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以前没棉花,古人穿纸衣、盖纸被,为何照样不受冻?

今年的秋冬季节即将如约而至,虽然南方还没什么感觉,但据说北方已经降温到十几度,要开始穿棉衣了。这么一看,冬天确实离我们不是很远了,所以要提前做好防寒的准备。

现代人御寒的方式实在太多了,北方人有24小时供暖设备,比南方人要幸福太多。南方比较湿冷,所以御寒的方式也更有心得,棉衣、羽绒服和羊毛衫等都是必备的。

如今我们的冬装款式越来越多,还有纳米防寒技术,当时古代没有这些可怎么办呢?据说宋朝之前都没有棉花,他们抵御寒冷只能穿纸衣,一穿就是几千年,为什么他们不觉得冷呢?

古人御寒设备

虽然古代没有空调、电热毯,更没有暖气,那么古代人如何驱寒的呢?其实为了防寒,古代人可是非常努力的,可谓是想尽各种方法。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当中,冬天的戏里我们都能看到妃嫔们出门的时候习惯拿个暖炉在手上。

这种手炉始于唐朝,他们在椭圆形的铜质炉放上一些烧透的炭,外面还有一层是保护手不被烫伤的。回到屋内,还有炭炉,是一种专门用来烧炭取暖的器具,相信很多农村人家里都有这个。

这种器具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了,一直伴随着人们御寒几千年,款式还在不断地被改进。

秦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也逐渐分离,出现了贵族御寒和贫民御寒的区别。在皇宫里还有“壁炉”和“火墙”,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在秦皇宫里有发现了秦始皇用过的“壁炉”。

还有“火墙”的发明,跟现代东北那边的炕原理差不多,只不过人家工程量更大一点。但这种形式深受贵族阶层的喜爱,因此一直延续到清王朝。

在今天的故宫内发现一些宫殿有设计空心的夹墙,下面挖了一条火道,在殿外走廊的屋檐底下设置有炭口,只要点上火把炭给烧热了,那么热气就会随着火道传遍整个屋子。

在汉代的皇宫里还发现有用花椒来涂墙进行保暖的方式,不过实在有点废花椒。这些方式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平常人家也只是简单地弄个火坑,就把整个冬天给对付了。

更有甚至还提倡人体御寒,不过这种方式更不是普通人能享受的。都是帝王级别的人,唐朝有个皇子李范一到冬天就叫来一群美女将自己围起来组成人墙,这样就暖和了。

这样的御寒方式真是奇葩,不过谈起御寒不能绕开防寒的衣服,而在没有棉花无法制作棉衣的时代里,老百姓都靠什么过冬呢?

防寒衣服比拼

冬季在人类还没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常规气候了,当然人类出现之后,自然要“入乡随俗”地给人体御寒来保命。所以最初人类发现了兽皮的另外一个作用。

很多兽皮有浓密的毛发,是保暖的最佳衣服,所以部落人打猎除了要吃肉以外,还要扒了兽皮来做衣服。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用丝麻来做衣服。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粗布麻衣”的来源,除了这些,还有人用鸟的羽毛、蚕丝和貂裘来制作防寒的衣物。不过像这种东西都太贵重,普通老百姓可用不起,那他们都用什么呢?答案是纸衣。

这里说的“纸衣”可不是我们日常用的那种纸,而是从褚树上扒下来的树皮为原料做成的衣服。这种原材料,古代人称为“树皮布”。

纸衣始于南北朝时期,刚开始人们用的只是普通的树皮来制作衣服。夏天就做薄一点,冬天就厚一点,主要是依靠树皮纤维强大的韧性来支撑。

后来人们才发现,褚树的皮比一般皮要好很多,所以便开始被广泛应用。因为那个时候棉花还没有普及,棉花其实并不是中国特产,而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但由于条件限制,使得棉花得不到重视,直到明朝朱元璋下令广泛种植,棉花才真的成为制作御寒衣服的主流原材料。不过在南北朝的时候 也已经有棉花的种植记录了。

然而也直到元朝才开始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棉花非常损耗土地,并不被世人认可,到明朝算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在宋朝以前,棉花还未普及的时候,大家穿的是纸衣。这种衣物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耐受性也很高,制作工艺也不难。

主要是将褚树皮放在水里浸泡到变软,然后捣烂后再锤实,晒干之后就是一块布匹了,最后将它们缝合成为衣物即可。

那么这种纸衣具有保暖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就算你加固到一千多层,恐怕也很难抵御寒冷,不过防风倒是比较管用。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的穿总比没有好。

古代气候原因

如果说纸衣如法真的防寒,就算穿上也还要受冻的话,那么一到冬天岂不是有很多人被冻死?那也未必,还得看当时的气候如何。毕竟古代的气候跟我们现代是不能相比较的。

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中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气候特征做了详细的描述。他在书中指出这么久以来,中国地区一共经历了四个冷暖的气候变化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记录中最温暖的时期,平均气温比今天还要高两度,四季并不分明。到西周时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寒冷期。春秋战国时期气温又开始回温,此后一直延续到汉朝的建立。

可见这个时期气温都是还很温暖的,可谓是四季如春。所以秦始皇弄的“壁炉”等已经够用于防寒了。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开始进入第二个寒冷期。

这一次足足冷了四百多年,北方很多牧民都待不下去了,纷纷往南下迁移。难怪曹操一直想方设法的要南下,估计也是被冷到怕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民众用纸衣和纸被来御寒。

到了唐宋时期,我们又迎来温暖期,一直持续到元朝又进入寒冷期。所以元朝开始,棉花制作的衣物开始流行起来。

元末明初乃至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国进入了小冰河时期,这一次可以堪称有史以来最冷阶段,就连海南省都下起了大雪,真是前所未见。所以朱元璋才会大量推动棉花种植,目的就是给民众防寒。

可见我国五千年来的气候是循序渐进的,古代人的“冷”跟我们的“冷”,感觉是不同的。因此宋朝以前的“冷”,我们可以理解为“凉”,因此纸衣的应用也足够御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前古代并没有棉花,古人穿纸衣、盖纸被,为啥照样不受冻?
古人冬天穿什么保暖呢?
宋朝以前没棉被,但古人穿纸衣,盖纸被,照样不会受冻
宋朝以前没棉被,冬天古人是怎么扛过去的?佩服古人的取暖智慧
古人冬天 穿什么御寒
宋朝之前,古代并没有棉花,古人穿纸衣、盖纸被,为啥照样不受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