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升职最慢的师长,20多年未升一级,“五五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他是一位资历极老的我军高级将领,为我军立下赫赫战功,红军时就晋升师长,可20多年的南征北战后,依旧是师长,他就是刘子奇。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迈向正规化和现代化,首次开始实行军衔制,这也是我军历史上一次里程碑,数百万官兵得到级别称谓,

轮到刘子奇的时候,难倒了罗荣桓,红军时期的师长,那么现在起码也应该授予大将军衔,可如今20多年了还是师长,

究竟该授予刘子奇什么衔位呢?他又为何20多年未升一级?

革命花火绽放

刘子奇,1900年生,湖南浏阳人,在17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没参军之前,家里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勤勤恳恳,

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饿死,刘子奇没有上过学,从小就跟着弟弟妹妹帮父母干活,因为是家里最大的那一个,他经常将最累最重的活抗在自己肩膀上,

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一下子断了收入,只靠母亲一个人给别人织布为生,适逢战乱时代,物价飞涨,很快母亲一个人就负担不起整个家庭的开支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子奇也不例外,为了缓解母亲的压力,15岁的刘子奇离开家乡,来到县城里打工,

靠着母亲教他的织布技术,他得以某得一家织布厂的工作,然后将每月攒下来的钱,通通寄回家里补贴家用,自己则靠着每日馒头加咸菜度日,

长时间的吃不饱饭,他很快就扛不住了,每天昏昏沉沉,头脑发胀,一日,他正打算将已经织好的布送到染坊,刚站起来就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

所幸周围的工人将他搀扶了下去休息,看到他年纪轻轻,就要一个人出来打工,觉得可怜,便每日将自家的饭菜分出一点来给他,

刘子奇受到大家的照顾,感激不已,这样的经历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的种子,他永远也忘不了,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是谁向他伸出的手。

17岁那年,革命的浪潮传遍中国,再加上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让他这个远在湖南小县城的少年,也感受到了革命的魅力,思想上更加开阔。

在革命的花火燃遍全国的时候,刘子奇也坐不住了,织布厂这个时候已经停工,他待在家里也无事可做,

一天,他告别母亲和弟弟妹妹,独自一人前往广州,一路上他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他的思想和主张令他感到钦佩,10月中旬,他加入了“护法军”,

从一个小小的勤杂兵开始做起,直到1924年,他已经是一个步兵连的连长了,从来没打过仗,也不认识字,他凭借努力,走到了连长的位置。

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去世,令他大受打击,他一直将孙中山先生的话牢记于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虽然没上过学,没有文化知识,但是刘子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看着国民党违背孙中山先生的话,

刘子奇心灰意冷,便退出了军队,返回家乡浏阳看望母亲,1927年,刘子奇的村子里来了一个“红军”,他也去听了这位“红军”的演讲。

红色纽带连系

那一天,他才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地为国为民,什么才是中国共产党,“保护工人和农民,打倒土豪劣绅,赢得自由解放”,

激昂的发言听得他热泪盈眶,从此,他就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1928年,根据地需要发展,队伍需要壮大,

刘子奇自告奋勇,在老家浏阳建立赤卫队,1年不到,赤卫队发展迅速,刘子奇也成为了浏阳赤卫队第二师的师长,

湖南的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1930年7月,接到命令的刘子奇,率部支援红3军团攻打长沙的战斗,长沙攻下后,

红军受到了长沙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作为红军的一员,也感到十分高兴,也更坚定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8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和,红一方面军成立,革命形势一边大好,刘子奇却在本应该得到重用的时候,选择离开部队去学习知识理论。

这个决定令当时他的领导和部下都十分不解,可刘子奇还是执意要去红一方面军的随军学校学习,师长的职务他选择让给他人。

打仗的军人将职位拱手让出,这种事还是头一遭,其实刘子奇心里明白,他没有知识这一点会成为自己将来一个大弱点,

根据地发展壮大时,从来没上过学的他看着别人口若悬河地演讲,还能写宣传报,心里就十分羡慕,

后来,部队参与进攻长沙,在见识了彭德怀的指挥艺术后,刘子奇更加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对于行军作战的重要性。

能在顺境中急流勇退,刘子奇这一点是值得令人敬佩的,在军校学习过后,刘子奇被任命为红军独立5师13团的团长,兼任政治委员。

组织上十分认可他的能力,不但任他为团长,还将政治委员的工作也一并交于他,刘子奇再次回到部队,没过多久,就升任了湘赣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1933年,担任湘赣军区独立三师的师长,兼任第三分区指挥官,相较于原来的师长来说,这一番任命并没有太大提升。

三次学习

长征时候,刘子奇原所在的独立三师,经过数次改编合并,已经成为红军第18师,刘子奇则成为了第18师53团的团长,

从一个师长,掉到了团长的位置,刘子奇却丝毫不在意,面对国民党的“围剿”,红军各部队都有损失,作为湘赣根据地的主力部队之一,

刘子奇的部队其实是损失比较严重的,又无法补充兵源,人数下降很厉害,编制也缩减了不少,名义上是一个师,其实连3个团的人数都不到。

再加上刘子奇这个人比较实在,有着农民身上老实憨厚的气质,不会邀功,论功行赏,每当有什么功劳和重大的胜利成果的时候,

他总是将功劳让给其他人,然后自己默默承担损失,而没人要的任务,他总是接手,部队的善后工作,一般都是极为难打的,

不能退,只能硬守,第18师的大部分伤亡,都是在负责掩护撤退的时候造成的,在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之下,刘子奇生生地拦住了追击的敌军,

为主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在一次阻击桂、湘两部追击的战斗中,第18师没能完美执行任务,导致了敌人逐渐发展为合围之势,

红军主力被迫选择离开根据地,事后,刘子奇被降为团长,其实这之中的原因,并不是刘子奇指挥的问题,而是部下执行命令并不到位,

再加上敌人诡计多端,十分善变,这才导致了事情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可是刘子奇并没有将过错怪罪到部下身上,

他什么都没有说,直接将所有问题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才有了降职处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刘子奇很快就重新回到了他该有的位置。

1934年10月,刘子奇凭借出色的作战表现,被任命为湘鄂川黔省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在主力部队进行战略性转移的时候,他指挥断后,成功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他一直干着“最费力还不讨好”的工作,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在部队到达甘肃会师后,部队衰减到不足一半,

但是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还赢得了时间,在总结大会上,刘子奇再一次将功劳,让给了其他人,

1个月后,他决定响应号召,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军事素养,加强思想觉悟。

这一年,东北剧变,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中国,红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部队编制统一精简,

原本任第18师代师长的刘子奇,成为八路军120师359旅的参谋长,和旅长王震一起,开赴前线,

抗日战争的残酷远远超乎想象,日军一开始带来了严峻的困难,刘子奇一度任团政委,尤其是“大扫荡”时期,部队人数再次衰减。

可刘子奇率部同358旅,在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同日伪军展开反击,守卫了晋察冀军区的安宁,毛主席曾评价“晋察冀军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区”

多年的指挥经验和数度的军校学习,刘子奇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小小织布工了,就在他立下汗马功劳,升任军分区副司令员的时候,

他又再度选择了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方面他对于职位晋升之类的并不在意,在他眼里,只要有仗打,为工人和穷苦劳动人民战斗就够了,

战斗中获得的功劳,全部让给别人,有功不抢,有困难第一个上,穷苦人民出身的他,牢记着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

他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为最广大劳苦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时时刻刻保护着广大劳动人民的。

另一方面,大扫荡过后部队需要喘一口气,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有经验需要总结,未来的战争还要持续很久,他要抓紧时间,提升自己。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会逐渐偏向中国这边,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

一切听从党

1945年,刘子奇被派往东北,担任哈尔滨市保安司令,第二年,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20旅旅长,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将领,黄埔军校,保定军校毕业的比比皆是,刘子奇主动请缨,担任政治工作,

1947年,刘子奇已经调任到了文职岗位,负责经济建设和政权巩固工作,人民解放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攻势让他明白,胜利很快就能取得,

他也甘心就此退居后方,党校的学习经历,使得他明白,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建设也十分重要,打败了反动派之后的事情,也需要有人来做。

那时候解放军一片大优势,如果刘子奇在那时候也调往前线,一定能取得不小的功绩,对他后来的军衔评定也肯定有好处。

有人后来就这样对他说,他却只回答了一句话:“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他说,组织上安排他去哪他就去哪,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他是穷苦农民出身,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他的今天,刘子奇心中始终抱着这样一个信念,跟党走。

1948年,刘子奇再次担任师长,1949年,刘子奇任湖南军区郴州军分区司令员,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在师长和司令员之间徘徊,

直到1952年,才升任到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从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升到军区副司令员,他花了整整22年。

他不是没有能力,也并没犯下错误,而是一切服从指挥,三次学习经历,每次他都能很快回到师长或者军分区司令员的位置。

1955年授衔仪式之前,罗荣桓看着刘子奇的履历,十分头疼,刘子奇和他也从长征时候就互相认识了,

论资历,刘子奇绝对没的说,评个中将也不为过,从没犯过错误,对党和国家十分忠诚,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可要是论功绩,如果将他评为中将,那就有点功不符实的意味了,毕竟刘子奇虽然大大小小的战绩是有点,可是几次学习的中断,再加上解放战争时期调任后方,

功绩上确实并不是十分突出,而且按照军衔的评定标准,刘子奇职位不高,最多评个正师级,也就是授予大校军衔。

还有一点,刘子奇的很多部下,都评上了中将、少将,如果他连个将军都没评上,实在是有点过意不去,

最终没办法的情况下,罗荣桓亲自找上了刘子奇,直截了当地让他自己说一个,刘子奇坦然说:“我完全服从决定,什么军衔我都接受!”

罗荣桓斟酌再三,考虑到他的资历,还是授予他少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3年,刘子奇退休后,安安心心地当起了一个普通人,每日写字看报,直到1976年因病去世。

中国能有今日之境地,离不开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是他们为中国的前进,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更加离不开每一位甘愿牺牲的革命战士,不管是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还是如刘子奇这般默默地奉献,

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统兵十万的兵团司令,三年后却成了小旅长,大授衔难倒罗荣桓
他是红军老将,20年没有升职,大授衔时难倒了罗荣桓
他当了20年的师长,1955年全军授衔前,罗荣桓问:你想要什么军衔?
他无职无权,却被特批为少将,首长亲自将授衔令送到他面前
他当了20年师长,1955年授衔前,罗荣桓:你想要什么军衔?
他战功赫赫,却三次降级,毛主席不忍心,让元帅问他想要什么军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