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就全明白了,所谓的“用意不用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按照拳谱里说的来练造成了自己想怎么练就怎么练,致使把太极拳练得面目全非

所以,很多人练的是传统太极的套路,实际却不是传统太极的那么回事。弄懂拳谱就好比清楚佛经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才好确认自己怎么去做,以及鉴别其他人说的到底对还是不对。否则,练错了就知道。

例如练太极拳有一个“用意不用力”的要求。那么,你练太极拳如果是用力的就一定是错的。因此,很多人练太极拳就不敢用力。可不用力的情况下往往又变成了懈,也就是放松的过头了。从而造成了练拳软趴趴的,毫无气势可言。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练太极拳的时候要在放松的基础上去用意。怎么用意呢?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气如何运身呢?拳谱里说了“敛气入骨”“气贴脊背”。就这两个技术在当今练太极拳的人群中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不知道如何去做。

所以,练拳空洞,打的是空架子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所以,很多人也是按照那些太极拳的练法要求去做却仍然感受不到内劲,没有内劲。

其实,敛气入骨和气贴脊背是一回事。它们都是指的脊骨而言。如何去做呢?就是要会用那个意。

在古谱中不是有“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之说嘛?敛气入骨和气贴脊背的关键都在这个意上,因为意到这里气才能到这里。

说句不好听的,你的意如果在脚丫子上,气是不会自己入骨,贴背的。写到这里,我就想问问各位,你们谁在此前知道这些和练到了这些?如果没有,那么你们练的传统太极拳又是怎么个传统,正宗呢?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功拳。没有气遍周身的行拳就不是内功拳,没有气感,不知道如何行气的太极拳也算不得真正的太极拳。

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在古代拳谱当中处处可见。内气是形成内劲的重要条件之一。不知道如何以气运身者,终生不知内劲为何物。内劲者,非外力也。

太极拳的这种内劲练成之后,是敷在周身表层(阳面)的。它好似一层看不见的保护膜,具有听与掤的双重功效。能极为灵敏的感应到外力的大小,轻重,落点,方向。拳谱里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其实就是听劲功夫的体现。

有了这种听劲的功夫才能做到拳谱里说的“舍己从人”“因敌变化示神奇”“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没有这种听劲的功夫,舍己从人,让人先进攻往往会被人所制。因为自身不具备快速灵敏的听觉力和反应力,也就无法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各位一试便知我说的真假。

有的人当然会在试验中觉得自己也能感觉到,也会有反应啊。可是你的感觉反应是顶着对方的,是推着对方的,是和对方生拉硬拽的,是做不到“引进落空合即出”的,那样子的都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现在学太极拳的人很多,真练对的人很少。而无论你练的是什么太极拳,和谁学的太极拳,凡是与拳谱不合的,做不到拳谱里说的那些要点的,做不到在让你毫不着力的情况下把你打出去的体验的,就都不是真太极。

总之,没有以气运身的太极练法就不是真太极。这是作者给真爱太极者的一个忠告。

👇🏻点击公众号 查阅更多资料

“起势”这么练,坑了太多的太极拳友们!
杨露禅教的太极拳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太极拳既然不行,这个一代高手为什么还要学?
太极拳到底是谁发明的?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吗?
太极拳秘练心法歌诀(据说看懂的人都练成了)
腰胯要想松,两点要打通(太极拳友必备的好文)
站桩能做到这个“八虚站”,好处多多(深度好文)
为什么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怎么练?
教拳不教胯,教胯师父怕。这个胯到底指的是什么?(涨知识)
快告诉拳友们,千万别再用脚蹬地练太极拳了,太极拳不是那样练的
老师傅说,“桩架可授,心法不传”。心法到底指的是什么?(建议收藏)

本学习平台内容凡是标注原创的皆为薛文宇老师的心血之作。且已收录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极的秘密——太极内功心法大成捷要》一书中。网上各大电商平台都可购买到。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以及大家学习研讨、参考之用。

太极人的公众号

太极|站桩|健康|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劲力(古拳谱口诀)
太极秘诀: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
《十三势歌》
杨氏太极【秘传练法】披露剖析——送给真爱太极的你!
[转载]关于太极拳的用意问题 作者:关振军
浅谈太极拳的修炼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