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威并用,明朝廷处事得当: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作者:史遇春

汉王朱高煦起事,朱瞻基曾委派中官侯泰宣诏安抚。在确定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之后,朱瞻基听从大臣的建言,御驾亲征。

明宣宗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初十日(辛末),即公元1426年9月11日,朱瞻基亲征的队伍从京师出发。

农历八月十二日(癸酉),即公元1426年9月13日。

御驾亲征的队伍经过杨村之时,朱瞻基在马上回头问从行的大臣道:

“你们推测一下,汉王一方,会按照怎样的计划行事?”

对此,有大臣回答说是:

“乐安城小,他们肯定会首先夺取济南,作为巢穴。”

还有大臣回答说是:

“根据以前的观察,汉王曾经不肯离开南京,那么,此次起兵,他必定会引兵南去。”

朱瞻基听罢大臣之言,他说是:

“不会这样,济南虽然离乐安很近,但是,济南并不容易攻取。再者,如果他们听说朝廷大军日夜进发、疾速赶至,他们也会觉得没有时间攻取济南。”

接着,朱瞻基又说是:

“他们的护军,家在乐安,这些人应该不愿抛舍家人,离开乐安,前往南京。就我所知,汉王为人,外在夸饰狡诈、内里懦弱胆怯,加之他临事会狐疑不定、踟蹰辗转而无法决断。如今,汉王之所以敢起兵造反,就是轻视朕年少,新立为君,众心尚未归附。在汉王想来,朕肯定做不到御驾亲征;如果朕派遣将领,前去攻打乐安,汉王自度,只要以甘言厚利为诱饵,就可以轻易拿下朝廷来人。”

最后,朱瞻基说是:

“就以上种种看来,此次起事,汉王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现在,听到朕亲自出战、征讨叛逆,他们恐怕早已心惊胆落了。试问,他们还敢出来迎战吗?朝廷的大军一到,他们就束手就擒了”

不知道,以上言辞,是朱瞻基亲口所说,还是作史者的推测模拟。这段言辞,若真为朱瞻基所道,那么,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的皇帝(时年28岁),还是有些见识、有点想法的。无论如何,朱瞻基的讲话,都可以安定随从诸臣之心、可以鼓舞朝廷军队的士气。

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十七日(戊寅),即公元1426年9月18日。

行进途中,朱瞻基的队伍遇到了一位从乐安前来归正的人。这位人士,带了乐安的讯息。于是,朱高煦那边的情况,朝廷这边知道得更为详细了。

这位归正人士所带来的讯息,大体如下:

一、最初,朱高煦与靳荣约定,准备夺取济南。但是,朱高煦谋逆造反的事情已被山东布政司、按察司的官员察觉。于是,两司对靳荣严堵死防,使得靳荣无法发兵。

二、紧接着,朱高煦一方听说朝廷的大军即将达到,就更不敢外出了。其间,朱恒曾极力向朱高煦建言:应该引领精兵,急趋南京;如果拿下南京,那么就大事可成了。但是,因为朱恒是应天人,在他提出夺取南京的策略之后,朱高煦身边的一帮人都赞成、也不愿意,他们说是:朱恒建议攻取南京,如果一切顺利,他就可以回自己的老家了,那么,我们这些家在这边的人,该怎么办呢?

三、另外,刚开始时,朱高煦听说朝廷是派遣阳武侯薛禄等人统领军队、前来作战的。为此,朱高煦还撸起袖子、露出胳膊、非常振奋地说道:这些人,都很容易对付(看来,统兵打仗的将领人选,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听起来似乎是废话,但是,在历史实例中,要做到正确用人,还真是个技术活、还真有非常大的难度)。等到确切消息传来,说是皇帝御驾亲征之后,朱高煦那边,又开始胆怕惊惧起来。

因归正有功,这位人士被朝廷授予官职,给予厚赏。另外,官方还给他安排了任务:让他携带朝廷的榜令,回到乐安,前去告谕民众。

这个时候,朱瞻基再次赐书朱高煦。

亲征是实际行动,赐书是舆论手段。

在处理国家大事之事,实际行动和舆论手段一个都不能少。

看来,朱瞻基及其朝廷团队,在处理事情时,还是有板有眼的。

朱瞻基在给朱高煦的赐书中,主要写到:

一、张敖之所以失国,全是因为贯高的撺掇;

[张敖(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2年),外黄(今河南民权)人,赵王张耳之子,娶汉高祖刘邦独女鲁元公主;张敖之女张嫣为汉惠帝(刘盈)皇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路过外黄,张敖执子婿之礼,很是谦恭,反遭刘邦辱骂;赵相贯高等人,以此为由,谋刺刘邦,结果未遂;次年(公元前199年)事发,张敖受到牵连入狱;后因贯高极力辩白,张敖才得以赦免,娶鲁元公主如故,但贬爵为宣平侯;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张敖去世。]

二、淮南王之所以被诛杀,皆因受到伍被的蛊惑;

[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汉宗室、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好读书,善文辞,曾“招致宾客、方士数十人”,集体编写《淮南鸿烈》(即《淮南子》);宾客之中,伍被才能出众,可称冠首;刘安想要谋反,召见伍被策划;伍被用昔日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计而被迫自杀的故事讽喻;刘安为之愤怒,囚系伍被的父母三个月;后来刘安谋反事泄,伍被见官,自告与淮南王谋反的踪迹;皇帝以伍被对大汉朝政有溢美之辞,不打算对其诛罚;御史大夫张汤进言说是:“伍被为刘安设计谋反,罪不能赦”,伍被遂被诛杀;因为此案,被株连杀害者达数千人;刘安也自杀。]

三、现今,六师[六师,《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曾运乾正读:“六师,天子六军。周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师。”]压境,命令汉王立即擒拿倡议谋逆的乱贼,进献到朕的面前。如此,朕就不再计较汉王的过失,还会待汉王恩礼如初。如若不然,朝廷大军挥动,一战之间,汉王人马即可悉数被擒

四、再者,有人或许会以汉王为奇货,擒拿汉王,进献于朕;果然如此,汉王再要如何后悔,全都来不及了。

关于朱瞻基御驾亲征,有人形容当时的情景,说是:

在上,作为军队统率者的皇帝,他英畅神武、词旨明壮;

在下,朝廷的军队气势强盛、军容壮阔,龙旗飘摇,钲鼓声震,可谓千里不绝。

(本篇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一记扫堂腿绊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古今罕见
“好圣孙”朱瞻基是个狠角色,将叔父朱高煦活活烤死,诸子被杀绝
朱高煦效法朱棣发动叛乱,为什么被明宣宗朱瞻基迅速平息?
朱高煦叛乱(高煦叛乱)
明」明宣宗为什么将汉王朱高煦用铜缸烤死?
(95)读《明史》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