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浮沉(作者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MSN《职场人生》,我是主持人老可。聊职场,谈人生,用他们的经验,成就你的人生!我们今天的节目要聊一个人,一本书,一个职业——那就是美女作家崔曼莉,和她新推出的《浮沉2》,以及书中写道的核心职业销售。在本期节目中,崔曼莉会第一次详细披露她的职业经历,MSN中国华北区销售总监王翔解释了卖冰棍与卖软件的区别。如果你对本期节目有兴趣,千万不要走开,精彩无限,马上开始!

主持人:这本书的名字叫《浮沉》,但是很多人把它读成了沉浮,您觉得在您这块有区别吗?

崔曼莉:其实我觉得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书名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大家不管称他为浮沉还是沉浮,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浮浮沉沉,沉沉浮浮,而大家关注的只是书中的内容、人物或者大家和书之间的交流和共鸣。

主持人:《浮沉》这本小说你写作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崔曼莉:写这本书挺偶然的,而且之前不没有把它当做一本小说来出版我从04年开始用业余时间写《琉璃时代》,业内的朋友和搭档都知道我做这个事情,但是他们都不是文学出身,但是他们都不理解,这个时候他们给我一些建议,说你不如写写我们,我的哥儿们经常拍胸脯跟我说你就写我吧我就是一本小说,正好20079月份的时候发生了陈永正离职事件,对我的很多朋友震动很大,那个时候我就说我答应你们,去写一个你们的故事,然后地方你们挑,是他们选择了天涯,我就在天涯发了帖子,我是第一次在天涯上发帖子,也是第一次在网络上写小说。我根本没有想到它会变成畅销书,后来的一切根本没有想到,当时只是因为我答应朋友完成一个心愿,可能只是十几个人去阅读一个故事而已。

主持人:这个故事的素材是从哪里来的呢?

崔曼莉:我当时做了一个故事的构想,前任的总裁离职之后,后任总裁到任了,公司发生的哪些变化?当然,它的一个架构是一个外企,我又以主人公乔莉这样一个职场新人来串这个故事,其实所有的构想都来源于我这些年的生活或者我的感受,我并没有把《浮沉》当成一个职场小说来看待。对我而言,它是当下生活的一个画卷,只不过通过《浮沉》1了解外企,通过《浮沉》2介入到国企,是一群人的故事。

主持人:我们特别感兴趣,在《浮沉》1中的这些人他们的命运在《浮沉》2中有什么变化?您不妨举几个例子说一下?

崔曼莉:整个故事从外企转入到国企资本市场,《浮沉1》好象是一个大幕拉开了,《浮沉2》其实有很多故事发生。尤其是乔莉,她是一个成长性角色,乔莉她从《浮沉1》到《浮沉2》,她已经有一些经验了,每个人都在发生改变。

主持人:乔莉她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崔曼莉:《浮沉2》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毫无夸张的说,还应该会有《浮沉3》。

主持人:也就是说《浮沉》系列还会再往下写?还会出《浮沉3》?

崔曼莉:对,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把它看成一个出版的小说,后来出版商谈这件事情,我自己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把它写成小说我可能要写那些内容,当时做了一个《浮沉》三部曲的构架,今天大家看到的《浮沉》1、《浮沉》2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个规划了。

主持人:刚才说了是《浮沉》三部曲的构架,能透露一下这三部曲是怎么设置吗?

崔曼莉:第一部就是两个外企竞争国企的大单,在第二部的时候围绕7个亿国企如何深入改制,两个外企怎么通过资本运作来解决一些问题,职场当中三种人:高层、中层和底层,他们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何来做一个抉择。在第二部的结尾有些读者可能猜出一些,乔莉会在职场继续发展,围绕着明争暗斗有一些发展。

主持人:现在方便透露一下《浮沉3》的进程?

崔曼莉:《浮沉》3还没有写完,1出来的时候,2的时候出版商恨不得我半年把它写完,最后写了一年半的时间,很多内容不是我很熟悉的,《浮沉》1这块我很熟悉,《浮沉》2牵扯到资本运作、国企改制,我不是专家,还需要和业内的朋友谈,通过一个小说深入浅出的把它写出来。《浮沉》3到底是什么样的进程,我真的很难讲。

主持人:在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你需要借助一些其他人的帮助,给你提供素材和知识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

崔曼莉:那当然,我不是上帝,一个人很深入的了解一个方面已经很难了,我不可能了解到外企的管理、国企的改制、资本的运作,如果我方方面面是专家那是不可以实现的。当然了,通过这部小说我成了半个专家。

主持人:但是写小说,我们都知道是需要一个很高超的讲故事的技巧,然后你可能去采访很多素材,然后把这些素材组织起来去写出一个情节生动的小说。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职场小说的作家,这是一个行业,他们也在写小说,现在请您说一说你自己在这方面讲故事有什么技巧可以给他们一些借鉴的?

崔曼莉:首先基础不一样,我首先是中文系毕业,2002年就开始写一些纯文学的作品,加上《琉璃时代》是用了四年的时间,完全虚构了25年的故事,而且在这里面的资料,甚至是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是有据可查的。所以,我在讲一个故事也好、写一个小说也好,我是非常有经验的,这个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主持人:这里面有什么方法吗?

崔曼莉:我觉得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有一个态度,我们写一个作品是创作,它是一种创作不是记生活的日记。我觉得现在很多职场小说最大的问题他去写自己的生活,但是你要写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小说?也可以是一个作品但是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所以,我一向认为文艺创作是创作和个人生活要分开。而且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会把个人的感情带到生活中来,不管我今天是什么样的状态,生病了、失恋了,我开心、不开心,当我面对文本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作者,我要去创作它,第一是态度的问题。第二,它是有技巧的,最简单的技巧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你要用合适的语言去分享合适的故事。比如《琉璃时代》是一个庞大的灵活的建筑,就像盖房子一样,要用符合那个时代的语言,然后还要符合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就像盖房子一样,窗户、门、家具、摆设都要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浮沉》也是如此,我们盖一个现在的企业大厦所有的盖一个我们现在的这样的楼所有的语言解释结构都要符合。再比如我原来写的情感小说《最爱》,它就是两个人恋爱的故事,语言很感性,可以像丝一样慢慢的把读者缠绕进去。所以,对于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来说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要意识到我在写一个什么样的小说。

主持人:也就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要和特定的故事要相匹配相契合。

崔曼莉:第一,运用语言得很简单,我觉得这个感受也可以和职场分享是相通的,写一个小说首先要有架构感,我觉得很多小说读起来前面说什么和后面说什么完全不对应,你要有一个整体感,这个小说是完整的,架构是怎么样的。而且除了整体的架构之外,你要注意里面每一个字的细节,很多小说里面是非常废话的,我说的这句话要么是有弦外之音的,要么对塑造人物有用,要么对推动情节有用,要么对和读者的感情共鸣有用,不是你高兴了就写在上面。所以,从这三点来讲,写职场小说要有理性的态度、理性的技巧,还要理性的对待你的架构和细节,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刚才谈到你在写作的时候不会把自己的情感掺杂进去,但是很多读者在读《浮沉》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倾向,他觉得这个小说当中第一主人公可能身上就有作者的影子,很多读者都在猜这个乔莉是不是和崔曼莉有一点关系?

崔曼莉:应该说关系不大,比如说《琉璃时代》的凤仪是民国时代的人,而且很高傲不是一个人但是我觉得读者有这种感觉很容易理解。《浮沉》当中有很多人物,其实我个人比较偏爱陆帆这个人,我觉得我的个性当中有陆帆的影子,但是我本人可能比乔莉温和,乔莉是目标明确、执行力很强、遇到挫折绝不罢手的女孩,我很喜欢她的个性,但是要说个人我和陆帆靠的比较近。

主持人:您的性格和陆帆的性格上哪些相似?

崔曼莉:陆帆是一个很有性情的人,而且他个性很柔软、柔善,但是做事情又非常的事事当先,而且敢于决断,而且做事情还很有手段。我觉得二者之间有矛盾,我能理解陆帆那样的人始终要平衡自己,他要去平衡自己双面的感觉,我觉得这是我非常理解的,就是面对一些事情可能他去做,但是那是面对很多的人,或者面对大千世界的时候,他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就像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我非常敏感,可能我今天坐在这里感受比你们要丰富,你的一个微小的动作我都能够感受得到,但是我必须不要让它来影响我的情绪。对于陆帆是一个很大的消耗,我想这也是这个人物受很多读者喜爱的原因,他真的够敏感、够柔软、够担当。所以,我觉得我本身有这种性格,乔莉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性格,她单纯而可爱,勇往直前,不复杂。

主持人:《浮沉》是以乔莉的视角来写,是不是意味着她最后就能够走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或者是得到她想要的东西?这个在《浮沉》的构架中是怎么样考虑的?

崔曼莉:我当时写乔莉的时候,我觉得当下的中国社会,女性往往很矛盾,这个矛盾和我前面说陆帆的矛盾是两回事,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现代商业社会剧烈的转型期对女性的要求,应该来说我觉得从7080甚至到90,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定位,就是身为一个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对女人的定位是很明确的,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现代职业女性又是一个很明确的,你要做一个职业女性。但是大部分女性在二者之间很矛盾,像乔莉这样能够清楚的知道我要什么我坚持的保留我的所有底线,乔莉是一个底线很高的人,我绝不妥协,想尽一切办法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当下社会是很少见的,但是这样的人有一种成功者的素质。

主持人:到最后乔莉成功了吗?

崔曼莉:我觉得乔莉一直很成功,这样的一个女孩面对这么大的困境首先她敢于承担,第二就是她面对一切问题并没有许妥协,第三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努力进步,从她父亲身上、老板身上、团队身上、每一个人身上,她善于接纳意见,而且她不断的要求自己进步,所以我觉得她是一个成功者。

主持人:但是她身上有没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你在写小说的时候把她比喻为小刺猬,人家说到敏感的问题,她就紧张、警觉起来,这方面对她的职业发展有没有负面的影响?

崔曼莉:会有,而且我认为不仅对她的职业发展有影响,对于她的情感和对她将来的婚姻家庭都有影响。其实在《浮沉》2里面我也借詹德明的口吻去指责乔莉或者劝解乔莉你不要学男人学的东西,女人学的东西你也要学,比如你可以可爱一些、性感一些、要打扮自己,这也是我想通过乔莉和很多女性交流的,作为一个充满职业感的女性和作为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也许不矛盾。昨天还有人跟我说,乔莉这个姑娘在感情问题上什么时候能开窍啊?我觉得乔莉的优点恰恰是她缺点的来源,但是她也在一步步地改变,比如在《浮沉》2中有明显的妆扮自己,但是可能在如何在一个好的女性的角度做好?首先,她是一个好战士,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做一个聪明的、可爱的、幸福的女人的角度上,她还有待学习,而且《浮沉》2结束的时候,乔莉已经28岁了,很正式的跨入了剩女的年龄,在《浮沉》3中也在一步一步的解决。

主持人:在《浮沉3》中有没有想好乔莉是一个什么样子?

崔曼莉:她要学习恋爱,而且在《浮沉》2中老乔也说了,她事事争先,这样在情感的沟通上也有问题。所以,乔莉要学会示弱,或者说要以柔克刚,或者说要学会顺应,这样可能比处处争先要好很多,这是乔莉有待学习的地方。

主持人:咱们刚才说到陆帆,他在《浮沉2》以及《浮沉3》中,他的命运打算怎么设计?

崔曼莉:《浮沉2》最大的悬念就是在结尾的时候陆帆好像要遇到一场车祸,其实我比较偏爱这个人物,而且我的偏爱是来源于读者,包括他和云海是两个比重差不多的两个男主人公,但是到了《浮沉》出版之后,太多的人物跟我说喜爱陆帆这个人物,作为作者我肯定会受到读者的影响,我希望陆帆在婚姻上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因为他在感情上是一个失败者,他不大会处理感情的问题,而且因为他本身比较内敛、害羞,他是一个自我控制力比较强的人,所以他往往会被不自我控制的女性所打动,比如他的前妻戚萌萌是一个热情似火、毫无顾忌的女人,大家都惊讶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女人?然后在《浮沉2》中,他又被车雅妮打动,车雅妮是一个非常感性、非常难缠女性。陆帆是一个自我控制力很强的人,但是往往对待感情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希望这样的一个好男人真的不错,希望他在《浮沉3》的时候有一个美满的结局。但是太多的人跟我说他们想让陆帆和乔莉在一起,从一个作者来说我比较惊讶,我也在考虑要不要让陆帆和乔莉在一起。

主持人:你会采纳读者的意见吗?

崔曼莉:大的方向不会有改变,就像《浮沉》1和《浮沉》2当时想好的结尾就是那样的,大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是我可能会尊重读者的意见,我也希望读者给我充分的理由,除了他们喜爱这两个人物之外,小说需要有充分的逻辑,小说一定是要有逻辑的。

主持人:咱们现在再提一个其他的人物,你觉得在这些人物当中还有哪一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是你在情感上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一个人?

崔曼莉:其实小说里我没有讨厌谁,我作为一个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比较公平,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是一个第三方。《浮沉》的几个总裁,比如春风拂面的何乘风,充满老大气质的欧阳贵,还有晶通电子的老厂长王贵林,这三个人物我非常喜欢,而且我在写这三个人物的时候很有感情,这三个人代表了上一代的成功者,我理解我们的上一代,就是5060多岁的这一代人,从80年代进入中国伴随IT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还有一直留在国内像王贵林那样上个战场、打个兵、打过仗,从部队下来在国企慢慢工作这么多年的管理者,我觉得他们的成功都很不容易,因为他们是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社会既给了他们的机会,同时给他们的资源很贫乏,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要靠自己对未来很朦胧的一种把握去感知,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要敢做敢为,包括《浮沉》2的王贵林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写他们三个人物的时候,尽管视点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每个人做事的手腕也不一样,但是我很喜欢这三个人。

主持人:我们知道,企业的高层在做决策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是下属意想不到的,他们做决策的时候要有魄力,要有勇气。现在想请教一个问题,你在写小说的故事情节过程中,比如所有人都遇到一个难题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大老板拍板做决策,你根本什么让他做这个决策,你是怎么样写这个故事情节的?

崔曼莉:毫无疑问,他这个决策必须要我帮他做,所以那个时候我是把我自己放在这个平台上考量的。比如何乘风在《浮沉》2当中要通过总部把外包业务拿到中国做这样一系列的故事,那只有我去帮他考虑,我觉得作为一个总裁或者一个高端的管理者,他的视野跟中层和底层是不一样的,他的位置、资源、经验都比大家全面和丰富,在这个时候要确定一个未来的方向,可能中层、底层看到的方向只有很少,他必须要从长远考虑,在考虑长远和全局的时候,他还要想到我的长远打算、全局观对目前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一定是把方方面面考虑到最周详的时候来做的决定。这样一个视角、考虑的长远度以及和现状的联系,是他做出决定的一个很大的依据。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些领导站得高、看得远,手里掌握的信息很多,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所以可能做出下属意想不到的决策。

崔曼莉:对,甚至他做出一个决定要考虑到团队的感受,对团队有什么影响,这一切都要尽在掌握之中,至少我去写的时候是这样考虑的。

主持人:咱们说了这么多的《浮沉》的故事和人物,最终你想通过《浮沉》三部曲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呢?

崔曼莉:当时写《浮沉》1的时候是想写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画卷,而且自己一个有经验的写作者、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工作这么多年的人,我认为能够写一个很不错的小说。因为《浮沉》1的畅销,再写《浮沉》2的时候,我想借《浮沉》这个平台为现在的社会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也是一种态度,我们面对这个时代,我这个人是不能选择时代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我们自己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怎么办?这是一种态度。另外,我想就《浮沉》在这个社会中发出一种声音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商业,我们对待商业的转型时期也好、对待商业也好要有一个正确的、阳光的态度。

主持人:您所谓的正确是什么意思呢?

崔曼莉:比如我在《浮沉》中谈到了卖软件和卖冰棍的区别,也借何乘风的口对大家说,你去请客吃饭,顾客有可能就给你一个请客吃饭的钱,你要清楚你和客户互相依赖的点在哪里。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的竞争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不希望所有的职场小说或者作品出来以后,尤其是大学生刚刚跨出校门、走出社会,他们阅读了这样的作品,他不觉得商业是非常好的,我觉得最好的商业也是一门艺术,他不觉得做商业是有规律的事情、是需要你去摸索的事情、需要你有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事情,他打开一本书,做销售就是送钱做女人就是底线低就能成功,然后按照这个去做,我觉得这样的影响很恶劣。作为一个人来说,我认为我这么多年所走的路以及我在文学上的认识,我认为这一类的小说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不管是教育的功能也好,还是对读者情感的带入功能也好,它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正面的人生观,这是我通过《浮沉》透露给大家的。除了我个人对人生的理解也好,或者我这些年受到的商业培训也好,在整个创作期间,我和各种人做沟通交流,他们提供的经验一样是需要借鉴的。除了好的故事,一定要有好的观点。

主持人:能简要的总结一下想通过《浮沉》想告诉大家哪些问题?

崔曼莉:第一,好的心态;第二,好的商业态度。

主持人:第一个是态度,第二个是商业态度。

崔曼莉:对。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来,现在我们邀请到了MSN中国华北区的销售总监王翔先生来跟我们讨论一下关于销售的话题。

王翔:大家好。

主持人:小说往往把销售描写的惊心动魄,里面充满了陷阱,包括《圈子圈套》、《浮沉》1、《浮沉》2,现在我们想了解一下,在现实生活中做销售的时候,是不是和《浮沉》中描写的一样?

王翔:我在这个圈子里做了十几年了,我看了崔曼莉的小说,觉得她写的很真实,就怀疑崔小姐是不是亲身体验啊?我问了她,她说不是,但是她写的内容真的很真实,她书中描写的人和人之间,包括公司的一些政治、人和人之间的斗争,还有和客户之间、竞争对手之间的内容,写的非常好,现实生活中真的是存在的。

主持人:是不是完全一样呢?是不是做生意真的靠这些吗?

王翔:书里主要是讲争取国内的一种客户,我经历的跟书中的不一样,可能接触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我很多其他的朋友他们在做大客户的时候,真的要付出很多经历,要跟他们吃饭等做沟通,是很本土化的沟通,然后还要和竞争对手打探他们做到哪个进度了、关系做到哪一部分了,恨不得打听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些东西都是都会搞得很清楚,我觉得书中写的是很真实的。

主持人:我们的销售总监说您的书写的很真实,这些真实的素材都怎么搜集过来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或者是从现实生活中采访过来的呢?

崔曼莉:很多人这样问,大家看了小说之后说这是你亲身经历吗?幸好我出了一本《琉璃时代》,写的是民国时候的小说,我说如果我要亲身经历的话,我肯定不能经历民国时候的故事。所以,从自身的角度来说,这些素在有来自于我的生活、我的朋友,但是你不要忘了,我是一个写作者,写作者每一天每一刻一定用一个写作者的眼睛在观察社会,可能我在和你们通话,但是我的大脑一直在工作,我在收集你们的信息或者分析你们的信息,日后在我的小说中会有另外一番体现。像销售也好,或者《浮沉》中描写的外企、国企也好,是当下生活中的一个大热点,作为一个IT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我把这些写出来,不是我对某一个人物做了素材的搜集,而是一种积累。

主持人:崔曼莉在《浮沉》中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卖冰棍和卖软件有什么区别?现在我们想问一下销售总监,您觉得到底有什么区别?

王翔:乍一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仔细去想,区别还是挺大的。卖冰棍和卖软件,首先你面对的人不是一样的人,然后书中也说了,他是不是饥渴?他要真是口渴了,你卖给他冰棍,在这个时候是最正确的,可能这个时候卖他软件就不大合适。其实卖东西有很多大的方式是一样的,但是要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受众来细分,这样它又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崔曼莉在《浮沉》2中有专门一章了写了卖冰棍和卖软件的区别,您怎么看待的?

崔曼莉:它是这样的,从小说来说已经成为了很大的悬念,很多读者都问到底卖冰棍和卖软件有什么区别?刚才王总说的非常好,从销售的实际角度谈到这个方面,卖冰棍和卖软件的答案,我作为《浮沉》的作者在书中公布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最后我给了四个步骤的答案,除了说清楚销售的实质,可能还要对商业的本质做一些解释,陆帆指质问乔莉你知道这个答案了吗?乔莉的回答让陆帆不是很满意,陆帆就说,你都经历过,比如你跟客户之间,如果你不知道,就是你对客户是没有用的,你单方面去求客户买东西,客户就会提出无理的要求,比如乔莉经历的性骚扰、方卫军事件。还有就是客户需要买你的产品,比如在《浮沉》2中因为史蒂夫的关系,他要在乔莉这买软件。第三是你是一个强势的,就是销售反而很强势,比如说像书里谈到的,SK一直提供技术核心服务,这个时候客户跟你的关系是不一定的,客户会觉得我所有的核心技术都在你这儿,所以他们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分一部分给赛思中国?最好的就是在《浮沉》2最后提到的,你和客户互相依赖,达成一个共赢或者多赢。我觉得这里面谈的一方面是销售,另外一方面是一个商业理解的范畴,你怎么样去理解。

王翔:仅仅是一个销售的范畴。

崔曼莉:对,从这点来说,销售总监的回答要比我的回答更加的实用。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四个层次,这是怎么样的层次?

崔曼莉:第一,你单方面求着别人;第二,别人因为某种需要购买你的产品;第三,你很强势,客户反而变得很弱势,对方所有的核心技术服务都在你这儿,对方一定会把业务分出去;第四,这是最好的,彼此依赖,互相共赢。

主持人:咱们接着说销售这个话题,您觉得乔莉刚开始作为一个前台,然后转到文秘,后来做销售,很多人理解前台肯定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然后做销售肯定会有一些优势,崔曼莉在书中还写了,她非常坚持,非要做销售不可。你觉得女孩子做销售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王翔:我身边有很多女孩子做销售,其实她之前做什么不是主要的,要看他的情趣点,就是说,一个人要有热情,如果没有热情不就不太适合做销售。另外一个是需要有耐心,因为会碰到很多挫折。耐心分为两个字,一个是忍耐,一个是用心,做销售有的时候很痛苦,你一定要动脑子、耐心,做销售一定是这样的。而且这个人一定要有热心,你做了五年、十年就会觉得累了,就不想做了。

主持人:但是崔曼莉的书中还提到了底线的问题,女孩子做销售可能底线低一点就比较好办,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你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女孩子做销售怎么做?

王翔:现实生活中肯定是有这样的问题,因为销售有的时候很现实,它是一个结果导向,很多公司不看过程。所以,你可能奉献的是你个人的一部分东西,并不是公司要求的,像微软可能要求严格一些,在道德上、行为上有很严格的规范,在很多其他的公司,底线就会被突破的。这个其实要看你自己,你真的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做这件事情,你得到的结果和你放弃的东西能够达到心理以及物质上的平衡,你就可以去做,但是如果你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都达不到平衡,那你不是赔死了吗!那你就不要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最终需要你自己去衡量,其实底线这个东西因人而宜,有的人底线就很低,有的人底线就很高。

主持人: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方法保护自己的,比如乔莉在遇到方卫军骚扰的时候,她就录音了,然后把录音电话放给他听,我们看到她是有一种意识和方法保护自己的。

王翔:她有自我保护,书中写她爸是一个很老练的人,所以,她有一个很好的导师帮助她,她就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子是走了弯路才反映过来,就比如说女明星的潜规则,很多女孩子就很聪明,她就会保护自己。

主持人:这里面有什么好方法吗?

崔曼莉: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你不想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做到自我保护,谁也挡不住你的路,就算这家公司说你一定要做到这个底线,不做到这个底线,就不发你的工资,那么,你可以跳槽嘛!社会是多重的,给了你很大的生活空间,你如何选择?从女孩子来说,这是属于她们自己的事情。王翔提到的耐心和热情,我觉得特别的好,我在《浮沉》中也提到,乔莉有极大的热情,如果她没有极大的热情,她是不能坚持在这个项目中来的。

主持人:王总,你看一下,乔莉在当时很难开第一单,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她差点因为这个辞职。你做这么多销售,你的第一单是怎么开的?

王翔:有运气的成份在,也靠自己的努力。其实,一个销售达成一个单有很多因素,第一是你努力,第二是找到需求,然后找到人,再加一点运气,这样就可以了。所以,我第一单谈成是一个很小的单子,我在国外的报纸上做了一个广告,是2000块钱,但是我非常的高兴,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是很小的广告,每一个广告的单价都不高。

主持人:销售总监给还没有入职的人或者年轻的朋友们提几点建议,怎么样做一个好的销售?

王翔:首先你要对销售工作有一定的热情;第二,你要喜欢跟人打交道;第三,要有耐心,一定要有忍耐心;第四,要动脑子,你学会动脑子的话,那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销售。

主持人:曼莉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给要想从事销售的朋友们一些建议。

崔曼莉:他刚才已经说的很好了,他说到热情忍耐,还有一个用心,我觉得要做一个有心人,处处有心,还要用心。这个用心包括你跟客户相处、跟老板相处、面对客户的时候,所有的细节都能够体现出你的用心,因为销售是人和人打交道,可能一个小细节你觉得没有什么,但是人家已经不高兴了。打一个比方,有一个人来接一个客户,客户坐在车的后面,但是在这个人在半途中就把车停下来了说,你下车吧,你要记住,我不是你的驾驶员可能地觉得没有什么,我坐后面有什么?但是这关乎礼仪,就是一个小的动作,比如别人下电梯的时候,你用手帮着挡一下门,别人的心里就会很温暖。我觉得这种用心除了在工作中业务很熟练之外,每一处都要注意,因为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好销售,尤其是职场新人要注意。

王翔:有很多的细节要不断的完善自己。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邀请到MSN中国华北区销售总监王翔先生来讨论,非常感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聊一聊自崔曼莉自己的经历,我们知道你是中文系毕业的,后来又转入了IT行业,我们现在想知道,你是怎么完成职业的转变的?

崔曼莉:其实也是挺偶然的,我当时和他们在做一个和文学相关的项目,他们发现我的架构能力很强,别人只看眼前的一、二、三,我可能一下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全部都想清楚了,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执行人,然后就让我做互联网的项目,然后就介入到互联网行业,然后慢慢就转入到IT行业,是挺偶然的事。

主持人:现在咱们回顾一下,你在大学毕业之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崔曼莉:我在国企做企业形象建设和企业制度建设。

主持人:后来做过策划人、主持人,这一系列的故事又是怎么发生的?当时有什么经历?

崔曼莉:做主持人也挺偶然的,当时他们在学校发现了我,然后就把我从学校抓过去做主持人,因为我是一个对镜头没有感觉的人,就是你在这里架十部机器对着我和没有机器对着我,我的发挥是一样的,而且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组织能力都很强,可能那时候也比较瘦吧!(笑)可是当时我不大喜欢做主持的工作。

主持人:当时做的是一个什么节目?

崔曼莉:是一个娱乐节目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

主持人: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的视频吗?

崔曼莉:可能看不到。

主持人:主持人做完之后做个策划,进入互联网是在04年,之后是什么发展路径呢?

崔曼莉:之后就是很顺就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和很多技术工作人员打交道,他们对我的文学创作也很有帮助,因为可能搞文艺的人或者搞文学的人大部分比较感性,但是我后来在这个领域中接触了太多非常理性的人,而且我很喜欢他们做事情讲究逻辑的特性。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您现在的一个头衔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的CEO,现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公司是做哪些业务的吗?

崔曼莉:我们公司不希望我过多的介入到《浮沉》的事情中,我本人也不太喜欢。因为我是一个作者,我是通过书和大家交流的,在北京有很多这样的总裁,但是大家关注我是因为《浮沉》,我觉得反复拿我的身份说事其实没有什么意思。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公司是做数据分析和互联网业务的。

主持人:那你自己怎么给自己定位呢?是一个写作者还是一个企业高管?

崔曼莉:我觉得是媒体混乱了这两个身份,在浮尘没有畅销之前我这两个身份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我在职场的时候我就去工作,然后我脱离职场的时候,我的业余生活我谈恋爱、写作,这些都是我的私事。小说出版了,它应该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事情,可能恰恰因为它是一个职场小说,媒体就很关心这个作者的职场身份。当然,我身在职场会让我了解到这些内容,但是我始终认为好一个好的小说,是和写小说本身有极大的关联的。所以,媒体也让我很困惑,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事情纠缠在一起?

主持人:可能是因为大家更多的是从《浮沉》等这些文学作品中知道你的。

崔曼莉:我还是这样定义,写作是我的一个事业,《浮沉》是这个事业上第一个小小的高峰,或者说写作是我喜爱的事业,也许我将来会退休,或者我也许会转到别的行业,但是无论我转到哪个行业、不管我退休不退休、不管我遇到什么样的事件,我都不会放弃写作。

主持人:虽然你不觉得这两个身份是混淆的,但是从网友的视角来看可能有一些不好理解的地方,你怎么分配时间呢?你是每天都管理公司呢?还是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呢?

崔曼莉:很多人都奇怪你哪有时间写作?我做事情进入状态特别快,很多写作的人是有这个毛病的,或者他们有这个习惯,就是特别的慢,要泡茶、看一会书、把手机关上静一静心,而我不是这样,我特别的快,你给我一台电脑,给我三分钟我就可以了,而且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不注意,我认为一定要快,我做事情效率很高,就是要快,这个快是你的注意力集中要快,然后你做这个事情本身是有节奏的,不会是拿起电脑就写,我一定要看一眼我昨天写什么、今天要写什么,心里有一个构想,然后就开始写了。我觉得很多人生活中一团乱,工作起来也没有节奏感,今天干什么不知道,跟老板汇报的时候也不知道说什么。其实时间的安排也是一样的,今天有哪几件事要很清楚,比如今天上午做什么,中午吃完饭来到MSN这里,然后晚上去哪里。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不是不可能继续来写作?肯定有这个时间,而且比如我待会儿我休息出去喝水的时候,就会想一想我晚上写什么。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些书大部分是你在晚上的时间写出来的?

崔曼莉:《琉璃时代》是这样规定的,每天下班到8点半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看书和写作,所以我的生活我必须配合时间,那个时候每天6点半了,有人帮我买一盒盒饭,吃完盒饭之后就开始阅读资料,然后写一点内容,八点半没事的时候我就下班,如果有事我就跟他们一起加班。在写《浮沉2》的时候没有,《浮沉2》是用一切间歇时间,有规定的时间到咖啡馆不管是晚上的时间周末的时间、节假日,因为《浮沉2》,从去年到现在所有的时间,包括国庆和中秋的时间,我都是一个人在家里完成的。所以,我也挺对不住家里人的,家里人在家过节,我在家里写作。

主持人:就是用很多分散的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把《浮尘》写出来。

崔曼莉: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不管你今天干什么,你一定要保证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你一定可以做得完。有一句名言叫不怕慢,就怕占,我哪怕今天只写五个字,我也是往前推进了五个字,我十天也是五十个字、一百天五千个字,一年三百多天也是很好的小短篇。但是很多人就是今天没有什么算了明天没有什么算了,那你就永远没有时间,那我今天不管什么怎么样我哪怕写十个字。

主持人:你这里提到了时间管理的方法。

崔曼莉:对。

主持人:你每天都管理自己的时间呢?有些人会用Outlook,每天都做什么,做完之后给划掉,你是这样吗?

崔曼莉:我每天晚上会写,我想一下明天会穿什么衣服,女人形象很重要,想一下明天穿什么衣服,把包准备好,明天要哪些事情,用一个小本记一下。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了你的工作经历、职务的转换、身份的转换,在经历了职场这一系列转换之后,你现在对职场有没有什么感悟?

崔曼莉:我最大的感悟是能力和专业是有区别的,比如我是一个学中文的人,我并没有学过播音主持,也没有学过广告策划,做到互联网,其实你让我编程序我也编不好。刚才我说的写作的几点用在职场上是一样的,首先,职场需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女性容易出现偏差,比如她今天失恋了可能就会影响到工作状态,我经常跟朋友讲你今天到办公室了,不管你是失恋还是破产了,还是家里发大水了,你今天坐到办公室了,你就是一个职业人,你就有责任处理职场中的一切问题,是办公室的事情、公司中的事情,而其他的事情对你来说不存在。就像一个战士穿上了军装来到了战场,不管是什么状态,哪怕你的父母过世了,冲锋号一响就要向亲冲,这是一种素质! 第二,做事情要有一个架构能力,我们做事情,首先要想好怎么做,然后要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你跟同事怎么沟通、跟客户怎么沟通、预算是否够、将来的收益是什么、时刻要注意团队,每一天都需要面对这些。我觉得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你对人要有一个判断能力,对事情要有一个判断能力,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应该不应该做、做了以后有没有得到汇报。对人有是一样的,我的管理团队5个人也好,50个人也好,他们每个人是不是在合适的职位上。你需要对人和事物要有判断,同时你要有理解能力,比如今天有人不高兴了,你要理解他;客户不高兴了,你要理解客户;事情出现失败或者偏差,你要理解没有哪个事物是百分之百按照一个轨道进行的,它一定会有众多的偏差之后再回到一个点上。如果你具备了这些能力的话,转不转行是没有关系的,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办法获得成功。我当时转行的时候,我特别不自信,我觉得自己不懂计算机专业,工程师跟我说一个,我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而今天我完全不在意这些事情,而且给我一个技术团队我会管理的很好,我管理的是人,如果要我成为一个技术专家,我要他们干什么?我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我是管理人物,一个技术团队我是对人本身进行管理,他们会信任我,会愿意为我做事,这就是我的成功。所以,我觉得在职场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很多事物都是相通的,要做一个相通的人,而不是要做一个单纯的技术性的人才,就算你是一个单纯的从事技术的人,把一些相通的事情理解到沟通好、处理好,这样对你在技术层面的工作也会有莫大的帮助,这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就是作为管理人物的能力,许多东西都是相同的然后可以运用到工作当中去。

崔曼莉:对。

主持人:刚才提到管人的能力,你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把一个团队带得特别好?

崔曼莉:首先是理解,你要理解每个人为什么要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他不可能单纯的说我就是因为没饭吃了,他有没有个人的目标和心情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觉得我希望在这当中学到更多,有的人是看中这个职务,有的人是看中这个奖金,你要理解到每一个人第二,你要针对他们的诉求或者他们的性格特点安排到合适的职位;第三,要把他们团结起来;第四,他们每个人都应该信赖你,我作为团队的最高执行官,他们要信任我、他们要愿意为我做事情,这一点很重要。而且我希望我的团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底线,我不和底线过低的人打交道,我也不和底线过低的人做生意,这是我的底线,所以我也可以说我信任我团队的每一个人,我相信他们。

主持人:刚才说了你的职场感悟,如果要给初入职场的朋友,或者在职场上寻找上升空间的朋友提一点建议的话,你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崔曼莉:其实《浮沉2》中有说到,老乔对乔莉说你只在你自己的船上,很多人都说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浮尘》2里面我想说得是你要把你自己当成老板,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我原来没有创业做公司的时候,哪怕你是为别人打工,我也认为我是一个老板,比如说我今天到MSN来了,我到这里工作,我的想法是什么?我认为这个职位有助于我将来的跳槽,或者你们今天给我的待遇可以满足我将来的生存,或者说在这个项目中我的经验积累、能力的锻炼,这一切都是投入和产出,我是我自己的老板。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有一个误区,首先我要找一个好单位,他觉得这个好单位就是好,可是他不去想这个好单位到底对你好不好呢?他会想老板会对我负责,单位会对我负责,但是恰恰错了,没有人可以对你负责,今天是这样,明天也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看成一个公司,看成一个老板,我想他可能看待问题就不一样,这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或者说他很容易去分析我要他在这个所谓的行业去工作我现在到底要什么?这是一种心态。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因为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浮沉》意见的搜集帖,之前挺散的,到处看也挺麻烦的,所以就在MSN开了一个帖,很多网友就说看了你的《浮沉》,我现在又继续用MSN,我觉得MSN的网友和朋友看起来都很亲切,还有人说我也希望通过MSN成就一段感情

主持人:非常感谢你为MSN做的宣传。

崔曼莉:因为我是MSN忠实的客户。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一片段我们邀请到了崔曼莉的粉丝(网友)加入到我们的访谈当中,一起谈谈《浮沉》这本书。

网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见到我仰慕已久的作家,因为我看她的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有一肚子的问题。

主持人:你看到自己的偶像了,有什么最想问的问题?

网友:有很多,我得罗列一下。因为觉得她一直很神秘,是一位美女作家,但是背景又是那么辉煌。书中的乔莉没有接到一个单,很多人都看不起她,这个书对我有一个启发,一个人如何变成一个别人需要的人,崔曼莉会不会职场中的女性有一个建议,怎么样成为一个别人需要的人?

崔曼莉:她总结的特别好,我开始说时代不能选择,但是我们只能选择自己,人自己自我强大了,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在一个团队也是这样的,你不要强迫大家要重视你,你有没有做到让大家重视你的地步?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曾经问过一个朋友,我的朋友曾经很潦倒,他后来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又站起来,因为他受到的挫折是非常巨大的,我问他你是怎么又做回一切的?他说心态决定一切,我在最潦倒的时候,我也毫不犹豫的认为我会成功,我觉得有这样心态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团队,他首先会不卑不亢,然后做好自己的事情,有这两点就可以了,就是有好的心态,然后不卑不亢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别人对你怎么样,给你掌声如此,给你白眼也同样如此。

主持人:也就是说,人首先要强大起来,不要想着怎么样被别人需要。

崔曼莉:要自己看得起自己,不要借助外力给自己评价,外力的评价不足为评,自我的评价最重要。

主持人:我问一下这位网友,你觉得《浮沉》这本书对你自己的职场经历有没有帮助?

网友:我觉得非常有帮助,《浮沉》最大的特点是无时无刻的在给你传授职场中的秘籍,你总能在一些小的细节中领略,比如史蒂夫给乔莉一个单子,让她有了零突破,最后总结下来原来是史蒂夫的一个计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要想想别人对你的好是不是真心帮助你?对自己有一些启发,对自己周围凭空而降的好事情,要持有一种中立的态度,在享受它之前要先思考一下。还有一点,一定要自我强大起来,在自己没有强大的时候没有资格去让别人重视你。所以还是要自强,有一句歌词是从来没有救世主,就是要靠自己

主持人:你刚才说在职场中自己要多一个心眼,不要被表象迷惑。其实这可能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层面,我昨天和同事的交流过程中说,我们看到在《浮沉》中有一些恶的东西,但是这不是作者主要传递给读者的,比如陷阱等,可能让大家觉得在职场中有很多艰辛,你要不停的提防、算计,但是他觉得书的背后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向上的力量

崔曼莉:我一向认为《浮沉》是一本非常阳光的书,我跟无数的人这样说,通过网络平台、媒体都这么说,我也坚持这么说,《浮沉》是一本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力量的书。这个阳光力量不是琼瑶小说所谓的人间真善美,它告诉你世间会有一些不美好的东西,《浮沉》当中是有一些不愉快的东西,但是不管社会怎么样,《浮沉》中的乔莉选择了做一个阳光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最阳光的地方,而《浮沉》中,何乘风也好、陆帆也好,他们遇到自己的问题,他们永远是正面的面对、积极的解决,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阳光。

主持人: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下,谁主沉浮?只有你自己!

崔曼莉:如果你选择做一个阳光的人,就算你没有能力改变社会、改变环境,但是至少你可以坚持做你自己,这就是一种阳光,这是一种真正的阳光。而且不管环境给予你什么,你只要能够正面面对,这就是一种勇敢。所以,在《浮沉》当中,我们无处可见这种勇敢,而且无处可见这种勇敢或者这种所谓的选择作为阳光作为的一种力量。而所有《浮沉》中不好的一面,恰恰是对它的一种衬托。

主持人:你从作者的角度,你对网友有什么问题吗?

崔曼莉:你是希望陆帆和乔莉在一起吗?

网友:我很好奇乔莉自己的选择,她看上去不是一个开窍的人,我是这样想的,可能陆帆对她产生一些吸引,一个成熟的、能够帮助自己的上司,那么优秀的一个男性,但是我个人认为乔莉还不是太适合这种特别成熟的男性。

崔曼莉:你是觉得他和云海合适,是吧?

网友:云海更像她的大哥哥。

崔曼莉:跟谁也不合适。

网友:我还比较渴望出现一个全新的人物。

崔曼莉:给了一个全新的答案,渴望出现一个全新的人物。很多人都说乔莉不会谈恋爱,很多男性觉得她特别不可爱,我为此很沮丧。

网友:我在想,像她这样一个年纪的女孩,应该对爱情充满向往,可以是一个女强人性质的对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她一定是愿意接触很多异性、积极的推销自己的那种。但是她是那种不解风情、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中。

主持人:这个时候网友有要求了。

崔曼莉:对,很多人都对我说乔莉应该去谈恋爱,乔莉太理性了,她面对这么多优秀的男人都不为之疯狂,反而非常镇定的工作,有一搭没一搭的接触着。看来我觉得可能读者都希望在《浮沉》当中看到乔莉为某一个男人不仅心动,而且有所行动,甚至有所疯狂。

网友:我比较渴望看到她为爱情心动、疯狂的一面,不再是那个很充分理性的一个职场女人,不知道曼莉在生活中是不是有乔莉这种影子?

崔曼莉:我已经疯狂过了!(笑)确实是这样的,人生总要经历一段爱情才会完美!

网友:对呀!

主持人:我们渴望作《浮沉3》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网友:对。

崔曼莉:不仅陆帆发疯,乔莉也要发疯!

主持人:疯狂的《浮沉3》!

网友:主要还是积极向上的《浮沉3》!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结束!感谢崔曼莉和我们的网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点一滴培养你的领导气质(职场必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
专访《我的青春遇见你》编剧:越简单的人物创作起来越难(1397期)
360doc网文摘手
绝对蜜秘:张嘉倪教你做个职场心动女孩2
【访谈】郎平与丈夫白帆情感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