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案例看清香港保单的后遗症|TOP好文





TOP论坛学员  林花园

国内政策解读 CRS准则

理赔案例 香港法律与大陆法律

共计 3723 字   建议阅读时间:10 分钟



前些年,香港保单在大陆热卖,而今,人们不仅发愁香港保单交费难的问题,理赔和合规性问题都成为了他们的心头隐患。今天,林花园老师为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带我们看清香港保单的后遗症。

part

1

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的客户赵总曾在香港买了很多保险,年交的保费近百万。夫妻俩买了1000万保额的寿险保单、100万保额的重疾保单;孩子也买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终身寿险,还给孩子买了一些理财险。当时这么大笔的保费交纳也是费了很多周折,主要是钱出不去,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


一天,赵总突然发现银行卡被冻结,里面有400多万的现金、300万的理财产品和200万国债、债券等。只因为她的这张卡曾与一个地下钱庄有过资金往来,而这个地下钱庄出事了,所有跟这个地下钱庄有关的,所有走过的账号全部被冻结。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还没解冻。


经历了那么多事,她现在买保险都会一再追问我:你们的保险保本吗?可见,本金安全已成为她最关注的大问题。


赵总只是我身边众多买过香港保单的客户之一,他们不仅发愁香港保单交费难的问题,理赔和合规性问题都成为了他们的心头隐患。

part

2

国内关于香港保单的政策解读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中国大陆就陆续出台了关于香港保单的一些政策:


01

2016年4月22日

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内陆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对购买香港保单的消费者提示了五大风险



02

2016年10月

中国银联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禁止通过银联通道缴付具有投资分红性质的香港保单。主要内容:


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03

2016年12月30日

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实行更严格的外汇管制。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没有下降,但是办法实施后,每人每天只能换等额5万人民币的美元和其他外币,按照当前汇率约为7775美元,超过这个额度就要申报。同时,如果跨境汇款1万美元及等值外币也都需要上报。


04

2017年1月1日

2017年1月1日开始,购汇时均需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确了作为未开放的资本项下交易之一的香港寿险和分红险将不能通过正常换汇手段进行交易。违者将列入“关注名单”。


据了解,香港各保险公司均不收现金保费。超过10万港币的现金,即使到香港银行存,也必须提交收入合法证明,因为有反洗钱规定。


我们再来温习一下保监会曾多次发出的《关于内陆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


第一,内陆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陆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陆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陆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元,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第三,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内陆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陆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第四,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陆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第五,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两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此外,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陆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所以,投保人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香港保险,因为境外保险的后遗症正在慢慢显现。一旦后续出现保单理赔的诉讼问题,由于香港法律与内陆的差异,维权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大陆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香港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大陆法律是严格依照法律条文来断案;而香港的法律则是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来对案件进行审判。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那么我们来看几则刊登在香港保险索赔投诉局官网的理赔案例:


案例一:


投保人购买了人寿保险合约,并在保险公司指定的诊所进行身体检验,保险公司在投保人同意缴付额外保费后接纳其保单申请。其后,该名男子因主动脉瘤破裂及肺炎去世。保险公司撤销该份保单,原因是超声心动描记图显示,投保人在投保申请两年前已患上心动快速,异位心脏搏动及局部缺血等疾病。

 

投诉委员会认为即使保险公司已为投保人提供身体检验,投保人仍然有责任披露其过往的医疗纪录,故此同意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决定。

 

香港法律

投诉委员会了解部分保险公司在决定接纳投保人的保险申请前,会安排个别申请人进行身体检验。对于保险公司所作之安排,投诉委员会强调投保人虽然接受验身,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对过往的病历纪录不予披露。

 

大陆法律

如果“非健康体”的生活方式或者承保风险可以被估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费承保的方式,让该被保险人获得保障。


案例二:


被保人在住院保险投保申请书上报称自己是香港一家投资公司的东主,并申报没有或不打算在香港以外地区每年居留平均超过六个月,保险公司批出其申请并发出标准保单。

 

八个月之后,被保人在哈尔滨入院治疗脑栓塞、呼吸道感染和高脂血症。在调查索偿期间,保险公司得悉被保人过去三年来逗留在香港的时间少于两个月,由于被保人在投保申请书上,就实际留港的时间有所误导,保险公司因被保人没有披露重要事实,拒绝发放住院赔偿。

 

由于香港与内陆的医疗制度、住院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投诉委员会认为被保人没有披露逗留在香港的平均时间,对保险公司的核保决定十分重要,并相信如果被保人投保时如实披露平均留港的时间,保险公司不会以相同的核保决定发出保单。据此,投诉委员会赞同保险公司拒绝住院赔偿的决定。

   

香港法律

虽然涉及没有披露事实的纠纷大部分是因为投保人没有披露过往的病历,但是「重要事实」并不只限于医疗纪录;其他资料,例如投保人以往的索偿纪录、平均离港时间、交通违规纪录和职业,也有可能影响保险公司厘订保费的决定,或者决定是否承担有关风险。

 

大陆法律

影响保险公司厘订人寿保险费率的是预定死亡率、预定利息率、预定费用率。非寿险费率的厘订是以损失概率为依据。

 

香港法律与大陆法律之间本无可比性,但通过以上案例,可见大陆保险的承保和理赔明显宽于香港保险。而且,在保险产品保障范围上,虽然香港保险涵盖的疾病类型比内陆更多,但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条款规定非常细致,甚至连血管堵塞多少才能理赔都非常明确。那么,对于投保人而言,是宽好还是严好?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

 

part

3

香港保单的影响


从保监会发提示风险、打击内陆非法销售香港保险行为,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几度发文,监管部门关于赴港买保险的干预并不少,而关于汇兑的从严对香港保险也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从2017年的香港保监局披露的《2017年首三季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表现》来看,内陆访客从今年起不再热衷购买香港保险,已连续3个季度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内陆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录的101.06亿港元,同比去年的188.91亿港元,下降46.5%。


另外,由于CRS(即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用于指导参与此法管辖区定期对税收居民金融账户信息进行交换的准则,旨在通过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提高税收透明度,打击利用跨境金融账户逃避交税的行为) 参与税务管理辖区的金融机构都必须遵守并进行尽职审查。2017年1月1日,CRS已正式登陆香港,各家保险公司重新印制了保单申请书,内陆客户必须提供境内税务居住地及税务编号,这也使得香港保险的避税功能大大弱化。


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地区承诺实施CRS,其中包含众多国内企业家熟悉的离岸地:百慕大、BVI、开曼群岛等。中国大陆将于2018年进行第一次信息交换。


香港保单的后遗症可能才刚刚开始显现,深入了解政策法规,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才能让我们享有合法合规的保险利益。

 

郑博士说


香港保险热卖,对大陆保险业是好事。它至少会带来两个正面的结果:


第一,促使大陆保险公司快速丰富产品形态并提高服务水平。香港保险的热卖,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大陆的保险公司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创新产品,大陆保险公司一定会有一大批性价比非常好的保险产品涌现市场。


第二,促使大陆出现一大批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有那么多人到香港购买保险充分说明了高端人群是有客观真实的保险需求的,也说明只有专业的代理人才能给高端人群提供匹配的保险服务。这会倒逼我们大陆的保险从业人员去认真研究资产配置的问题、研究高净值客户需求的问题、研究家族企业传承的问题,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的十大风险……
买保险就是要对比!国内VS香港,超详尽分析!
内地客人投保香港保险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很多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
海港城事件引发的一点提醒
解密:香港重疾险六大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