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大地会流动,我们怎么在上面行走?

▲ 旋转的冰洞穴。图/Moyan Brenn/CC BY-SA2.0

大自然可以画出

人类难以描绘的美丽线条

大地并不都是平坦无边的。

它也可以很流畅和柔美,像风与羚羊般灵动,拥有海上波浪的身姿,或像蜿蜒的河流,或旋转得令人眩晕……

香酥手抓饼: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沙漠并不完全是流沙千里的荒原,在它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有一张巨大的“手抓饼”静静地躺在那里。

▲ 撒哈拉之眼,近乎完美的圈层结构。图/Pixabay/wikiImages

这张“大饼”直径约 40 千米,整体相当平坦,必须在空中才得见全貌。

它被称它为“撒哈拉之眼”, 也叫“理查特结构”。

▲ 俯瞰撒哈拉之眼。图/Wikipedia/CC BY-SA 4.0

这样近乎完美的圈层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呢?起初有人认为, 这是太空陨石碰撞地面, 或者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经实地调查后,人们发现圈层中心地形非常平坦,没有撞击坑,也没有高温痕迹,岩石成分更不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成岩, 而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

它既不是环形山,也不是火山口。

现在的研究认为,撒哈拉之眼是背斜地形被抬升后, 顶层被侵蚀而形成的

▲ 据研究显示,撒哈拉之眼是背斜顶层风力侵蚀的产物。图/NASA

甜甜的麦芽糖:波涛谷

扭曲的岩层,平行的纹路。

在这里行走,很容易产生周围的一切都在慢慢流动的幻觉。

▲ 波涛谷,彩虹般绚丽的岩层蜿蜒扭曲。图/Lobineau/CC BYSA3.0

波涛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靠近犹他州的北部边界,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1.9 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

当时,这里的岩石是硬度不高的砂岩,不同岩层所含的金属元素比例各不相同,呈现出红、黄、粉等各异而又灿烂的颜色。

在亿万年的岁月里, 地层抬升、沉降、平移……岩层发生了扭曲

而亚利桑那州高原上的烈风呼啸, 又在岩石上镌刻了很多平行的流纹

▲ 波浪形状的岩层格外突出。图/Pixabay/ID:12019

波涛谷其实非常脆弱,游客的登山杖往上一戳,就能形成一个白色的印记。

所以这里的游客人数被严格限定, 每天仅允许20人入谷参观。

静思之地:美国羚羊峡谷

没有水,却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汹涌波涛和浪花。

这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安蒂洛普峡谷,也叫羚羊峡谷。

▲ 羚羊峡谷全长约400米,非常狭窄,有些地方宽只有1米。图/Pixabay/LynnMax

这是印第安部落的领地,因传说附近有羚羊出没而得名。

印第安人对它的称呼更为直观,意为“大水穿过岩石的地方”。

印第安人将这里视为与大自然沟通的静思之地。图/Pixabay/Christopher_Otoole

印第安人说对了,羚羊峡谷就是一个被大水穿透的狭缝型山谷

这里的岩石原为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岩, 并不十分坚硬, 暴雨过后的急流沿岩石的缝隙冲刷, 就像切蛋糕一样把一层层水平的岩层向下切开, 留下了无数平滑流畅的线条。

由于水流的涡旋回转, 峡谷中还出现带棱角和漩涡的形态。

再加上风力的作用, 才有了羚羊峡谷如今的灵动模样。

▲ 流水的力量,让坚硬的砂岩切成了一道道平滑流畅的线条。图/Pixabay/Christopher_Otoole

更令人惊叹的是,峡谷里不断变幻的色彩与光线

当太阳的光束从狭缝顶部照射进来,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 峡谷中忽明忽暗, 时而金黄时而紫红,加上恍若流动的线条,真的似水波般灵动。

由于光线只能从峡谷上缘射入, 谷壁上毫无规律的弧线, 造成许多反光, 要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水平,也需要运气。图/Pixabay/Hans

▲ 羚羊峡谷外的风蚀地貌。图/Pixabay/Woodypino

岩石上冲浪:澳大利亚波浪岩

在坚硬的岩石上冲浪?

那你去波浪岩吧,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海登镇附近,高约14米。陡峭的岩壁似乎快要倾倒过来,如同翻滚巨浪凝固的瞬间。

除了造型逼真,岩石上还有一道道像是被毛笔勾画出来的美丽条纹,有红褐色、黑色、灰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人双目。身处其中,人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岩石上竟然也能找到冲浪的惊奇与刺激。

▲ 形状酷似海上巨浪的澳大利亚波浪岩。图/Pixabay/ejakob

波浪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上亿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过侵蚀和风化,才逐渐形成现在的模样。

波浪岩的主体是花岗岩,起初埋在地下,雨水从岩石的缝隙中渗入,经过日积月累的渗透和冲刷,相对松软的部分被侵蚀掉了,留下坚硬圆滑的岩面。直至6000万年前,波浪的形状基本形成。

大水是锋利的切刀,来了又退去。在露出地表后,岩石表面的风化作用,到今天都没有停止。

▲ 波浪岩陡峭的岩壁,角度几乎快要翻转过来。图/Pixabay/Monikawl999

天然梯田:爱尔兰巴伦石灰岩

爱尔兰岛西岸的巴伦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岩群。

从地面上看, 光秃秃的岩石上树木稀少,土壤和水分也不多;但要是从空中俯瞰, 这些看似没有生机的岩石,却突然变得动感。

▲ 远眺巨大的石灰岩分布群。图/Pixabay/coolpropix

这些石灰岩几亿年前还在浅海里,后来经过地壳的抬升作用浮出水面。

末次冰期时,整个爱尔兰岛都被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冰川的缓慢移动,对下部的岩石表面产生了摩擦和侵蚀。

在平坦的地方,石灰岩被划出一道道痕迹;稍有起伏之处,则被侵蚀、消融出曲线。

▲这片厚而蜿蜒的石灰岩层,不但孕育出特有的沟壑地貌,上面还生活着许多动植物,人们甚至还在上面开垦农田。图/Pixabay/Liam Lysaght

冰川消融之后,这里开始了缓慢的喀斯特作用,沟壑加深,岩石被打磨得更加圆润。

沟壑中水分较足,生长着少量植物,颜色比石灰岩更深。

▲ 巴伦石灰岩形成的岩溶石柱。图/Pixabay/Frederic Mahe

在爱尔兰语中,巴伦意为“伟大的石头”。这片厚而蜿蜒的石灰岩层,上面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植物,人们甚至还在上面开垦出了农田。

▲ 旷野上的岩溶石柱。图/Pixabay/Frederic Mahe

洞穴会旋转:冰岛大冰洞

冰岛,欧洲第二大岛,虽靠近北极圈,但受洋流影响,气候相对同纬度地区较湿润温暖。

朗格冰原,是冰岛岛屿上第二大冰川。由于夏季温暖,日照时长,冰川消融的速度也比较快。

消融的冰水从冰原裂缝中流入,就可能发生类似岩溶作用的冰溶

像喀斯特地貌一样,冰川的溶蚀也孕育出了许多奇妙的景观,冰漏斗、冰井、冰隧道和冰洞……

▲ 冰的消融,这是一种更加“流动”的风景,瞬息万变,每刻都是绝版。图/Moyan Brenn/CC BY-SA 2.0

与经历亿万年水滴石穿的岩石溶洞相比,大冰洞形成的时间很短,往往几个月或者几年就能形成十几米高的洞穴。

但冰洞没有岩洞那么坚固,随着冰川消融,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 旋转的冰洞穴。图/Moyan Brenn/CC BY-SA2.0

冰盖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类似沉积岩的层理,在冰川的运动中,这些层理会发生形变。

当冰川内部融化时,冰洞的冰壁上就会出现弯曲的条纹。

这是一种流动的风景, 瞬息万变,每一刻却都是永恒。

这些线条,构成了大自然的版画。

风和水,是最好的画师。

将亿万年的时光,镌刻了在陆地上。

 ·  END  ·

2019年 

跟《徒步中国》一起

每天发现新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个地球上的最奇特地貌和岩石景致
15个最令人惊艳的地球风景,请好好珍惜我们这美丽的星球
世界十大地质奇迹(组图)
世界地理之最(9)
“道听途说”瞿塘峡地质公园
太行山还向我们展示了什么?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