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如何改变了音乐教育?

5岁的琴童王珂在每周一次的琴行钢琴课外,最近在妈妈的陪伴下开始听网络钢琴课程。去年11月,她还通过网络钢琴考级系统,取得上海音乐家协会颁发的钢琴二级证书。今年,网络钢琴考级系统正式推出,报名将从本月16日开始。

 

28岁的卢水寅是在上海工作的一名摄影师,从小喜欢钢琴,但一直没机会学习。去年由朋友介绍开始零基础通过互联网学习钢琴,每天坚持半小时。他说,对于那些想学琴但又缺乏条件的入门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今年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举办的网络钢琴展演,吸引来自16个国家1.3万人参与,海选评审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受到琴童、家长、钢琴老师的广泛关注。

 

网络音乐课程、网络钢琴考级、网络音乐比赛……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长期以来传统的面对面、一对一的音乐教育模式。

 

网络课堂:给缺乏条件者以机会

 

王珂从4岁开始学琴,妈妈范玉带着她去家附近的琴房,一周练习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去琴房之余,范玉常常陪着女儿在网络音乐教育平台“于斯课堂”上听名师视频课程。范玉说:“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好,琴行直接,可以当场根据孩子的演奏给出反馈和指导,但好老师难找;网络课堂坐在家里就能上课,节约了时间和精力,但缺乏互动性。二者兼顾,效果更好。”

 

6万名教师,三分之一课程免费

 

网络音乐课堂还吸引了大量卢水寅这样的成人音乐爱好者。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几乎没有音乐基础,对自己能学成什么样也没有过高要求。卢水寅从小喜欢钢琴,但一直没机会学习。工作之后想到琴房跟着老师学,但不是每个礼拜都能抽出时间。去年从朋友那里知道有个网络音乐平台“于斯课堂”,就注册成为会员开始自学钢琴。他一直坚持听课到现在,每天保证大约半小时的学琴时间。

 

这个在钢琴爱好者口中被频频提起的“于斯课堂”,2014年上线,是国内网络音乐教育的先行者。该平台负责人王维说,目前平台有海内外6万多位注册教师,其中包括来自中国九大音乐高等院校的3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免费的,其余付费观看。截至目前通过手机端、网页端和智能电视端学习课程的已超过300万人次。

“于斯课堂”视频截图。

 

卢水寅最开始在平台上听“小汤”,即“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现在在听韩冰讲“车尔尼599”,“好老师很重要,像韩老师这样的钢琴名师讲的东西值得信赖,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音乐教育师资不平衡的问题。听完他的课我会自己反复练习,有问题再回头重听一遍”。

 

没老师督促,懒人难坚持下去

 

韩冰是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教研室主任,在“于斯课堂”上讲解“车尔尼599”每首曲子的重点和把控。“车尔尼599”是我国钢琴初级阶段教学运用最为广泛的教材之一,由100条练习曲组成。韩冰从第10首曲子开始讲起,每首曲子一堂课,时长约3分钟。前4节课免费,其他课程均收费。听完200多分钟讲解课程的价格是298元。

 

每堂课开始,韩冰以演奏速度弹一遍,再进行讲解,讲解完之后再以教学速度弹一遍。韩冰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琴的孩子发现“车尔尼599”的音乐性,发现这部作品的生命。“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艺术教育,能听到专家意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对于那些想学琴但又缺乏条件的入门者来说,网络音乐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中国音乐学院韩冰教授在网络上讲解“车尔尼599”视频截图。

 

卢水寅说,网络音乐教育的一大弊端在于,缺乏互动性。同时,没有老师的督促,比较懒的人就无法坚持下去。“其实通过一些更人性化的设计,网络也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互动。我之前用过一个‘上传点评’功能,把我自己的练习视频传到网站上,让专家给予指点。上海音乐学院的方百里教授给了我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样的专家反馈对我的提高非常重要。”韩冰说:“我相信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的局限性可以得到弥补,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身临其境。”

 

接受网络钢琴教育一年来,卢水寅常常推荐周围想要学琴的大人小孩使用这一新的方式学琴。“现在大家都讲互联网+,音乐教育也要跟上。”

 

网络考级:给了琴童另一种选择

 

如今,在网上不仅能听名师钢琴课,还能进行网络钢琴考级。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于斯课堂”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出互联网钢琴考级系统。琴童只需上传考级视频,等待专家评定即可。这套系统于去年进行试运营,目前,已有51个人通过这个平台拿到上海音乐家协会颁发的考级证书。

琴童网络钢琴考级视频截图。

 

今年网络钢琴考级正式推出

 

5岁的王珂就是这51人中的一个,她在去年11月拿到钢琴二级证书。王珂的妈妈范玉说,女儿性格内向,之前带她去考级现场看过,结果孩子很紧张。她不想让考级给女儿带来太大压力,于是选择使用网络考级的方式。王维说,过去钢琴考级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一方面时间和精力成本很高,对家长会造成一定负担;另一方面气氛紧张的现场考级容易给琴童带来压力,导致发挥失常。“网络钢琴考级给了琴童另一种选择。”

 

选择网络钢琴考级,考生只需在个人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客户端进入网页或App 即可进行报名。然后按照要求拍摄考级演奏视频,在规定的考级报名时间内上传审核。考生在通过考级后,证书将由音协考级办公室统一制作,并快递寄送给考生。

 

去年试点运行之后,网络钢琴考级系统经历了理念和技术上的双重磨合。今年网络钢琴考级系统将正式推出,报名将在本月16日开始。

 

规范流程规避造假是关键

 

网络钢琴考级,如何保证真实性和公正性呢?据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网络钢琴考级对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式等都有诸多规定,还要求视频图像、音响必须连贯清楚,声像同步,不得进行艺术美化性质的编辑。“于斯课堂”技术人员于海波说,目前处理过的视频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检查出来。“我们会记录采集来的视频的MD5值(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MD5)。MD5是为了保证信息完整性设计的一套验证系统,一旦文件被处理过,它的MD5值必然会发生改变,能判断视频是否被处理过。”与此同时,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每位考生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台后,都会有三位或以上评委老师在网上进行评判。

 

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唐哲说,上海音乐家协会考级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钢琴考级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推出网络钢琴考级的机构。除了上海的琴童,也吸引了许多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琴童参与,去年参加上海音协网络钢琴考级的考生就有来自浙江温州、安徽等地的,甚至还有来自美国的考生。

 

网络展演:吸引更多观看者互动

 

除网络课程、网络考级外,网络钢琴展演也越来越流行。5月8日,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于斯课堂”钢琴奖学金暨2016全国青少年钢琴人才E展演音乐会。

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网络钢琴展演平台截图。

 

上海之春音乐节钢琴网络展演

 

所谓“E展演”,是因为音乐会上的6位演奏者都是通过网络评选而胜出的优秀钢琴学子。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演奏视频,经过三个月网上展演、网络评选,最终决出前三甲及5名最佳人气奖和最佳潜质奖。

 

本月14、15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还有一场上海音乐家协会承办的网络钢琴展演。这场展演早早在网络上进行海选,来自北美、欧洲、中国的10位权威评委进行网络打分和评价。1.3万余名参赛者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则覆盖除西藏、青海之外的所有省市。报名截止后,主办方在网上公布通过第一轮海选的几百位选手的视频,评委和网民将共同对他们进行评论、评判、投票。经历5轮选拔后,最终有不足百人进入现场决赛,来上海参加展演。

 

顶尖比赛选拔阶段多采用视频

 

韩冰是本届全国青少年钢琴人才E展演的评委之一,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网络钢琴展演的评委。韩冰说,通过录制网络视频参赛,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音乐比赛模式。许多顶尖的国际音乐比赛为节省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的参赛成本,都考虑在选拔赛阶段采用视频参赛的方式,这非常普遍。韩冰坦言,视频评选的确具有局限性,但他认为,网络评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网络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观看者进行互动,关注钢琴教育、关注钢琴新秀。此次全国青少年钢琴人才E展演的社会投票就有140万。

 

唐哲说,他最看重的是网络钢琴展演对于互联网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这场展演在网络上的关注量每天达几十万人次。比赛将参赛者的视频、国际知名评委的评语一起放在网络上,可以让参赛者之外的更多学琴者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在中国钢琴教育资源不是那么平衡的情况下,让更多学生甚至老师通过这个平台得到权威意见,得到交流互动。”

 

传统音乐教育中无法替代的是什么?

 

网络音乐教育可以替代传统音乐教育吗?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主任唐哲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网络音乐教育只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种辅助和补缺,还无法完全替代现场的音乐教育。

 

网络教育无法传授敏感细节

 

关于网络音乐教育的意义,和其他门类的网络教育一样,最重要的意义也许在于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解决传统教学资源稀缺和不均等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三千万琴童,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从普及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讲,网络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传统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让优质师资更充分地发挥辐射作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音乐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网络音乐教育还为热爱音乐的人,提供一个入门的途径、一个和名师接触的机会、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及一个交流互动、博采众长的平台。

 

唐哲指出,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很难标准化和模块化,艺术家并不能用流水线生产。网络教育更适合概念性、综合性的知识,无法传授敏感的艺术细节。其次,面对面的艺术教育有一种可贵的即时性和现场性。传统教学中,乐器老师手把手地教,触碰学生的掌心手背,近距离纠正他们的手型和指法,可以抓住每个细节不放,反复推敲、精心打磨。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可贵的人性、感情的交流,是虚拟的网络世界难以企及并无法被替代的。

 

隔着屏幕老师难免少了底气

 

传统的钢琴教育,是一种手艺的传承。一切都是近距离的,潜移默化的,很难突破屏幕和技术的隔阂。身为钢琴老师,唐哲认为,音乐教育就像给人看病,音乐老师就像是郎中。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哪怕脸色、呼吸、脉搏的细微变化,都能诊断出问题来。隔着屏幕面对一群无名的、沉默的学生,难免让老师少了许多底气。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由熹觉得,在一对一的钢琴教育中,最不可替代的地方在于,老师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完全不同的水平、程度,甚至每一次演奏的判断进行相应调整。而正是在与每一个学生的交流之中,一个钢琴老师逐渐积累,获得宝贵的判断力和实践经验。每一个音乐老师都能够在学生的反馈中获得思考和验证,能够随着学生的成长而获得自身成长。

 

从学生的角度看,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的艺术修养、艺术追求乃至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老师的鼓励、骄傲、气愤、失望都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唐哲看来,这种情感的交流至关重要,譬如有时候老师心情不好,骂了学生,这一骂会对学生带来刺激。而网络教学,老师是没办法对着屏幕骂一个人的。“即使是负面的情绪,某种程度上也是有益的。因为有了这些,才能产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全面情感的交流、互动乃至碰撞。而这样的表达与交流,不正是音乐真正的意义所在吗?音乐里也有愤怒、悲怆和热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为考级而学琴,为音乐而考级
中国的钢琴教学是对的吗,钢琴老师这样说……
伤害孩子钢琴兴趣的“元凶”
伤害孩子钢琴兴趣五大“元凶”
音乐教育(钢琴班)招生
【江苏】周睦涵《​第一次钢琴考级》指导老师:谢志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