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古迹背后的故事#“娘娘宫”与“娃娃大哥”的故事

#文物古迹背后的故事# “娘娘宫”与“娃娃大哥”的故事

 

天后宫”,天津人俗称“娘娘宫”“娘娘庙”,它坐落在天津海河西岸一条悠长古街里,这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庙宇。它与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大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这是北方第一妈祖庙,受到全世界瞩目。

 


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由于当时海运漕粮、漕船海难不断发生,而天津是海运漕粮的终点,是转入内河装卸漕粮的码头,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宫(当时叫天妃宫),于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当时水工、船夫、官员在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没钱的也来求财,没儿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灾……天后宫的香火至今未断。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到天后宫烧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从海河岸边沿中轴线从东向西,前殿和正门之间有普济泉等三口井水,据传说是天后娘娘为保一方平安镇住海眼留下的遗迹,以前还有井水售给游客饮用,味道清冽甘甜,现已经加盖保护起来。

 




妈祖文化在天津是一种历史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作为航海保护神的妈祖,演变成为天津的城市保护神,衍生出罕见的“拴娃娃”“洗娃娃”等现象,彰显了天津妈祖文化的独特性。

拴娃娃”盛行于清代中叶以后,人们婚后为了求早生贵子,纷纷到天后宫内抱求或偷求一个小泥娃娃,以示娘娘所赐之子。天津还以时调曲艺形式流传民间的“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

 


传说刘二姐家住老天津河北,“这个刘二姐,出阁五六年,没生过一女,没养活一男。娘娘宫的庙会,三月初三。这个刘二姐,一心要把娃娃来拴。”之后刘二姐梳妆打扮,只身一人到天后宫进香拴娃娃。一路经过熙攘的市井风情在唱词中有着浓墨重彩的描绘。最后说刘二姐向娘娘磕过头,起身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五彩线拴娃娃,“有几个娃娃打花鼓,有几个娃娃弹丝弦,这些个娃娃全不爱,拉胡琴的娃娃跟我有缘。跟着妈妈走,跟着妈妈颠,跟着妈妈回家园。”,如若在天后宫娘娘面前“拴娃娃”后怀孕,孩子出生后要择吉日到天后宫去还愿。

由于“拴娃娃”习俗的产生,市面上的“洗娃娃铺”的泥塑行业应运而生,且生意十分火爆。

 


喜得贵子后,拴来的泥娃娃便是“大哥”,新生儿排行第二,是弟弟,因此天津排行第二的人特别多。往后随着弟弟的成长,年年都要将“娃娃大哥”送到天后宫附近的娃娃铺去“洗”。所谓“洗娃娃”就是花钱从娃娃铺里换个新的“娃娃大哥”回来。天长日久娃娃大哥“长大成人”,身穿长袍马褂,蓄起胡须变成大伯子了,逢年过节全家供奉,久而久之娃娃大哥甚至被“洗”成老太爷。

  奉养“娃娃大哥”的习俗,在津门持续数百年,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天津人长幼有序、敬老爱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淳朴民风。

  很多年长的天津人,都曾见过家里供奉的“娃娃大哥”。文史研究者谭汝为教授说:“幼时,我曾在邻居家里,见过穿长衫留胡子的"娃娃大哥",手里还捏着一个旱烟袋。"娃娃大哥"要在他的"弟弟们"都谢世之后,才能由家中晚辈恭恭敬敬送回天后宫。至此,"娃娃大哥"一生使命才告终结。”

以泥娃娃作为求子的象征,可能源自女娲造人这个神话传说。宋朝的《太平御览》中就记载了女娲抟黄土造人的传说。天后娘娘与“娃娃大哥”的故事寄托着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祈愿。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后宫里“拴娃娃”
在古代 天津妇女想生孩子都会去做这件事,至今还流传……
这个比天津卫还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津门最有古味的地方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说说天津卫——漕运带动天津对妈祖的信仰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妈祖文化寄乡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