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好“组合拳”,严防手术部位感染

打好“组合拳”,严防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傅建国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7-20
此文章来源于http://www.cmt.com.cn/

  SSI危害不容小觑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组织感染、器官和(或)腔隙感染。造成SSI的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定植于患者皮肤或空腔脏器的内源性细菌。英国2010~2011年SSI病原谱分布资料显示,常见的SSI细菌属包括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

  关于SSI的一些事实

  SSI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的第3位,不同部位手术SSI发病率不同。

  美国CDC医院感染报告系统2006~2008年监测SSI发生率为0.21%~13.71%,其中,感染率最高和最低的手术分别为肝脏手术和胆囊切除术。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2010~2011年监测报告的SSI发病率与美国数据相似,为0.6%~10.1%,以大肠癌手术,肝脏、胆管、胰腺手术,小肠手术等感染率较高。

  发生SSI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未发生患者的2~11倍。

  通常发生SSI患者的住院费用约为无SSI患者的2倍。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若SSI发生率为1%,则每年可造成9亿美元的住院费用,而对社会造成的总体费用超过16亿美元。

  各国指南推动SSI防控

  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制定并颁布了多部指南来防控SSI。美国CDC于1999年4月颁布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是发布最早且使用时间最长的经典指南,其对SSI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等已成为其他国家进行监测的基础。2008年10月,英国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在循证分析的基础上也发布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治疗指南》,其内容更全面,并对现有SSI防控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011年,我国卫生部也发布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SSI防控的推荐措施

  迄今为止,广泛认为最有效的SSI预防措施依然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必须时机正确、疗程合理、种类合适。

  参考各国指南,并循证分析最新发表的文献,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预防和控制SSI(右表)。

  中国SSI防控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SSI监测规范,建议全国采取统一的监测方法和监测表格,以全面掌握我国的SSI发生数据。尽管我国卫生部发布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指南(试行)》,并在近2年来加大了抗菌药物使用的整治力度,有效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不当、使用时间过长、药物级别偏高等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对于术前沐浴、血糖控制、术中保温和吸氧等尚未建立规范化的操作规程,且尚未普及实施。基于上述情况,建议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遵循表中的推荐措施来有效防控SSI,从而提高医护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表 SSI防控的推荐措施

  术前

  根据指南要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若毛发不影响手术,可不进行皮肤准备;仅在必要时进行剪毛备皮,尽可能在手术当日进行皮肤准备。

  术前1日或手术当日至少进行1次沐浴,以减少体表皮肤细菌负荷。

  对糖尿病和高血糖症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血糖≤180 mg/dl)。

  鼓励吸烟患者至少于术前4周开始戒烟。

  对于特殊手术,如对MRSA携带者行心胸或骨科手术时,可考虑对鼻前庭的定植菌进行去定植。

  不推荐常规使用术前机械肠道准备作为减少SSI措施。

  术中

  严格手术器械灭菌。

  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和流动,以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术者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消毒。

  进行完备的患者手术野皮肤消毒。

  使用防渗透的手术衣及铺单。

  术者戴手套,并在进行高危手术时戴双层手套。

  不应使用手术薄膜预防SSI,如必须使用手术薄膜,选用与皮肤贴合良好的抗菌或含碘手术薄膜。

  尽量选用具有抗感染功能的单股合成缝线。

  保持患者围手术期核心体温≥36 ℃。

  手术时及术后恢复期给予患者足量氧气,以保证血红蛋白饱和度大于95%,维持皮下氧浓度约为100 mmHg,血氧饱和度>96%。

  大量输血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率,故术中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轻柔处理组织,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创伤,去除所有失活组织,尽可能消灭死腔。

  不应常规使用引流来预防SSI,仅在必要时、在远离手术切口的合适部位放置引流,并尽量采用密闭负压引流而非开放引流,同时注意尽早拔除引流。

  采用适当的皮肤闭合方法。

  术后

  术后48~72 h应更换敷料,且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进行手卫生,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换药流程。

  术后切口清洁推荐使用加热至37 ℃的生理盐水冲洗。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做好出院后SSI监测,并按照统一格式上报数据。

  小结

  须明确的是,SSI的预防与控制并非采取单一措施即可奏效,因此,近年来倡导采取干预组合措施(bundle)进行SSI的预防和控制。如美国的“拯救10万生命运动”、全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计划(SIP)、外科医护改进计划(SCIP)、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患者安全挑战”项目中的“清洁的照护更安全”、“清洁手术拯救生命”等。这些干预项目着重于SSI预防与控制的几个关键点,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美国的SIP计划主要采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血糖控制、采取适当方式去毛以及对结直肠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四项措施,使SSI的发生率降低了27%。

http://www.cmt.com.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2017 年版美国CDC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解读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2014最新版)
资源分享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需要刷手15min?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与控制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