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4)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userphoto

2018.08.24

关注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礼记·曲礼上》说:“将要到别人家里去的时候,要求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将要进屋的时候,必须传出声音让人知道。”
   (《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

   

                                  将入门 问孰存
   【注释】孰:谁,哪个人或哪些人。存:在。
   【解读】去别人家拜访、回到自己家,要先问问家里都谁在。
   在古代,门与户是有区别的:一扇是户,两扇是门;在堂室是户,在区域是门。“将入门”的“门”,应是指区域性的门,即一个家庭的宅院大门。现今城市里的住房多为楼房,大部分人家的门都是单扇门,这在过去只能称之为“户”而已。
   将去别人家拜访时,要先打听一下人家都谁在,比如说有没有长辈需要去问好,有没有正在待客,不能贸然造访。

   回到自己家,也要先问问家里都谁在,长辈在不在。孝中就有“反必面”,出门回到家报个平安,了却父母的牵挂。还有,如果得知家中有客人,还应去问个好,等等。

   不要机械地把“将入门”理解为即将进门那一刻,这里只是在强调“事先”,即:去别人家做客或回自己家,要对别人家和自己家的情况,能有所了解的就要有所了解,以免失礼或唐突。比如说去别人家拜访,如果看到人家家门口停了很多车,家中似有客人,你什么也不问,直接“上堂”提高声音问:“家里有人吗?”是有人,人家正在待客,你进还是不进?回到自己家也是,要问问看看谁在家,别进门就进自己房间,关起门来自成小天地,也不知道跟长辈打个招呼,家里有客了也不知道,看着跟憨子一样。
   现在有了电话就很方便了,如今我们去别人家拜访之前一般都要事先打个电话预约一下,看人家是不是有时间,方便不方便,以免冒昧。远行回家的人也可回家之前打个电话问问,看看家里都有谁,是否需要带些礼物回去,带些什么样的礼物回去。


                                  将上堂  声必扬
   【注释】堂:台阶以上窗户以外。扬:提高声音。
   【解读】上了台阶将要进入房内之前,必须提高声音告知里面的人自己将要进去了,切忌悄无声息地进入。
   “堂”有“殿堂”、“公堂”、“正堂”、“内堂”、“台阶以上窗户以外”等之意,“将上堂”的“堂”应是指“台阶以上窗户以外”,即上了台阶进入房内之前过渡性的地方。比如《论语·先进》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注:窗户之外曰堂,窗户之内曰室)意思是说:“仲由(鼓瑟的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只是尚未入门罢了。”
   过去的人家或现在的农村家庭基本上都有院子,进入院子之后才进入人所居住的房屋。而且,家中有人时,房屋的门基本上是不关的,所以在进入房内之前一定要以声音告知房内人,以免冷不丁地出现在人面前,吓人一跳。   

   现今居住在楼房里的人家,即使是白天门也总是关着的,所以我们不必“声必扬”而要以敲门或按门铃来告知人已在门外了。但拜访别人家时,即使门是开着的,也应在外面敲敲门,不要直接进去。拜访别人家,进门之前,门是关着的,进去之后也要随手把门也关上;进门之前,门是开着的,进去之后还要把门开着,不要关上它。《礼记·曲礼上》说:“门开着的就让它开着,门关着的就关上它。”(《礼记·曲礼上》户开亦开,户阖亦阖。)因为门或开或关均是主人的意思,也许为了通风,也许为了等人进来。
   去一个单位的办公室办事也是这样的,一定要在外面先敲门,不要推门就进,冒冒失失地直接进去说事,更不能把门悄悄推开一条缝去窥视窥视里面的情况。当办公室门是开着时,即使里面有人,也要立在门外先敲敲那扇开着的门,让敲门声使里面的人注意到你在外面,人家同意你进去再进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分配到一家规模不大的国营工厂。有一次,她去厂长办公室办事,在门外敲门,谁知门没开,里面倒传出了厂长粗鲁的声音:“进来!敲门干啥?”吓了她一跳,敲门也是错的。后来,她观察了厂里其他人去厂长办公室,都是推门就进。
   这样粗鲁无礼的领导又“领导”了一帮“无礼之人”,厂子岂能会好,这领导不把厂子“领倒”才怪呢?
   几年后这厂子果然就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

   

   孟子欲休妻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家里,伸开两条腿坐着。孟子进门看见了,就对他母亲说:“这个妇人太不懂礼节了,请让我把她休了。”孟母问:“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条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没有礼节,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节。《礼》上不是说:‘将要进门的时候,要先问问都谁在;上了台阶将要进入房内时,必须要提高声音让房内人知道你要进去;将要进屋门时,眼睛必须眼往下看。’礼上的这些都是为了不让人无所防备。而今你进入你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门时没有任何声响,这才被你看到了她伸开两条腿坐着。这是你没有礼节,不是你妻子没有礼节。”母亲的一番话,使孟子知道了自己的不是,不再休妻了。
   (《韩诗外传·卷九》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弟子规》在《谨》这一章中主要讲的是一个人行为中应注意的问题——谨行;言语中应注意的问题——谨言,放在了下一章《信》中;“谨”的另外一个含义——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则放在了上一章《出则弟》中。

   在《谨》这一章“将入门”之前讲的是一个人个人行为应注意的问题,从“将入门”开始讲的是与他人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即:“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涉及到了去他人家拜访应注意的问题;“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你是谁”的问题;“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则是借人东西时应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与人交往中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弟子规之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乾訸书苑】弟子规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佛心书法】《弟子规》择句: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问学弟子规】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谨: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摘自《我读弟子规》)
弟子规33|所问能答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