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蕈菌文化 | 桑黄功效研究进展

木上炼金

桑黄

蕈菌功能研究者眼中的桑黄


        桑黄的真身得以验明,其功效研究才能顺利开展。分类学上不同的种,在蕈菌功能研究者眼中可能找到不同的亮点。由于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和鲍氏层孔菌(P. baumii)在国际上作为桑黄学名已久,在科技论文的搜集上能获得更多信息,因此我们就以两者为主角作接下来的桑黄功能介绍。

        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因桑黄种属、桑黄生长培养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如应对鼠白血病细胞P388时,裂蹄木层孔菌多糖所用的浓度较鲍氏层孔菌多糖低很多(Bae等,2004);又如以谷物蛋白为生长原料的桑黄,其醇提取物,比以木屑和大米为原料的更有效抑制肝癌细胞HepG2(Shao等,2015)。同一种桑黄提取物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抑制效果差异也很明显,如裂蹄木层孔菌多糖对膀胱癌细胞T24和前列腺癌细胞DU145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肾癌细胞ACHN和脑癌细胞U87(Konno等,2015)。

        桑黄多糖或乙醇提取物接触肿瘤细胞时,可观察到肿瘤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粘附力减弱、转移能力减弱等现象。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以及细胞周期运行受阻有关(王贵宾等,2011;Xue等,2011)。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证据有: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在细胞接触桑黄乙醇提取物后表达增加(Hsieh等,2014),以及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在接触桑黄多糖或乙醇提取物后都发生衰竭并释放凋亡信号到细胞中(Wang等,2012;Chen等,2013)。而细胞周期阻滞,也即细胞无法正常完成分裂增殖,其证据有:帮助细胞完成周期的蛋白质cyclin和CDK表达的下调(Zhong等,2013;Li等,2013)。在动物实验方面,移植了人结肠癌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的小鼠,分别喂食桑黄多糖后发现,肿瘤大小和重量都发生了缩减(Zhong等,2013;Li等,2013);而移植了人直肠癌细胞的小鼠,采用桑黄多糖静脉注射或多糖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都发现肿瘤组织的萎缩(Song等,2011)。

图4 注射了桑黄多糖后肿瘤组织缩小的裸鼠(右二头)和对照组(左二头)

图5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时期(交通灯图标)示意图(左二头)


图6 人肝癌细胞在接触不同浓度桑黄多糖后的细胞凋亡崩解情况


        桑黄多糖、桑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桑黄发酵物都具有降血糖功效。先天缺陷或后天人为造成的糖尿病实验鼠,在喂食这些提取物后出现一些共有的反应,例如血糖显著降低、动物糖耐量恢复(Zhao等,2014)、血液中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降低、肝脏损伤指标谷氨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降低等(Huang等,2005)。研究发现,桑黄发酵物可减少糖尿病鼠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提升抗氧化物谷胱甘肽、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从而实现肝脏保护(Kim等,2013)。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桑黄多糖护肝抗氧化的原理得到进一步阐述:喂食桑黄多糖的肝纤维化大鼠,其肝脏内涉及抗氧化、亚铁血红素代谢、半胱氨酸代谢和侧链氨基酸代谢的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表明桑黄多糖作用通路可能通过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产生抗氧化物质,以及血红素代谢产生还原剂而产生抗氧化作用实现减轻肝脏损伤(Wang等,2012)。桑黄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帮助胰腺细胞抵御过氧化的胁迫(Lee等,2011),而动物实验也表明,糖尿病实验鼠喂食桑黄乙酸乙酯提取物后,胰腺得到保护,胰岛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胰岛素上升(Wang等,2015)。脂质代谢可能也影响血糖的稳定。经高脂饮食的小鼠喂食桑黄乙酸乙酯提取物后,体重、肝脂肪、附睾脂肪减少,通过抑制胰脂肪酶而降低肠道对甘油三酯的吸收,通过抑制脂类合成酶从而达到降低体脂积累(Noh等,2011)。而桑黄多糖能增加先天肥胖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表达,从而调节脂质代谢,改善了其糖尿病病症(Cho等,2007)。另外,肝细胞对糖类物质的代谢也是影响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胞实验显示,桑黄中的原儿茶醛、柚皮素和黄芩素等有机物可实现加速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分解利用,从而降低血糖。但由于无法影响多糖的分解速度,因为无法延缓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速度(张超等,2015)。


图7 试验鼠胰脏上的胰岛(浅紫色卵形部分)在化学损伤前(左图)、后(中图)的状态,以及化学损伤后喂食桑黄乙酸乙酯提取物后的状态(右图)(摘自Wang等,2015)


图8 左图为试验鼠化学损伤导致的肝硬化情况(浅色部分为胶原沉积),右图为化学损伤同时喂食桑黄多糖的肝组织切片,肝组织受到保护,几乎没有胶原沉积(摘自Wang等,2012)      

        动物实验表明,桑黄对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的肺部炎症、哮喘、异位皮炎和关节炎具有消炎作用。而实现消炎效果前的免疫反应涉及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多因子响应网络。处于炎性状态的细胞,接触到桑黄提取物后,多种促炎因子减少,如一氧化氮(Chang等,2007)、前列腺素E2(Yayeh等,2012)、核转录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Lin等,2014)、IL-6和IL-10(Suabjakyong等,2015)等;还有与促炎因子合成相关的酶,如和前列腺素合成相关的环氧合酶,与一氧化氮合成相关的一氧化氮合酶,以及与细胞间质消解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弹性酶(Lee等,2012)。而在动物体内,桑黄提取物消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体内促炎白介素的产生,减少炎症组织中白细胞、T细胞(Yayeh等,2013)、中性粒细胞(Jang等,2004)集聚,以及降低炎症因子合成相关酶产生(Huang等,2012)等途径实现。在消炎过程中,还检测到与过敏相关的因子减少、相关生化反应被抑制,如免疫球蛋白IgE含量降低(Hwang等,2012),以及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造成过敏的β氨基己糖苷酶活性降低(Shin等,2015)。另外,促使免疫细胞和因子向炎症组织聚集的免疫趋化信号也被下调了(Yan等,2014)。


图9 试验鼠异位性皮炎组织中炎症因子聚集(左图,褐色部分),桑黄多糖处理后炎症因子显著减少(右图)。


图9 试验鼠异位性皮炎组织中炎症因子聚集(左图,褐色部分),桑黄多糖处理后炎症因子显著减少(右图)。


桑黄栽培者眼中的桑黄

         当看到桑黄具有如此丰富的生理功效,桑黄栽培者对不断改进桑黄栽培技术就充满了动力。桑黄栽培者眼中的桑黄,比自然界中的桑黄来得更丰满和整齐划一。桑黄在我国的主产区是东北林区,在不同树种上栽培的桑黄甚至被区分成不同的商品出售。目前桑黄栽培形式多样,可以使用木屑瓶载、袋栽,还有较为传统的段木栽培。在不同的栽培料上桑黄的生长时间和状态不一样,若遇到需要购买时,不妨多留个心眼。


图11 韩国桑黄的段木栽培和瓶式栽培

图12 不同生长年份的桑黄(1~4年生) 

本期桑黄介绍到此结束,不知道在你眼中,桑黄又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叶有抗肿瘤的作用
天然产物通过调控神经炎症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SABCS前沿]肥胖如何加速肿瘤进展
柴胡及其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进展
近年来小球藻提取物CE(也叫小球藻生长因子CGF)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文献资料
灵芝的免疫调节作用,强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