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

桑黄
桑黄是寄生在桑树上的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药用真菌,别名桑耳,被历代中医称为“妇科圣药”、“森林黄金”,虽然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但在功效上远远高于冬虫夏草。

目前国外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在1968年,日本东京都大学医学博士久乡晴彦联合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化疗部,经过实验发现桑黄对肿瘤的抑制率达96.7%;并于1986年将桑黄列入肿瘤治疗临床处方药物。1993年获韩国卫生部批准将桑黄列入肿瘤治疗临床处方药物。2011年,美国开始做临床研究,发现桑黄对四大免疫细胞有提升作用:T细胞提升3倍,B细胞提升129倍,巨噬细胞提升3-5倍,NK细胞提升2倍。桑黄成为国际领域研究的热点,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珍贵药用真菌,且桑黄无毒副作用。

桑黄作为一种珍稀药用真菌,虽然记载于历代的本草著作中,但是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商人在中国大量收购野生桑黄,这一珍稀菌物资源才受到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的关注,人工驯化逐步获得突破并形成区域规模化种植。随着我国桑黄产业的发展,也出现诸多乱象,尤其是菌种分类名称多样、野生品类众多、业内宣传较为混乱,同时桑黄入市身份有待解决,这都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桑黄产业发展现状


1.野生桑黄的分布

在我国发现的野生桑黄有11种,分布于多个省份。桑黄产地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重庆、四川、云南、西藏和台湾省。

2.桑黄人工栽培现状

桑黄作为一种珍稀药用真菌的栽培起步于日本和韩国,种植模式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我国的桑黄人工栽培开始于1996年的安徽金寨,采用段木栽培模式。段木栽培通常需要3年生长周期,代料栽培通常1年生,一年可栽培1-2季。近年来,新品种选育、液体菌种技术、工厂化周年栽培等技术被逐一攻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9年桑黄种植规模约50吨,市场规模10亿左右;2020年桑黄种植规模增长突破150吨左右,市场规模30亿左右;2021年桑黄种植规模增长突破200吨左右,市场规模40亿左右;2022年桑黄种植规模增长突破300吨左右,市场规模60亿左右。目前能广泛人工栽培的桑黄品种有鲍姆桑黄Sanghuangporous baumii、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vaninii和粗毛纤孔菌Inonotus.hispidus,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仅有小批量尝试栽培。

3.桑黄功效的现代研究

桑黄的现代研究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导致当地癌症病例猛增,而长崎女岛因种桑养蚕而盛产“桑黄”,当地居民有服用桑黄习惯,且癌症患者明显少于其他地区,学者研究发现“桑黄”具有抗肿瘤功能,随后发表了大量关于桑黄抗肿瘤的报道。在现代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桑黄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菌、保肝护肝、降血糖血脂、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抑尿酸和抗过敏等新功能,目前已有诸多关于增强免疫力和抗肿瘤研究的报道。

4.各地桑黄中药材及饮片炮制规范的申报及颁布

(1)安徽省《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地方药材标准》发布(2019年)

(2)吉林省《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地方药材标准》发布(2021年)

(3)浙江省《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地方药材标准》发布(2022年)

(4)山东省《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地方药材标准》公示(2023年)

(5)河北省《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地方药材标准》已提交省卫健委

(6)陕西省《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地方药材标准》正在研制

桑黄代料栽培技术

1.产地环境及菇棚

余姚地处北亚热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而浙江又是野生桑树桑黄主产地,适合桑黄人工栽培。

公司在基地建造了连栋大棚。规格为24×96(m)计2304m2内外共二层遮光率95%遮阳网,大棚侧立面也用二层遮光率为95%的遮阳网。内设水帘空调和智能高压雾化设备。

2.代料人工栽培技术

(1)工艺流程

备料→配制→预湿→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黄管理→采收。

(2)菌袋制作

培养料配方:桑枝木屑73%-78%,麸皮10%,玉米粉5%-10%,碳酸钙1%,糖1%。按配方中原料的比例称重配料。木屑需提前8~12h预湿,再与其它原辅材料搅拌充分。搅拌先干后湿,麸皮、石膏粉、生石灰等辅料应加入木屑中,进行反复干拌,混合均匀,食用菌专用拌料机将干料拌合均匀,再按料水比为1:1.2左右比例一边继续搅拌一边加水,加水不宜一次性加得太多,应随翻拌逐步调控加入。使栽培基质含水量达到55%~60%。若培养料不易吸水,低温季节,搅拌好可以先进行压堆0.5~1.0h,以使培养料吸水均匀,硬的基质变软,减少划破料袋现象。

采用17×33×0.0045(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拌料后5小时内装完袋,每袋平均装干料420g,采用常压蒸汽灭菌,100℃保持12h,等料袋温度下降至65℃左右时出锅冷却。接种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

(3)菌袋培养

事前应对培养场所的空间进行清扫和消毒,温度控制在25℃左右,用空调控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培养室应避光并保持空气新鲜,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夏季制袋时防高温危害。及时检出污染功袋,并作无害化处理。

(4)排场催蕾

畦床整成龟背状,在欲放置菌袋处松土,并用3%石灰水消毒,内置小供棚。割口前2~3天要大水喷灌,使畦床泥土吸足水。

菌袋直立摆放,间距在15×15(cm)。排场15~20天后,待菌袋完全转成黄色或者棕黄色时,割口催蕾(割口要求:圆弧形或直线型,弧长约5cm,弧底距袋口6~12cm,2~3个绕菌袋呈“品”字形排列),割孔后的菌袋直立放置并及时盖好小拱棚(图2)。棚温度控制在15~32℃。

(5)子实体管理

子实体原基形成至开片时,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子实体菌盖边缘稍有黄色时,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子实体趋于成熟颜色变深,空气湿度保持80%。环境温度控制在28℃左右,不宜低于15℃或高于35℃,大棚须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h左右。

(6)采收

子实体无柄,形状多呈扇形或条条状,少许呈马蹄形。当菌盖表面明显存有孢子粉、菌盖嫩黄色生长圈消失,转为灰黄色或黄棕色时及时采收。采收的子实体及时烘干,烘干温度58℃,可以用热泵烘干机,分级后,干品密封保存在2~4℃冷库中低温干燥冷库保存,也可以加工成片、颗粒、以及超细粉等。
(7)产量情况

我们随机抽样了20个菌包(装干料420 g),平均干桑黄产量为:12.42g。

桑黄

桑黄段木栽培技术

桑黄段木栽培是目前业内主流的一种栽培方式之一,优点是生物转化率高,桑黄主要成分含量较高,缺点是栽培周期比较长,需3年时间。我公司“桑黄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了市级科技项目验收,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目前100kg干原料可产干桑黄8~10kg。

用段木栽培桑黄,因所用木段材料需在树木休眠期砍伐,因此制作木段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到第2年的2月,南、北方在时间上略有差异,根据季节安排,提前制作好菌种。

1.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磷酸二氢钾3g,维生素B110mg,MgSO41.5g,葡萄糠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分装到1.8cm×18cm的试管中,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30min,超净台接种,接种后放入培养箱内,26~28℃培养,一般7~10d可长满试管。

(2)原种制作

原种培养基:桑树枝屑76%,麦麸18%,玉米粉5%,石膏1%,装入750ml菌种瓶内,棉塞封口中,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2.5h,超净工作台接种,接种后26℃培养,一般30~35d可长满。

(3)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培养基:桑树枝屑75%,麦麸18%,玉米粉5%,石膏1%,生石灰1%,加拌料均匀装入17×33塑料袋,封口,高压蒸锅灭菌2.5h,冷却,超净工作台无菌接种,25℃温度下培养,一般35d左右菌丝可长满。

2.栽培设施与出黄方式

桑黄生产周期比较长,为了保持菌袋的湿度,可采用双拱塑料大棚或连栋大棚内置拱棚,薄膜外加盖遮光率在95%的遮阳网;棚内加装水帘风机降温设施、智能雾化及排风设施。内拱棚用塑料管弯成拱形,中间高度1.5米,塑料薄膜覆盖。采用袋栽地摆式出黄方式。

3.栽培技术

(1)备料、装袋

选择6~15cm直径的桑树、栎树或柞木,在冬季树木休眠期砍伐,剔去枝桠,将刺和枝桠削平,截成18cm长度的段木,并利用劈柈机沿截面劈成直径3~5cm的小段。将段木浸入2%石灰水中,使其含水量达到40%左右,树皮朝外捆成直径15cm左右的圆形柱。装入25cm×45cm×0.05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2)灭菌接种

常压灭菌100℃保持28小时,降温至40℃左右出炉至无菌室降温至28℃以下,用臭氧消毒机消毒,在无菌工作台上接入栽培种。

(3)培养转色后熟

将接种的菌袋(段)移入培养室内暗光培养;温度控制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60%;第3天开始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min。

菌袋(段)40~45天长满菌丝,当菌丝长满,有少量黄色水珠即进入转色期,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5~28℃,散射光照度在1000Lx以上。转色一般需要30天左右,菌袋(段)呈黄棕色或者短木段菌袋出现突起的颜色稍深的瘤状子实体原基。

4.割口、摆段

菌袋(段)转色后进入出黄棚。先将菌袋(段)底部塑料割掉直径10~12cm的圆形口,再在距菌袋(段)上缘2~3cm处划月牙口,划2~3个,呈“品”字形排列,长4~6cm,宽1cm以内,深0.5cm左右。

菌袋(段)割口后摆放在大棚畦床上,下部四周埋河沙或砂石,高3~4cm,密度16袋(段)/m2。

5.出黄管理

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一般在20~28℃范围内,通过智能雾化装置控制空气相对湿度85%~95%之间,光照在1000Lx左右为宜,并保持充足的新鲜空气。

6.病虫害防治

当前桑黄设施栽培方式分有大棚、温室和工厂化方式,主栽区域有北方片和南方片(长三角区)。北方气候寒凉,虽然生长期偏长,但病虫发生量少,危害程度较低。南方(长三角)温度高、湿度大,易于发生病虫危害,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危害。

在桑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生于治的原则,创造适宜桑黄生长的栽培环境,特别是搞好栽培场所内外的环境卫生,减少各种病虫的传染源,并努力营造有利于桑黄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防止高温、高湿,控制病虫的繁殖,减少和杜绝病虫发生机会,建立健全清洁卫生,以生态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病虫管理体系。

7.采收

桑黄生长达到3年或3年以上、子实体边缘黄褐色、11月初到第二年4月中旬停止生长时采收,采收前一个月停止喷水。

余姚市华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渭春 陈凯 戚彩娟 王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芝代料栽培技术(编辑)
想都不敢想!一亩地产20万!居然是它......附全套种植技术
灵芝栽培技术
相见恨晚,捡到羊肚菌,就是捡到了金子!
两种羊肚菌栽培技术
灵芝栽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