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中医调理在线-舌诊学习最全资料(四)


一、望舌苔


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望苔质: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

主要观察:厚薄、润燥、腻松、腐霉、剥落、真假、偏全等方面的改变。

 

(一)厚,薄苔


舌象特征:“见底”,“不见底”是衡量舌苔薄厚的标准。

● 见底苔 ━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 ━ 薄苔

● 不见底苔 ━ 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 ━ 厚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 薄苔 ━ 正常舌苔,薄而均匀,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提示胃有生发之气。

● 厚苔 ━ 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熏蒸,积滞舌面所致。主痰湿、食积、里热等。


形成:

● 薄苔 ━ 胃气上蒸+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

● 厚苔 ━ 胃气上蒸+挟有食浊,痰湿等邪气上聚舌面。

 

(二)润,燥苔


舌象特征:

● 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润苔。

●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滑苔。

●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燥苔。

● 舌苔粗糙,扪之碍手糙苔。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三)腐腻苔,腐苔


舌象特征:

● 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边中皆厚,刮之易去,似豆腐渣堆铺舌面者腐苔。

● 苔质致密,颗粒较小,边薄中厚,刮之难去,如涂有油腻之状于舌面者腻苔。

● 苔质疏松,颗粒明显者松苔。

常见于腻苔,厚苔的欲化阶段。

● 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脓腐苔。

 

形成:

● 腐苔 ━ 阳热有余,蒸化胃中腐浊之气上泛于舌。

● 腻苔 ━ 湿浊内盛,郁遏阳气,湿浊停聚于舌面。


临床意义:

● 腐苔 ━ 主食积胃肠,或痰热内藴。

● 腻苔 ━ 主湿浊,痰饮,食积。

● 松苔 ━ 湿浊之邪欲解的征象。

● 脓腐苔 ━ 内痈或邪毒内结,邪盛病重表现。

(四)剥(落)苔


舌象特征: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而可见舌质。


形成:

● 胃气亏损,不能上熏于舌。

● 胃阴枯涸,不能上潮于口所致。


意义:

● 一般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

● 先天性剥苔是生来就有的剥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沟之前,呈菱形, ━ 多因发育不良。

 

部位和范围

● 舌前半部苔剥落 ━ 前剥苔

● 舌中部苔剥落 ━ 中剥苔

● 舌根部苔剥落 ━ 根剥苔

● 舌苔多处剥落,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 ━ 花剥苔

● 舌苔周围剥落,仅存中心一小块 ━ 鸡心苔

● 舌苔全部褪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 光剥舌

即前述之光滑舌,又叫镜面舌


● 地图舌 ━ 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转移。

● 类剥苔 ━ 舌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乳头可见

 

● 舌红+苔剥 ━ 阴虚

● 舌淡+苔剥,类剥苔 ━ 血虚或气血两虚

● 镜面舌+红绛 ━ 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阴虚重证

● 舌色光白如镜+甚毫无血色 ━ 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

● 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 ━ 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复杂

● 剥苔的范围大小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程度有关

● 剥苔的部位多与舌面脏腑分布相应

● 观察舌苔的有无,消长及剥脱变化,不仅能测之胃气阴的存亡,亦可反映邪正胜衰,判断疾病的预后。

● 苔从全

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

● 苔剥脱后复生薄白苔

邪去正胜,胃气渐复。


二、苔色


● 苔色,即舌苔之颜色。

● 其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

● 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出现。

● 各种苔色变化+苔质,舌的形质变化结合起来,作具体分析。

 

(一)白苔


薄白苔

舌面上薄薄分布一层白色舌苔,

透过舌苔可以看到舌体者。


厚白苔

苔色呈乳白色或粉白色,

舌体被舌苔遮盖而不被透出。


● 本色,最常见的苔色,厚,薄之分。

● 其它各色舌均可由白苔转化而成。


临床意义:正常苔色

● 主表证、寒证、湿证、可见热证。

● 但不局限于表证和寒证。

 

机理分析

薄白苔

● 润+舌质淡红 ━ 正常人,或表证初起。里证病轻,或阳虚内寒。

● 质地干燥 ━ 风热表证。

● 质地滑利 ━ 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停。


厚白苔

● 厚白+腻 ━ 湿浊,痰饮,食积之证。

● 厚腻+干 ━ 痰浊湿热内藴,化热伤津之证。

● 糙裂苔 ━ 燥热伤津,阴液亏损。

● 积粉苔 ━ 瘟疫或内痈,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舌上满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 ━ 积粉苔、粉白苔,瘟疫或内痈;

(二)黄苔

舌象特征:

黄苔有淡黄,深黄和焦黄苔之别。

● 淡(微)黄苔 ━ 苔呈浅黄色,由薄白苔转化

● 深(正)黄苔 ━ 苔色黄而深厚。

● 焦(老)黄苔 ━ 正黄色夹有灰黑色苔。

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满布于全舌。

黄苔多与红绛舌同见。

黄苔还有厚薄、润燥、腻等苔质变化。

 

临床意义

黄苔主热证,里证。

舌苔由白 ━ 邪已化热入里,


苔色愈黄,邪热愈甚。

● 薄黄苔 ━ 热轻

● 深黄苔 ━ 热重

● 焦黄苔 ━ 热极

 

部位

● 苔黄 ━ 热在上焦

● 苔黄 ━ 热在肠胃

● 苔黄 ━ 热在下焦

● 苔黄 ━ 热在肝胆

 

机理分析:

● 苔由白黄,黄白相兼 ━ 外感表证入里化热;

● 苔淡黄+薄 ━ 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 苔淡黄+润滑多津=黄滑苔 ━ 阴虚寒湿,痰饮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 苔黄+干燥,甚至干硬,颗粒粗大,扪之糙手=黄糙苔

● 苔黄+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花瓣苔

● 苔黄+黑,如烧焦的锅巴=焦黄苔

● 苔黄+腻=黄腻苔 ━ 湿热或痰热,食积化腐。

(三)灰黑苔


舌象特征:

● 浅黑苔 ━ 灰苔

● 深灰苔 ━ 黑苔


分布:人字界沟附近较深,舌尖浅淡

灰黑苔多由白苔、黄苔转化而成,疾病持续一定时间发展相当程度后出现。


临床意义: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机理分析:寒热均见,但均为重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


苔质润燥 ━ 鉴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

寒湿病:白苔转化 ━ 灰黑苔+湿润多津

热性病:黄苔转化 ━ 灰黑苔+干燥无津


灰苔:主里证,里热证,寒湿证。


● 苔灰+干 ━ 热炽伤津,见于外感热病;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 苔灰+润 ━ 痰饮内停,寒湿内阻。


黑苔:主里证,为热极,为寒盛

● 黑苔较灰苔色深。

● 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 ━ 疫病严重阶段

● 苔黑+燥裂,甚至生芒刺 ━ 热极津枯。

● 苔黑+滑润 ━ 寒盛阳衰。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舌苔_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中医舌诊歌诀》第3期,简单易懂,人人可学!
舌苔辩证大全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舌诊-舌苔
ZDAY140:中医诊断基础(三)四诊(一)望诊(三)望舌质和舌苔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排出物的主...
中医望诊:教你望舌诊病,望舌质和舌苔精华内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