杂合以治”的观点。“圣人杂合以治,各得所宜,治所以异,而病皆愈,得病之情,知治大体。”所谓杂合,就是集合各种治疗方法。

本期节目现场,专家带来了“杂合以治”中的三种方法,帮助大家在这个冬天固护脾胃

一、推拿法

点开视频跟着专家一起做~

【要点】

①肚脐(神阙)上叠加4指宽度,找到中脘穴,用虚掌(掌边)围绕肚脐周边按揉——叠揉,能固护、调理脾胃。

缺盆穴处于锁骨上窝凹陷中点,按揉它能刺激阳明胃经,力量由轻到重,一分钟/次,上下午各按一次。

中府穴位于第一肋骨间,锁骨下窝凹陷处,与缺盆穴一样,每次按一分钟左右即可。

二、食疗法——猪脊汤

【方解】

陈皮6克,鲜葛根200克,黄豆30克,猪脊骨250克。

陈皮:适合痰湿体质,表现为舌苔腻,腹部经常感觉胀满,大便黏腻等。

葛根:提升脾阳

黄豆:健脾

【做法及作用】

适量水熬成汤服食。燥湿,行气健脾。

【适用】

阴虚口干舌燥人群不宜食用太多。

三、茯苓丸

【方解】

茯苓,枳壳,半夏,风化朴硝。

茯苓:健脾利湿。

半夏:和胃化湿。

枳壳:行气。

配比须遵医嘱!

【功效】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用于痰湿引起的肩臂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阳明胃经的详细讲解,助您调理脾胃,健康长寿
图文:名医毛德西治疗各种脾胃病之三味方“清胃三味汤”
经方配伍之秘
经典的中医临床一句话 - 转载
中医必备基础
治病宜先顾脾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