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贤村|基于产业特色的乡村风貌提升设计

导言


访贤村位于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原属白岘乡。2015年5月,长兴县撤销了煤山镇、白岘乡、槐坎乡的建制,合并设立了新的煤山镇,其中访贤村保留了原乡集镇的功能。2016年9月浙江省开始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煤山镇率先对镇区进行了提升改造,通过对煤矿和火车这两大历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投入大量资金,有效改善了煤山镇区的环境,提升了整体的形象。2017年11月,访贤村作为保留的乡集镇开始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受煤山镇政府的委托,浙江茗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承担了访贤村整体风貌提升设计的工作。在前期实地踏勘和充分调研后,我们对访贤村的文化个性和产业特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区别于传统的基于地域文化特质或历史风貌的乡村设计,我们试图从乡村产业的特色中去寻找灵感,以期在乡村风貌提升中有新的思考和突破。

01

访贤的产业特色

访贤村距长兴县城30公里,属浙北丘陵地貌,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为村庄的唯一产业,曾经是白岘乡最贫穷的一个村。改革开放后,访贤村依托自身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发展起两大特色产业。

其一是鸟笼加工产业,村里曾派出骨干到江苏常州学习鸟笼加工,回来后依托本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大力发展鸟笼加工业,最盛时期有鸟笼加工厂十余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鸟笼加工,村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同时带动了村内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

其二是太湖石产业,白岘乡境内的太湖石资源非常丰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村民便开始售卖石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太湖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白岘太湖石经销户的壮大,太湖石产业越做越大,俨然成为长三角地区太湖石的集散地。

为实现太湖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07年初,当地成立了园林绿化专业协会,对本地出售的太湖石统一打出“白岘太湖石”的品牌。2014年12月,位于访贤村的中国太湖石博览园正式开园,占地110亩的博览园,汇集了两百多户经营业主、近千名太湖石从业者。博览园内,白墙黑瓦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绿化点缀得相得益彰,园内引水成溪,将太湖石与流水演绎得灵气十足。

02

村庄的风貌基底


整体格局

访贤村为原白岘乡政府驻地,临近10省道,周边地势平坦,村庄整体呈现集中连片的发展格局。村中心区域的道路呈“田”字形布局,凤凰路、梧桐路等四条道路围合的区域是集中居住区,该区块以越岭路为界,北侧是老村居住区,建筑相对密集,空间较为局促,南侧是新村安置区,有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 

访贤村空间格局

10省道及村入口区域

村中心区域


道路街巷

村内的主要道路均不宽,其中梧桐路由于沿街两侧均为商铺,所以空间上更显局促,道路的线形较为规整,但绿化较少,景观风貌上比较单调,缺乏变化。

梧桐支路


建筑风貌

访贤村的民居以现代建筑为主,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色彩以红屋顶灰白墙身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老村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层高多在2-3层,新村的建筑呈单一朝向的行列式布局,层高均为4层。

老村二层建筑


公共空间

由于缺少系统规划、村内的公共空间较为缺乏,白岘农贸市场是老村内最大的一处公共空间,但未作有效利用,新村内的公共空间也多被改建为停车场地。

 农贸市场

03

整治提升的路径

总体来说,访贤村在乡村风貌的提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3个:一是建筑风貌的提升,通过适度的改造,改变目前色彩和形式单一、缺少特点的建筑风貌,力求能够体现地域的特色。同时,鉴于老村和新村在空间形态和建筑体量上的差异,改造中应重点关注两个区块风貌协调的问题。二是景观环境的提升、宜居氛围的营造重点是道路及两侧空间,村内主要景观节点、农居附属院落的提升,通过一些贴近乡村生活场景的创意设计,将景观风貌丰富起来、宜居的氛围营造出来。三是空间的梳理和重构,特别是公共空间的重构,对于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应重点考虑老村内存量建筑空间和闲散场地空间的利用。

在乡村改造中,有时候要做的工作有多少受到的制约因素也就有多少,访贤村的整治提升遇到的第一个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由于之前在煤山镇区的改造提升中投入了较多的资金,留给访贤村改造的预算非常有限,在设计中一方面要选择重点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造价,尽量就地取材,做到花小钱、出亮点。第二个制约因素来自于村庄的形象定位,考虑到太湖石产业的集聚发展,煤山镇希望能以太湖石小镇这个主题形象来定位访贤村,在乡村风貌提升中围绕太湖石做足文章。事实上这个想法与我们不谋而合,但是现实的难度在于太湖石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并不合适大量的使用在乡村景观的营造上,单纯的以石造景过于呆板和沉闷。

重点整治范围及节点

04

基于产业特色的设计思考


我们的思考

太湖石是访贤建筑景观设计的核心主题,但纯粹的太湖石元素使得景观相对单一,且无法完全体现访贤的产业和文化特色,因此,需要在太湖石的基础上,再寻找一些体现访贤生产生活特色的元素。


理念的构思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除了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太湖石同时也是传统中国画中重要的构图要素,因此,从太湖石主题的中国画中我们汲取了设计灵感。在传统中国画中,太湖石通常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与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市井生活等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生活情趣。

由此我们想到,访贤乡村风貌的提升可以围绕“太湖石+访贤的市井生活”这一主题来展开设计,主要的考虑有两个方面:

1、建筑和景观的改造多以太湖石为背景,将太湖石的元素渗透到集镇日常生活细节中,体现太湖石小镇主题,彰显访贤建筑景观的个性。

2、建筑景观的改造设计将访贤村的市井生活和人文元素与太湖石相结合,改变“单一的太湖石”景观,让景观丰富、丰满、生动起来,体现风情。

例如可以设计:太湖石+劳动场景、太湖石+童趣场景、太湖石+乡村生活场景 、太湖石+动物形象 、太湖石+鸟笼元素

(1)建筑立面整治(越岭路沿街):太湖石 花鸟主题墙绘,体现太湖石产业文化

(2)村内景观节点(越岭新村):太湖石+村庄名称+母鸡小鸡主题景观,体现乡村趣味

(3)道路景观提升(凤凰路入村口):太湖石 鸟笼形状的路灯,体现鸟笼加工产业的特色

在访贤村乡村风貌的提升设计中,由于考虑要尽量节省投资,所以我们在整治范围的选择上尽量做到抓住关键节点,并非沿路沿街全面铺开;在整治的方式上采用了建筑主要以店招整治 墙绘为主、景观节点就地取材采用太湖石点缀具有乡村生活气息的小品这样造价较为节省的的形式,力求能够以较小的投资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乡村风貌的整治提升,把访贤村的产业个性和乡土特色充分彰显出来。


结  语

访贤村乡村风貌的整体提升,应该说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还有存量建筑(场地)空间的利用、公共空间的重构,老村、新村居住区风貌的协调等一系列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事实上,委托方煤山镇政府和我们有一个共识,即乡村的改造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改造在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修正;另外一方面,从“物”的乡村转变为“人”的乡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顺应这一变化的现实需求,乡村风貌的改造提升也并非是靠大投入的集中建设能够一步到位的。

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不少地区由于乡土文化和历史风貌的高度相似性,传统的基于地域文化特质或历史风貌的乡村设计较易出现“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面貌;另一方面大投入的乡村改造将成为“过去时”,小投入,精细化的整治提升或成为“新常态”,从这个角度来讲,访贤村基于产业特色的乡村风貌提升设计或许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维文旅:传统村落如何改造更新?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经典案例分享
乡村振兴丨绿维创新村庄规划,就地解决三农问题
田东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试点形成经验
惠东县梁化镇入选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瑞龙桥畔,青浦这个小村庄正上演乡村“变形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