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海林: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项目化实施的四个着力点

原标题:运用项目化学习,实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统编教材必修上为例
作者:任海林,山西省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山西省学科带头人
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首次提出“项目化学习”的概念之后,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化学习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夏雪梅著)、《项目学习教师指南—— 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等研究论著中对项目学习这样定义:“项目学习是从现实社会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从而习得知识、获得技能, 形成素养的学习方式”,“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

那么,基于语文学科的项目学习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境为背景,以学习成果为推动,通过完成一系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学习方式。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学习任务”中,也不乏运用项目学习理念设计的学习任务。

例如: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首诗,然后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第二单元则要求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消息和通讯各一篇,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然后展示交流。第三单元是建议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第七单元则是要求学生撰写散文,然后编辑成册。其他的单元,也或多或少地通过各种学习任务的设计来体现在“语文活动”中学语文, 在“做事情”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

那么,我们如何从单元学习任务出发,将教材中的任务具体化、可视化呢

我们先看一则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的项目化学习设计。第七单元选择了五篇写景抒情的名篇, 通过阅读这一组文章,引导学生感受风物美景,感悟自然情怀和人文内涵。

在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有这样的学习任务:
      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 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

结合单元的教学内容,细化这一单元学习任务,我们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案例:

编撰《寻找家乡最美冬光》集

【项目启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美丽的四季总是在岁月轮回里变换着它美丽的风姿。亲爱的同学,你生活的地方,现在已是隆冬时节。如果《摄影家》杂志要开展一次“寻找家乡最美冬光”征稿活动,你打算如何推介你的家乡呢?


学习这一单元,你需要完成的任务是:

1.能在阅读本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基础上,调动初中和课外阅读的其他写景抒情类散文,探究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写景、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2.开展一次“寻找家乡最美冬光”写作活动,然后将自己的作品和写作心得与他人交流分享。

【项目实施】

任务一:边走边拍。

同学,当你学习这一单元时,已经是隆冬时节,请你先走进生活,或是一条古巷,或是一处公园,去触摸一片凋零的落叶,感受一阵凛冽的风,或在雪花里撒个欢儿,并用相机记录下家乡冬天的美丽瞬间和不同之处。

任务二:主题读写。

1.主题阅读。请你阅读本单元写景抒情散文,课外阅读《江南的冬景》(郁达夫)、《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等散文, 比较不同作家的景、情、思。

2.读写一体:开展一次“寻找家乡最美冬光”写作活动。

任务三:成果展示。

1.在小组内诵读你的作品,听听别人的修改建议,然后修改作品。将你的作品配以优美的照片等。选出班内优秀作品, 汇成散文集。

2.配乐朗读优秀作品,制作美篇,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家乡的美丽冬光。

【项目评价】

亲爱的同学,在这一次散文读写活动中,你不仅阅读了名家作品,还完成了“写景抒情散文”的创作任务,并对作品进行了配乐朗读。请你对这次项目学习进行简单评估。另外, 希望你将活动继续延续,用文字、照片记录家乡的多彩四季, 最终合成《图说四季》散文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最终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创作”而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触摸冬季、拍摄作品、主题读写、美文诵读、美篇设计等语文活动,“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从以上的案例中, 我们也可以大致归纳出中学语文项目学习设计的一般流程


做好语文学科的项目学习,需要在四个点上着力。


一、以目标为导向,

在核心素养上着力


项目学习和其他所有的基于课程标准的优秀教育实践一样,都要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你希望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

项目学习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离开了知识与能力的项目学习,那就是无源之水。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不仅贯穿“人文主题”这一条线索,其背后也有较鲜明的知识能力线。如诗歌中的“意象”,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人物通讯中的“典型事件”,散文中的“情景交融”等,这些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以及核心能力仍然是项目学习必须落实的。因而,语文学科的项目学习在目标的确定上要基于课标、教材、学情,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立德树人的任务。

例如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选择了古今中外的一组反映“学习之道”的文章。如果让学生围绕“学习之道”展开“学习经验交流”的项目学习,其目标就可以拟定为:

1.阅读一组反映“学习之道”的思辨类文章,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会用恰当的论证手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逻辑严密地阐释观点;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完成议论文的写作。

2. 同学之间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开展一次“学习经验交流会”,主动帮助他人共同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和效率,端正学习态度。


第一个目标围绕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升理性思维水平”等能力要求,这些能力要求是“语文”的。

第二个目标“分享经验”“帮助他人”“共同提高”则指向育人目标。

所以,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项目学习仍有待于将之和语文学科本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密联系起来,让项目学习真正为语文学科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服务。同时,还要不忘育人,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精神、展示能力等。


二、以任务为驱动,

在细化活动上着力


项目学习是基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做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设计核心任务,并将活动任务分解成阶段性任务,科学设计“学历”。让项目学习中的每一个活动或任务都有彼此互洽的逻辑关联,让学生遵循“学历”,科学高效地完成指向言语实践的各项任务和活动,最终形成成果。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提及不少语文活动,但要想真正落实这样的活动设计,必须进行“二次设计”,将任务分解、细化。

例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就“青春的价值”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欣赏诗文,尝试创作诗歌。在教材中,只是简单地提及了一句话:“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这就需要教师细化教材,设计活动流程。就这一单元,我们可以设计“致青春—— 编写诗歌集”项目学习活动,整体活动流程规划如下:

任务一:群文阅读,走进青春。

整合教材中的七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围绕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茹志鹃等诗人、作家笔下的青春形象、青春理想展开研讨。你也可以走进教材之外的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围绕青春话题深入交流。

任务二:链接生活,对话青春。

和你的长辈坐一坐,聊聊他们的青春,倾听他们的青春故事;你也可以走近身边的“时代新人”,感受青春与奋斗、责任与担当。

任务三:关注自我,书写青春。

请选取恰当意象,以“致青春”为话题,写一首诗歌,编撰青春诗集《闪亮的日子》。


在这一设计中,“走进青春”是对教材的整合式学习,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主题阅读”中理解青春内涵;“对话青春”则构建起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具体理解青春价值;而“书写青春”则是打通读写,用“写作”这样的输出任务, 进一步表达青春。

这样的设计,也在群文阅读中,在作品创作中,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作品到生活,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青春。

再如,为了落实第六单元“学习经验交流会”项目学习设计,就不能单单是完成交流稿,而是要细化交流会的动态过程。这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张贴海报”“发出请柬”“设计流程”“撰写主持词”等。在细化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养在语文学习的综合效应中得到整体提升.


三、以教材为载体,

在专题教学上着力


2017年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中提出:“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打破碎片化的“面面俱到”式的分析讲解,而是要挖掘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点,在专题教学上着力。

项目学习活动,离不开教材,教材是依托,是学生完成作品的示范,教材中的阅读篇目有时就要成为完成项目任务的“支架”。

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我们将这一单元的项目学习活动设计为“我参与、我评议平凡劳动者”。

整个活动设计如下:
任务一:走进课本,主题阅读,探寻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任务二:走进生活,调查采访,了解“劳动者”的先进事迹。
任务三:边读边写,读写一体,为劳动者写篇通讯稿。
任务四:汇总作品,合作编辑,完成人物通讯集。
任务五:宣传推广,推介身边劳动者。
要想落实此项项目学习的诸多任务,写好人物通讯是关键而如何写好人物通讯,就要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单元第四课选编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通讯,分别记叙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涌现出的杰出劳动者。在写法上,三篇通讯都体现出优秀通讯稿的特质:一是善于选择典型事例刻画形象;二是善于抓住细节传神。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教学重点, 做好专题研究,深耕细作

再如第一单元的小说《百合花》《哦,香雪》这一组文章, 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表现的却是同样感人的青春情怀。两篇小说在写法上也有共通之处:一是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二是借助物象表达象征意义。例如“百合花”象征了新媳妇纯真、高洁的美好品格,也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作者借此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赞颂了人性美、人情美;“自动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作者借此表达了香雪走出大山、追求知识与文明的强烈愿望。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很多单元中都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打破碎片化的教学,将“单篇”整合成“一组”,在比较阅读、专题教学中发现一般规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模仿、借鉴,在深耕细作中进行深度学习。


四、以成果为抓手,

在展示交流上着力


项目学习以成果推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创造性, 并以此反映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表征。2017年版课标中提到,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提供阅读策略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展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持续做事情的动力, 拓展同伴之间互助学习的渠道,也可以增强团体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一是设计好展示的形式。

例如:当学生完成“致青春—— 编写诗歌集”项目学习活动后,可以通过举办学生作品朗诵会达到展示交流的目的。其中,背景音乐如何选择、邀请哪些人参加、诗歌朗诵如何评价、朗诵会如何宣传……这一系列活动过程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一个好的展示,可以形成学生各项能力素养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综合效应。

二是设计好成果的评价。

项目成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呈现。它不单单是反映最后的可视成果,在成果形成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兴趣和做事情的动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应该受到关注。例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寻找家乡最美冬光”项目学习活动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性评价, 如对《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以及作家独特的情思有自己的理解与鉴赏;同时还要关注发展性评价,如在完成作品集的过程中是否状态饱满,是否能为他人的作品提出合理化建议,是否乐于与他人分享创作经验,是否还有持续的写作兴趣,等等。

在语文学科中实施项目学习

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是项目学习只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众多语文学习方式一起,共同营造出语文学习的满园春色。它不可能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在教学中“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是不要一谈到项目学习设计,想到的便是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成果丰硕这些特征。事实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那些目标单一、流程简单的微项目更受学生欢迎。

三是要处理好项目学习和教材的关系。语文学科的项目学习不能独立于教材之外,它也要依托教材,也需要落实课标精神,落实教材中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领悟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同时,结合项目学习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从“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转变为“关键点”的深度解读,要少设计碎问,更多地设计读书、写作、调查、走访、演讲、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做事情”“完成任务”中提升素养

四是要处理好纸笔测评和综合能力测评的关系。现阶段,纸笔测评仍然有它的优势,项目学习也需要对学生掌握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做好评价工作。

但是,面对未来社会对学习者的需求,我们要从单单评价知识的获得转变为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评价,即“做事情”的兴趣、态度、规划、调控、管理、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任何课改,都是为了学生更有意义的学,项目学习也是如此。

从项目主题的开发、项目目标的确定,到项目活动的实施、项目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只要心里永远装着学生,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我们的课改之路就不会走偏。

(注:本文已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A刊》2021年第4期,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实施策略—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新教材指导】运用项目化学习,实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以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为例
语文项目学习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学
【完整版】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深度解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王涧:“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
统编版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几种实践思路(一)常规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