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新农村】科技育种 让野生菌种走上新舞台

本文字数:314字

阅读时间:1分钟


        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聚焦乡村振兴的重大科技需求,江苏深入实施科技兴农行动,加强农业新品种选育,发展现代种业。今天咱们就跟随记者一起走进菌种的世界吧。

记者:

我们知道菌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无处不在却又充满着神秘感,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万多种。在我身后是一家菌种培育基地,这里不仅有大家常见的菌类,还住着一些稀有品种。

解说:


这些黑褐色的小耳朵您可别错认为是黑木耳,它们长着一层细细的茸毛,被称作毛木耳。毛木耳具有一定厚度却又韧性十足,其粗纤维含量较高,能够有助于促进代谢。它广泛种植于东北与福建等地,在江苏倒是很少见到。

记者: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种特别好看的菌类,您看它的造型特别像一朵一朵的云,宋老师这个到底是什么品种?

江苏蕈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员  宋金俤:

这个就叫云芝,云芝是一种药用菌,它跟灵芝是不同的,不同科不同属的。云芝有很强的药用功能,一般都是野生状况下的,那么我们现在近年来开始驯化云芝的栽培。

解说:


大棚里的菌类比较容易管理,而一些对环境有着更高要求的菌类则住在特殊的厂房里,这里就培育着珍稀品种——桑黄。

记者:

我感觉这个房间里面非常的潮湿,这里大概有多少湿度?

江苏蕈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员  宋金俤:

湿度在95%以上,温度在27度左右,所以我们感觉到非常的闷热,但是桑黄就是这个特性,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

解说:


长久以来桑黄生长在野外桑树上,五到十年才能收获,非常稀少,市场价甚至高达万元一斤。而它在这里实现了工厂化栽培,利用先进的动力控制系统实时调控各项指标,严格按照其生理习性进行培育,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却使其仍然保有野生桑黄相同的有效成分。不过,驯化这些野生品种并不容易。

江苏蕈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员  宋金俤:

桑黄是我们在野外进行分离、驯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出菇实验,筛选(出来)。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桑黄)是比较少人工种植的,甚至还没有进行过人工种植的,我们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试验。我们有个研究团队,长期在做这个实验。另外我们还跟科研院校合作,像江苏省农科院还有南京农业大学,进行具体的品种项目的合作。

解说:


跟随宋老师,我们来到了基地的实验室,刚巧,研究人员正在实验中。

记者:

打扰一下,您现在正在做什么实验?

研究人员:

在对桑黄的子实体进行分离,对菌种进行提纯复壮。

解说:


将新鲜的菇采下进行提纯复壮,培育出新的菌丝进行优选扩繁和出菇试验,这是基地的定期工作。为了防止种性退化,保证种子活力,每类菌种都要经历这一过程的层层选拔才能走向市场。为响应科技兴农号召,加强农业新品种选育,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不仅成功驯化栽培多种野生药用真菌,还积极研发新品种。

江苏蕈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员  宋金俤:

我们国家强调种业强国,我们搞食用菌的也应该以自己的自主产权的新品种去占领市场。我们作为一个种业公司,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像我们这个培育了白灵菇,这个品种我们进行了杂交组合。

解说:


历时近一年的研究,七百多个白灵菇杂交组合即将发菌成功,只有它们当中的最强品种,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试炼。

江苏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 曾晓萍:

我们省里面食用菌育种上有很多亮点,比如说一些大型的企业他们会依托我们省内的科研院所进行自主育种,我们省食用菌上的科研实力还是很强,全省一共有八大院所在进行食用菌的育种、生产加工方面的研究,为我省由食用菌生产大省向食用菌生产强省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走进新农村》第20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农业技术对野生菌类开发应用研究报告
浅聊大面积栽培应用的优质菌种筛选~驯化生产(1)
彭水野生大脚菌人工栽培为科技攻关项目
关于野生菌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食用菌自然属性的N个为什么(2)
[首藏作品](3942)这条食用菌产业链 每个关键节点都有科特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