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型社区的出现正在造成一种城市病,大多数人没发现,以宁波为例

30多年前中国进入大规模城市改造后,大量大型封闭式住宅区开始陆续出现。

以宁波为例,最早的是高塘新村、然后是黄鹂白鹤,接着是联丰社区、安居幸福苑。

2000年后,宁波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大型封闭式社区更是频繁出现。

常青藤、青林湾、东湖花园、BOBO城、中海国社、滟澜海岸、合生国际城,更有世纪金源的超级大盘杭州湾世纪城,有的面积30多万方,有的超70万方,有的更达几百万方。

如森林一般的杭州湾世纪城

大型封闭式住宅区就是指被围墙围起来,外界车辆不能随意进入的社区。这类社区给业主带来不少安全感和私密感。能做到人车分流的社区居住体验感更强。

但是否有人想过,这些大型封闭式社区的出现,正在造成一种普遍的城市病。

这里提及的城市病不是指建筑的千篇一律,而是对城市的亲和力和交通出行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几张图

这是海曙老城区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细密的道路,比如呼童街、尚书街、孝闻街、法院巷。还有被细密的小路分割成的一个个小型社区。

这是江北万达一带,大量的较大型社区。两张图是在同一海拔高度截取

同样在同一海拔高度截取,这是杭州湾世纪城。

第一张图和后两张图有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后两张图中道路少而宽,第一张图道路多而细密。

后两张图社区都较大,第一张图社区都较小。

还有一个特征在图中无法表现,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就是马路上的人气。

海曙老城人气之盛,始终冠绝全市,马路上行人尤其多。而江北万达一带和世纪金源一带,除了购物中心附近行人较多,其他路段行人稀少。沿街商铺也因此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态。老海曙商铺发达,租金高企,新城商铺租金始终低迷。

鼓楼和江北万达白天的人气对比

这是为什么呢?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道:过大的街道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或者街道一边有商铺而另一边空空荡荡,也会让行人有畏惧。

而老街虽窄,但更让人有行走的欲望,且若两边都有商铺,更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商铺的生意也会更兴隆。作者还用到了一个词:人气互动。即商铺内的人可以和外部的人互动。

试想一下,如果你走在一条小街上,街道两旁都是有橱窗的商铺,你可以看到橱窗内的人和商铺内景,他们在行走、窃窃私语或者观赏着某物,甚至其中还有个熟人在向你打招呼,各种人声、音乐从商铺里传出,这样的街道是不是会让你更有安全感?

再试想一下,你走的是一条极为宽阔的马路,一边虽然有商铺,但另一边漆黑一片,车辆在黑暗的一边飞驰而过。两条路你更愿意走哪条?

我曾在学府一号住过一段时间,常去那里的人一定知道学府一号有一条热闹的商业街,还有一段商铺是在社区外围,对着钱湖南路,那一段的商铺长久做不起来,近两年才有起色。

中间的商业街属于典型的两边都有商铺的内街小街区。而外面一排则是典型的半边街,另一边是主干道和无人的城市公园,一到晚间漆黑一片——过宽的主干道对两侧的城市街道都造成了影响。

主干道因何而多?

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大的车流,上世纪的全球各城市都曾有过这样的阶段。但对中国来说原因还要更复杂,除了满足车流,我们大量的马路面积被巨型小区内的闲置道路占用了。

小区如果是打开的,小区内的道路可以分流大量的车流,那么小区外大型主干道的存在就无绝对的必要。

可以把前一张图看成小型街区的组合,后一张图是大型街区的组合。

也可以这么说,原本可以用做支路的道路面积被“挤压到”少数几条主干道上,造成道路宽度大幅增加。

类似这样的争论2015年曾出现过一次。当时国家曾有倡议打开社区内部道路,但是涉及到私有产权,民怨沸腾,因此不了了之。

现在回想,抛开产权问题,这个建议也不是没有道理。

肯定会有人说,这会造成居住舒适度的下降。这确实会造成小区内舒适度的下降。但另一方面,大型封闭式社区将削弱居民步行出行的难度和欲望,进而迫使居民开车出行。同时沿街商铺的大量消失,也使得以往人气旺盛的街道不见了,人们可以活动的最多区域一个是购物中心,一个就是自家社区,或者开车到就近的大型城市公园。

简而言之,一方面交通建设越来越关注行车的便利,追求更快的速度,更短的通勤距离;另一方面各种大型社区的出现挤占了公共道路空间。两者合力,终于导致我们的城市板块呈现出孤岛化的现象,马路越造越宽,让社区彼此隔绝。从更广的视野看,则是城市的碎片化,碎片之间用大型主干道连接。

同一时间段的鄞州万达、老三区、东部新城热力图对比。

上面三张同一时间的热力图,只有老三区是连成片的。稍后成熟的鄞州中心区热力点以点状分布,这就是所谓的孤岛。之后成熟的东部新城几乎找不到热力点。

东方一品的业主要去西侧的商务区必须穿越30多米宽的海宴北路,近在咫尺却只适合开车。

BOBO城的业主要去港隆恐怕最好还是开车,因为江南路实在太宽。晚上过马路形同冒险。

东外滩花园的业主需要纠结,是步行通过7车道的民安路抵达东岸里,还是索性开车过去。

绿地海外滩的业主也有类似的烦恼,万达就在眼皮底下,可是似乎开过去更方便。

一座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座对行人友好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应该到处都能看到人,但是显然,当下的许多城市,包括宁波在内,都离这个理想颇为遥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铺风水:七大风水水法秘诀,助你选旺铺之一
如何根据地址选项目
4月长沙城市管理成绩公布 74个社区亮排名
商场越来越多,还能投资沿街商铺么?以后的商业模式会怎么样呢?
要不要投资商铺
抢完房子抢商铺,谁在支撑郑州的商业购买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