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对于内家拳,尤其是追求高超功夫的人,必须深入理解其本质。我们每天的练习是为了“撑筋拔骨”还是追求大松大柔?许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传统拳通过“筋骨撑拔”来训练劲力,不刻意追求肌肉的发达,而是以关节大筋为主宰。

但也有人认为习练内家拳必须大松大柔。如果身体过分追求松柔,肌肉和“大筋”是否也会松弛?这就好比“琴弦”,调得太松就无法弹出声音。还有人问,为什么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纵叉和横叉,一段时间不练就会缩回去?为什么在练武中经常出现韧带拉伤和损伤?其实,从武医同修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先纠正一个观念:筋并非仅限于那些明显的粗大脚筋、手筋等。正确的观念是:筋无处不在!

中医讲究气血,但很少提及筋。实际上,在真正的武行和道门秘传中,不仅有人体十二大经络,还有与之对应的十二大筋络。气动血行,有经络的地方就有血管,也可以理解为: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筋,而有筋的地方才有经络。武林中自古就有“筋长力大,筋长一寸寿长十年”的说法。无论是在武术技击还是养生方面,练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筋能养气,气能养血,而血又能养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盲目地进行“撑筋拔骨”,而不懂得养筋和养气血,长期下去,后果难以预料。

我们不能仅仅惊叹于内家高手在技击时展现的惊人爆发力,例如郭云深的崩拳、尚云祥的龙形步、孙禄堂的飞身一丈等。我们需要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如何练成的。如果你说他们靠的是活劲而非拙力,那么你一定想知道,这个活劲是如何通过练筋来体现的。

我想说的是,筋在于养,而非单纯的拉伸。筋养气,气养血,血再养筋。当我们的气血充足时,我们会感到全身充满力量,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人的筋都处于封闭状态,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人,他们的筋往往是软弱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打通筋络,让气血充盈,我们就能立刻焕发新的活力。

你可能想问,如何养筋和养气血呢?内家拳有什么秘传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功夫并不局限于拳法,我们需要向内寻求大道。那么什么人的气血最旺盛呢?答案是刚出生的婴儿。

练功夫需要悟性,练内家拳需要打破阴阳的界限,回到先天状态,这样气血才能真正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心中空空如也,没有丝毫的拙力,但内劲却自然产生。无论是修道还是练内家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我们需要抱元守一,只有守得住内心,才能继续后面的修炼。

有些人练了很多年功夫却没有进展,他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内家拳的关键在于如何练习。

站桩是先人们的创举,站桩时如果方法正确,体内气血会涌动,像化学反应一样。它的作用就是在先天状态下直接调动气血,打通全身的筋络。无极桩、三体桩、混元桩、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等等,都是从三回到九转的过程,明劲、暗劲、化劲都是其中的阶段。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易骨、易筋、洗髓。首先,易骨。练此阶段以筑基壮体为主,使骨体坚硬如铁石,气势威严似泰山。其次,易筋。练此阶段以腾起筋膜、增长筋力为主,筋长则力大,劲力纵横联络,生长无穷。最后,洗髓。练此阶段以清虚其内、轻松其体为主,使体内清虚无滞,身体轻盈如羽。

内家拳虽不练铁砂掌之类的外功,但通过修炼仍可髓满骨硬。随着骨密度增大,身体松沉增加,冲击力变大,拳头落在人身上就如同铁棒一般沉重。肌肉的密度和筋的韧度也会增加,有人会感觉手掌胀大、皮肤增厚,一攥拳头像拧螺丝一样紧。同时,有人会感到飘飘欲仙,身体越轻盈,仿佛体重消失了一般。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年龄太大或身体太硬而无法练武的人,需要纠正三个误区:第一,所谓的“硬”并非指骨头,而是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第二,“硬”更需要练功;第三,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心改变。

作家三毛曾说:“等待和犹豫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如果你总是在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去实现梦想,那么你可能会在犹豫中浪费光阴。所以,不要等待,立即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开始站桩吧!

庄子曾说:“真人之呼吸以踵”,这并非指闭气,而是用功练习直至至虚之境。当身心与道合真时,便能与太虚同体。之后通过不断修炼,可以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境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顺应自然、得心应手。

依照拳经所述,武艺修炼旨在强化内在根基并激发外在行动,而修道则侧重于滋养内在根基并平息外在纷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拳悟道真言,缘渡几人?
习拳悟道真言,缘渡几人
大成拳浑圆桩(常志朗)
大成拳浑圆桩
内家拳练与养的本质是什么
站桩 | 很多师父都舍得不给弟子讲的核心窍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