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食适可 勿过则
userphoto

2018.08.24

关注

    【注释】适:适合,适宜。过:超过。则:规范,准则。

    【解读】饮食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礼记》中说:“不要猛吃某种食物。”

    (《礼记·曲礼上》 勿固获)

    孔子在谈饮食时有一句“不吃得过饱”(《论语·乡党》不多食),对此朱熹的解释是“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论语集注》)。

   “适可而止”的关键在于知“止”,在于知道停下来,不过分贪吃贪喝满足口腹之欲,别吃到嗓子眼了都舍不得放下筷子,所谓“饮食有节”啊!

   “饮食有节”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别吃住自己了——养生的需要;二是不要让人看笑话——修养的需要。


    一、养生。

   元朝营养学家忽思慧说:“善于养生的人,在感到饥饿之前就吃饭,并且吃饭不求吃饱;在感到口渴之前就喝水,并且喝水也不过量。吃饭次数可以多些,但一定要吃得少些,不能一顿饭吃得过多。”

    (《饮膳正要·养生避忌》故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领袖人物嵇康也非常注重养生,他说:“饮食上不知道节制,可以引发很多疾病。”

    (《养生论》 饮食不节,以生百病。)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更是说:“饮食上不知节制,立马能要命!”

    (《本草纲目》 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有的人吃饭没个饥饱,没吃撑就以为没吃饱。实际上从养生看,吃饭吃到不饿就算吃饱了,就要“打住”了。

   很多病都是吃喝过度引发的。明智的家长常阻止孩子贪吃:“别吃了,看撑住了。”“这东西虽然好吃,但别多吃。吃多了伤身体。”

   跟朋友相聚,朋友说起了她单位一位年轻的同事,特别爱喝可乐,可乐不离手,当水喝。有一天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同事从一个不高的台阶上往下跳时蹾了一下,竟然蹾断了胸椎股!同事们都说他是喝可乐喝的,要不然骨头没有这么脆。可乐属于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则会影响骨质,导致骨质疏松,骨折。本是解渴爽口的可乐,喝多了却能出大问题!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诱因就是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也是一种能要命的病。有一个小伙在网上看到一家高档自助餐搞活动,半价即可。可逮着一个好机会,下班后立即和同事前往。本着“吃回本”的心态,胡吃海喝,两个小时内就吃光了20盘海鲜和肉食,最后消灭了3个冰淇淋才“善罢甘休”,被同事们封为“最强吃货”。可这“最强吃货”回到家里就受不了了,肚子胀气,频繁干呕,腹痛越来越严重,直到呼吸困难。家人见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急性胰腺炎,好在抢救及时,病情没有继续恶化,但两周医院住下来,医药费就花了2万多!

   孔子说,人有三种死法,不是命里该死,是自己找死。第一种死法就是,睡觉不按时,饮食不节制,安逸过度,劳累过度,引发疾病而死。说不好听点这三种死法是,困死的、撑死的、闲死累死的,都是命不该绝自找的,是那种阎王不叫自己去的。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二、修养。 

   有一次老家来一亲戚,吃饭时桌上有盘虾。亲戚见虾想起了一件事:老家有人娶亲,桌上有盘虾,虾有八只——每桌坐八人,每人一只。可虾刚一上来,一小女孩就麻利地双手一捧,盘里只剩下两只虾。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捧走六只虾并不吃,而是装入一个塑料袋里——她是带回家吃的。她还要腾出肚子吃别的呢。

   还在婚宴上见过一对奇葩母女——女儿都二十多岁了。婚宴刚开始,她俩就把凉菜中的红萝卜蒸菜端走,趁人不注意倒入塑料袋里。蛋糕、小饼、包子刚一上桌,俩人就先夹在盘子里,后趁人不注意倒入塑料袋里。真服气透了,能拿的都拿走,吃高价饭不空手啊!

   还有两个女大学生一起吃麦当劳,每人要了份汉堡套餐。一会儿工夫,一个女孩风卷残云般把自己那份干完了,然后对吃的慢的女孩说:“把你的汉堡给我吃吧。”吃完了汉堡,她又说:“把你的可乐给我喝吧。”女孩很生气,一起来吃饭,什么都被要走了,自己只吃些薯条!

   某君在一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美味佳肴琳琅满目。此君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也是琳琅满目,最后竟吃到撑着桌子也无法站起来了,是服务员过来将她搀扶起来的!这次自助餐是单位组织的,周围全是同事。同事们后来一提起这家五星级酒店就皆云此事,乐不可支地当笑话讲。


   饮食中要顾及他人,适可而止,家长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因为外人一般只会看,不好意思当面说,但有人会翻白眼,会背后说。可是,常见有的家长见孩子猛吃某种食物时,不但不制止,反而将盘子直接搁到孩子跟前:“孩子,爱吃就放跟前吃,多吃点!”真是糊涂的爱!真是“子不教,父之过”啊!

    小时候不教育好,长大了出去丢人!

 

   养生方面的“食适可”的“适可”是吃饭吃到不饿就行,“过则”是“吃撑了”;与人共餐方面的“食适可”的“适可”是正常吃饭而已,没人注意,“过则”是有人注意,有人斜眼看。都是没“止”住啊!


   《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既是从健康养生方面教育孩子们饮食上不要挑挑拣拣,过量摄取,也是从礼节方面教育孩子们吃饭时要顾及他人,并注意吃相。其实,中国自古以来饮食上应注意的礼节很多,2000多年前的《礼记》对人们饮食上应注意的礼节有专门的告诫。

    《礼记·曲礼上》部分饮食之礼:

   一、毋放饭:已经盛出的饭,不能再倒回去。不要看到饭盛多了,或盛出后觉得不合胃口,又倒回去。

   二、毋流歠:喝汤要一口一口慢慢喝,不要一口灌下去,容易被呛着。(歠[chuò]:饮,喝。)

   三、毋咤食:吃东西时不要“吧嗒嘴”。(咤[zhà]:吃东西时嘴里发出的响声。)

   四、毋啮骨:不要啃骨头。大概啃骨头一来吃相不雅,二来像主人提供的食物不足,让客人连骨头都啃了。

   五、毋反鱼肉:可以有两种解释。(1)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转过来,也就是吃鱼不翻身。这里的“反”取“翻转”之意。吃鱼不翻身主要是忌讳“翻”,尤其是以打渔为生的人,很忌讳“翻”,使人联想到翻船。(2)已经取食的鱼和肉类食物不要再放回去。这里的“反”取“返回”之意。饭桌上曾见过有人夹起一块肉咬了一口,然后又放回盘子里。当时就有人怒目而斥:“你咋能这样?!”

   六、毋投与狗骨: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啃。宴席上,如果主人把骨头扔给狗啃,客人可能会认为主人暗示他与狗同类;如果客人把骨头扔给狗啃,主人可能会认为客人讽刺他提供的饭食不好,只配喂狗。

   七、毋固获:不要猛吃某种食物。即:食适可,勿过则。

   八、毋刺齿:不要当众剔牙。有的人当着众人面用筷子、手指等呲牙咧嘴地剔牙缝,实在不雅观。实在想剔牙,应一手遮挡嘴一手用牙签侧过身子剔,不要对着人。

   九、毋嘬炙:不要大口吞食烤肉。嘴里满满的,鼓鼓的,极不雅观。(嘬[chuài] :大口吞食。)

   十、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吃饭是高兴的事,不要将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一个猛吃虾的季节~蒜香椒盐虾
拒食、猛吃和贪吃或都是饮食障碍,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家长需重视
【饮食养生】盐吃得太少也会生病?有人吃素30年,骨头像泡沫!身体发出警告
可乐排骨、可乐虾,可乐入菜超好吃
治疗感冒养生妙方
忘掉可乐鸡翅!鸡翅这样做,骨头都被啃没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