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扬州开放型经济运行情况与2018年发展形势与对策

一 2017年扬州市开放型经济运行情况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开放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对外经贸增长稳定,开发园区持续提升,利用外资下滑较大。

(一)对外贸易企稳向好

1~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78.4亿美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5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重点商品增长明显。1~9月,全市十大出口商品累计出口32.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2%,占比较2016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十大商品中8类同比呈正增长(见表1),船舶、机动车辆及零配件、电子纸与液晶装置、电动工具与机床等加工设备、化学化工出口增幅超过10%。重点企业支撑有力。1~9月,全市出口前30强企业累计出口25.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比重44.7%。前10强企业同比全部呈正增长(见表2),其中4家企业增幅在100%以上,中海工业出口4.3亿美元,位居全市第一。国有企业出口增幅较高。1~9月,全市民营企业实现出口27.4亿美元,同比增长5.0%;外资企业出口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国有企业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新兴市场增速较快。1~9月,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占全市的23.8%、22.6%。累计出口13.7亿美元,同比增长4.2%。对欧盟出口12.9亿美元,同比增长5.0%。大洋洲、拉丁美洲分别增长43.6%、2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累计出口额11.6亿美元,同比增长5.0%。


(二)外经合作稳步推进

期末在外人数9331人,同比增长2%。累计备案境外投资项目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119万美元,同比下降89.3%。对外承包工程稳步增长。1~9月,23家有外经实绩的工程承包企业完成外经营业额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见表3)。营业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11家。境外投资制造业项目占据主导。1~9月,15个备案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5756万美元,占全市境外投资的94%。


(三)利用外资下降较多

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51亿美元,同比下降30.8%(见表4)。利用外资结构优化。1~9月,落户第二产业项目50个,同比增长194.1%。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6873万美元,占全市的比重提高27.6个百分点。招大引强成效明显。新落户芬兰瑞特格集团瑞特格散热片项目、台湾东贝LED封装项目、中化集团1万吨芳纶1414生产及纤维项目等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5个,落户香港佳源并购扬州香江新城市中心置业公司和英属维尔京群岛NEWTON INDUSTRIAL LIMITED并购深能高邮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外资并购项目2个。新批项目增长较快。1~9月,全市新批(增资)项目86个,协议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3%、37.1%。其中,新批(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46个,较上年同期多15个,同比增长48.4%。主要投资来源地到资下降。1~9月,全市实际使用亚洲(地区)外资4.8亿美元,同比下降46.29%,其中,实际使用港资4.7亿美元,同比下降44.5%;实际使用台资436万美元,同比下降80.2%。实际使用欧洲外资714万美元,同比下降39.2%。

(四)园区建设推进有力

工业经济呈波动性发展。1~8月,全市开发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7.27亿元,同比增长7.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0亿元,同比下降7.9%;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2015.9亿元,同比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收87.35亿元,同比下降2.75%(见表5)。项目建设稳步推进。1~8月,全市开发园区新签约重大项目34个,新开工重大项目29个,新竣工重大项目52个,新投产重大项目39个。对接上海持续深入。1~9月,全市开发园区落地上海、苏南转移项目21个,总投资169.4亿元。创新活力明显提高。1~8月,全市开发园区集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16家;建成科技产业综合体10个,建成面积139.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55家;引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31家、领军型人才579名,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型开发区2家、知识产权园区9家。


二 2018年扬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形势

1.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看,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全球化速度明显放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欧盟和日本也采取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提振经济,发达国家重新成为资本流入地。欧洲恐怖主义威胁蔓延,中东、北非、南亚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受人口结构变化、节能减排等多种因素影响,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面临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从扬州看,国发5号文、国办发7号文发布后,全国各地密集出台利用外资政策意见,地区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吸引外资难度加大。占全市出口2/3的行业以轻工以及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大量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积累,风险承受能力较弱,转型发展难度较大。


2.面临的机遇

从国际看,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全球化的深度发展进一步开放了世界市场,在全球价值链不断调整、重构的过程中,我国市场仍对全球资本保持着巨大吸引力。全球贸易格局“碎片化”发展,亚太自贸区进入建设新阶段,我国与亚洲近邻贸易一体化建设,与金砖国家贸易一体化建设,与发达国家贸易一体化建设都是外贸发展的新契机。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我国将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从扬州看,近年来,扬州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拉动效应明显,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加快发展,都为扬州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2018年扬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高起点谋划招商引资,促进利用外资结构优化

一是继续实施“530”招商行动计划(5年内新招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30个)。瞄准国际知名企业,以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创新环节为重点,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着力优化外资产业结构。二是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汽车、机械、船舶、石化、新能源新光源等重点产业,通过引链补链扩链强链进行招商选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攀升。三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实施“510”外资并购重组行动计划,鼓励境外知名企业与扬州市行业龙头企业并购重组,吸引跨国公司来扬州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来扬州市设立融资租赁、商业保险理财等新业态项目。鼓励外商以增资扩股、债转股、利润再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投资。鼓励本地企业境外上市、境外融资、返程投资。

(二)推动外贸优进优出,促进国际贸易质态提升

一是实施品牌兴贸战略。在全市范围内针对重点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海外营销机构、产品标准认证的培训,着力帮助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营销与议价能力。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外贸核心竞争力。加大对重点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推动外贸竞争力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二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针对化工、轻工等行业贸易摩擦增多的趋势,建立全过程应对指导机制,从资金、信息、培训等多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应诉,维护原有市场。制定年度贸易促进计划,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巩固欧美传统市场,进一步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拓。三是突出贸易新业态培育。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园区,探索设立跨境电子贸易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快建立全市跨境电商综合培训体系,在规范流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服务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培训体系,帮助扬州企业提升国际营销能力。重点培育新贸通和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整合电商、外贸资源,实现平台“供应链+订单”全覆盖,促进外贸订单回流。

(三)服务企业“走出去”,力争实现境外集聚区突破

一是实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522”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实施1亿美元以上对外工程承包项目20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二是优化境外投资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扬州市汽车、光伏、水泥、建筑等优势产业转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销售窗口,或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建立境外营销体系,带动产品出口。三是重点服务上市公司。落实江苏省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五年行动方案,依托“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资促进活动,建立“一企一册”台账,支持帮助扬州市13家上市公司并购海外研发中心、实验机构,吸纳高层次科技、经营管理人才。四是服务境外经贸集聚区建设。围绕恒远集团、牧羊集团在坦桑尼亚、缅甸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做好建立经贸集聚区可行性分析方案。从国家扶持政策、经贸集聚区优势等方面加大对恒远集团、牧羊集团等企业的宣传引导,力争境外经贸集聚区早日实现零的突破。

(四)加快开发园区建设,推动载体平台功能提升

一是编制全市开发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深入分析研究扬州市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和宁镇扬同城化中的比较优势,围绕开发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基础、特色资源、设施配套、生态保护等,科学谋划编制全市开发园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开发园区做好自身发展规划,确保新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全局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园区“主阵地”作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招大引强,聚焦高端产业、自主创新型项目和产业链发展缺失环节,加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人才招引,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提升,提高全市产业的整体素质。三是推进园区“一特三提升”。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和全市园区发展大会精神,以产业政策引导和个性化考核为手段,推动各开发区依托12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和10多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实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特色创新集群。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清理僵尸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加快淘汰劣质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四是狠抓合作平台打造。在深化上海、苏南园区合作的基础上,加快在国际园区合作上形成突破、形成实效,重点争取中加合作园区项目落地,积极推动德国梅泰尔工业园上升至国家、省级层面。

(五)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优良营商环境

一是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发5号文、国发39号文文件精神,推动《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扬府发〔2017〕60号)17条措施落地。继续实施《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除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企业外,其他所有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营造外资发展的优良投资环境。二是坚持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暂停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强化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把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和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结合起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加快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3550”目标(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加快推进国家级开发园区全链审批赋权改革试点和扬州开发园区、江都开发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四是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推进“三个一”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完善“机场旅客团队出境申报”功能,进一步拓展电子口岸平台业务,推动国际贸易货物“单一窗口”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三五开放型经济研究
宿迁调研:关于“外向突破”战略转向“外向带动”战略的研究和建议
株洲开放型经济行稳致远
苏宿工业园区成南北合作标杆
招商引资的武汉破局之策
宁波市外经贸综合运行情况分析(2013年4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